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思惟苦谛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六》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子二、发此之方便分二:一、连结文 二、真实义

第二,发此之方便者。

正修中士意乐中的第二步——发起此求解脱心之方便。

“方便”是指观察苦为体性的五取蕴的过患。由此关要处而入手观修,就能引发求解脱心。

丑一、连结文

譬如,欲得止息渴苦,由于渴逼,见非爱相。如是欲得诸取蕴苦寂灭解脱,亦由观见取蕴苦性所有过患。故若未修三有过患、于彼发起欲舍之心,则于苦灭不起欲得。

比如,想求得止息干渴之苦,就必须依靠对于干渴逼恼见不可爱相(只有见到干渴的不可爱相,才能发起止息渴苦的欲求)。如是,希欲获得寂灭五取蕴苦的解脱,也要依靠观见五取蕴苦性的过患。因此,如果没有观修轮回的过患、对轮回发起欲舍离的心,那么对灭苦也不会生起欲求获得的心。

总之,引发求解脱心的方便,即是观察五取蕴的苦性。

“诸取蕴”:色、受、想、行、识五种有漏蕴。《俱舍论颂疏》说:“有漏名取蕴者,烦恼名取,能执取生死故也。蕴从取生,故名取蕴,从因为名。”烦恼能执取生死,故名为“取”。有漏蕴是从烦恼生起的,因此从因上取名为“取蕴”。就像水力所发的电取名为“水电”一样。

《四百论》云:“谁于此无厌,彼岂敬寂静,如贪著自家,难出此三有。”

《四百论》说:如果谁对五取蕴不生厌离,他岂能希求息灭取蕴苦的寂静。就像贪著自己的家,就不会离家去别的地方,贪著三有的取蕴,也难以出离三有。

丑二、真实义分二:一、由苦集门中思惟 二、由十二缘起思惟

希求解脱方便分二:一、由于苦集门中思惟;二、由于十二缘起思惟。

发起求解脱心有两条途径:一、从四谛 1 中的苦集门进入思惟;二、从十二缘起门进入思惟。

寅一、由苦集门中思惟分二:一、思惟苦谛生死过患 二、思惟集谛流转次第

初中分二:一、思惟苦谛生死过患;二、思惟集谛流转次第。

卯一、思惟苦谛生死过患分二:一、显示四谛先说苦谛之意趣 二、正修苦谛

初中分二:一、显示四谛先说苦谛之意趣;二、正修苦谛。

辰一、显示四谛先说苦谛之意趣分三:一、设疑 二、真实回答 三、反面论证

今初

巳一、设疑

集谛为因,苦谛是彼之果,故集是先,果应是后。何故世尊不顺彼义之次第,而作是说“诸苾刍,此 2 是苦圣谛,此 3 是集圣谛”耶?

问:集谛是因,苦谛是集谛之果,因此应当首先说集,之后说苦,为什么世尊不按照这一因果次第,反而说“诸比丘,此是苦圣谛,此是集圣谛”呢?

巳二、真实回答分二:一、略答 二、广答

午一、略答

大师于此违因果次第而宣说者,以有至大修持扼要,故无过失。

无误了知解脱方便的大师佛陀,之所以不按因果的次序,而以果因次第宣说苦集,是因为这其中含有修持的大关要,因此并没有“无意义”、“有失误”等的过失。

午二、广答分三:一、依次宣说苦集灭道之必要 二、以教成立 三、以理成立

未一、依次宣说苦集灭道之必要分四:一、先说苦谛之意趣 二、苦后说集之意趣 三、集后说灭之意趣 四、灭后说道之意趣

申一、先说苦谛之意趣

此复云何?谓诸所化若于生死,自先未发无倒希求解脱之心,根本断绝,彼于解脱云何能导?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所教化的有情如果对生死首先不发起无倒希求解脱的心,则根本已经断绝,如何能引导他趣向解脱呢?

“根本”,是指无倒 4 希求解脱之心,它是解脱道的根本。因为修行者只有以此心摄持,才能趣入解脱道,否则,不管怎样修,都只是在随顺生死。

观察一下自己的心就知道,凭着贪著轮回圆满的心,怎么能超出轮回?另一方面,如果所教化的众生内心断绝了根本——希求解脱的心,又怎么引导他趣向解脱呢?自己没有求解脱的意愿,说再多的解脱法,也没有利益。比如,一个人不愿意学弹琴,怎么引导他弹奏?又比如,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在见到三有苦相之前,贪著轮回的圆满,即使阿难尊者也没办法引导他们趣入解脱。但是,当他们观见了三有苦后,就自然生起求解脱心,再不必别人督促,自己就如救头燃地修行了。

以诸所化无明暗覆,于诸苦性生死圆满,执为安乐,颠倒所诳。如《四百论》云:“此大苦海中,悉无诸边岸,愚人沉此中,云何不生畏?”先须为说:“此实是苦,非有安乐”,说多苦相令起厌离,是故于初先说苦谛。

因为所化被无明黑暗盖住,把体性是苦的生死圆满执为安乐,被颠倒想骗住了。就像《四百论》所说:“在生死苦海中,如果没有生起苦因的对治,就决定苦无边际。愚人沉溺在里面,为什么不生畏惧?”众生被暂时的快乐假相蒙蔽,因此必须首先说:“此生死实际是苦,全无安乐”,要广说多种苦相,让他发起厌离,因此最初先说苦谛。

心的特点是见到利益就欣求,见到过患就厌离,而且见得越具体越真切,就越能让心转变。因此,首先宣说轮回多种苦相,让众生从多方面认识,就能引发厌离。

总之,解脱的根本是求解脱心,如果没有能发起这一愿心,就没办法引导他走解脱道。所以,为了遮止它的违品——对轮回的乐执,就要首先多说苦相。

1 、 四谛:全称四圣谛,即圣者所见的四种真理。“谛”是真实无欺的意思。圣者智慧所见的苦集灭道完全符合真实,因此称为“圣谛”。

2、此:以业和烦恼为因而生起的器情世间。

3、此:烦恼以及依烦恼所生的业,以此能招集生死之苦果,故称为集。

4、无倒:远离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