目录

思考题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六》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27、 解释句义:

善不善心行相明了,不能随顺当断死心。

28、 比较善心死、不善心死、无记心死三种死亡状态的异同。

29、 了解有关死心的法义之后,我们应当如何为死做准备?

30、 导致中有的因是什么?

31、 说出中有的生处、身形、显色、行态和寿量。

32、 解释:中有 生有 本有 死有

33、 解释颂义:

为当本有形,此谓死以前,生刹那以后,同类净眼见。具业神通力,根全无障碍,不转为寻香。

34、 说明胎生受生之相。

35、 名词解释:结生。

36、 薄福者和多福者于人间受生之际,显现的相有什么不同?

37、 说明对地狱业作而增长的非律仪中有受生之相。

38、 说明受生旁生乃至色界天等之相

39、 说明湿生化生的受生之相。

十二缘起

1、 由十二缘起门中思惟的目的是什么?

2、 解释句义:

无明如非亲实等。

3、 对于无明的体相,法称论师和无著论师分别如何承许?二者差别何在?无明有哪些差别?

4、 行具体有哪些差别?

5、 解释因位识和果位识的体相以及二者的差别。

6、 如何以无明为缘生行?如何以行为缘生识?

7、 解释名色、六处以及二者的差别。

8、 触的体相是什么?触有哪些差别?

9、 受的体相是什么?受有哪些差别?如何由触缘生受?

10、 爱有哪些?如何由受缘生爱?何种情况以受缘不生爱?爱有哪些差别?

11、 取具体有哪些差别?

12、 爱和取有什么差别?如何以爱缘生取?

13、 解释“有”的涵义。

14、 生、老、死的确切定义是什么?

15、 十二支如何摄为四支?

16、 辩答:

引和生这两重因果是为了显示有情一重受生因果,还是两重,如果是初者,那已经生起果位的识乃至于受后面再说生起爱等,不应道理。如果是第二,那后面一重因果当中缺少无明、行和因位识,前面因果当中缺少爱取有。

17、 回答:

(1) 能引所支中,何为所引?以何而引?如何而引?所引之义是什么?

(2) 能生所生中,以何而生?何为所生?如何而生?

18、 以十二有支配合能引所引能生所生的关系,解释:

(1) 流转恶趣的缘起; (2) 流转欲界善趣的缘起;

(3) 流转上界的缘起。

19、 如何把十二有支摄为烦恼、业、苦三道?

20、 《稻秆经》当中如何把十二有支摄为四因?

21、 能引者需要几世圆满成熟果报?

22、 认识几世圆满之理后,对于我们实现离苦得乐有哪些方面的启示?比如希求即生往生净土,在十二缘起方面应当如何把握能引、能生的缘起,才能达成往生的目的?

23、 为什么在对十二有支的思惟当中可以包括下、中、上三士的法类?

24、 对于苦集和十二支流转的道理善巧了知之后如理串习,会产生哪些功德利益?

25、 具体解释句义:

善见缘起,则能遮除缘前后际,及缘现在一切恶见。

26、 解释十二缘起图。

27、 学习十二缘起之后,谈谈你的体会。

28、 中士道要求的意乐之量如何?

29、 解释句义:

处于无常炽燃大火三地之中,如入火宅决欲超出。

30、 出离意乐浮于表面,会有什么过患?

31、 为何要把中士法类做为教授中心而修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