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三、正式解释《金刚七句祈请颂》的深义

《金刚七句祈请颂讲记(上)》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况且,以这种方法,产生信心的空间也很大,可以从中不断地生起纯正、强烈的信心。因为广泛、丰富的材料中有各种感人的、不可思议的功德记录,无论触动到自心哪个方面都能生信,并且信心将逐渐稳固。

无论从莲师的来源、示现、体性哪方面而言都是作为无上教主的身份。而且,从莲师在人间示现的一生——自出生直到最后离开的整个过程中就能看出,他确实是与普贤王如来无二的无死虹身成就者,代表着最圆满的成就。再者,传记上显明了莲师作为一位圆满金刚乘导师的典范是如何一步步修行而成就佛道的。对于这些,我们不断地了解,就会不断地生起清净的信心。

还有,对于莲师利他的威力起信以后,就会把这些功德视为如意宝。“如意宝”,是指具有如愿赐予所欲的能力,或者说有一种“能”或“作用力”。莲师就是这样的如意宝,无论弟子有什么希求,只要向莲师祈请,他加被的力量降下时,一切无不圆满成办,甚至包括即身成佛。一旦真正与莲师的心契合,都是非常容易实现的。由此,不难发起欲乐信,想真正地祈请莲师。

相反,如果认为,这个世间上出现的如此殊胜的持明王莲师与自己毫无关系,那就表示内心还没有一种欲求,没有想要求得的心,也就表示,对莲师功德如意宝的了知还是非常欠缺。

如上所述,莲师是无上持明王的身份,绝对不是一般的小乘阿罗汉,或者仅精通教理的大论师,或者只具八种世间共同悉地的成就,或者是下三部(事部、行部、瑜伽部)的密法成就等。这些都不是,他是真正达到了至高无上的果位,他的力量无人能及。

莲师也曾亲口说:“对于信敬情深的人来说,我的悲力比诸佛的悲力还来得快。”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生起这种信心——莲师是整个世间界里最殊胜的如意宝,一定要迫不及待地去祈求。因为如果已经具足了诚心,只要是善愿,无论祈求什么都决定会实现,我们怎么可能还无动于衷呢?不可能。否则,就表示我们内心还处在一种无知的状态,而这种无知必须透过了解来消除,所以在现阶段阅读莲师的传记就显得尤为迫切。一旦真正开启了认识,心态也会随着转变,不会无动于衷,而是真正地开始希求,这就表示有了欲乐信。

再说,对于莲师的一切,无论是他的本源,还是他所成就的无死金刚的体性,对于他的一切智悲力的圆满功德,所展示的一代教主稀有奇特的成就等,对这一切都断定无疑地有一种坚固的、不可动摇的信念——无论何时何处,内心对此都不会有丝毫变动,没有任何人能夺走,信念已经在内心深深地扎根,这叫做“胜解信”或“深忍信”。

任何人一旦有了这三种信心,那信心就成了驱使我们产生祈请想法的最根本因素。

以下继续要了解什么叫做“思”。

首先再次强调:信和思两者必须配合起来才能发起真实的祈请。否则,不了解莲师的事迹,也没生起什么信心,或者说心里一片空白,只是大家都在念的时候,自己不好意思做其他事,就装模作样地念一念吧——其实只是一种谄诳的心态或虚假的心,是信心以外的其他心所在跟思心所相应。这种状态下,口里所说的各种赞辞、身体做出的各种表示等,外在如何殷勤地表现,都不是如法、真实的祈请。“祈请”是需要一颗真诚的心,而不是虚假、表面化的状态,不是心里有其他企图,或者由贪心所、谄心所等跟思心所相应,然后做出一整套的表面行为。

即使有信心,但如果它的量很小,那么所发起的祈请就没有足够的深度,或者不完全,或者不是发自内心,从而与莲师相应的程度就差了很多。所以,关键在于信心,信心有多大,所作的祈请就有多大,降下的加持就有多大。

因此,真实的祈请不是以外在形相而分判,我们不需要做虚假的行为,做一万次假,也不如做一次真。即使每天像舞蹈一样地礼拜,或者口里念得非常标准、胜过最好的主播,这些未必是真实的祈请;有真实信心的人哪怕掉得只剩下两颗牙,说出的语音也不太清楚等等,但也是一种上等的祈请,因为是以真心诚意去做的。

其次应知,只有信心没有思也不成为祈请。比如一个老师说:“我对教学有信心,这样的话,我就不用教书了吧。”这显然不算完成了教学工作。开启行动的动力是思,心里起了思心所,才会开始行动。

既然思心所如此重要,那么“思”到底是什么呢?

“思”是役使有情的心去做一种行动的心理作用[1]。思一旦起来,就会起到役使、策发心的作用。好比一个驾驭马车的人,他拿着鞭子一抽,马就在他的指挥下不断地奔跑、行动。

又比如一个小偷,并不是好端端地坐着就能完成偷盗,也不是他有偷的习性就会去偷,而是想偷的思心所一起,就启动了他的作业。他会想:“那个人家里有金条,现在全家都出去旅游了,今天晚上夜黑风高,正是下手的时候。”继而到了晚上,他以此想法,身体就做出各种行动,于是完成了一次偷盗。

或者一个骗子想:“这个人看起来很笨,可以骗他一把。”生起这种诈骗之心以后,口里开始发动,也就是说出各种假话来蒙骗他,最后把他身上的钱骗过来,就完成了一次诈骗窃取的行动。

同样的道理,我们进行祈请时,一定要有一种想法。也就是,已经具有了如上所述的清净、欲乐、胜解三种信,这时候就会想:“莲师是无上的持明王,功德极其不可思议,而且有那么大的加持力,我一心祈求的话,决定可以直捷、快速地完成佛道。既然莲师确实有这种愿力和承诺,我还到别的地方去寻找什么?如果单凭自己的力量,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成佛?”这时,自心会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一切都要寄望于莲师,因为他是如意宝性,能够赐予一切共同和殊胜的成就。

如是当自己已经阅读传记并产生信心以后,才开始有“以后我一定要不断地修莲师祈请”的想法。原先没有这种想法,也从来不祈请,现在生起了信心,再以思心所推动或役使时,便有了身口的表现——开始祈请了。譬如上文所述想去求医的患者,思心所生起时,就会想:“今天要出门,要做这件事了。”之后,身、语、意一系列的活动都接连而起,这才是真正的“请”。相反,坐着不动、沉默不语等则不叫做“请”。所以,我们不能只是有口无心地念一念,而要知道心上该如何操作、如何成办圆满的缘起。

总之,首先需要具备真实的信心;其次是发起行动的心理作用,也就是要发起思心所;之后,在它的驱使下,身口表达出一种行动,即是真正的祈请。对于弟子如理如法的祈请,莲师的加持不可能不速疾降临。

2、别说

具体祈请的修法,不外是通过思维传记发起信心,心里作出断定,之后引起思心所,发起向莲师祈请的行动。也就是口中真实地表白,身体恭敬礼拜等等。

首先,生起信心当中,要这样想:“我与一切有情现今都在苦苦、坏苦、行苦的大海中漂流,一向无自在地随惑业力轮转,刹那不得止息,此种三苦的历程无边无际。”然后意识到:“我一定要寻找一种能救拔我等的大皈依处。”

“漂”,是不自在相,轮回中一直被惑业力漂冲,毫无自在。“流”,指念念相续不已。非但自己,无量无边的众生也都同处于这种险境,毫无安乐可言,且将来必定出现无量无边的过患。由此意识到,一定要寻求一位真实的能救度者。

之后又想:“那么,谁是我真正能指望的、不欺诳的皈依处呢?”再看其他有情自身还陷在生死迷梦里,以他们错乱的力量,不可能真正帮助到我;那些修证还没达到极度圆满的圣者,也没办法给我一个最快速、迅捷的救度。最终发现,格日仁波切堪为最殊胜的皈依处。

通过传记,了解到他是本来正觉的自性,没有丝毫迷乱的垢染,加被的力量能够直接降临于我;由于已经毕竟消除了虚妄分别的缘故,永远不会欺诳我;而且,作为不二、无碍、遍入的体性,莲师能够当即赐予救度。

于是想到:“生死幻梦中,我最希求的就是佛力的加被,这是一切力量中最不可思议的力量。”这时候,自己由强烈的欲乐信意识到:“如果能得到格日仁波切的心、语、身秘密不可思议的加被,就会像点金剂点到铁,顿然就摄持铁为金那样,格日仁波切佛的三密神力一旦加被到我,就能顿时摄持我的三业。”

基于对于佛力的深信,这时会把自己全部放下,一心仰仗格日仁波切的救度。因为已经意识到这就是“密”,是一种极其不可思议的神力加被。我们稍微想想就知道,莲师恒时住在光明大圆满当中,这极其不可思议的行境不是世间任何力量可比。而我们希求的,就是一刹那间,得到这种无法思维、衡量的佛力加被,它一旦点到心上,顿时会赋予自己新的生命,会使得身语意这种无法控制的状态立即出现转机。这就是顿中顿的妙道。

我们必须意识到,如果单凭自己这种错乱的力量,如果按照这种自力的方式来修持,不晓得要经过多少阿僧祇劫才能爬得出轮回?无始以来,在这种错乱力量的控制下,自己一直如同盲人在悬崖上奔驰般,无法辨认、无法脱离。这种力量又如汹涌澎湃的海水般,不停地推动、翻腾。所以,这时自己最希求的就是莲师力量的加佑。

原本是佛的我们,如今迷失在迷梦中,最需要的就是觉悟心的加被,再没有较此更为殊胜、迅捷、神妙的道了。这时候我们应当意识到,为何莲师的教法有如此顿速的道,为何说一切妙道最终归摄到与格日仁波切相应上面,由此也就容易生起欲乐信。所谓“点铁成金”说得丝毫也不过分,佛的力量加入自心时,心马上就转了:以前极难止息的烦恼、业力忽然间有了转机。其实是得到了上师三密的加被,自然摄持自心而顿时转化。

我们不得不相信这极为稀奇之事。如果有了这种深信,就会抛开自己,与莲师相应。在以往藏人的心目中,莲师就是上师,莲师的修法就叫做“上师相应法”,与莲师相应了,就意味着将顿时到达持明果地。依于点金剂本身的同化作用,铁瞬间就变成了金子;同样,得到莲师的加持,自心于刹那之间得以转换,这就是我们所希求的事。

具有了信心或者说胜解、欲乐之后,就要发起“无余的皈依”——在光明大圆满道里,一切皈依最终都成了皈依上师,而我们要想得到真正的加持,自己就必须完全交出。譬如一个瓶子,如果全部是空的,那就能接受满满的一瓶;如果它有一半空出,那就只能接受一半。

明白这种道理后,我们就要反复思虑而下定决心:这是我唯一、最殊胜的道,我要一心依止莲师,以全部的心依止莲师,才会有大的效力;否则,只要我的心还不够真诚,还放不下自我,认为还有比依止格日仁波切更重要、更殊胜的事,那只能说明我的愚痴。要考虑到,一切世间法全是欺诳的,就像糠秕,看起来好像有,实际扬簸起来什么也没有。唯有自心跟无上的莲师相应,那才是生命中最有幸、最有意义的事,是件永无欺诳的事,因为绝对能够被莲花生上师的悲力摄持。

基于这种信心,我们就要认定:“其他世间一切无意义的事,我要像舍弃糠秕那样全部放下,从今往后,一心一意地跟着格日仁波切走。上师说什么,我就按照那样去做。舍弃我自己的心思,我唯一随上师而转。”由此丝毫不违越地来修行。这就是我们要反反复复考虑的事,在这个极其重大的事情上,每个人都必须辨明方向。

依此行持,我们就一定能跟莲师相应,之后迅速得到光明大圆满的成就。真正实行大圆满法的时候,要求舍弃世间、一心专修,要求全心全意地跟上师相应,要求九断法(指身口意上的各种无意义事都要断掉),唯一跟大圆满智慧相应,也就是跟上师相应。

因此,自己现在就要发起祈请。思心所一旦生起,就要表现在行动上,要把这件事做出来,不能光是留在口头或者心里。于是就在格日仁波切面前,恭敬地表白自己的心意,这就叫做“祈请”。

我们可以祈请:“现在为了跟师父学,我把世间的这些事全部都舍掉,我已经决定把自己的心完全交出来,唯一跟着您走。消极的事,我百分之百全部放下;积极方面,百分之百全都按照您说的来行持。我的心现在已经彻底交给您了。无欺的怙主!您是无量大悲自性的缘故,无有任何时间、空间、对象的局限,观照现前我等在三苦大海中漂流而不得自在的苦难众生,您不应舍弃,无论您在妙拂吉祥山等任何一个自性刹土中安住,都请您以大悲心的力量当即降临于此!”

以上是我们在上师莲花生大师前表白自己祈请的心意而修诵金刚七句祈请。之后,还要念诵金刚上师的密咒。或者说前面七句是一种显说的祈请,后面诵咒是密说的祈请(也就是末尾以密咒来印持),二者内涵相同。

3、诵咒求加持

“格日班玛斯德吽”。

“格日”(又念作“咕噜”),是“上师”的梵语,意为深重、沉重,他是一切境中最尊最重的境,再没有更超胜的了。由于三世诸佛所有的悲智、事业全部摄集在一位莲花生大师当中,所以成为一切境中无上的境,宏大而深重。“深”,是指莲师已经彻证了光明大圆满法界,没有丝毫妄心的垢染,深到了极处。“重”,是说他圆满具足无量的断、证功德海,是一切诸佛的总集。我们的心也应当由此意识到他比任何境都要重大、殊胜,此中有极大因缘果报。

“格日”译成藏文是“喇嘛”,有不可违越之意。也就是说,一旦违背了他的指示,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果我在心态、行为上稍有不恭,必定会产生极大过患。

因此,应当想清楚要以什么样的敬畏和殷重来面对这一对境。如果对因果稍有愚昧,就会在这方面造下大罪。懂业果的人都知道,境在因上是一种很重要的因素,随着境的功德力大小,会呈现出感果大小的差别。如同随着不同田地品质的不同,助长的力量也不一样。当真正意识到这是世上无比沉重、极其深重的境时,自心才会开始敬畏起来,会意识到对于此境绝对不能有任何轻慢、亵渎或者无所谓的态度,并真正生起一种大殷重、大恭敬、大尊重之心。“格日”译为“尊重”,也就是这个意思。

“班玛”意为莲花,置于邬金大师名字的起首,显示了上师莲花生大师是无生无死、无因无缘的本自菩提的体性。

为什么用莲花来显示?为什么他不经母胎?一者因为他是金刚体性,不是因缘所生法,没有任何生灭相,莲花才是最好的表征;再者,莲花表示因果同时,花开启的时候,里面就已经有果了,不同于先因后果之相。之前没有、因缘和合时忽然新生出来,这些都是虚妄的有为法。而菩提自性是法尔元成,本体远离生灭与因缘造作。格日仁波切的应现用莲花来表征,也正是表现了极稀有之相。

释迦本师来到娑婆世界示现的化身佛行仪,首先经过母胎降生,最终向弟子们示现无常,色身荼毗,在世间隐没;格日仁波切显示的金刚体性,则不经过胎生而自然化现,最终示现无死金刚身,是乃至轮回空尽期间永远不死的虹身成就,是没有涅槃也没有生灭的金刚体性。

因此说,“班玛”(莲花)是邬金大师的名字,也是他体性的表征。他显示了顶乘大圆满法的任运成就相,这是世界上最稀奇的显示。

“斯德”,表示所求之义——成就,也就是在邬金上师面前祈请,祈愿得到一切共同和殊胜的悉地。

莲师是智悲力最圆满的上师真佛,他有最大的力量,能够赐予具信心和大恭敬的弟子们一切成就,这不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而是真实不虚曾经发生过的事实。也就是利他的成就达到究竟,确实能直接给予弟子证量。我们要一心地祈请邬金上师,一心与上师相应,就是这个道理;一切道的秘要最终会归于此,也是这个道理;所谓一法中摄尽了一切法,也是这个道理。因此,最终除了全力以赴、一心一意与邬金上师的智慧相合之外,再也找不到更直捷、简要的道了。

“吽”是密语,意为祈求上师赐予加持,把一切共同和殊胜的悉地都赐给我。

以上简要解释了金刚上师的咒语。


[1] 《俱舍论自释》云:思,谓能令心有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