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丙一、胜解之境

《安忍波罗蜜》 ︱ 益西彭措法师.编述 ︱

胜解之境,即胜解的对象,或引生胜解之处。依于某种对境而思择,便能引起对该境的胜解。此处胜解之境极为广大,实际上包含了一切佛法。

第三,引发思胜解忍中,胜解之境略有八种。

引发法思胜解忍中,胜解之境大略有八种。

一、净信境者,谓三宝功德。

净信境,指佛法僧三宝的真实功德。

因为是由思择三宝功德而引生清净的信心,所以叫净信境。

二、现证境者,谓无我真实。

现证境,指无我真实义,包括人无我和法无我。

因为是由思择无我真实义而现证真如,所以叫现证境。

三、希乐境者,谓诸佛菩萨广大神力。此复有三,谓神通力、六波罗蜜多力及俱生力。

希乐境,指诸佛菩萨的广大神力,包括神通力、六波罗蜜多力和俱生力。因为是由思择诸佛菩萨的广大神力而引起希求的欲乐,所以叫希乐境。

《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七》中说:“云何诸佛菩萨威力?当知略有三种。一者圣威力,谓佛菩萨得定自在,依定自在,随其所欲,一切事成。心调柔故,善修心故,是名圣威力。二者法威力,谓诸胜法,有广大果,有大胜利,是名法威力。此中法者,即是六波罗蜜多,所谓布施乃至般若。如是诸法,有大威力,名法威力。三者俱生威力,谓佛菩萨先集广大福德资粮,证得俱生甚希奇法,是名俱生威力。”

三种力的内涵详见《瑜伽师地论·威力品》。

四、五、取舍境者,谓诸妙行、诸恶行因,及此所招爱、非爱果,此分为二。

取舍境,指诸妙行因和诸恶行因,以及由此感招的可爱果和不可爱果。诸妙行因和可爱果是所取境,诸恶行因和不可爱果是所舍境,合称为取舍境。

“此分为二”,即分为“因”和“果”两种境。“因”是第四种境,“果”是第五种境。因和果有许多开合,比如,因处有十种因——随说因、观待因等等,果处有五种果——异熟果、等流果、离系果等等。

六、七、所修境者,谓大菩提是应得义,及菩萨学一切诸道是能得彼所有方便,此亦分二。

所修境,即大菩提是所应证得之义,菩萨修学一切诸道是能证得大菩提的方便。大菩提是所修证的果,六度等是所修习的道,合称为所修境。

“此亦分二”:这也分成“应得义”和“能得方便”两种,即果和道两种。“果”是第六种境,“道”是第七种境。

八、闻思随行境者,谓所知境。卓垅巴师说为无常等,然《力种性品》 [1] 说十二分教等正法为第八种,或应如是。

闻思随行境,指所了知的对境。虽然卓垅巴说是无常等,但《瑜伽师地论·力种性品》中说十二分教等正法是第八种,或许应该是这样。

《力种性品》说:“谓于契经、应颂、记别等法,具多胜解。”

[1] 《力种性品》:见《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