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慧灯之光(第七册)

  • 作者: 慈诚罗珠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在逻辑推理的时候,藏传佛教界比较强调辩论。辩论的任何一方,都必须讲道理,如果都理屈词穷了,还不愿服输,固守自己的观点——符合自己的想法才接受;只要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就概不接受,大家就不屑与其辩论了,因为给这种固执偏见的人讲教证理证,是没有用的。

所以,学点因明和中观还是很有用。因明表面上看似与修行没有太大关系,但通过这些推理方法,可以加深对空性、佛的坛城、清净等观念的理解与信念。

通过学习,可以推翻很多我们自己不正确的观点;再有机会,也可以让其他人明白自己的想法是错的。逻辑有强弱之分——在世俗范围中,世间的普通逻辑还是比较权威、有说服力的,但与八地以上菩萨的见解相比,就显得不堪一击了。佛教因明已经远远超过了西方哲学,是真正的超级辩证法,西方哲学只是因明的一部分,而且存在着有些漏洞。

某些佛教徒喜欢说,实修很重要,逻辑没有必要去学,因为很浪费时间。实修当然很重要,但怎么样去实修,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所谓修行,就是创立一个新的观点,然后去串习。

我们原来的观点没有什么可以修的,只会越修越麻烦,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一直在修这些观点,现在却沦落到这个地步,可见这是一条死胡同。

那怎么样去创建、树立新的观点呢?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要通过因明、中观的逻辑推理来建立。

当然,在没有证悟的时候,永远不可能仅用理论,就彻底推翻自己原有的观点。即便从佛经上了解到空性与光明,但仍然体会不到佛的境界。很多深奥的东西,都是说说而已。只有成佛以后,所有闻思修、贪嗔痴等清净与不清净的习气都一并消失,融入到如来藏的光明当中,才能真正体悟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关于世界的本性,虽然有很多说法,但《宝性论》中:“地依于水住,水复依于风,风依于虚空,空不依地等”一偈,才是真正说明问题的:大地是依靠水存在的,然后水是依靠风,风又存在于空中,而虚空却不依靠地等任何一者。

这个比喻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五蕴依靠烦恼——世界是烦恼创造的,因为有了烦恼,才会造业,从而形成世界;烦恼依靠我们的颠倒作意——常、乐、我、净等等;而这些颠倒作意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心的本性,心的本性来自于什么呢?心的本性不来自于任何东西,心的本性没有任何来源,自来就是光明、空性。光明如来藏远离一切边际、戏论,所以它不依靠什么。

《宝性论》等很多第三转法-轮的经典都讲:烦恼即是智慧,烦恼永远都没有离开过佛的智慧。这是显密完全一致的观点。要想证悟,就是要突破烦恼、颠倒作意等不清净的念头,之后进入心的本性光明之中。只要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就已经解开了诸多显密难题,领会了第二转和第三转法-轮的所有精华,若能证悟其意,并通过修行长期串习,观点就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坚定,这叫做正知正见。

密宗上层的大圆满,称之为自然本智;下层的大圆满,叫做菩提心。之所以称之为“自然”,是因为它不是修出来的,而是本身就存在的,没有经过任何改造与创建,所以叫做自然。之所以叫做“本智”,因为它是一切物质、一切现象的本体智慧,它不是像虚空一样一无所有的东西,从空性的角度来讲,当然像虚空一样,但它不是什么也没有,它有智慧,所以叫做自然本智。

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名词呢?创造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必要性。证悟要达到的,是一个境界,但是有各种各样能达到这个境界的方法,故而用了很多的名词。

(8)鉴定证悟的境界

但为了鉴定证悟境界,而向上师回报自己的体会时,就必须用专用术语以外的字眼来形容。藏传密宗的大圆满都是这样,上师传法以后,弟子自己去修。当至少自认为有一点境界的时候,就回去给上师汇报,讲修证的感觉,请上师鉴定自己是不是真正证悟了。在讲述过程中,不用密法专用术语——光明、空性、离戏等等,因为书上早就这样说了,鹦鹉学舌无法证实自己的内证。

以前我们喇荣五明佛学院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每个人单独到法王如意宝的家里去接受这种考试。在依止法王二十多年期间,我有幸经历过三次这样的考试。那时候,法王如意宝在课堂上也专门讲过,不许用一大堆的中观、密宗专用名词来搪塞,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根本无法鉴定其观点是否准确。

(9)析疑

甲,六道众生同时看一个物质的时候,有不同的现象,那其中有没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呢?

在麦彭仁波切的《定解宝灯论》第六品中讲得非常清楚:首先我们要寻找一个共同的现象。什么叫做共同现象呢?譬如说,从不同众生看来,一条河是不同的现象。有人说,共同的现象是潮湿、液体。有人认为,共同的现象就是一个显现,它不偏于甘露、水、脓血等任何一方的一个总体现象。其实这些都是不成立的。

关于六道众生有没有一个共同现象的问题,历来是中观与唯识,密宗与显宗之间讨论得十分激烈的焦点,并由此延伸出了很多的辩论主题。《入中论》中有一句话就是针对此问题而言的。

辩论的最终结论,得出两个成立共同现象的条件:第一个是不加观察的前提下是相对而成立的,因为一旦进一步再观察下去,任何东西都找不到。譬如说,对人类来说,河的共同现象就是水;但对地狱众生而言,因为业障的驱使,所以他们会把水看成铜铁汁;而天人的业障相对来说比较清净,所以他们会把水看成甘露。

第二个是永久的共同现象,简单而言,就是如来藏光明。因为无论是水、甘露还是脓血,一切现象的出发点,都是如来藏光明。换言之,共同现象有两种:一个是相对的共同现象,一个是绝对的共同现象。

对各界众生而言,有相对的共同现象——甘露、水、脓血、铁汁等等。对八地以上的菩萨而言,他们的共同现象是佛的坛城。而最终、最究竟的共同现象,就是佛的境界——如来藏、光明、空性。

这些共同现象,与我们的修行密切相关。掌握了如来藏光明空性,实际上就掌控了一切。外面各种各样的现象和问题,都根本无需操心。麦彭仁波切讲过,这是大乘佛法非常重要的一个窍诀。释迦牟尼佛在显宗经典当中也多次提及。

虽然现象不只一个,但世界却只有一个本体。如果佛看到的清净世界与不清净的世界之间没有任何关系,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没有一个共同的现象,本质上就有这么多的世界,就证明世界的本质是不清净的。如果世界的本质并非清净,只是我们强迫自己如此观想,继而得到相应的幻觉,那样的修行是不会得到解脱的。幻觉本身就是无明的产物,无明的产物永远不能让人解脱。

通过以上分析,就可以充分证明,原来世界是我们的心的一种反射,而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世界是以我们的心来决定,而不是由造物主等等来决定,也不是无因无缘,毫无次序与规律的。当心发生变化时,世界就有变化。

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现象,六道众生的六个独立世界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就没有办法把他们统一起来,判定谁对谁不对。

宁玛续部中讲得非常清楚:一切现象都是佛的坛城。而藏传佛教任何一个密宗教派都没有否认这一点。

乙,既然一切现象都是佛的坛城,那佛的坛城是什么?佛又是什么呢?

作为万法本体的佛,指的是空性和智慧,也即如来藏光明。

丙,既然佛是如来藏空性光明智慧,那我们的八识或者六识怎么能感觉到佛的存在呢?

佛经经常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凡夫的证悟:当人的形象在镜子里面出现的时候,人的形象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来自于镜子,另外一部分来自于人。

同样,佛的坛城有两种,客观上真实存在的佛的坛城,以及我们心里显现出来的佛的坛城。如来藏光明永远都存在,这与是否发菩提心,是否灌顶,是否修行没有关系,是任何生命心中都存在的。

中阴身时出现的忿怒、寂静本尊,不是我们观想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显现出来的客观存在,所以是真实存在的佛的坛城。

当我们观想的时候,心里也会显现出佛的坛城,这个坛城属于我们的心,只是与平时的心有所不同而已。

开悟的时候,还不是成佛,甚至连登地都不是,而只是处于凡夫阶段的大乘加行道。

凡夫有漏、无常的心还不能真正证悟空性光明。虽然我们认为自己证悟了,但实际上只是我们的意识变成了光明空性的心识,原来我们心里想的,是贪嗔痴或眼耳鼻舌身感受到的不清净现象;现在感觉到的,是心的本性光明。但这个光明还不是真正的光明,只是如来藏光明的形象在我们心里的显现,就像空中的月亮在湖中的倒影一样,它的本质还是凡夫无常、有漏的意识,所以还不是真正的证悟,只是与如来藏比较接近的感受而已。

可见,如来藏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真正的如来藏;另外一种还不是真实的如来藏,而是如来藏的形象。真正的证悟,是从一地开始,当我们的意识完全停止以后,才能感觉到真正的佛的坛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