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精进波罗蜜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十》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霞惹瓦亦云:“未曾实行诸菩萨行,如看射箭,总觉甚易,全无怯弱。现在之法无完善者,故不致到怯弱自轻之地;若善圆满,恐必多起怯惧自轻。”】

霞惹瓦也说:没有实践过菩萨行的人,就像在一旁观看射箭,总觉得很容易,心里一点也不怯弱。现在所学的法还不完善,所以不至于到怯弱自轻的地步;如果法完善圆满,多数人恐怕会生起怯弱、自轻的心。

佛法如果只是泛泛而谈,或者只是片面了解,一般人都会自命不凡,认为修行很容易。然而,一旦要具体落实在修行上,严格要求每一步修心所应达到的量,这时再将自己的身心状态一一对照前后完整的修心次第,恐怕一般人的英雄气概立即会荡然无存。

即便是一般善人的标准,若具体严格地制定出来,多数人都会认为要求太高,根本做不到,何况是要实践菩萨行,事事都要舍己为人,这件事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没有承担责任时,谁都说得轻飘,但真正要负责时,姑且不说为了无量众生而长劫修行,即便只是付出一个月,也不一定愿意。

【此言极实。】

宗大师说:霞惹瓦这番话说得非常真切实在。

火二、于能得方便破除退屈分二:一、破除认为不能布施手足等的怯退 二、由断疑而破除对施身怯退

【于能得方便破除怯退者。】

“能得方便”,即能得佛果的方便——六度万行。

土一、破除认为不能布施手足等的怯退

【谓念成佛须舍手足等,我不能尔。】

有人想:若要成佛就必须施舍手足等,这种难行我做不到。

下面以理遮止这种怯退。

【如此之苦应须堪忍:即不修行自任运住,流转生死,亦曾多受斫裂刺烧此等大苦,不可说数,然亦未能成办自利。为求菩提难行之苦,较其前苦尚无一分,然能成办自他大利。】

这样的苦应当安忍,理由是:即便我们不修行、放任而住,在流转生死的过程中,也曾无数次遭受砍斫、割裂、刺痛、灼烧等大苦,却没有为自己成办任何利益。如今,为了求证菩提的难行之苦还不如前苦的一分,却能成办自己和一切众生的大利益。

通过以上校量可知,修行人应当安忍求道的辛苦。

【如云:“若谓舍手等,是我所怖畏,是未察轻重,愚故自恐怖。”】

如果说:修大乘道必须施舍手足、头目等,这样的难行令我怖畏。

答:这是由于没有观察苦的轻重差别、对于利害取舍愚痴,才会让你感到恐怖。

【“无量俱胝劫,曾多受割截,刺烧及解裂,然未证菩提。”】

试想:无始以来转生恶趣时,在无量劫中,曾多次遭受刀割、砍截、剑刺、火烧、肢解分裂等大苦,将来仍需无数次感受此等大苦;然而这样毫无意义地受苦,并没有成为成就菩提的因。

【“我今修菩提,此苦有分齐 [1] ,为除腹内病,如受割身苦。”】

思惟恶趣大苦之后,再比较:如今我修行无上菩提的难行之苦,比前者时间短、程度轻,而且此苦是有限量的,容易忍受。好比为了遣除病苦,理应忍受开刀的疼痛。

【“诸医以小苦,能治令病愈,故为除众苦,小苦应堪忍。”】

许多医生用苦药、针灸、烧烤等方法来治病,以小苦遣除大病苦。所以,为了遣除轮回无量诸苦,理应忍受菩提难行的小苦,因为以此便能寂灭自他无量的大苦。

《华严经》说:“汝应忆念为诸欲,徒耗诸身前边际,今求菩提具禁戒,由禁于此摧诸欲。汝应忆念为诸欲,徒耗诸身前边际,未能承事恒沙佛,未从佛闻如是语。(你应当忆念自己曾经为了追求五欲,无义空耗了此身之前的所有身体,而未摄取任何实义。今天为了求证菩提,应当具足禁戒,通过止恶行善摧毁诸欲。你应当忆念自己曾经为了追求五欲,无义空耗了此身之前的所有身体,而未能以此身承事恒沙诸佛,未曾依止诸佛听闻如是法语。)”所以,为了摄取大义,应忍受修行的辛苦。

《集学论》也说:无始以来流转轮回,我们都未曾学修菩萨行,虽然感受了难以言表、无法思量的无量大苦,但对自他却未成办任何究竟利益,因此利益极小。相比之下,虽然为了证得菩提而行持难行,但在得地之后,难行之苦很微少,却能以此获得如海般的佛果功德,因此意义极大。

土二、由断疑而破除对施身怯退

【又舍身者,初怖畏时非可即舍,先于布施渐次学习,至于自身全无贪著,大悲心力开发之时,若有大利方可施舍,故正舍时全无难行。】

而且,最初心中仍有怖畏时,不可冒然施身,应先对布施渐次串习,到了对身体毫不贪著、大悲心力已经开发时,如果有大利益,才可以施舍。因此,到了真正施身时,完全没有困难。

【如云:“如此治疗法,胜医且不用,以柔和仪轨,治无量大病。”】

“柔和仪轨”,即依安乐道获得安乐果的方便。因为是远离纵情享乐边和苦行折磨边的中道,并非粗暴的方法,故称为“柔和”。

[1] 有分齐:有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