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闻轨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二)》 ︱ 宗喀巴大师 造 法尊法师 译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迦摩巴云:“若非实事,作实事修,虽成颠倒,然遭三毒极大乾病之所逼迫,病势极重,我等竟无能知自是病者。”

迦摩巴说:如果并非实事,却当实事来修,这当然是颠倒的,然而实际上一向遭到三毒特大病症的折磨,病情极重,我们却不知道自己是病人。

不说无数生以来,连今生短暂的几十年,我们的心也一直阴晴不定——不在愁中即恼中。这是因为在我们内心有极多的烦恼病毒,一遇境缘,加上非理作意,烦恼就猛利现行,无法自主。每当烦恼病发作,我们的身心就陷入了深度的恼乱逼迫当中。有时是半天、一天、两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无法从病态中拔出,整个人心神不宁,吃不香、睡不好,身心完全失调,这不正是病情很重的表现吗?再把眼光拉长,看到长远的发展相,那就是——到了临终,这些烦恼病会猛利地发作,把我们直接抛入恶趣,在极漫长的时间里饱受剧苦的折磨,业报没受尽就无法脱离。照这样算下去,把每一个烦恼导致身心沦落苦海的周期叠加起来,那将是一条见不到边际的苦流,这难道不是世上最重、最漫长的苦患吗?我们知道肝病、胃病是病,为什么不知道烦恼病是病呢?应当知道,这是世上折磨、虐待人最深最长的病。

我们应该这样问自己:我能一个月不生烦恼吗?能七天不生烦恼吗?或者能一天不生烦恼吗?很多人说:“一天肯定可以!”他是不认得什么叫病态,对几十种根本烦恼、随烦恼的相一无所知,才说出这种话来,实际时时身在病中不知病。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日常无非是接触顺、逆、中庸三种境,所以不是贪嗔就是痴,内心时时散乱、放逸,心续十分紊乱,全都是病态。这样日积月累,病态的相相当严重。哪一天碰到诱发力强的人事物,必然一触即发,就像烈火盛燃一样无法收拾。即使有时候好像很安宁,风平浪静,但这并非意味着病好了,那些烦恼病因正潜伏在心里,蓄势待发。过不了三五天,又偶遇境缘,还会发起贪欲、嗔恚等。或者一遇到五欲的境,又控制不住地深陷进去,散乱得一塌糊涂。或者有时又陷在执著自我的圈套里出不来,前尘往事接连不断地在心中现起,爱恨交织,心绪难宁。或者有时陷在重病当中,心情相当忧虑,怕自己的病好不了。又有时在竞争中失败,或者自我的尊严受到打击,心态就一落千丈,像瘪了的皮球一样。有时候见到或听到别人的圆满,发起难忍的嫉妒。或者又在哪天碰到了冤家对头,发很大的嗔怒,大动干戈。又或者呆着没事干,独处的时候不断地胡思乱想……诸如此类,要观察到自己是个标准的凡夫,内心里有非常多、非常重的烦恼病,这就是现状。

而且按照缘起规律,只要它遇到境缘,加上非理作意,三个因缘一和合就必定发作,没有一个例外。从这点就能看到未来的命运,会深知这就是苦因。不修道决定好不了,一定是漫无止境的苦。这里务必要有缘起的深观,要引起忧患意识,从而确认自己是生死病人,大患在身,极其可怕。这样才有一种自怜,才会入到佛门里来寻医治病。这个病人的身份一旦确认了,一系列学法的心态和行为就会归于正位,会十分恳切地听法修心,而不是来娱乐消遣或者找感觉。

(二)于法师作良医想

于说法师住如医想者。如遭极重风胆等病,便求善医,若得会遇发大欢喜,随教听受恭敬承事。

有了自己是病人的观念后,接下来心要安住在法师是良医的想法中。法师好比医生的角色,教导如何对治颠倒心病的方法,这又有遮止和修行两方面。比如指出身语意哪些颠倒的行为要遮止,如何来修对治;又如何发起如理的行持,比如多修恭敬心,多修善心,多思维圣法是法界最胜等流的道理,发起依止法的誓愿,多修厌患出离等等。就像医生教导如何积极地锻炼,来焕发身体的活力那样,法师是在治疗内心的病和恢复内心的活力,充当的是内在心理医生的角色。

按这样思维,就会确认法师是最重要的医生,由此会出现深刻的观念。观念一旦改变,态度就截然不同,不再把法师看成一般人,自己也意识到这种关系非常重大,它决定了自己修学的成败。以后每次闻法就会十分殷重,就像病人恭敬地听受医生的嘱咐,会关注每个交待。比如,如理的做法和它的利益如何,不如理的做法和所引生的过患怎样;要分成几个步骤来逐渐转变,每一步要怎么做;要避免哪些禁忌;做到了量有什么效果等等。

观念完全转过来了,听法的心态就完全不同,不再是听听知识、趣闻或者各种论述的心理。但如果没转过来,就不会有大的改变。所以现在不是着急听很多法,而是要建立求法的善心,这是当务之急。不然,没有深刻的观念,就基本不会有殷重的实行,多数就因循苟且了。凡夫有几个愿意这样想、这样做?所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不努力在修自心上下一番功夫,就很难克服堕性。

要看到开端很重要,有好的开端就有好结果,它使我们无论听什么法都决定得利益。反面的规则也是决定的,因地没有如法地做,就不会有好结果,这是由缘起法则决定的。因此,每次学法都要有好的缘起,要依六种想来做。

以比喻来说,重病号长年被病苦折磨,就有迫切求医的心。如果遇到了好医生,那自然会欣喜异常,之后会谨遵医嘱信受奉行,会对医生恭敬承事。我们学法应当有对应的心态和行为,也就是要按以下的教导来做:

如是于宣说法善知识所,亦应如是寻求。既会遇已,莫觉如负担,应持为庄严,依教奉行,恭敬承事。

这是指我们确认了自己有烦恼大病,有想求法治好颠倒心病的愿望,之后对于能传法治心病的善知识,也应当像病人迫切求医那样去寻求,以求解决生死苦患。这样发了心,就出现了求法的正因。已经遇到善知识后,对善知识的吩咐,不能觉得是负担,而应持为庄严,要勉励自己尽量按善知识的教导奉行,以恭敬心作承事。

结合本教授来说,如果能遇到传授菩提道整套修行次第的善知识,就应当生欢喜心。对医生给的法药,对于这部教授的各项要求,都要尽量付诸实修,由此会逐渐遣除各种粗细的颠倒病。总的来说,我们应当格外重视求法治生死病的机缘。

该怎么来重视呢?就要按这句关键的教导来做:“既会遇已,莫觉如负担,应持为庄严,依教奉行,恭敬承事。”在依师治病的期间,要想到:能奉行善知识的教导是我的庄严。对各种修心的任务都极其用心地完成它,而且恪尽弟子的本分,尽量恭敬承事。

依师学法是想要治好颠倒病,彻底从生死中解脱。要达成这个最高目的,自然要经过许多治疗,需要克服很多障碍和自身的习性。而且一定要长年不断地依止,不间断治疗的过程。在这期间,善知识会施行各种治疗,需要经过各种磨练,要求是很严格的,该做的就必须做到,该改的也必须改正。对于这些我们不能觉得是负担,认为是限制自由等等。

《摄德宝》中作是说故:“故诸勇求胜菩提,智者定应摧我慢,如诸病人亲医治,亲善知识应无懈。”

论中的“故”字是说,以上的教言出自佛说的《般若摄颂》,因此这是世尊的教诲,我们应当切实奉行。

世尊教导我们:勇求大菩提的智者们,务必要降伏我慢,要像病人依止医生治疗那样,无有懈怠地亲近善知识。

为什么要摧我慢呢?因为内心起了我慢,就直接障碍跟善知识相应。心被骄慢障住,就直接和善知识的心分离了,即使善知识在面前,也只见过失而不见功德。《庄严经论》里开示说,亲近善知识以“下心”为缘起。这里确实有正反面的缘起:能降伏慢心,谦下地侍奉善知识,以此缘起,心就能跟善知识亲近;相反,被慢烦恼控制,丧失了恭敬,那就出了无形的屏障,无缘接近善知识。

因此,世尊教导我们在学法时应当“如诸病人亲医治,亲善知识应无懈”。病人亲近医生的态度就是我们的榜样。很容易发现:病人对医生的嘱咐会完全听从而且实行,再不情愿也会克服困难去做。不管药物有多苦涩,多难下咽,都会全部喝下去;不管锻炼有多辛苦,都会认真地照着做。学法要的就是这样的态度,对于善知识的教导,应当不懈怠地去做,尽力完成。总之,要用坚毅的心,走好依师学法的每一段路。

(三)于教诫作良药想

发起第二个想后,再作第三个想。承认自己是烦恼病人,也把法师视为医生、把求法看成求诊治,接着对于法师所说的教授就应当作良药想,不能视为无关紧要。

应当这样观察病人的状态:一个被病苦折磨得无法休息的人,有没有兴趣听一段跟治病无关的闲谈呢?他找到了医生后,会不会把医生开的药当垃圾随便扔掉呢?当然都不会。他最关心的是治病,对于能治病的良药会看成救护的根本,当然十分珍重。而一个没病的人,求医看病跟他无关,当然对于医生和药方没有兴趣。

从这里我们要体会到,如果认定了自己是病人,那必然会珍爱法师所说的教授教诫,牢牢地记在心里,会特别恳切地求法和殷重地修法。但如果没有生起病人想,就会导致角色错位,一系列的心态、做法全都偏离了轨道,是在正轨外的另一条道上走。这个缘起相当不利,会使人学佛几十年,在修心上毫无进步。长期以来,只充当观众或评论者的角色。每次听法时,认为是在听佛教老师讲一些知识。听完,觉得多懂了一点知识,到此就全部结束。对于所讲的法,连它是修心的教授都不知道,自然记不记得都无所谓。至于“听法后认真修心”,更是连影子都没有。这就导致只会谈论,一点不懂得修行,这就出现了极大的偏差,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要避免,一定要按下面的教导来修。

于所教诫起药品想者。如诸病者,于其医师所配药品,起大珍爱。于说法师所说教授及其教诫,见重要已,应多励力珍爱执持,莫令由其忘念等门而致损坏。

第三个想是把法师所说的教诫视为良药。由此珍爱执持,不使它失坏。

先要体会病人对药物的态度,反省自己对待法师所说的教诫有没有这样的心,从中找出差距后,就知道怎么改正。病人因为有迫切治病的心,就会对医生所配的药起大珍爱,他知道要靠药来治病,不能丢失,因此他会用心保管妥善。而我们听法没有这样的心,没有想到每一分法都是解脱的良药,也就不在乎是否记住,没有记住也不会着急。这种心态很有问题。现在要按这样想来纠正:我是一个生死病人,要靠法师的教授教诫来对治各种颠倒病,不然就不会好,反而会加重。对于这些最重要的解脱良药,我一定要努力持住,不让它丢失。接下来思维:这是无形的心法,不像物质的药品可以储存在瓶子里,把盖子拧紧来妥善保存,那么该怎么来存好呢?这就要靠思维和忆念来想透、记牢,最后完全刻在了心上,就永远不忘,这样就算持住了,终生可以依靠它修行。

我们在认识了自己有很多很重的颠倒心病,对于法师宣说的教授、教诫,见到是对治心病极重要的良药后,自己就应当特别用心地珍爱执持,不要以忘失正念、懈怠、散乱或者逆反心理等而丢失损坏。每一次听法后,都要做到这一句——“对于法师所说的教授及其教诫,多番努力,珍爱执持”。

我们要这样操作:每次听法后,都认真检查:我真的持住法了吗?如果没有持住法,那怎么依法实修呢?当前最要紧的是持住法义。这以后就对自己严格要求,不吃不睡,也要把法持住。以这个持法的誓愿力,每次都尽心尽力地思惟、忆念,最终做到要点全刻在心上。只有这样起极端重视的心,才能持住教授不丢失。

用比喻作启发

下面再做一些观念上的辅导。要知道,我们在面临大事的时候,自然会以重视的心发出潜力和念力,牢记要点和重大事项。比如受命担任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心里立即会提升十倍的重视度。从受委任这一天起,取舍就非常断定干脆,在此期间减掉一切应酬、玩乐和意义不大的琐事。心里会认为:这是世界级的大事,跟平常的事项相比,有极高的要求,每个节目、每个环节都要力求完美。自己已经确认了这一点,就会在几年里废寝忘食地投入,绝不会马虎了事。凡是重要事宜,都会记在心上、写在备忘录里,心心念念全力倾注。他心里只有奥运会开幕式,其他都置之度外。我们如果有这样的心,就能够持住法。所以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去做。

为什么不去做呢?因为对“闻法是最大级别的事”这一点没有真正发起胜解,压根没觉得它比导演奥运会开幕式更加重大,认为这事无关紧要,持没持住都无所谓的。被这个错误观念所蒙蔽,心态就极其浅薄,相当轻忽随便,跟殷重的态度相差甚远。这样持不住法的缘故,更谈不上依次第切实修行。看看三地菩萨就很清楚,他对闻法有绝对的胜解,把闻法看成最殊胜的所求。因为这是现证法界最殊胜的因,是意义最大的事,所以为了求得一偈法,可以赴汤蹈火,即使要越过极大的火海也在所不惜。

这样启发以后,大家要重新看待听闻圣法这件事。观念上要做大的调整,要把学成佛的道次第,看得比开奥运会重大无数倍。要这样来加深重视的心,常常勉励自己尽一切力量持住宝贵的妙法,丝毫不丢失。有这份心就决定能做出来。由于对法有很深的敬重,自己没有好好持住的话,就会感到辜负法恩太大,心里会一直忐忑不安,感觉良心上有亏欠,会责备自己:这么做太对不起法了!只要持法的善心强,就绝对能摄持住心,非常努力地持好法。每次都全神贯注地听法,每次听完后都认真地思惟、忆念,直到把法刻在心上为止。心这样入进了正轨,就会使得这次学法在每个环节上都圆满地完成,因此极端重要。

第一次实行

这次要有对本教诲的第一次实行。以上讲了前三种想,照以往多半是听完拉倒,记不住也没关系,问题出在对圣法并没有起敬重心。现在认识到这样不敬法非常不好,因此就立下誓愿:今后我要尽心尽力地持法。立了誓愿就要付诸行动。今天作为一个开端,大家课后就要反思:这次讲了前三种想,有哪些重要的教授、教诫,我都思惟清楚了吗?形成了观念吗?都牢记在心,准备实行了吗?目前要努力的是多多地思惟、忆念。因此就收起心来,静静地把法义想清楚。为了得到它,用心、用笔、用口,很多遍地思惟、记忆、研讨等等,功夫做到了,就会完全想透,化成观念。之后再反省:我已经有了观念,认定了非这样做不可,现在我有实行的志愿吗?能励力奉行教诲吗?是一时兴起,仍在敷衍观望,还是在坚定地贯彻?是轻描淡写地做两下,还是以至诚的心不断地练习,把法道看得最重?要这样依靠反省来完成每一分修心,这才踏到了实处。

比如今天听的这堂课,要用一天、两天甚至三天的时间来思惟、消化,转成观念。有了观念,还要不断修习,养成德性。那么这样做是快还是慢呢?看起来很慢,实际进展是很快的。以往听法是左耳进右耳出,每天在听,速度倒是很快。但按上面那样衡量,就发现根本没结合在心上实修,一路都在表面上溜过。如果能换成现在这样一步一步实行的方式,那听一回法就有一回进步,决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要把完成的时间拉长,尽量做足功夫(当然,一开始要克服堕性,一旦克服了,就完全落在了实处),这样就是“缓缓修时快快到”,一生学法必然会有大利益。

思维心中的法道

一、观察自身的烦恼状况,来确认自己是病人。(这一点至关重要,至少要用两天时间来着重思维。)

二、体会病人求医的心理,对法师生起良医想。

三、体会病人对药物的态度,对法师的教诫生起良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