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疑

《净土十要第四要·净土十疑论讲记》 ︱ 蕅益大师 选定 隋天台智者大师 说 智圆法师 讲解 ︱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

提问:具缚凡夫有很厚重的恶业,一切烦恼一丝都没断,而西方净土是出过三界的圣土,具缚凡夫怎么能生呢?

这是提出因果不符的质疑。但有一毫许惑业就要受生三界,无法生到三界外的净土。现在恶业这么厚,烦恼一点都没断,怎么能生到界外净土呢?简直是天方夜谭。

对此解疑时首先指出,你对因果律的认识还很狭隘。因果律不仅限于自力的因果,还有他力加入的因果。而且在他力上,佛力达到至高无上。如果仅从自力而言,当然因果不符;然而从加入他力来说,就非常合理了。就像科学文盲,单凭自力要发明飞机、电脑等,做各种科技的事情,当然因果不符。他连简单的物理定律都不懂,怎么能掌握复杂的科学原理,进而发明、开发呢?但是,依仗他力做增上缘,科学文盲一样可以坐飞机飞上蓝天,可以听电话越洋过海,可以用电脑高速运算,完全可以理解。那么同样,具缚凡夫以信愿力等和佛的威神力配合起来,就能做到往生净土。

对此分三段来解释:

第一、就此情形,唯仗自力不能生,兼仗他力能生;

第二、依《婆沙论》认定难行道和易行道;

第三、以喻证成。

第一、就此情形,唯仗自力不能生,兼仗他力能生

对这种情形要区分自力和他力两种情况,唯依自力不能生净土,兼仗他力能生净土。

答:有二种缘。一者自力,二者他力。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实未得生净土。是故璎珞经云:始从具缚凡夫未识三宝,不知善恶因之与果。初发菩提心,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受菩萨戒,身身相续,戒行不阙,经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发心住。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相续无间,满一万劫,方始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进至第七不退住,即种性位。此约自力,卒未得生净土。

成办净土的因缘有自力和他力两种。按自力来看,在此世界修道,这种水平不可能生净土。因此,《璎珞经》里对道的进程具体做了描述。净土是出过三界特别高的果位,而凡夫从一个具缚状态,凭着自己的力量逐步发展,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达到特别高的修证程度才超出三界,生入净土。具体是这样讲的:

一个具足烦恼缠缚的凡夫,最初不认识三宝,不知道善恶因果。遇到善缘后,开始归依、信因果,这就是凡夫入道的开始。但要知道,在心中真正建立起归依和因果见特别不容易。这以后才能发菩提心,以信心为根本,也就是真实发了道心,趣入大乘道。然后受菩萨戒作为根本,住在佛家,一世一世相续,戒行不缺,经过一劫、二劫、三劫,才达到初发心住的地位。凡夫的心续要转成初发心住的心续,中间的历程是很漫长的。之后,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相续不间断,满足一万劫才达到第六正心住。再增进到第七不退住,这就是种性位。可见,单依自力来看,终究不可能以这么差的状况得生净土。从目前的凡夫状况来看,恶业很重,烦恼一丝都没断,甚至连压伏都做不到。这种状况必然继续轮回,连人身都难保,怎么能生净土呢?

接着看,虽然一丝烦恼未断,但如果兼仗他力——阿弥陀佛大悲愿力,就能即生超出苦轮,生到界外净土。

他力者,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即能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厌离三界身。起行施戒修福,于一一行中,回愿生彼弥陀净土。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往生。

他力的情形,虽然是具缚凡夫,但具足信愿行的内涵,与佛力相应就得以往生。所谓的“信”,主要信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能摄取念佛众生,由此一心投入弥陀愿海。“愿”就是随分发出离心、菩提心导归净土。也就是发起“我要成佛”的心,厌离三界之身,想生到界外净土。所作的施、戒、修三福中的每一种善行都回愿往生弥陀净土,这就是愿的内涵。行念佛三昧,为了往生、成佛来一心念阿弥陀佛。有信愿行三资粮的内涵,就能与佛相感,得到佛力摄持而生到极乐世界。这就是他力的情形。

第二、依《婆沙论》认定难行道和易行道

是故十住婆沙论云:于此世界修道,有二种,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者,在于五浊恶世,于无佛时求阿鞞跋致,甚难可得。此难无数尘沙,说不可尽。略陈有五。

就像上面所说,有单仗自力和兼仗佛力两种修行方式,因此,《十住毗婆沙论》里说:在这个世界修道得不退转,有难行道和易行道两种。“难行”指在五浊恶世,在无佛时期,求不退转特别难达成。它的难处之多,即使用无数尘沙那么大的数目也说不完,一一细举此难彼难,真是千难万难,有无数难。这里简要陈述五个难处:

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一、佛的正法,小乘有无常、无我、寂灭三法印,大乘有一实相印,一直修行,必登圣果。外道则不然,迷惑邪见,所说是相似善而不是真实善,以邪乱正。人不能辨别,就成了很深的障道因缘,坏人菩萨法。

二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

二、浊世恶人见人修道不能成人之美,反而宣说讥谤破毁的语言。也就是会被恶人扰乱。

三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

三、“善果”指人天果报,并非无漏善。暂时享乐,终究堕入苦中,称为“颠倒”。在这世界常常会取著人天福报,破坏趣向寂静涅槃的出世法行。

四者,声闻自利,障于大慈。

四、常常落入自利为主的小乘作意,障碍大慈悲心的发起。

五者,唯有自力,无他力持。

五、即使入于大乘之行,缺乏他力,唯仗自力的缘故,又有很多难处。自己做不了主,或者入于歧途、没有资助力、难以开发等等。

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过数里,极大辛苦,谓自力也。

像这样,会遭遇外道障、凡夫障、小乘障、唯自力障。就像跛脚的人一颠一蹶地要行很远的路,一天走不了几里,特别辛苦,这就叫做“自力”。

易行道者,谓信佛语,教念佛三昧,愿生净土,乘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不疑也。如人水路行藉船力,故须臾即至千里,谓他力也。譬如劣夫从转轮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转轮王力也。

“易行道”,指信受佛语所教的念佛三昧法门,愿生净土,乘阿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无有怀疑。其中,“信佛语”等指具信,“愿生”等指具愿,“乘弥陀佛愿力摄持”指以信愿力与佛力相合,“决定往生”指生入净土之果。这明显指示了易行道的行相。自身只要具足信愿,以佛力加被故,决定得到生胜妙净土的果,可见与难行道行相迥然不同。就像人水路而行,借助船的力量,所以须臾间就到达千里,这就是他力。

以譬喻来说。就像一个很羸劣的人,没有一点能力,但是他随从转轮王,由于他具有信愿等的德相,愿意归附转轮王,转轮王有慈悲就能带他走。如果他既不信又不愿,有天大的能力,转轮王也不带他走;能力再弱小,只要有信顺、愿欲的德,就会为转轮王摄受,被带上轮宝,一天一夜就周游四天下。这不是自力,而是转轮王的力量。这显示了他力的相。

第三、以喻证成

若言有漏凡夫不得生净土者,亦可有漏凡夫应不得见佛身。然念佛三昧,并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随分得见佛身粗相也,菩萨见微细相。净土亦尔。虽是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发无上菩提心,求生净土。常念佛故,伏灭烦恼,得生净土。随分得见粗相,菩萨见微妙相,此何所疑。故华严经说,一切诸佛刹,平等普严净。众生业行异,所见各不同。即其义也。

这是以正报类推依报。如果说有漏凡夫不能生净土,那以同等理而言,有漏凡夫也应当不能见佛身。然而,念佛三昧虽是无漏善根所起,但有漏凡夫能随分见佛身粗相,菩萨见佛身细相。同理可推,净土虽是无漏善根所起,但有漏凡夫发无上菩提心求生净土,常念佛的缘故,能伏灭烦恼,得生净土,随分见净土粗相,菩萨见细相,这有何可怀疑呢?因此,《华严经》说:一切佛刹平等清净庄严,众生以业行的差别,所见各不相同。凡夫往生者见粗相,菩萨往生者见细相。得佛力加被,有漏凡夫也能生净土。

总之,如果单从自力来看,具缚凡夫不能生到三界外的净土,以惑业未断故。然而由于此法门兼仗他力,以佛神力不可思议故,具信愿念佛者定能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