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修对治品第四
《辨中边论(未定稿)》 ︱ 弥勒菩萨 造 ︱
丁二、能修之道分二: 一、道之法 二、道之分位
戊一、道之法分三: 一、于五道安立三十七菩提分法 二、彼等分三种修治差别 三、菩萨道之差别
己一、于五道安立三十七菩提分法分七: 一、宣说下资粮道四念住 二、宣说中资粮道四正断 三、宣说上资粮道四神足 四、宣说加行道煖顶位五根 五、宣说加行道忍世第一法位五力 六、宣说见道七觉支 七、宣说修道八圣道支
庚一、宣说下资粮道四念住
以粗重爱因,我事无迷故,
为入四圣谛,修念住应知。
身者,是恶取处之基,为何这样说呢?有漏行业称为恶取处故。于彼异熟痛苦自性身之义,以正念住入于苦谛。受者,是集中首要爱之因故,以观彼入于集谛。心者,是我见的究竟所缘事故,以观彼入于灭谛,即依于通达无我唯识,没有疑我断灭的怖畏而入灭谛。以谛观一切法于染净法无愚迷而入道谛。如是为入四谛,最初安立修四念住观。
庚二、宣说中资粮道四正断
已遍知障治,一切种差别,
为远离修集,勤修四正断。
如是由修四念住已遍知所断障碍及能断对治的差别而为断除彼等违品产生四种对治的精进者,即是已生恶令断精进、未生恶令不生精进、未生善令生精进、已生善令增长精进四种。
庚三、宣说上资粮道四神足分二: 一、略说发起四神足及其必要 二、广说彼等之义
辛一、略说发起四神足及其必要
依住堪能性,为一切事成,
灭除五过失,勤修八断行。
如是依于前面所修的四正断精进,心能安住所缘境,依于心得调伏、有所堪能,神通等诸多功德可以自在获得。如是心能安住有所堪能的等持也是由修习其因——能断五过失的八断行所产生。
辛二、广说彼等之义分二: 一、所断五过失 二、依止八断行之对治
壬一、所断五过失
懈怠忘圣言,及昏沉掉举,
不作行作行,是五失应知。
能障碍三摩地成就的五过失是哪些呢?以懈怠不入精进与忘失三摩地教言二者障碍三摩地的加行;障碍三摩地正行的向内昏沉与向外种种分别掉举二者算一;入三摩地时,若生沉掉等需及时各自对治如理作行,但此时不如是作行者,即是障碍,若依对治已灭沉掉后复作对治则极扰动,故后二者是障碍三摩地辗转增上。如是彼懈怠等承许是五过失。
壬二、依止八断行之对治
为断除懈怠,修欲勤信安,
即所依能依,及所因能果;
为除余四失,修念智思舍,
记言觉沉掉,伏行灭等流。
断除懈怠的四种对治是信、欲、正勤、轻安四者。成就轻安不生懈怠,轻安须以正勤成就,正勤须以对三摩地之欲成就,而产生欲者依于对三摩地的胜解信。故正勤的所依是寻求三摩地之欲,安住此欲者即是正勤,欲之因是信,正勤之果是轻安,故以这四种断除懈怠。如是,断除其余四过的对治依次是正念、正知、思、舍四者。以正念不忘教言境,以正知能及时觉知沉掉的产生,以思能提起断除沉掉的对治行,以舍于沉掉寂灭时不再对治而能心以自然平等而流。
庚四、宣说加行道煖顶位五根
已种顺解脱,复修五增上,
谓欲行不忘,不散乱思择。
依于四神足心得堪能及已种顺解脱分善根后,以信根使依四谛取舍之欲自在而转,以精进根使实修加行自在而转,(此处,所谓自在而转,是在颂词中间出现,称为中之表明,当知对前后都应以自在对应 [1] 。)以念根使不忘境自在而转,以定根使心不散乱自在而转,以慧根使思择诸法自在而转。如是以五根能引清净 [2] 功德。
辛一、正说五力
即损障名力,因果立次第。
信等五根的各自违品分别是无信、懈怠、忘失、散乱、愚痴或邪慧,能伏灭此五违品故,信等五者具力,不为彼等违品所陵杂,故说信力等。如是五力之中,前前是后后之因,后后是前前之果,即以信力生起精进力,以精进力生起不忘失的正念力,以正念力生起定力,以心住等持之力生起真实如实了知法性的慧力。
辛二、加行道与根力对应而摄义
顺抉择二二,在五根五力。
在五根五力之位安立顺抉择分四加行位之二二,其所指如何?应知煖顶二位具有五根,忍世第一法位具有五力。
庚六、宣说见道七觉支
觉支略有五,谓所依自性,
出离并利益,及三无染支。
由因缘所依,自性义差别,
故轻安定舍,说为无染支。
七觉支者,即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七者。其中,择法智慧者,称为自性支,以见真实性的智慧是见道体性故,称为觉自性支;念者,是觉所依支,是一切功德依处故;第三精进者,能出离违品故,是觉出离支;第四喜者,是以彼等道所成就的功德故,称为觉利益支;其余轻安、定、舍三者,称为无染支。何故为无染支?由轻安是无染之基、定是无染所依、舍是无染自性故,轻安、定、舍称为无染支。
分别及诲示,令他信有三,
对治障亦三,故道支成八。
表见戒远离,令他深信受,
对治本随惑,及自在障故。
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即是经中所说的八圣道支。其中,正见是对真实义能真实了知的自性亦即以见道现量见法性而后得的无垢智慧故,以产生定解对于意义能分别了知。正思惟、正语二者是诲示他支,因为以自己如何通达的诸义而宣说的发心是正思惟,以此引发的语言是正语,彼亦具有无垢的真实。正语、正业、正命三者摄为令他信支,其义如何?以正语使他人了知正见并生信解;正业是不作任何不善业,以法性力获得圣者欢喜之戒,以此持戒清净使他人了知并生信解;正命承许是诸圣者一切时中远离谄曲等颠倒邪命,以此少欲知足使他人了知并生信解。正精进、正念、正定三者摄为对治障支,其义如何?以正精进断除修道的诸根本烦恼;以正念断除昏沉、掉举等随烦恼,于寂止等诸因以念住故;以正定能对治于殊胜功德自在的违品,安住禅定后能引发神通等功德故。故八圣道支者,即是彼正见等八相。
己二、彼等分三种修治差别
有倒顺无倒,无倒有倒随,
无倒无倒随,是修治差别。
一切道可摄为三种修治差别,即:以资粮道与加行道修习四念住等道者,以闻思智慧能随顺法界真如衡量故,是顺无倒,而将相似无我总相计为无我自相故,也是有倒,如是安立为有倒顺无倒位。在见道与修道位,虽有颠倒障碍随逐,然由智慧已现量见无我法界自相对治颠倒故,安立为无倒有倒随位。修道究竟无学道者,此时已无倒圆满见真如法界的自性并障垢习气亦彻底断尽故,安立为无倒无倒随位。
菩萨所修习,由所缘作意,
证得殊胜故,与二乘差别。
诸菩萨所修习的正念等道由三种殊胜超胜声闻独觉。何等三种?所缘者,菩萨以周遍自他相续所摄的一切法为所缘后见二无我的自性,因而广大,声闻独觉主要缘自相续之法后仅见人无我,因而狭小。作意者,声闻独觉以无常等行相作意,菩萨远离常与无常等一切增益损减而以无缘方式作意。得果也以声闻独觉只为能速离不净身等而获得小乘涅槃,诸菩萨则不为离与不离身等二者,是为求得无住涅槃而修道。是故彼菩萨的修行如是超胜。
辨中边论颂辨对治品第四释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