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十二缘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六》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寅二、由十二缘起思惟分四:一、支分差别 二、支分略摄 三、几世圆满 四、此等摄义

第二由十二缘起门中思惟分四:一、支分差别;二、支分略摄;三、几世圆满;四、此等摄义。

缘起是佛法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其涵义是“此有则彼有”,即一切内外诸法都是依仗因缘而起,由于有此因,则必定有彼果。此处以无明等十二支开示内有情流转的缘起。

认识了十二缘起,就明了生死既不是无因生,也不是从自在天等邪因生,而是由十二有支从前前引生后后,环环相扣地不断流转。

有人问:为什么要思惟十二缘起?答:不认识生死流转的缘起律,就始终执著轮回中有我、有乐、有实义等,由此便障碍了趣入解脱正道;而经由思惟十二缘起,观察到轮回纯一是苦、是无我后,便能引发求解脱心。

外道教法中也有苦苦、坏苦、粗无常等教义,而十二缘起则是佛教独有的法门。在《般若经》、《稻秆经》、《缘起经》、《缘起心要颂》、《瑜伽师地论》、《缘起经释》(世亲菩萨所造)、《俱舍论》、《缘起经广释》(功德慧所造)、及《稻秆经释》(莲花戒所造)等教典中,都有阐述十二缘起的教义。

为什么佛陀在初转法轮时首先宣说四谛十二缘起呢?《陀罗尼自在王经》中有一喻,有位摩尼宝师欲开发宝性山中的摩尼宝,他首先以方便除去摩尼宝的外层粗垢。比喻佛察见众生乐著生死,便首先开示四谛十二缘起,使其认识轮回的真相而发起厌离心,趣入解脱道。凡夫难以破除耽著生死的心,是由于不了知生死真相。如果由观察十二缘起而明见生死体相,便能引发希求解脱的意乐。

总之,思惟十二缘起旨在引发求解脱心。重点应放在观察十二支中从前前支引生后后支的流转规律及方式上。

卯一、支分差别分三:一、总说 二、分说 三、摄义

辰一、总说

十二缘起支中。

由于凡夫心中本来就具足十二支及其缘起规律,因此在学习十二支时应当结合自心来思惟,而不能脱离自心单纯地学一种知识。比如,学习“由受缘生爱”这一条时,就要观察在自己心上是否存在这一规律。就像物质世界的规律,并不是物理学家发现了才有,没发现就没有,而是本来就存在的。但是不作具体的观察,也无从了解。同样,生死流转的规律本来就存在于凡夫心中,而且一直在起作用。但是如果不在自心上如理观察,也不能清楚地观见。佛已经揭示了十二缘起这个流转公式,关键是学人能不能通过思惟去认识它。

辰二、分说分十二:一、无明 二、行 三、识 四、名色 五、六处 六、触 七、受 八、爱 九、取 十、有 十一、生 十二、老死

巳一、无明分二:一、无明体性 二、无明差别

午一、无明体性分三:一、大小乘共许的无明体性 二、持萨迦耶见为无明之宗所许无明之体性 三、许无明与萨迦耶见并非一体之宗所许无明之体性

第一支,如大黑暗般的无明,分为体性与差别两部分。对体性有三种不同承许,首先按照大小乘共许的观点,阐述无明的比喻及意义。

未一、大小乘共许的无明体性

初无明者,如《俱舍》云:“无明如非亲实等。”

“无明”者,如《俱舍论》所说:无明如同非亲或非实等。“非亲”指怨敌;“非实”指虚诳。

此亦如说怨敌、虚诳,非惟遮无亲友、谛实,及异亲、实,是说亲友、实语相违所对治品。

这就像说“怨敌”、“虚诳”,不是只遮除“亲友”、“谛实”,或者与“亲友”、“谛实”不同,而是说与“亲友”、“谛实”相违的所对治品。

“怨敌”是指亲友的正对治品,而不是只排除亲友的法,比如,陌生人就是亲友之外的法,但不是怨敌。“虚诳语”也是指真实语的正对治品,而不是只排除真实语的法,比如绮语、粗恶语就是真实语之外的法,但并非虚诳语。

如是无明,亦非仅遮能对之明及明所余,是明相违所对治品。

如是无明也不是只遮除能对治的明,或者排除明之后所剩余的法,而是与明相违的所对治品。因此,应定义无明是明的违品。

“明”是指了达无我的涵义。在明之外,还有布施、持戒、了达暇满的智慧等等,既不是无明,也不是明。因此,“明”唯一是指了达无我义的智慧,而“无明”是指不了达或倒执无我义,二者如同光明与黑暗,是相克不能并存的关系。

此外应知,“无”不是指无分别心,而是指无对治;“明”不是指明分,而是指智慧之明。换言之,无明不是指无有分别心的明分,而是指无有能对治品——智慧之明。

未二、持萨迦耶见为无明之宗所许无明之体性

此中能治明者,谓正明了补特伽罗无我之义。此相违者,谓补特伽罗我执萨迦耶见。

此中,能对治的明,唯一是指真实明了人无我的涵义。与之相违的法,是补特伽罗我执萨迦耶见,也就是缘着多体无常的五蕴计为常、一、自在我的恶见。

此乃法称论师所许。

这是法称论师所承许的。

法称、法护、清辨、月称等论师依据《十地经》与《月灯经》,承许无明有见与非见二种,其中萨迦耶见属于见。

未三、许无明与萨迦耶见并非一体之宗所许无明之体性

无著论师兄弟则许倒执实义、蒙昧实义二中后者,总谓邪解、未解二心之中,为未解心。

无著、世亲兄弟及多数小乘有部论师,则依据《稻秆经》、《辨别经》等教典,承许无明是倒执实义与蒙昧实义二者中的蒙昧实义。总之,是指邪解与未解二心中的未解心。

然此相违能治上首,则同许为觉无我慧。

然而,上述二派都承许,与无明相违的首要对治是了达无我的智慧。

在诸中观论典及《释量论》等中,都承许能破无明的对治唯是了达无我的智慧。此外慈悲、布施等都仅仅是对治无明的助缘,换言之,仅仅依靠慈悲等并不能破除无明。比如,按照承许萨迦耶见与无明一体的宗义而言,当以智慧现见唯有多体、刹那的蕴,全无常、一的体相时,则必定破除倒执五蕴为我的无明,如同日光出现必能破除黑暗。此外再没有其他能破无明的对治。

总之,法称论师等承许无明是与证无我慧相违的颠倒邪解,无著兄弟等则承许无明是愚蒙不解无我义的未解之心。虽然二派认定的无明体性不同,但都承许无明的对治是证无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