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观四百论讲记

《中观四百论讲记(一)》 ︱ 圣天论师.造 ︱玄奘大师 法尊法师.译 ︱ 智圆法师.讲授 ︱

二、为谁而作

适合学习本论的是哪些人呢?在本论第十二品中,提出了三条标准:“质直慧求义,说为闻法器。”第一条是“质直”,即内心公正,没有偏袒之心。所谓偏袒,即对自己所学的教法,内心里有一种偏向,但是对其他的教法,则有排斥的心理。这种党同伐异的心理,对具有我执的凡夫来说,是很容易产生的。但是如果把这种狭隘的心理,用在了黄金般纯净的佛法上,以自己的偏见,把佛法分割成“我的”、“你的”、“他的”等格格不入的宗派,这就造成了对清净法宝的毁谤,是应该彻底杜绝的。所以学佛,首先心要质直。第二条是“慧”,即需要具有智慧。这个智慧,即是分辨对与错、真与假的基本能力。第三是“求义”,即对正法义的希求心,也就是对以理抉择世俗和胜义的真相之义,如何修行的瑜伽次第,有真实希求之心。

三、所属范畴

因为本论是按照龙树菩萨的《中论》来演说名言谛及胜义谛的真义,所以是属于第二转般若法轮中的大乘自空中观。

一般而言,大乘显教分为甚深见派和广大行派,分别由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着重弘扬。龙树菩萨留下了大量的论典,广泛弘扬了以自空中观和他空中观为主的大乘佛法,其中自空中观以“中观理聚论”(《中论》《回诤论》《七十空性论》《六十正理论》《细研磨论》)为代表,着重抉择诸法为无生离戏之空性分。

龙树菩萨在《中论》中说,诸佛都是依于世俗与胜义来开演大乘甚深佛法。提婆菩萨的《中观四百论》,就是按照《中论》所开演的宗旨,通过次第,从世俗法入手,从浅入深地引导佛弟子看破世间,产生出方便生的修法,最后证得最究竟的涅槃境界——法身佛。

四、全论内容

《中观四百论》共有十六品。其中前八品是依于世俗的瑜伽修行,后八品是依于胜义的瑜伽修行,前后八品又构成方便与方便生的关系。就是说,产生了世俗的瑜伽修行,就为胜义的瑜伽修行打下了基础,遣除了障碍,使胜义瑜伽修行得以顺利地进行。这个关系,就像戒与定、定与慧的关系一样。打下了清净戒律的基础,就可以顺利地修行九次第定等禅定修法;打下了禅定的基础,就可以顺利地修行胜观的智慧。《中论》中也阐述了世俗谛的瑜伽修行是胜义谛瑜伽修行的基础:“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第一义即是胜义,意思是说,如果不依靠世俗谛,则不可能证得第一义谛;如果没有证得第一义谛,则不可能获得涅槃的果位。《入中论》中也说:“由名言谛为方便,胜义谛是方便生,不知分别此二谛,由邪分别入歧途。”

前八品依于世俗修法,首先是对所知法断除非理的见解。对于一个大乘修行者来说,首先要断除心相续之中的错误见解,这些错误见解,主要归纳为四类,即对世间万法常乐我净的颠倒见,对这四个颠倒见一一断除,就形成了前四品瑜伽修行的内容。

第一品是“破常执品”。众生面前的世间万法,都来自于各自的因缘,并且随着因缘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都是在无常变异的。但是在众生的心目中,它们往往都是能够持久、稳定存在的常法。在对世间的常执中,危害最大的,是执著寿命长久存在。这使得人们认为来日方长,直接导致了散乱和放逸,浪费了大好的暇满人身宝,使得难得的解脱轮回的机会失之交臂,更无法修行殊胜的大乘法门。因此提婆菩萨开篇即来断除众生以寿命长久为主的很多常执。

第二品是“破乐执品”。因为众生将世间上的无常法执为常法,并认为这些常法中,有真实的乐可得,然而实际上世间诸法却都在刹那生灭,自性都是无常,在这些无常的法上,没有一丝一毫的乐可得。这必然会让众生失望,给他们带来痛苦。众生对世间法追求不舍,结果不但浪费了暇满人身宝,反而招来了各种苦报。为此提婆菩萨慈悲引导,使众生认识到有漏皆苦的世间本性,放下对并不存在的乐的追求,从而能将暇满人身,用到闻思修佛法的正道上去。

第三品是“破净执品”。凡是痛苦的法,都让人厌烦,因此对众生来说,它们的自性就都是不净的。但是众生仍然可能执著世间上有清净的、美好的法,这也妨碍众生舍弃世间,希求真正清净的涅槃。因此提婆菩萨以众生执著最深的女身为例,具体展示了世间的不净,以及对治执女身为净的谬见的最佳方便。

第四品是“破我执品”。凡是不净的法,众生都唯恐避之不及,都要舍弃,因此是不应当对它产生“我”和“我所”的执著的。提婆菩萨以断除我慢为例,开示了断除我执的方便。

接下来的第五、六、七品,分别阐述了“证所取清净分之方便的瑜伽”和“断所断杂染分之方便的瑜伽”。

第五品是“证所取清净分之方便的瑜伽”。提婆菩萨讲述大乘修行者真实的所取——佛果菩提的妙德,和获证菩提的道谛菩萨行之方便。

接着是“断所断杂染分之方便的瑜伽”。要行菩萨道获证菩提的妙德,其前提就要在世俗法中断除杂染的障碍,这需要从烦恼和业力两处下手。其中第六品“断烦恼品”,是断除烦恼的方便瑜伽;第七品“离贪著欲财品”,是断除有漏业的方便瑜伽。

以上是主要依于世俗谛的修行,为了能进一步修习甚深的大乘胜义谛殊胜瑜伽,就需要培养和提升大乘瑜伽修行的弟子的根器,因此提婆菩萨开示了第八品“净治弟子品”。

后八品传授的是依于胜义谛的修行。共分三个部分:

首先是“总说甚深缘起真实性之瑜伽”,是总说一切缘起显现的万法空无自性的瑜伽,这是第九品“破常品”。

其次是“别说无我空真实性之瑜伽”。这分人无我和法无我两个部分。人无我的瑜伽中,详细地破除了众生心里存在的各种遍计我的谬见,这是第十品“破我品”的修行内容。

法无我瑜伽从三个方面,分五品来引导。第十一品“破时品”和第十二品“破见品”,提婆菩萨传授了“总说三时空真实性之瑜伽”,来断除修行者对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执著;第十三品“破境品”,具体从内外境的角度,解说了诸法空性的真实性之瑜伽;第十四品“破边执品”,特别从诸法远离四边的角度,指点了诸法空性的瑜伽,传授了用离一多因、破有无生因、大缘起因这些正理抉择而修行的教授;第十五品“破有为相品”,讲解破有为法的边执分的瑜伽。

最后是总摄前面的瑜伽要义,以诀窍的形式,讲解了胜义空性的殊胜瑜伽修行,这就是第十六品“教诫弟子品”。

《中观四百论》的全称是《菩萨瑜伽行四百论颂》,“瑜伽”就是相应,是修习的意思。而且,在全论十六品的每一品结束时,都重复强调了是《菩萨瑜伽行四百论颂》,这都反映出本论的特色,是教导大乘弟子殊胜的修行方便。圣天菩萨以不可思议的大悲心和智慧力,将龙树菩萨在《中论》中传授的甚深修行窍诀开显出来,以方便弟子们修学。在仁达瓦尊者的注释中说,《中观四百论》的前八品是能彻底成熟弟子心相续的修行道,而后八品是能直接解脱弟子心相续的修行道。本论就在于通过这样有次第的引导,让般若的法义,逐渐地渗透到佛弟子们的身心相续里。

修行正法主要是抉择并串习正见。如果用正确的见解,遣除了相续中的虚妄执著,就能够与正法相应了,这样就进入觉悟的解脱道。这个抉择、串习正见的过程,就是瑜伽修行的过程。《中观四百论》深入浅出地给大乘瑜伽修行者讲解了各个层次的错误见解,开示了遣除虚妄颠倒见的最佳方便,因此是大乘修行者必不可少的一部修行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