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精进波罗蜜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十》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亥三、发欢喜力

一、定体相

未趣入时欢喜趣入、趣入之后不愿中断的无饱足的心力,就是欢喜力。

有了欢喜力,就能让我们行善时乐此不疲、持续不断。这是修习任何善法时不可或缺的。

二、懂方法

以如理思惟利益,引起欢喜心。

(一)思惟:善业的果报是安乐,既然我对安乐没有满足,则对安乐之因的善业也应当无饱足。虽然世人所作的事业能否获得安乐尚不一定,但他们都能欢喜地勤作,我所作的善法必定能得大安乐,所以我应当对此倍感欢喜,而且要比他们更加精进。

(二)思惟:享受五欲虽然暂时有一点快乐,但后患无穷,世人追求五欲尚且没有满足,何况我所修的善法能带来现前、久远的无边安乐,而且是极其清净的无罪安乐,为什么我要满足呢?这样思惟之后,让心欢喜。

三、明修量

欢喜力要修到哪种程度才算到量呢?须达到如象群奔向水池般的踊跃之心。若能发起这样的踊跃心,则诸如“一开始不愿意趣入”、“中间心里疲惫”、“无精打采”、“烦闷难耐”等不良状态,都能改善。

亥四、发暂止息力

应当把握两个舍:一、身心疲劳时应当放舍,休息好了立即再发精进;二、完成一件事之后必须放舍,要对更高的境界发起精进。

如果让身心过度疲劳,则会引起对修行的厌烦,从长远来看非常不利。虽然一时勇猛精进,但中途厌舍而成了虎头蛇尾。

其次,如果成就少许功德便觉得足够,则会障碍自己生起后后的殊胜功德。人若满足现状而无上进心,就会堕入懈怠坑中,葬送远大的前途。

再说发精进的规律,就是心要不急不缓,如流水般相续不断。这是说用功过猛或太散缓皆非中道,而且贵在长期坚持。

实际上,一切行为都要恰到好处,合乎节奏。比如:走路时,身体不紧不松,步伐不急不缓,自自然然就可以。我们修行也要注意调节身心,绷得太紧或太松都会出问题。

戍三、依靠舍违缘、修顺缘发起精进

通过对治违缘压伏了违品,又能善巧发四种力之后,就应发起欣乐力,即发起取精进之力。

发精进断烦恼时,不能只顾在一个方面对治,而应同时兼顾许多方面,进行综合对治。就像一人与万人敌,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和一个敌人作战时,还要防备其他敌人袭击,见有敌人过来,立即要及时调整对治;否则,只对治一个方面而不顾其它,期间又会被其它烦恼损害,这样利益和损害相当,则很难进步。

其次,和烦恼战斗时,如果失去正念,就要立即提起。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对因果是否有畏惧心。如果深信因果,真正恐惧失坏正念、被罪业染污而堕落恶趣,自然会十分警觉。

依止正念正知的方式,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心上,保持高度警觉。烦恼刚生起时,立即迎面遏制,而且不仅是遏制,还要发起两种心——对犯罪不欢喜的心和发誓不再犯的心。

要能一直保持有力量的正念,其最胜因是和善知识、善友共住以及依止多闻等。

总之,我们应当用功之处:一是多闻,并以智慧善加辨别学处的取舍,因为依智慧简择之后,正念才有明记的对象;二是依止正念(所了知的法义),在一切威仪中都依止正念发勤精进。

戍四、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就是发起自在力。

首先必须忆念《入行论·不放逸品》中的教言,断除一切心不堪能的怯弱,让身心变得轻利。按这样努力,就能生起以勇悍随意带动身心运转的自在状态,就像以风力能随意带动树棉那样;从此便能很好地成办精进,再由精进成办一切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