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附录四 大智律师净业礼忏仪序

《净土十要第四要·净土十疑论讲记》 ︱ 蕅益大师 选定 隋天台智者大师 说 智圆法师 讲解 ︱

大智律师,即宋代灵芝元照大律师,他是南山宗的祖师,余杭人。最初依止东藏慧鉴律师专学戒律,后来依从神悟法师听天台教观。神悟法师勉励他深究探明《法华》妙义,作为根本要务。后来他又跟广慈法师受菩萨戒,当时戒光发现,就博究南山一宗。常常拿着锡杖,持着钵盂,在街市上乞食。晚年主持灵芝寺三十年,传戒度僧达到六十会,一心专志净业。每每说道:“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就是讲,我一生所得到的就是两个法门:在生时弘扬戒律轨范,死后归于极乐世界。他曾经集《净业礼忏仪》,并作了这篇序言。到了宋代政和六年的秋天,元照律师让弟子讽诵《观经》和《普贤行愿品》,结跏趺坐化去。西湖上捕鱼的人们都听到空中有天乐鸣响。

元照,自下坛来,便知学律。但禀性庸薄,为行不肖。后遇天台神悟法师,苦口提诲,始知改迹。遂乃深求祖教,博究佛乘。而于佛祖微言,薄有所领。

大智律师说,我元照自从下戒坛以来就知道学律,但是禀性庸愚薄劣,行为上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后来遇到天台神悟法师,他苦口婆心地提醒教诲我,这才知道改变做法。于是广学深究佛祖的甚深教法,对于佛祖的微妙言教才稍有领会。

窃自思曰:初心晚学,宁无夙善。但不遇良导,作恶无耻,虚丧一生,受苦长劫。于是发大誓愿,常生娑婆五浊恶世,通达佛理,作大导师,提诱群生,令入佛道。

我私下自己想:初发心的后辈学人们哪里没有宿世善根呢?只是没遇到好的导师,结果无耻地造恶,徒然度过一生,以恶业力在长劫中受苦。于是发大誓愿:愿我常生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通达佛理,做大导师来提携引导众生,使他们入于佛道。

复见高僧传慧布法师云:方土虽净,非吾所愿。若使十二劫莲华中受乐,何如三途极苦处救众生也。由是坚持所见,历涉岁年。于净土门,略无归向。见修净业,复生轻谤。

后来我读《高僧传》,见到慧布法师说:西方刹土虽然清净,但不是我的所愿。假使十二劫中在莲花里受诸妙乐,哪里比得上在三途极苦处救众生呢?于是我坚持自己的见解,经历很多年岁,对于净土法门没有一点归向之心。见到别人修净业,还生轻视诽谤之心。

后遭重病,色力痿羸,神识迷茫,莫知趣向。既而病差,顿觉前非。悲泣感伤,深自克责。志虽洪大,力未堪任。

后来我遭遇一场重病,色身虚弱,精神萎靡,神志不清,不知道前途方向,想到未来前程毫无着落,心里空空的。不久病好后,顿时觉悟以往的过错,悲泣感伤,深深地指责自己。虽然有宏大的志愿,但并没有堪当在浊世里度众生的能力,真是自不量力!

仍览天台十疑论。初心菩萨,未得无生忍,要须常不离佛。又引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譬如婴儿,不得离母。又如弱羽,只可传枝。

我又观阅天台智者大师造的《净土十疑论》。里面讲到,初发心的菩萨没有得到无生法忍,须要常常不离开佛。此论又引《大智度论》说:一个具有烦恼、被业力缠缚的凡夫,说有大悲心,要生在浊恶之世救度苦难众生,无有是处。就像婴儿不能离开母亲,弱鸟只能在枝头附近活动一样。对照自己,感觉的确如此。

自是尽弃平生所学,专寻净土教门。二十余年,未尝暂舍。研详理教,披括古今,顿释群疑,愈加深信。

我在遭遇这场重病并检点自己以后,就改变了道路、方向。把平生所学全部放下来,专门寻求净土教门,在二十多年里没有暂时舍开过。对于净土的妙理和经教作详细研究,纵览古今大德们的著作,深入教海,顿然解开了过去的种种疑惑。对于这个大道行门,更加深信不疑,觉得自己一定要走这条路。

以上是深入净土解门的情形。

复见善导和尚专杂二修。若专修者,百即百生。若杂修者,万千一二。心识散乱,观行难成。

后来我又见到善导和尚在《往生礼赞》里特别开示专杂两修。如果专修,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如果杂修,千万人里没有一两个往生,比例非常小。因为心识散乱,很难成就观行。我得到善导大师的指示后,就趣入一心专持弥陀名号的道路。这就是我深入行门的因缘。

一志专持四字名号,几生逃逝,今始知归。仍以所修,展转化导。尽未来际,洪赞何穷。方便多门,以信得入。如大势至,以念佛心,获悟圆通,入三摩地。

从此,我一向专致地执持“阿弥陀佛”四字名号,感叹多生以来就像《势至圆通章》里所说,“如子逃逝不知归”,现在才开始知道归宿了。并且以自己所修的法,辗转化导众生,对于弥陀愿海大法门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即使尽未来际作最广大的赞叹也说不完。(这表明他起了深信,知道从此要一心依仰弥陀慈母。)我知道证入本性有很多方便门,这都要有信心才入得了。而净土妙门当然要信阿弥陀佛,忆念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智悲愿力,一心靠倒,念念与佛相应。就像《势至圆通章》所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里大师讲到自己一心归入净土门,与弥陀相应的转变过程,确定了行门,从这上面一心深入。

以上讲了大师深入解门和行门的历程。

复自思念,已前所造无量罪业,不信净土,谤法毁人。业因既成,苦果必克。纵百千劫,所作不亡。业性虽空,果报不失。内怀惭耻,晓夕兢惶。于是躬对圣前,吐露肝胆,五体投地,苦倒忏悔。仍发大愿,普摄众生,同修念佛,尽生净土。

大师又讲到自己发忏悔心、改往修来的想法。他自己思维,心想:我以前造了无量罪业,不信净土、谤法、轻毁别人修净业。罪业已经形成,苦果报应决定会来。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业的体性虽是空,果报却丝毫不失。内心怀着惭耻,从早到晚战兢惕厉、惶恐怖畏。于是亲自在圣像前袒露心迹,说出实情,五体投地作礼,竭力地发露忏悔。并发起大愿:愿普摄一切众生同修念佛,同生净土。像这样,他幡然改过,从以往轻谤净土、略无归向,转为一心归向,并发大愿普摄一切有缘众生同生净土。

以上大智律师讲述了自己归向净土的心路历程。

我们学这一段要看清大智律师内心的变化过程。可以分成两段。前一段要看到他怎么发愿在秽土度生,并对净土起了轻谤。他的发心不是偶然,而是自身上有切实的感受,推己及人就立誓在秽土里救济苦难众生。常言道“曾为浪子偏怜客”,他从前也是迷失道路的人,后来遇到好师父,使他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先前受戒后只知道学律,并没有学教。然而在开教眼以前,人是很危险的,不知道怎么走这条菩提道。无始以来的恶习也多,以致于行为不肖,很多地方都不合法道。后来遇到明师,师父苦切地指导他,提醒他一定要学教。之后他下了一番功夫,广学深究甚深的教法,对佛祖的微言总算有一些领会。

那时,他感觉这太重要了,就想:这个世上的众生都跟我一样。现在来学佛的人当然宿世都有善根,但内在善恶夹杂,有好的习气,也有坏的习气,关键就看能否遇到良师。如果没遇到良师,凭着自己的感觉、习性走,那太危险!根本看不清道路。学佛法完全要靠善知识,否则是走不通的。他想:在遇到明师以前,一般人都是空耗一生,而且无耻地造恶。自以为在修行,实际就是在不断造恶,而在佛法里造恶是非常重的,将在无量世中受恶趣苦,太可怕了。这时他悲心不忍,想起自己的遭遇,又想到众生也跟我一样,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没有人发愿在秽土中度生,那这些可怜的众生怎么办呢?于是想:我将来一定要精通佛法,在五浊恶世里做大导师,尽心尽力地提携众生,帮助他们、引导他们,把他们都安置在菩提道上,让他们迅速解脱成佛。他有这样的胜解。这就是从切身的感受触发了善根而发起悲愿。

后来看到《高僧传》里有一位慧布法师说:纵然五逆十恶之人,一生到净土就能在莲花里十二劫受天宫之乐,我觉得也不如直接下三恶趣救度众生。他看到这话深有同感,坚定了在秽土修行,直接救济苦难的大愿。凡夫的分别是很怪的,总是偏。一旦偏到秽土上,对别人修净土就有轻视心,而且会诽谤,对净土法门毫无归向之心。这就是他前一段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