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辨法法性论释·辨析智慧光明

《辨法法性论讲记》 ︱ 弥勒菩萨 造 智圆法师 讲授 ︱

彼自身的自性是超越分别心的智慧,因为没有包括在有为、无为等的任何界中,因此于彼自性无有以彼等显现偏堕,尔时与法性无二自明。从如所有智的角度恒时不动此境界的同时,以尽所有智产生平等而无错乱地见一切显现,可成立无违双运。为何如此呢?譬如从法性真如中一切诸法一味平等未动的同时,唯现一切有法而已,这二者无有相违,同样,见法性的智慧自现中,虽然显现不灭而现,但从无有彼彼所缘的角度圆满具足上述经中所说的无现之义,超越凡夫二取等自性故。这是极重要的甚深之义,故在此处插叙。

三者,从有显现的角度如何宣说呢?入定中显现诸法一味平等法尔无缘,如同虚空中央般,现平等性故;以如是入定的后得智,是诸行无论何种显现,纵然一切无余现,自性不成立,犹如梦幻、阳焰等显现故。

圆证出定入定无二的究竟境界唯一在佛地现前,而分证境界于学道圣者地也会生起,相似者,密宗道于相续中生起喻智慧时也具有,具有殊胜方便故。根据此理,需要了达佛地以如所有智与尽所有智见之相,及学道中入定有现与无现无违的关要。此点极为重要,故在此稍作插叙。

子五、悟入无分别智之胜利

悟入胜利四:得圆满法身,

得无上安乐,得知见自在,

得说法自在。

由四相悟入无分别智之胜利,即:以无分别智远离二障而获得转依究竟的法身,超越迁变不坚固的有漏安乐及其习气而获得无漏恒时不变的无上大安乐,于如所有尽所有所摄的一切所知无颠倒知见清净任运自成获得自在,获得于无边所化相应种种根机无勤宣说种种法门深广之相的自在。如是成就究竟断证功德之因,即是无分别智,因此就其殊胜利益宣说以上四相。

子六、悟入有关无分别智方面的了知之理分二:

一、略说 二、广说

丑一、略说

悟入遍知者,当知有四相,

谓对治遍知,及自相遍知,

诸差别遍知,五作业遍知。

应知由四相悟入有关无分别智方面的了知之理,即:能作五种违品对治的遍知,远离五种无分别歧途方式的自相遍知,超胜小乘的五种差别法的遍知,无分别智五种作业的遍知。

丑二、广说分四:

一、无误了知能作对治

二、无误了知无分别智之自相

三、无误了知差别 四、无误了知作业

寅一、无误了知能作对治

其对治遍知,谓无分别智,

对治五妄执,即妄执有法,

数取趣变坏,异及损减性。

何为对治遍知?无分别智以远离增益损减的方式真实悟入二谛无二实相的真如,由此将无余遣除一切边执恶见,具体为五种妄执:有色等法的执著、有数取趣的执著、一切有事从前至后有变坏的生灭的执著、有法与法性是异体的执著,以及仅显现诸法名言中亦无有的损减执著。

因为实际无有或者并非如此成立,然而以愚痴心执著法、我、生灭、异体、损减等相的缘故,彼等入于不真实,故名妄执。上述无的执著及颠倒的执著五种妄执的对治力,即是无分别智的自性,因此若有无分别智则相续中不会生起颠倒见——以上述四种增益、一种损减为代表的一切恶见。

寅二、无误了知无分别智之自相

自相遍知者,远离不作意,

超寻伺寂静,自性执息念,

五种为自相。

了知无分别智之相,应当以远离五种歧途的方式而宣说。为何如此呢?虽然无分别智不见任何所缘相,也不执著任何法,以智慧唯一见诸法的真如本性,但这一实际境界在凡夫分别心前如同盲人前的色法般,无法从肯定方面一时显示。虽然无分别智的自性是何者也不分别,但它是无误证悟法性无有任何戏论所缘义之后,与法性相应而自然不执著任何法,并不是什么也不知或者控制心识不起等的无分别,因此此处仅仅以远离五种无分别歧途的方式显示圣者无分别智。

所谓的五种歧途是哪些呢?即仅仅不生起对于世间名言戏论以音义互相混合的作意并非无分别智,因为譬如初生婴儿及牛犊等的相续中也无如是分别,但不说其为无分别智。虽然将来在婴儿相续中会产生音义相合,但现在并没有将二者直接结合而观察思维的能力,仅由这一侧面为例就能成立上述之理。只是超越具有粗细相的寻伺也不能成立是圣者无分别智,如二禅之上的分别识。单单分别念寂静也不是圣者无分别智的境界,譬如处于沉睡、昏厥、麻醉,或者安住灭定等分位时。无分别的自性义也不属圣者无分别智,譬如色等境、眼等根均为无分别的微尘体性,但彼等并非无分别智。执著什么也不想分别的息念也不是圣者无分别智,因为其实际已经落入以念念显现的方式此者彼者的息念执著或者鲜明的执著中,其自性本身就是执著相,故不成为圣者无分别智。以远离五种无分别歧途的方式宣说了圣者无分别智的自相。

因此,如果不执著任何边及一切戏论而能对无缘实相胜义远离一切疑网并显露各别自证的光明,当知即是真实的无分别智。

寅三、无误了知差别

差别遍知者,谓不分别性,

及非少分性,无住与毕竟,

并其无上相,是五种差别。

所谓差别遍知,即是:于轮涅取舍不分别;断证非少分而是圆满;不住轮涅任何边;由法身是常恒性,为利他乃至轮回未空之间安住,故是毕竟;无有一法超出其上故,是一切法中最殊胜无上者。此等是超胜声闻独觉的五种差别相,声闻独觉于轮涅分别等故,不具有上述五种差别相。

寅四、无误了知作业

最后业遍知,谓离诸分别;

给无上安乐;令远离烦恼,

无所知二障;其后所得智,

而能正悟入,一切所知相;

严净诸佛土,成熟诸有情,

并能令生起,一切相智性。

五种业差别。

四种遍知中的最后者——遍知无分别智之作业,即是遍知五果:远离分别念现行者,断除引生彼者之因故,是士用果;给予无上的自性无漏安乐者,无颠倒证悟诸法并成就究竟恒时之安乐故,是增上果;能令烦恼障、所知障远离者,断除一切随眠及习气故,是离系果;无分别智后得于诸法自相无倒通达的智慧无碍入于见所知一切相,是等流果;能严净诸佛土、成熟诸有情、不仅自相续生起并令众生生起一切相智法故,此三者算一,是异熟果。如是五种为无分别智作业的差别。

壬七、悟入转依之作意

悟入作意者,谓若诸菩萨,

发心欲悟入,无分别智者,

当作如是意:由不知真如,

起虚妄分别,名曰一切种,

为现二取因,依此起异识,

故彼因及果,虽现而实无,

彼现法性隐,彼没法性现,

若如是作意,菩萨即能入,

无分别正智。从缘知唯识,

观识不得境;由境无得故,

亦不得唯识;由此无得故,

入二取无别;二别无所得,

即无分别智,无境无所得,

以是一切相,无得所显故。

悟入转依的作意如何呢?欲如理悟入彼所依无分别智者,即发心欲如理悟入无分别智的诸菩萨,应当如是作意:由不了知诸法的实相真如故,虽非真实而于迷乱分别心前有虚妄二取显现的一切诸法的一切种者——阿赖耶识 [1] ,彼者即是无而显现二取之因,以无始以来串习而成的习气在心相续中显现种种法,犹如梦般。依于此阿赖耶识的转识 [2] 为别别之相,也就是生起了显现能持别别各自境的识(“异”字有些版本为“相续”)。由虚妄分别心无而现故,因阿赖耶、果七识及其境的以能所二取所摄的彼等诸法,虽在迷乱前显现而实际无有,如阳焰等,唯是自己的虚妄分别心。能所二取显现故,法性不现;能所二取不现故,法性显现,即以此虚妄分别心之力令诸有情转生轮回而不见法性,如是了知并如理作意,即是菩萨最初悟入无分别智之理。原因是:以虚妄分别心显现轮回,此外无有任何其它因故,以这一方法抉择杂染方面最为关要,再无更殊胜者;再者,二取显现并非如是成立故,了知唯一是虚妄分别心后,远离于彼执彼,即悟入无分别智,因此清净方面所修的道之关要也以此极为殊胜故。


[1] 又名一切种。

[2] 转识:直接向外照了各自对境而不反身向内之识,如眼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