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34)观四谛品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1542
  • 分享到: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丁二十四(观四谛品)

分二:一、经部关联;二、品关联。

戊一、经部关联:


佛在经中讲:“文殊见诸行无生故,而了知痛苦”等,宣说了无有四谛的道理。

“诸行”指一切法,“无生”就是没有生,没有生就没有灭。因此而了知痛苦等也是无生。这里讲的是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谛也是无生法,是空性的。这是经部关联,佛在经中也讲四谛不存在的真理。

戊二、品关联:

前面讲轮回不存在,烦恼也不存在,一切都是不存在的。

对方提出争论:你们中观派居然敢说“一切所知都无有自性”,从而遮破了诸法,什么也没有了。这样,你们就无法避免所知四谛、殊胜的皈依处三宝以及业因果等世间名言诸法也不存在的过失。若什么都不存在,佛第一转法轮的内容——四谛也不存在了,而且佛讲的善业、恶业以及因果也不存在了,然后佛讲殊胜的皈依处——三宝也不存在了,世间的一切名言都不存在了,有这样的过失。所以,你们中观派的这种观点不正确,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第一,违背了佛的教言;第二,也违背了事实真相。

这些实有宗也会和中观派进行辩论,本品是针对对方所提出的争论,然后给他答复,以这种方式进行宣讲。此外,“对方”也可以指自己或众生的内心,内心里会有很多的疑惑。为了排除困惑、解答疑难而宣说本品。

我们中观派说四谛不是事实存在的,但我们不会有这些过失,你们自己才有这些过失。

此品分二:一、宣说对方问难;二、回答问难。

己一(宣说对方问难)分四:一、应有所知四谛不存在之过;二、应有三宝不存在之过;三、应有业因果不存在之过;四、应有世间名言法不存在之过。

这也是对方有实宗给中观发的太过。他们认为,若中观派说一切都不可得、不存在,就有这样太大的过失。

庚一、应有所知四谛不存在之过:

若一切皆空,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
以无四谛故,见苦与断集,
证灭及修道,如是事皆无。


他宗对中观派说:如果你们想建立“内外一切诸法皆为空性”的理论,则如同石女的儿子一般,任何法首先不会产生,最终也不会坏灭。因为无生无灭,则有四圣谛法也被你们认定为无有的过失。

佛第一转法轮的内容是四谛,先讲苦谛,让大家认知苦。凡夫无法认知苦。凡夫是愚痴的、颠倒的,把苦当成乐,没有认识到真正的苦。虽然有时候也感觉到苦,但也只是一些粗大的苦,不是真正的苦。所以,佛首先要让大家认识苦、知道苦。认识了苦,知道了苦,这是开始,然后自然就会去找苦的根、苦的因。这时佛就讲“集”——人为什么苦?众生为什么要轮回呢?因为业、烦恼。那怎么办呢?这时就讲道谛,道指智慧。有智慧就不烦恼了,不烦恼就不痛苦了,这是灭谛。

四谛讲了轮回的因和果、涅槃的因和果。轮回的因是业和烦恼,也可以说是痛苦的因。痛苦是轮回之果,烦恼是轮回之因;道(智慧)是涅槃之因,解脱或寂灭是涅槃之果。这叫因果。很多人没有去研究啊!若仔细去研究,这是非常科学、非常究竟的。这是一种究竟的科学。

轮回即是苦,苦即是轮回。轮回和涅槃二者是相反的。涅槃即是解脱,解脱即是涅槃。集和道是相违的。因为集指烦恼,道指智慧。所谓的道,就是解脱之道、菩提之道。智慧只有两个:一个是无我的智慧,一个是空性的智慧。只有证悟无我、证悟空性了,才有真正的智慧。之前没有智慧,都是知识,知识是烦恼。

我们现在有的是知识,我们会吃饭、会喝水,这都是知识,现在要转识成智,将知识转成智慧。吃饭和吃饭不一样,喝水和喝水不一样,一个是知识,一个是智慧;一个是痛苦,一个是寂灭、解脱。很多人都认为是一样的,其实不一样!你是人,我也是人,你要吃喝拉撒,我也要吃喝拉撒,在表面上看一样,但实际上不一样,内心的境界不同。一个是无明,一个是智慧;一个是痛苦,一个是快乐。

什么叫修道,什么叫成道?修道是修智慧,修无我空性的智慧。若是你没有修无我空性的智慧,就不是修道。有智慧就可以断烦恼;断烦恼了,轮回就结束了;轮回结束了,涅槃就显现了。这就是轮涅因果法。因结束了,果自然就结束了;因有了,果自然就有了。想解脱,就要这样。因结束了,烦恼没有了,痛苦也就没有了,就不要轮回了。若是有智慧,自然就趋入涅槃,到达解脱的彼岸了。

中观派认为“万法皆空,一切不可得”。很多人认为,若是这样,那四谛是不是也不存在了?因果关系也不存在了?佛的的确确讲了那么多,难道都是假的?这样,佛也变成有欺法了——欺骗众生的意思。佛应该是无欺的,他无有欺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是真理,所以不会有欺骗。若是欺骗性的,就不是真理了,而是假象。假象是有欺骗性的,真理是无欺骗性的。我们说:“佛是无欺的,佛是不欺骗众生的……”也许很多人都不理解。“也不一定呐!”有这种疑惑也是正常的。你弄明白了到底什么叫佛,就不会有疑惑了。真正的佛是真理。

“你们中观派也不会这样承许吧?若是这样承许,你们还算得上是佛弟子吗?这中观派呀,哈哈!”哪有这事啊?其实是你自己没有明白呀!还要继续给中观派发太过,即无有四谛之过患。“你们说没有四谛,是违背佛的真言,是违背事实真相,难道这个过失还不够大吗?太大了!”对方就这样认为。很多人也是这样认为的:中观这样讲,是断灭法呀!我以前也讲过,龙树菩萨一宣讲中观,很多人都排斥,甚至诽谤,说龙树菩萨是魔的化现,他所讲的这些道理是断灭法。有这种争论或疑惑,正常!

庚二(应有三宝不存在之过)分三:一、无有僧宝之过;二、无有胜法之过;三、无有佛陀之过。

辛一、无有僧宝之过:


对方认为,你们没有僧宝。为什么?因为万法皆空,一切都不可得。

以是事无故,则无有四果。
无有四果故,得向者亦无。


“以是事无故,则无有四果”:苦集灭道四谛都没有了,“四果”也不存在了。“四果”是小乘里讲的,就是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和阿罗汉果。预流果是小乘的见道,见道位的;一来果指虽然证悟了无我的真理,但还要来欲界一次;不来果指把欲界的烦恼都断了,再也不用来欲界了。预流果、一来果和不来果都只断了欲界的烦恼,还没有断色界、无色界的烦恼。阿罗汉断了三界的烦恼。四谛不存在了,四果肯定也不存在了,因为他们修行的是四谛法。

“无有四果故,得向者亦无”:小乘讲四位四向,共有八个果位。刚才是四果,现在是八果。预流果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已经得到预流果,一个是趋向预流果,即快要证得这个果位。一来果也一样,分趋向一来果和已经得到一来果的。不来果也一样,分趋向不来果和已经得到不来果的。阿罗汉果也分趋向阿罗汉果和已获得阿罗汉果位的。如果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汉果这四果没有了,趋向预流果、趋向一来果、趋向不来果、趋向阿罗汉果这四向也就没有了。

若无八贤圣,则无有僧宝。

住于四向、四位的这些圣者都不存在了,那僧宝就不存在了。获得四向四位果位的都属于是圣者,所以说是“八贤圣”。如果“八贤圣”都没有了,就没有僧宝了。

辛二、无有胜法之过:

以无四谛故,亦无有法宝。


如果四谛不存在了,那法宝也不存在了。圣者相续当中的这些见解,他们的境界就是法,是真正的法,他们所宣讲的这些真理也是法。僧宝不存在了,法宝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辛三、无有佛陀之过:

若无法僧宝,岂能有佛宝?
如是说空者,是则破三宝。


通过法成就佛,既然僧宝和法宝都不存在了,佛宝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三宝统统都不存在了。你们中观派有这样的过失,这个过失太大了。

庚三、应有业因果不存在之过:

空法坏因果,亦坏于罪福。


“罪”指恶业,“福”指善业。你们说一切都是空的,就是什么都没有了。若是这样,因果就没有了、毁灭了,善法及不善法也没有了。

庚四、应有世间名言法不存在之过:

亦复悉毁坏,一切世俗法。


一切的世俗法、名言——世间的见闻觉知、名闻利养等统统都不存在了,这叫断灭。

这是有实宗给中观派发的太过,也是这些众生相续中存在的疑惑。下文要解答这样的疑惑,也要反驳这些过失。

己二(回答问难)分三:一、宣说争论之因;二、无过之理由;三、通达中观之重要性。

庚一、宣说争论之因:


为什么有这个争论呢?为什么起这些疑惑呢?大家想想,自己有没有这些疑惑?若是没有,《中观四百论》里面讲过,原因之一也许是“不知”,对空性没有研究,什么也不知道,这种人是不会起疑惑的;原因之二是已经证悟了、现量见道了,也没有疑惑,也不会生起疑惑。生起疑惑、生起争论的是什么人?是对佛法有少许了知、少许研究的人。有这种疑惑、争论是好事。大疑有大悟,中疑有中悟,小疑有小悟,这是开悟、证悟的一种方法。

现在宣说争论之因。

汝今实不能,知空空因缘,
及知于空义,是故自生恼。


你们跟我们中观派争论,为什么起这样的疑惑,有这样的争论呢?因为你不知道什么叫空性,也不知道为什么空性和空性的含义。因为不知道什么叫空;不知道“空义”,即空的真实含义;不知道诸法性空的真正原因,即“为什么诸法是空性的呢?”所以就会有争论,就会有疑惑。如果知道了什么叫空,知道因为什么空,也知道空的真正含义,就不会有争论,也不会有疑惑。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

诸佛为众生明示任何法,都是依靠二谛来宣说的。佛给众生宣讲佛法,宣讲一些道理的时候,会依靠二谛而宣讲。不会离开二谛,二谛是双运的。

《定解宝灯论》里讲,在胜义谛上不存在不等于在世俗谛上不存在,在世俗谛上存在不等于在胜义谛上存在。有的宗派认为,在胜义谛上不存在等于不存在,世俗谛上存在不等于存在。有些宗派认为,世俗谛上存在等于存在,胜义谛上不存在不等于不存在。自宗认为,这二者都已经堕落了二边。自宗认为,在胜义谛上不存在等于胜义谛上不存在,在世俗谛上存在等于世俗谛上存在。这是角度不一样,二者并不矛盾,是一体的。

本品中,佛说一切法不离二谛法,也是同样的意思。一讲“空”,不是什么也没有了;一讲“有”,就是空性了。所谓“真空不空,妙有非有”,也是这个意思。讲妙有的时候,讲的就是空;讲真空的时候,讲的就是“有”。“空”不是一个单空,“有”也不是一个单有,所以就讲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就是般若空性。

现在也有这样的人,一讲空,就认为什么都没有了,什么事都没有了,什么也不用做了,都是空的。一说轮回、因果,又特别执着,自寻烦恼。执着“有”、执着“空”,都是执着。现在让你观想,有人就说:“不是着相吗?”观想不是着相,执着空性才是着相。观想属于是生起次第,生起次第是不离圆满次第的,圆满次第指大空性,所以它是不离空性的。根本没有明白什么叫观想,也没有明白什么叫胜义谛、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修法。我们现在修上师瑜伽、金刚萨垛除障法等,也都不离两个次第——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不明白的人真是可怜!

佛讲一切法依二谛,不离二谛。

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
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


有人不知道,分别于二谛。这样,无法能够了知佛所讲甚深法义的真正实义。

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
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如果不依世俗谛,不得胜义谛。《中观庄严论》里讲,世俗谛和胜义谛是方便和方便生的关系,世俗谛是方便,胜义谛是方便生。没有世俗谛的方便,不会有胜义谛的方便生。若要了知胜义谛,就要靠世俗谛。世俗谛这些森罗万象的显现的本体才是空性,才是胜义谛。离开了这些森罗万象的显现,哪来的胜义谛?没有胜义谛,则不得涅槃。

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
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


“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佛讲空性,以空性可以毁坏一切萨迦耶见(邪见)。但是,如果不能如理如法地了知空性、证悟空性,就是钝根者。一听到空性、一想到空性,就觉得因果不存在,也不用取舍因果了,对空性起邪见,那过患是非常大的,自己坑害了自己。

佛在《宝积经》中云:“迦叶,宁起我见积若须弥,非以空见起增上慢。”宁可生起如须弥山的我见,也不能有空见,即执着空。“若须弥”形容邪见严重。“空见”指对空性的这种邪见。现在很多人认为:“我在修大圆满,我在修禅宗,一切不可得。”因此不取舍因果,也不断恶行善。对这种人没有办法。“所以者何?一切诸见以空得脱。若起空见则不可除。”一切诸见以空性获得解脱,但是没有办法遣除对空性的这种邪见。刚才讲了增上慢,自以为开悟了、见性了,自以为现在什么都行了,都OK了,谁说也不听,谁说也不在乎。这种人很难调伏。

“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通过这些咒术,可以毁灭敌人,毁灭恶魔,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毁灭自己。毒蛇的头上有如意宝,有的人非常擅长捉毒蛇,取如意宝。但若不擅长的人去捉毒蛇,取如意宝,反而会被毒蛇咬死、毒死。

空性也一样,以空性可以遣除邪见,以空性见可以断除烦恼。但你若没有智慧,对空性领悟错了,执着空,就会断送自己的慧命,在轮回痛苦当中出脱无期。

世尊知是法,甚深微妙相,
非钝根所及,是故不欲说。


伟大的佛陀,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最后在印度的菩提树下圆满成道,但成道后第一个反应是什么?说出来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即“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法性吾已得,为谁宣说亦不可证悟,故当无言安住寂林中。”

“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诸法的究竟实相不是可以揣测的,它是不可思、不可议的。法义甚深,不是指一百米、一千米那么深,是不可思、不可议的意思。“寂”指寂灭一切边,远离有边、无边、有无边、非有非无边等一切边。“离戏”即远离一切分别。诸法的究竟实相也好,所谓的真如法性也好,是平等的。平等才有佛,不平等就没有佛了。“光明”意指不是单单一个空,而是不离光明的。所以讲,一切功德、福德都是佛性当中本具的,所以不是单单一个空。“无为法”意思是它远离有为法,所以叫无为法。它不是有为、无为之间的无为,而是远离有为、无为的无为。

“犹如甘露法性吾已得”:法性犹如甘露。什么叫甘露?能永远地息灭烦恼、息灭痛苦。“吾已得”,我已经得到了。不容易啊!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偶尔学一学、偶尔修一修,舒舒服服、轻轻松松的,想念就念,不想念不念,想修就修,不想修就不修,太“自由”了。人家不是,人家克服了一切烦恼、克服了一切习性,这叫苦修。克服烦恼不容易啊!克服烦恼叫苦修。降伏习性不容易啊!下决心去降伏习性叫苦修。现在很多人认为没有吃的、没有穿的叫苦修。如果这是苦修,那街上的乞丐都成为苦修者了。

“为谁宣说亦不可证悟”: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最终得到了成就。应该太激动、太兴奋了。那时应该得意忘形,但佛不是这样。他说:“为谁宣说亦不可证悟。”佛也不容易啊,佛成佛的目的就是为了宣讲佛法,宣讲真理,救度众生。但当时他有点迟疑,不敢说,也不肯这样做。为什么?太难了。谁听啊?谁相信啊?谁能了知啊?谁能证悟啊?

“故当无言安住寂林中”:所以佛无言,什么也不说,在寂静的森林中继续安住。

学佛、修行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有些人想的太简单了:“我学佛一年多了,怎么还不开悟呢?”“我修加行三年多了,怎么还不见性呢?是不是我业障太重了?”也是,也不是。成佛没有那么容易,见性没有那么容易。佛为什么七七四十九天默默不言呢?就是因为这个。最后帝释王、梵天王拿着右旋海螺、千幅法轮等无上供品,祈请辗转法轮,佛才开始转法轮。

庚二(无过之理由)分四:一、否认过患本体;二、宣说功过之处;三、广说回遮他宗之过;四、尚有他过之理。

辛一、否认过患本体:

若汝发太过,谓空为无理。
汝则弃空性,于自宗不容。


“若汝发太过,谓空为无理”:有实宗给中观派发了很多太过,说“一切皆为空性”是不合理的。有实宗认为,这样承许有太大的过失:四谛不存在,三宝不存在,因果不存在,一切名言不存在等。

“汝则弃空性,于自宗不容”:你们已经抛弃了空性之义,没有明白我们所讲的空性的意义。你们给我们发了很多太过,这都不用吧,我们没有啊!因为这不是我们所讲的空性的意义,所以我们没有你们说的这些过失。

辛二、宣说功过之处: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一切法都是空性的,都是如幻如梦般地存在,所以可以显现。若不是空性,就不能显现,就不会有因缘和合法。如果可以空性,那什么都可以。

“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若不是空性,世上只有一个实成法,那么一切显现法都不可存在。因为实成是没有变化的,是恒常的,是不依赖于他法的。第一,是实有的,不是因缘和合的;第二,实有性的就不是观待,而是独自存在;第三,不是无常,而是恒常。实成和缘起二者是相反的,这个一定要明白。若弄懂了实成的定义、缘起的定义,你就知道了,这样就特别容易理解这句话。它是不能变的,不是因缘和合的,是不依赖于他法的。如果有他法了,就有变化了,又依赖于他法了,有自他的分别。若是有多种法,就是和合的了。所以,如果不可以空性,那什么都不可以。

汝今自有过,而以回向我。
如人乘马者,自忘于所乘。


“汝今自有过,而以回向我”:你们自己有过失,却不知道,还给我们发过失。

你们自己所理解的空性是个单空。若是单空,确实有这些过失。单空就是什么也没有了,那四谛、因果、佛法僧三宝都不存在了,一切名言都不存在了。

我们说的空性不是这个意思。前文讲“汝则弃空性”,你们已经摒弃了空性。若仅仅是以实有法而空的空性,实有法只是有边,仅有边没有了,这个空是个单空,是个无边。这样,你们就存在自己所说的过失。

“如人乘马者,自忘于所乘”:这就好比一名骑马者忘了自己骑着马,然后跟对方说:“你偷走了我的马!”“你是不是骑着我的马?”这里指自己有过失,但是不知道,还给别人发过失,认为别人存在这样的过失。

若汝见诸法,决定有性者。
即为见诸法,无因亦无缘。


“若汝见诸法,决定有性者”:诸法有决定性是什么意思?一切法都以自性而存在。如果你们认为一切法不是空性,是实有。

“即为见诸法,无因亦无缘”:那就是承许了诸法无因无缘。若是都有自性,都是以自性存在的实成法,就不能有因缘,也不能依因缘而生。

即为破因果,作作者作法。
亦复坏一切,万物之生灭。


这样,就破坏了因果。造业者、所造的业、造业的方法统统都毁灭了,一切万物之生灭都不存在了。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因缘和合而生法,我说皆是空性。因缘和合就是空性。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佛在《宝积经》中讲:“有是一边。无是一边。离二中间。则无色无受想行识。如是中道名为得证实相方便。”所谓的大空性,不是“有”也不是“无”,不是“有无”也不是“非有非无”,一切边不可得。比如中观应成派抉择的是大空性。但他们抉择的时候,是以轮番交替的方式。因此他们有个特点,就是任何时候都无有承许。他们抉择有边为空性的时候,不承许无边;抉择无边为空性的时候,不承许有边;抉择有无边为空性的时候,不承许非有非无边;抉择非有非无边为空性的时候,不承许有无边。他们以这种方式抉择大空性。讲的时候就要这样讲,思维的时候就要这样思维,没办法。诸法的究竟实相不是语言的范畴,也不是我们意识的范畴,但是现在为了方便,为了引导众生,就只能这样宣讲。

其实佛宣讲佛法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如来密意传,心心相传,这是最好的传讲佛法的方式。根本就不用言语,也不用手势,一坐就OK了,这叫如来密意传。第二种是持明表示传,就是给你打个手势,给你讲几句无聊的话题,甚至打你一顿、骂你一下,就让你开悟了、见性了,这叫持明表示传。通过语言是说不清的,通过思维是弄不明白的。众生的相续成熟了,善根福德圆满了,瓜熟蒂落,见性了。“持明”指具有智慧的人。而今天我们宣讲佛法的方式是最差的,即第三种补特伽罗耳传。“补特伽罗”是凡夫的意思。对凡夫只能口耳相传,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从来没有一个法不是因缘和合而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所以一切法没有不是空性的,因为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

辛三(广说回遮他宗之过)分四:一、无有四谛之过;二、无有三宝之过;三、无有因果之过;四、宣说世间与出世间名言不合理。

我们没有上述的这些过患,但你们反而有这些过患。

壬一(无有四谛之过)分二:一、无有外境四谛之过;二、无有有境智慧之过。

癸一(无有外境四谛之过)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子一、略说:

若一切不空,则无有生灭。
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


如果万法都是不空的本体,则因为于缘起不容的缘故,所以既不会有生成,也不会有坏灭。如此一来,包括四圣谛也因说不空的你们而成为了无有。

子二、广说:

苦不从缘生,云何当有苦?
无常是苦义,定性无无常。


“苦不从缘生,云何当有苦”:如果这些法不是从因缘而生,痛苦又怎么可能存在呢?苦谛就没有了。刚才讲的,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否则,就不存在一切法。没有一切法,苦谛也就没有了。

“无常是苦义”:佛讲“无常是苦义”,苦谛乃刹那无常之自性,“无常”是苦的定义。我们讲三大根本苦才是真正的苦。三有轮回处处都有三大根本苦。一切法都具有迁灭之性,这叫做苦。

“定性无无常”:若是有一定的自性,若是实成,就不能是无常的。若是无常,就不是实有了。

若苦有定性,何故从集生?
是故无有集,以破空义故。


如果苦有定性,苦是恒常的,就不能说苦谛是从集谛而生的。既然不能产生痛苦,怎么会有集谛呢?集谛也没有。这都是因为你们破坏了空性之义的缘故,若没有空性,就什么都没有了。

苦若有定性,则不应有灭。
汝著定性故,即破于灭谛。


苦谛是恒常,它不能有变化,因此它不能不存在,这样,灭谛就没有了。苦没有了叫灭。如果苦自性存在,是恒常法,苦就永远存在,这样灭谛就不存在了。

道若有定性,则无有修道。
若道可修习,即无有定性。


这里讲的是道谛。道若是以自性存在,若是恒常,对它就不能有任何改造,那么,谁修啊?怎么修啊?没法修。若对它有改造,就不是恒常。

子三、摄义:

若无有苦谛,及无集灭谛。
所可灭苦道,竟为何所至?


如果既没有苦谛,也没有集谛以及灭谛,那么通过修道而将苦谛灭除,从而抵达灭谛的道谛又怎么能成立呢?究竟能到达什么果位呢?

前文讲的是对境,也可以说外境四谛不存在。下文讲有境智慧也没有了。

癸二、无有有境智慧之过:

若苦定有性,先来所不见。
于今云何见?其性不异故。


如果苦谛是以自性而存在,但如果有境智慧不存在,则始终不能彻见苦谛。既然以前没有见,现在又怎么能开始现见苦谛本性呢?“以前没有见过,现在却现量见到了”,如果苦是以自性而存在的,就是恒常不变的,就不能有这种差异或变化。

如见苦不然,断集及证灭,
修道及四果,是亦皆不然。


见到苦谛不成立,烦恼不成立,寂灭也不成立,修道也没有了,四果也不存在了。这些都不成立。这个道理如同不能彻见苦谛的道理一样。

有境智慧——见解没有了,外境的四谛也没有了。

壬二(无有三宝之过)分三:一、无有僧宝之过;二、无有法宝之过;三、无有佛宝之过。

我们没有这些过失,你们反而存在这些过失:四谛不存在,智慧也不存在,这样,三宝也不存在了。

癸一、无有僧宝之过:

是四道果性,先来不可得。
诸法性若定,今云何可得?


如果认为诸法是有自性的,就会有这个结论:四果先以自性而不可得,那么后来就无法能够重新获得。若自性存在,那么“以前没有见,现在现量见到“、“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等这些情况都不能存在。

若无有四果,则无得向者。
以无八圣故,则无有僧宝。


“四果”指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汉果。四位没有了,四向也没有了。四果都没有了,向预流果、向一来果、向不来果、向阿罗汉果也不存在了。因为这八种圣士补特伽罗都不存在,僧宝也没有了。

癸二、无有法宝之过:

无四圣谛故,亦无有法宝。

因为四谛没有了,四果也没有了,法就没有了。

癸三、无有佛宝之过:

无法宝僧宝,云何有佛宝?


法宝、僧宝没有了,佛宝也就没有了,不可存在。

汝说则不因,菩提而有佛;
亦复不因佛,而有于菩提。


你们承许都是自性存在的,就是不靠因缘的。“菩提”指觉悟、智慧。不靠智慧、不靠觉悟就应该有佛。不依靠佛而应该有觉悟、有智慧。因为都是自性存在,不靠因缘。因此佛也应该不靠菩提,菩提也不靠佛。各自独立存在,互不相干。

若先非佛性,虽复勤精进,
修行菩提道,不应得成佛。


按照你们的说法,因为自性存在,则首先并非佛陀的修道者,为了获得菩提果位,无论怎样精进修持菩萨行,也不能获得菩提果位,因为先前的自性永远不可改变的缘故。为了证得菩提果,精进修行、积累资粮也都无有意义,这些修法都是徒劳无益的。

壬三、无有因果之过:

若诸法不空,无作罪福者。
不空何所作?以其性定故。


如果诸法不空,就永远不会有任何补特伽罗可以造作善业或恶业。因为不空的法怎么能作呢?既然自性已经决定,恒常存在,就不可能作。

汝许离罪福,而有诸果报。
罪福因所生,果报则无有。


如果按你们的承许,那么即使是离开作为因法的善业、恶业等,也应该有诸果报。果报依靠善业或恶业而产生,没有善业、恶业则没有善果、恶果。但是按你们的承许,果法不观待因法而存在,所以“以善恶业为因而生的果报”就不存在了。

若谓从罪福,而生果报者。
果从罪福生,云何言不空?


如果你们认为自法与非法之因而产生的果报存在,这个

果报就是观待善恶业而产生的,那么果报又怎么会不空呢?因为果报是缘起之法的缘故,如同影像一般。

壬四、宣说世间与出世间名言不合理:

汝破一切法,诸因缘空义,
则破于世俗,诸余所有法。


你们破坏了一切法缘起空性的意义,承许自性存在,则破坏了世俗谛,一切法都将不存在。“因缘空义”即因缘而生就是空性的意思。

若破于空义,即应无所作,
无作而有作,不作名作者。


如果没有空性的意义,不是空性,则无论如何也不存在所作。因为作的自性存在,所以必然有作,那么无论是谁,在没有作的情况下也会成为有作。既然没有作也能成为有作,那么即使没有造作也会成为作者。

辛四、尚有他过之理:

若有决定性,众生无生灭,
恒常而安住,远离种种相。


如果自性决定存在,众生就不会有生灭的变化,一切恒常安住,远离一切变化无常的现象,一切都不可存在。

若无有空者,未得不应得,
亦无断烦恼,亦无苦尽事。


如果空性的法不存在,则没有证得寂灭的情况,也没有断烦恼的情况,也没有痛苦灭尽的时候,苦集灭道都没有了。

庚三、通达中观之重要性:

若人能现见,一切因缘法,
则为能见苦,亦见集灭道。


“若人能现见”:如果有人能够正确地了知空性,现见空性。

“一切因缘法”:知道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法,即因缘和合生,因缘和合灭。空性也就是因缘和合生,因缘和合灭的意思。

“则为能见苦,亦见集灭道”:这样,就可以见苦谛,可以断集谛,可以证灭谛,可以修道谛。四谛统统都可以安立,可以存在。

麦彭仁波切在《中论释》里讲缘起、空性,这都是一个意思。讲缘起、因缘和合的时候,讲的是空性;讲空性的时候,讲的是因缘和合。这不是互相在遮破,不是互相矛盾,而是圆融一味。空性的情况下,什么都可以。所以,一切都是空性,一切都是通过因缘显现的。

我们现在修除障法时,上师金刚萨垛佛可以在前上方或头顶上方显现,但是这也得有因缘和合,众生要有这个福德、善根。众生的善根福德与佛的愿力和合的时候才行。若是只有佛的悲心和愿力,没有众生的福德和善根,有因但没有缘,也不行。众生有善根和福德,佛有悲心和愿力,这些和合的时候,都可以显现,并且能降甘露,消除魔障、病障、烦恼以及一切分别念,当下圆满成就。因为空性才可以这样显现,但是还得有因缘和合。

佛的悲心和愿力是无处不在的,佛的悲心和愿力是无所不能的,佛的悲心和愿力是无所不知的。但如果没有众生自己的善根和福德,也没法感召,没法相应,所以修行的成就光靠他力是不行的,还要靠自力。自力是什么?就是积累福德善根。怎么积累福德善根?就是不离忏悔。很多人都说:“我不求功德,只求无罪。”无罪本身就是功德,没有罪过就是功德。所以积累善根福德不离忏悔,不离知错改错,改变习性。

大家要明白啊!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有大福报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在末法时期,是六道的众生,但是都能听闻正法,修持正法,因此解脱就有希望了,成就有希望了。有这样一丝一毫的希望,也是宿世修来的福报。所以,大家不能得过且过,不能错过,一定要珍惜当下,珍惜机缘,如理如法地修持佛法,依佛法改变自己。没有一下子改变的,也没有一下子圆满的。稍微有一点点改变,稍微有一点点进步,也是大福报。对末法时期众生来说,这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若是不懂,你不一定会觉得稀有,觉得难得。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解脱的机会,一分成就的希望,大家别错过。今天一千万甚至一个亿的财产没有了,这不算损失,更不算大的损失。一旦错过了解脱的机会、成就的机会,那才是真正的损失,并且是最大的损失,不可估量的损失!自己看吧。学佛是自己的事,修行是自己的事。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因缘个人了,都是自己的事。

《观四谛品》讲解圆满。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