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菩萨宝鬘论》讲记(四)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535
  • 分享到: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继续讲《菩萨宝鬘论》。这部论典的内容非常实际,对我们非常有帮助,也能很好地对照我们的相续。这几天在学修《菩萨宝鬘论》的过程中,大家明白了很多道理,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错误,也有一定的决心想改正,这才是闻法的真实利益。若是没有对照自己的相续,没有一定的变化和进步,闻法再多也没有太大的意义。现在大家都很受益,对此法也非常有信心。下面还有很多偈颂要讲,希望大家不要错过每一个机会,好好地去领悟,去修持。

远离一切散乱境,依止殊胜寂静处。

我们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尽量要远离散乱的境相。这些境相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外在的境相主要是指环境。修行的环境也很重要。我们现在没有太大的力量,很难改变环境。很多的时候,我们不仅没有转变环境,反而被环境转变了。其实,如果我们有一定的修行,有一定的定力,有一定的智慧,就可以转变环境。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力量,就要选择一些比较清净,对修行有帮助的环境。

环境与周围的人都很重要。我们没有开悟证悟,没有登地之前,会被环境、恶友转变和影响。所以你们这次到山上来,到寺院里来学修是对的。我们现在需要这样的一个所依,一个助缘,否则很难进步,很难突破。我们这个地方和一般的寺院不一样,这里有正法,每天都可以修持正法。现在很多道场、寺院都没有正法,也学不到正法。去那样的地方,对我们的修行不但没有多大的帮助,反而还会有障碍。

你们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跑过很多寺院,也去过很多道场。现在很多寺院、道场都变成使人的相续散乱的场所了。跑来跑去,走来走去,相续容易受到严重的染污,这样瞎跑没有多大意义。所以,我们首先要选择一个殊胜的道场,然后在那里学修。现在交通方便,能住几天就住几天,也不是要长住。这个也要靠缘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缘,都有这样的福报。修行不能勉强,一切随缘。若是自己有这样的机会或机缘,也不能错过。

我经常跟大家讲:“任何时候都要把握适度,不紧不松。”包括到寺院、坛城修行也一样。有的人特别执着、勉强,没有这个机缘,还非要强求,这是错误的;有的人有这样的机缘,但是不珍惜,不重视,这也是错误的。

其实依止寂静处是对的。我们的历代祖师都是依止寂静处而最终成就的。不依止寂静处怎么成就呢?修行是要在生活和工作中,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智慧和修行很难把握自心。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尽量依止寂静处,依止善友,尽量远离散乱的环境、场所和恶友,这点很重要。

朗措玛寺是个名副其实的寂静处。这里只有正法,没有别的。这里的人,和其它道场的人不同,他们都受过教育,都有一定的修行。所以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大家,他们都是善友。若是有这个机缘和福报,希望大家都能到这里来修行。你到这里来,只会有收获,不会有损失;只会有进步,不会有退步。

朗措玛寺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通过大家的帮助,这里的条件也好多了,所以我希望并且欢迎大家到这里来学修,这样对你们今生的解脱有极大的帮助。也可以说能在这里认真学修的人,今生绝对能解脱,能即身成就。

在山上修行肯定轻松、容易、方便。但是如果你暂时没有这个福报与机缘也没有事,你就努力做。有人说:“我有家,有工作,离不开怎么办啊?”没办法,你只能先把自己的家变成寂静处,把家人变为善友,尽量在生活、工作中修行。如果你暂时不能到山上,到寺院修行,也不要着急。做功课也不是很重要,你可以先不学不修,先祛除家里的这些障碍。把家庭内部的关系处理好,把家人照顾好,感化他们,让他们高兴、感动。不然有很多障碍,修行也难。

我们这些同修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自己表法表得好,在家里现身说法,让家人非常感动。家人特别支持,到时候就会提醒:“哎,快要上课了,快要修法了。”家里人高兴,不但不阻碍自己,甚至还帮助自己,提醒自己,让自己学修。这种人上山也没问题,家人支持——老公拿钱,儿女拿钱,不但有路费,还能做一些功德。我们也应该这样,先别执着修行,先把自己的家变成寂静处,把自己的家人变成善友,这样不用离开家也能修行了。

学佛修行的条件、助缘具备了,处处都可以成为寂静处。现在科技发达了,在家里通过互联网,随时都可以亲近上师,听上师开示,和同修们共修。不用设佛堂,设坛城,迎请上师三宝,也不用和同修道友联系。把电脑打开,里面应有尽有,上师父亲有了,坛城母亲有了,同修道友、兄弟姐妹也有了,全家欢聚,开心、快乐啊!应该这样修行。依止寂静处,依止善友很重要;远离散乱,远离恶友也很重要。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如果你有机缘,就到我们这个清净的道场和大家共修。你到这里来,上师、坛城、道友都齐全了。这个不用靠科技,直接就可以来。这么好的机缘也是宿世修来的福报啊!第二,如果没有这个机缘,是自己修行不够,不能怨别人,只能怨自己。你没有福报去接触上师、坛城和这些金刚兄弟姐妹,应该忏悔自己的业障。因为各种缘还没有了,债还没有还,福报修得不够,法缘不是很殊胜。要在家里、在单位好好修行,这时修行的助缘少,差不多只能靠自己了。你自己要努力,要用佛法和修行来改变心态,转变相续。心态一改变,一切都会改变。自己的小家也会变成寂静处,这样就可以远离散乱,依止寂静处了,家人也变成善友了。现在有的家庭夫妻都信佛了,甚至都修行了,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恶友,是造恶业的伴侣,现在都变成善友,做善业的伴侣了。

不管是母子还是夫妻,进入佛门了,尤其是进入密乘了,都是金刚兄弟,相互之间不能再造业、再伤害了,否则罪过就大了。以前是家人,或者是一般的普通的朋友,若互相伤害是犯错。现在都是金刚兄弟姐妹了,再互相伤害是破密乘戒!以前是错,现在是恶!密乘十四条根本戒,第三条就是金刚兄弟之间不能有矛盾,否则就是下地狱的因!大家还是没有认识到,没有明白,甚至有的人根本不把这些当回事。

有些家庭,夫妻之间或者母子之间叫一声“师兄”,有人觉得很奇怪。这有什么奇怪的,都变成佛友了,在密乘里同修道友是金刚兄弟,因为都依止了同一个上师,依止了同一个坛城,就等于是同一个父母生的孩子,难道不是金刚兄弟吗?金刚是恒常不变的意思。金刚兄弟之间的关系一直到成佛都不能变,变了就是破戒。不能破坏这种关系,破坏了就不是金刚了。显宗里也讲佛友、善友,不能变成恶友,若是成了恶友,就破戒了。我们修行是要将生命变成慧命。这就要靠坛城母亲和上师父亲,他们两个之间才会培育慧命。

大家要仔细地考虑,自己是不是真心想解脱成佛?很多经典、续部里讲,若是想要将生命转变成慧命,将轮回转化为涅槃,将娑婆转化为净土,以及最终成就佛果,都必须通过密乘、金刚乘,必须要靠上师父亲、坛城母亲。这些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

我们不能盲目地学佛修行,首先要明白道理。全家都能学佛修行,这是多大的福报,多好的缘分啊!但是也要如理如法地学佛修行,否则也会犯戒。学佛修行必须远离散乱,依止寂静处,不然无法在相续中生起戒、定、慧。因为戒本身是净,如果你的相续不清净,怎么能有净呢?定本身是正,正是不邪。若是没有远离散乱,依止寂静,怎么能远离邪呢?有邪就没有正,有正就没有邪,这两种心态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一心是不能二用的。有邪就没有正,没有正就无法能够生起定。慧是觉,觉是不迷。你现在还没有远离散乱,还不能真正住于寂静,还是迷。迷怎么能生慧呢?觉和迷是相反的、冲突的。在同一个相续里,有迷就没有觉,有觉就没有迷,又有觉又有迷是不可能的。相当于火和水,水火是不能相融的。

如果我们不依止寂静处,不远离散乱,相续中就无法生起戒定慧;如果相续中没有生起戒定慧,就没有现量自性的三宝;如果没有现量自性的三宝,怎么能成就呢?

时时莫出无义词,恒时言说谛实语。

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用佛法来对照自己,就会发现自己到处都在造口业。我们的历代祖师们经常讲这个问题,尤其是华智仁波切有一句话:“嘴是一切恶趣之门”。嘴是一扇门,从这里出来的都是恶。虽然科技发达了,有各种各样的锁,但是却不能在嘴上安把锁。如果能安把锁就好了,平时锁上,吃饭时再打开,吃完再锁上。几十年前就有这样的愿望,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实现。作为修行人,口业非常容易犯啊!

身、口、意三业,身业好把握,一般的修行人都不会犯杀盗淫妄酒这些戒。但是绮语、恶语、离间语都不好把握,意业更不好把握。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犯错,很多时候都是嘴巴犯的。很多的不利、伤害,都是嘴巴招来的。所以在这里说“时时莫出无义词”。无意义的话尽量不说。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这也是种说话的标准。但是说好话不是说花言巧语,好话是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帮助,都有利益的。“大菩萨,老居士,功德无量,随喜。”这是花言巧语嘛!什么是随喜?随喜是用心随之喜欢,是一种心态,不是一句话,不是口头上说的。你是真随喜还是假随喜,有没有真正随喜,你自己最清楚。

什么叫功德无量?无量是能够尽虚空、遍法界的,是法身,是佛性。明心见性了才是功德无量,之前不是功德无量。没有无量的功德,哪有功德无量?什么老居士,大菩萨,连登地的菩萨都谈不上!八地、九地、十地,这三地的菩萨都属于是大菩萨。到八地时烦恼障彻底断掉了,这是断障的功德。证的功德是证悟了和佛差不多一样的境界,弘法利生有像佛那样的力量,基本上是无作意的,不是刻意的;是无勤的,无勤是不通过勤奋,自自然然的。没有这些功德,还说是大菩萨。“老居士”肯定是有修有证的,有定有慧的。都是这样的吗?如果不是这样的,还这样说,就是花言巧语。这些花言巧语不叫好话。

好话是能利益自己,也能利益他人的。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帮助,这样的话你可以说,可以到处说,说得越多越好。因为说得越多对彼此的利益越多,帮助越大。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能力,那就少说。这里讲的“无义词”是指没有意义的话。这样的话尽量别说,说多了容易犯错、犯戒。我们讲“恶语”的时候也讲过,若是你故意说让对方不开心,扰乱对方相续的话,让对方烦恼,就是恶语。现在有的人觉得自己直来直去,很实在,然后就什么都说。这是造业啊!

实在也要有戒律的基础。根本没有戒律,怎么能谈得上是实在呢?世间有世间的戒律,佛法有佛法的戒律,戒律是基础。如果你破戒、犯错、造恶了,还说:“我这个人很实在,我这个人直来直去。”不能这样说。实在是心实在,是心直来直去,不是话实在,话直来直去。你说这些实在话的时候,你的心实在吗?你说话直来直去的同时,心是直来直去的吗?心是主宰,心实在就是实在,若是心不是直来直去,话也不是直来直去。实在、直来直去,都是自己认为的。你没有必要去伤害对方,害人害己。所以这里讲“时时莫出无义词”。你说这些长短、是非、邪正、善恶,有意义吗?对自己有帮助,对他人有帮助吗?对今生有好处,对来世有好处吗?没有吧?所以叫做无意义!

不仅是在此论中,在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教言。三世诸佛、具德的上师和善知识都这样说。因为这是一种觉悟,一种真理。觉悟的人都会这样说,懂得真理的人都会这样说,除了你以外。

“恒时言说谛实语”,要说实话。为众生,为修行,暂时说一些假话也可以,这叫方便语。方便语应该是善意的,不应该有丝毫的恶意。在形相上是恶,实际上是善;相上是恶,性上是善;表面上是恶,心里是善。在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说一些方便语。

但是有些人的方便语说得有点太夸张了。“我现在说的是方便语啊!”“方便嘛,为了修行,为了大家嘛!”真的是为了大家,为了修行,为了众生吗?这里有个空间。小乘和大乘之间是有差别的,以前我认为讲法要圆融,不能完全按照小乘的观点讲,也不能完全按照大乘的观点讲,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介绍佛法。有时候留点空间是对的。但是现在我发现,也不能轻易留这个空间,因为留多了容易让某些人找借口、钻空子,容易让某些人犯戒、犯错,借口为众生,然后去造业。

若见上师堪布时,当发恭敬侍奉心。

侍奉三宝是消业,也是积福。这里讲的恭敬侍奉,首先应该有恭敬心,然后再去侍奉。恭敬什么呢?是恭敬上师、善知识具有的这些功德,而不是恭敬这个人。你为什么要恭敬他呢?因为他有很多无漏的,值得学修的功德。好比你之所以爱惜这个东西,是因为它有价值。

但是现在有些人不是这样的,不看功德只看形象,看身份,看面子。有身份,有面子的人就恭敬;没身份,没面子的人就不恭敬了。如果街上的一个乞丐有好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功德,戒律清净,有圆满的慈悲与智慧,我们也不会去恭敬。因为他是乞丐啊,是街上要饭的,给他磕头多丢脸啊!

现在的人只看人的形象,不看人内心的功德。若是你们想恭敬人,就要看功德。不看功德的恭敬,我是不接受的。为什么要看功德呢?因为这本身是一种信心。所谓的清净信心,是一种欢喜。你真的喜欢这些无漏的功德,清净的戒律,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自然就会学这些。学了自然就会得到这些,这才是一切功德的来源,一切成就的根本。

“若见上师堪布时”,在有些地方,上师和堪布的含义不完全一样,这里是分开说的。若见到了上师或堪布的时候,应当有恭敬心,应该对他们的功德生起欢喜、欲乐之心。“欲”是想得到,是希望自己也能变成那样,希望自己也有这些功德。恭敬心应该具有三种信心:清净信心、欲乐信心、胜解信心。清净信心,喜欢上师或堪布所具有的这些功德;欲乐信心,自己想得到,希望自己也能得到这些功德;胜解信心,对自己特别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变成他们那样,一定能得到他们的那些功德。

有恭敬心、有信心就有加持。若是你能尽心侍奉上师、堪布,就能得到加持。侍奉本身是一种消业,也是一种积福。因为你是在奉献,在付出,在做功德,在种善根,这都是给自己做的。

“当发恭敬侍奉心”。为什么对上师、堪布要恭敬侍奉呢?因为所依是清净的,对境是清净的。靠清净的所依,清净的对境而做的这些善根、功德、福德也会是完全清净的。所依上有这样的区别,所以恭敬侍奉上师、堪布也是一个消业积福的机会。出家人穿的法衣,是当时佛祖释迦牟尼佛设计的,也是他老人家亲自裁缝的。为什么是一块一块的呢?这是有代表性的,代表着三宝是人天的福田。大家想种福田就在那里种。

不是谁都能成为上师三宝的。在真正的上师三宝的境界里,黄金和牛粪没有区别。对上师三宝来说,你做再大的供养,再大的侍奉,对他来说也不算什么。这都是给自己种福田,做功德,积福德。我们是深信因果的,这不是什么迷信,这些功德、福德不可能浪费,将来会在自己的相续中成熟,到时功德、福德还是自己的。但是现在的人邪知邪见重,没有多少正知正见,不会给自己积福。

若见具有法眼者,或遇初业众生时,
则当生起本师想。

“若见具有法眼者”。法眼者是什么呢?就是开悟、见性的人,也可以说是登地以上的菩萨。什么叫“法眼”?不是用肉眼来看,这里说的眼睛是我们的心,法是法性,就是自性。具有法眼就是见性了,见道和修道的人都是具法眼者。

“或遇初业众生时”。业指的是学业,初业是初学的意思。初学就是刚学佛的人,一地以下的,处在资粮道、加行道的这些人。

“则当生起本师想”。不管是遇到有修无修,有证无证的人,都要生起本师想,像恭敬上师一样恭敬他们。如果你有智慧,不管别人是批评你还是表扬你,不管是诽谤你还是赞叹你,不管是辱骂你还是夸奖你,都是你的善友、善知识,都在帮助你,让你见性。就像法语里说的,都在给你机会!不管是微笑的面孔还是仇恨的面孔,都在给你表法!微笑的面容是让你生起欢喜,仇恨的面容是让你修忍辱,让你生起出离心。若是没有人折磨你、伤害你,你怎么能生起出离心,怎么修忍辱啊?这是给你修忍辱的对境。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这都是求之不得的机会。

事情也是,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不管是伤害你还是帮助你,若是你都能接受,都能转为道用的话,都是解脱的机会,进步的机会。伤害你,是给你消业的机会,还债的机会。不然业怎么消,债怎么还啊?若是帮助你,给予你,你能转为道用,能让你提高,给你增加助缘,这是好事。不管是有修有证的人,还是无修无证的人,你都能平等地对待,平等地接受,这样才能成就啊!

我们处处都在失败。遇到顺境了,就执着了,高兴了,快乐了。其实正在失败,但是我们没有发现。现在稍微有一点修行的人,知道自己在逆境中修行太差了,遇到事情就无法招架了,但也只是在逆境中能够发现失败,在顺境中根本不能发现失败。我今天挨个问了,没有一个人能在顺境中发现失败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顺境的诱惑力强啊!顺境和逆境有差别,逆境直接伤害我们,顺境间接伤害我们。

逆境可怕,顺境更可怕。在顺境中,当时很难发现失败,过后才会知道,那是真正的魔王波旬的工具。魔王波旬每天给我们发的这些箭都是花箭、毒箭,但是我们感觉很美、很好、很得意,表面上看是花,实际上是毒。所以我们不能让他百发百中,若是中箭了就失败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愿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