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四、总结七句的涵义

《金刚七句祈请颂讲记(上)》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四、总结七句的涵义

进行祈请时必须明确三个要点:

(一)祈请的境

要对于所祈请的三世诸佛总集的莲花生大师,尽可能发起如量的认识,这种认识越深、越广、越圆满就越容易生起有力的信心;否则,以浅薄、片面的认识不可能充分开启信心,由此也将失去祈请的根本。

(二)作为弟子如何祈请

也就是自身应当具备的,无论出离心、依止心、信心、欲乐等方面,还是身口意的表现,都要尽可能地做好。自己在这方面能多做一分、多用一分心,祈请时就会多出现一分效果。金刚体性的无上莲师从来不会欺骗我们,而且他的效力也永远不会丧失,因此,我们需要注重的是自己祈请的因是否圆满。如上所述,首先在自心上如何引发真实的信心和欲求,之后如何在身口意上,以一种非常诚敬的态度去表达,这些都要靠自方的努力。

(三)祈请的所求是什么

既然祈请上师降临,那么必然内心有所希求。对于自己的所求果位一定要明确。

以上三方面具足,就能出现真实的祈请;否则,只是有口无心地念一念,不成为具相的祈请。

对此,以下再结合七句颂做归纳讲解。

(一)祈请的境

从各方面了解所祈请的境,在金刚颂中是通过前五句来显示。

第一句是莲师出生的地方,对此要尽可能地发起外、内等各层的理解,理解得越深越好。

第二句,出生的行相是以莲花的蕊、茎来做表征,其中有外、内、密的各层深义。为什么说“行相”呢?其实它是修行的秘要,或者说其中蕴含了修心的秘密之道。莲花的蕊与茎都是表示法,意义很深。表面上虽然说莲师是以什么方式来到世间,或者说如何出生和显现,其实这句秘密语在甚深的内涵上,也表明了我们自性的莲师如何才能开发出来。

第三句是说,已经显发自性的莲师,具有极其殊胜、奇特的成就相,应当生起如是胜解。

金刚七句颂是秘密语,文字中有其所表诠的极甚深涵义,有着最秘密缘起的显示;同样,莲师不是一般共通乘的成就,而是九乘极顶的成就。无上大圆满乘是即见即修即行即果,体道果无二,一切都是大圆满。大圆满中无有分别,所以他显示的道相和果相与其他乘不相同,莲师也是金刚体性,不能用分别心割裂成有种种差别。

而且,最终在共同所化的众生前显示了无死虹身成就,这是前所未有、无与伦比的显示相。乃至轮回未空之间永远不死,表示他本身即是三身不二的体性,是金刚性、大无为法,超出了凡夫的所见范畴,然而却在有福缘的众生面前如是显示。因此,对于此世界而言,他成为无上的皈依境,成为一种永不欺诳、最坚实的法性,成为永不消失、永不减少,可以永远信赖的力量。即使虚空可坏,莲师的力量无有损坏;即使一切化身佛都在世间示现了无常,莲师也永远示现常住不变。此种殊胜和稀奇是一切不可思议中的最不可思议,以分别心和语言无从测度。格日仁波切的无上成就,无法用有限的东西表示出来,他的稀奇达到了极点,他的量达到了无量。

第四句,特别地显示出格日仁波切的真实名称——“莲花生”。其中有极大的表示义,完全显示了金刚体性,显示了因果不二,显示了远离生灭、欺诳的本来正觉之自性。所以,莲师是“即法即报即化”,并非有不同的三种自体,既然无有因果之相,也无有生死,那当然就是金刚体性。而且,莲师之身也不是有为法的身体,他本来就是金刚法的显示。他的名称,这个最稀奇的名字在十方无数的刹土里广为流传、称颂、赞叹。因此,我们不能以其在部分有缘所化前的显示,就把格日仁波切的事业局限在南瞻部洲的小范围当中。实际上,莲师金刚体性的无边幻化网遍于无数刹海,所以就以“莲花生”的名号来表征。每当我们称诵“莲花生”时,应该如是了知它的真实涵义。

再者,对于这金刚乘教主的示现方式,我们要以礼敬最无上的普贤王如来与嚇鲁噶的方式来敬礼。事实上莲师也正是已经达到了最无上的成就,是永远可以信赖的圣境,再没有比他更坚实的依处和力量了。有为法都终归坏灭,力量也会消失,但是作为金刚上师的格日仁波切永远无有欺诳,他周遍、无碍、不二的体性,不夹杂丝毫生灭相,因此,我们应当发起永远的依止,最终达到与莲师不二的体性,这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第五句显示了莲师的事业相。也就是从这种大悲普门示现的游戏里,尤其是以金刚乘法门点铁成金的力用,出现了无边的勇父、空行海会,成为一个最极圆满的金刚大坛城。这一切都是莲师力量的体现,都是无上法乘的游戏。因此,此处莲师的所化即是最殊胜的金刚乘勇父、空行,莲师所示现的是无上金刚乘的大圆满教主,应当要领会到这一根本。

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一句,很多人会以为只讲了眷属的功德,实际上说“眷属围绕”,恰恰显示了莲师大智慧无二的坛城。换言之,我们应将一切三根本和护法海众都认识为莲师光明大圆满智慧力的游戏。也就是以大圆满智慧不可思议的力用,能够随应无量的所化根机,幻化出无量无边的色身、语言、姿态等等,而且不落于任何数量、边际之中。

这是主尊与眷属不二的大坛城体性。其中用不离体,离开体也没有另外的用,一切都是体用不二,因此金刚七句也同样是不二的体性。从始至终,因果不二、体用不二、主伴不二、生死不二、净秽不二,七句祈请颂由此叫做“金刚颂”,我们的一切也都受持为不二的莲师。善巧修持上师相应法的人,便能如是通达一切都是上师而不作第二种理解,因为法性本身即是不二。

(二)如何祈请

作为弟子如何祈请,也就是祈请的做法,在颂文中由第六句来显示。

众生作为没有觉醒的佛,此时遇到了一个非常殊胜、关键的机缘——莲师传记。金刚上师化现于此世间,无非是要启发我等有缘众生。具福缘之人在了知莲师功德以后,自心马上就会转向莲师,觉得再没有比莲师更重要的了;从此将会放下世间的一切,如同舍弃糠秕一样;之后,以不退转的信心以及希求达到与莲师无二成就的大志愿心,一心祈祷莲师的加持;由此信心,自然又引发出身、语的行动,这就是真实的“祈请”。

我们要仔细地体会其中的甚深涵义。他是在见到三世佛总集的莲师功德以后,激发了五种大善根相:一、完全的出离;二、全心的交付;三、不退的信心;四、无上的志愿;五、由衷的祈请。

反之,如果内心觉得有比祈请莲师更重要的事,比如有一些世间法放不下,认为很重要等等,那只能表示自己的善根还不够深厚。实际上,这里的要求非常高,因为要修持的是一生成佛的大圆满道,金刚上师是圆具一切德相的真佛,所求的也是与莲师无二的成就。既然所修的法道如此顿速、殊胜,当然对弟子的要求也就更高。

再说,大圆满正行的出现完全依靠前行的修量,而前行的心要处便是上师瑜伽,以此达到跟莲师的全心相应。如是在领恩以后就能见到大圆满,并由此出现正行,此外再没有其他的方式了。之前修出离心、皈依心、菩提心、无二慧、积资净障等,都是要做充分的准备。如果这几个先决条件已经具备、到量了,那么修上师法就能很快相应,才可能有所谓的“领恩”,也就是上师的力量一旦加被下来,弟子顿时见到大圆满。领恩之后才能进入大圆满的正行,所以“领恩”成为最关键的心要处。而且,它强调的就是相应,要求弟子内心完全地抛弃自己,抛弃一切庸俗之想,这一定是大证量的上师与大恭敬的弟子因缘会合时才能出现的状况。

了解到上述涵义,才能明白为什么自己现在的修行总是没出现种种证量。我们应当仔细反省、检查一下,看自己已经具备了多少条件,而不是去检查已获无上成就的莲师。当然,如果现在尚未具备,也不应该放弃祈请,而应当明确目标并再再地修心、祈愿,希望能够早日达到条件。也就是需要逐步完善,努力让自己具足弟子的德相,不断地积资净障、修持自心,回向祈愿如量完成当下真正要紧之处的前行修法。

上文所归纳的五种善根相,为什么自己相续当中起现不出来呢?正是因为前行的基础不够。如果没有经过如法地修持四厌世心,生起暇满、无常、业果和苦谛的修量,没有出现坚决出离的态度,对于世间法仍是恋恋不舍,以为这其中大有意义,或者说还没有以智慧确认到这一切完全是垃圾、毒素,那么,第一相——“完全的出离”不具备,怎么会有之后全心的交付?真正想走这条一生成就的道,只有完全地出离,才有可能一生依止上师,把全部的心力奉献出来而无丝毫保留,也才有可能坚持一生闭关修行。

全心的交付需要首先懂得集谛,否则就不知晓自己完全是在随我执而转,也就是由于不认识当下虚假的“我”,不免时时生起各种颠倒的心态,有各种自己的小打算、小自尊、小主意等等。但这些全都须要脱开,只有把这个“我”彻底扔到太平洋里去、把自心全部奉献出来,才是依止法的最关要处(否则,少许的我执都会成为障碍)。也就是要有孝子心,一切随师而转,不是随自而转。把自己越是彻底地放下,就越是转变得快速,当已经不再随自己世间的凡庸分别念转时,也才会有充分的相应。

第三是不退的信心,这实际上要求对胜义谛有所了解。从根本处来说,显教指示的无二慧、如来藏等等,在密教当中最终归结到一个莲师,他就是无二慧、如来藏,也是胜义谛。《宝性论》中强调,证入胜义谛最关键的是信心[1];在金刚密乘道,强调对上师的信心也是同样的法义。他就是无二慧,就是大圆满,就是金刚体性、胜义谛。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那我们就没有任何退缩的理由,因为他不是一介凡夫,不是虚妄分别心的体性。我们对于空性、光明的信心,在此全部可归总到对莲师的信心上;然而如果这种认识不到量,那么对于金刚上师体性的认识也会发生问题,你会对他作凡庸想,把他当成一个人、当成一种有为法等等。所以,此处还是需要有一定的二转、三转法轮的见解作为基础。

第四无上的志愿也就是菩提心的表现。以光明大圆满的道而言,那就是已经确立起“我要证到与莲师无二成就”的大愿心。严格来说,没有菩提心就无法真正趋入密坛。意思是,必须有很大的志愿,放下其他一切,以如是大勇猛心、大志气,才能跟上师的心相合;如果只想求一些世间享受,或者只求个人解脱,则不可能与无上大圆满的法道相应。只有想要最快速地实现成佛、利益无边众生,并且认识到只有金刚乘之道才能最快达成,不至于在三大阿僧祇劫当中耽延,自己才会一心勇猛地寻求。这就是菩提心的内涵。如果把前行的菩提心修好了,再转入金刚乘道就很容易马上出现种种证量。由此道理可见,密教金刚乘之道,一定是建立在小乘和显教波罗蜜多乘道的共同基础上。

第五由衷的祈请,这是心和心之间的缘起。一定要有请才有降临,“请”是恭敬心的外现。如果弟子全心地祈请,完全能把自己放下,法器就已经准备妥当了;如果弟子有充分的恭敬和信心来祈请,加持就能充分地进入,一旦领到恩,当下就会见到大圆满。如是“祈请”是道的根本,这是要跟一切众生一起做,要有大乘利他的内涵,也就是要有无上的志愿——菩提心。


[1]《宝性论》云:唯依如来信,信于第一义,如无眼目者,不能见日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