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疑
《净土十要第四要·净土十疑论讲记》 ︱ 蕅益大师 选定 隋天台智者大师 说 智圆法师 讲解 ︱
问:众生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识,又复作一切罪业,无恶不造。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过三界?结业之事,云何可通?
这里质疑:一生造恶者如何十念往生超出三界?因果不相应。也就是这样的众生无始以来造了无量业,今生没遇到善知识期间又造一切罪业,无恶不作,罪业很重,应当随重业迁生到生死及恶趣中。怎么临终具足十念“阿弥陀佛”,就超出三界往生净土呢?随业结生的定律怎么来融通呢?临终时随业的轻重决定来世受生,既然罪业重,十念念佛轻,怎么还能直下生净土超出三界呢?太不符合因果法则了。
对此这样回答:一、一生造恶并不决定宿善力弱,反而以临终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表明宿善力强;二、不决定无始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
一、一生造恶并不决定宿善力弱,反而以临终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表明宿善力强
答:众生无始以来,善恶业种多少强弱,并不得知。但能临终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业强。始得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若恶业多者,善知识尚不可逢,何可论十念成就。
众生从无始以来,因缘的情况特别复杂。心中积集的善恶业种各有多少、是强是弱,也没法凭一时的表现来论断。这一位今生造很多恶业的众生,他心田里的善恶业种各有多少、是强是弱,我们没有宿命通、微细智,并不知道。但是以果推因,这一类人临终能遇善知识,而且一经劝导就发猛利心,十念就成就,超出三界,这就是宿世善业力强的表现。由此才遇到善知识,而且十念就成就。如果恶业多,尚且遇不到善知识,何况十念成就呢?
这类人都是根性猛利者。只不过今生由于习气妄动,一下子迷惑了,一直造恶。但他的善根很深,一遇到善知识就能幡然醒悟,很快能转,心能提得起,显然是宿世的善种强。否则根性钝劣就发不起心,善知识劝也没办法念,假使念也没办法猛利。在临终紧要关头,竟然如此容易,实在是大丈夫!这属于宿世善种强的人。
二、不决定无始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
分二:
(一)以道理证成;
(二)以喻例和圣教证成。
(一)以道理证成
又汝以无始以来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者。今以道理三种较量,轻重不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云何为三?一者在心,二者在缘,三者在决定。
你又认为,无始以来造那么多的恶业是重,临终十念念佛是轻。这不决定。你的理由是,无始到今天时间特别长,所造恶业的数量特别多,而临终十念时间特别短,数量特别少,以时间的久近和数量的多少来论断业的轻重。但这是不定的。什么原因呢?因为业力在心、在缘、在决定。现在以这三个因相来衡量,临终十念不决定为轻。
在心者,造罪之时,从自虚妄颠倒生。念佛者,从善知识,闻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生。一虚一实,岂得相比。譬如万年暗室,日光暂至,而暗顿灭。岂以久来之暗,不肯灭耶?
首先看造业时的内心状况。造罪时是从自己的虚妄颠倒生。譬如执著有我、有乐,为了我得到乐不择手段,造杀盗淫等恶业。这是从颠倒迷惑、虚妄的分别执著而生。众生无始劫来到今天,一直陷在迷惑颠倒的状态里,就像做一个颠倒的梦一样。现在到了临终,忽然间从善知识那里听到阿弥陀佛的真实功德名号,这时他的觉悟心起来了。就像千年暗室,突然出现了灯明,不因为暗了一千年,现在只是刹那间的光明就破不了暗。即使暗了一千年,只要灯光刹那间显现,当即就破掉了千年的积暗。或者沉睡了一千年,忽然间醒来顿灭千年迷梦。像这样,觉悟心怎么不能灭痴暗恶呢?
在缘者,造罪之时,从虚妄痴暗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一伪,岂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惨,伤肌破骨。一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惨而不肯出也。
再看两者造业所缘的差别。所缘有作用力,造罪时,内是虚妄颠倒痴暗心,外缘着虚妄境界,就生起颠倒的心识造作。而念佛心是从听闻到佛的清净真实功德名号,以万德宏名作为所缘而生的。而万德宏名就是佛的无上菩提心,也就是无上光明心,它化成名号的表相。蕅益大师说:弥陀名号以法界为体,“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所缘的是“南无阿弥陀佛”,是无上菩提心,是真实的。一真一伪哪里能相比呢?
就像有人被毒箭射中,箭刺穿肌骨,中毒很深。而一听到灭除药鼓的音声,当即箭出毒除。哪里以箭入得深、中毒严重而不能去除呢?这表示灭除药鼓有拔箭除毒的力量,中毒者缘这个特别的音声就能出箭除毒。同样,行者虽然无始以来缘颠倒境界,起了很多毒素般的业障,然而一闻无上菩提心如来真实名号,当即就可以拔除,使心从罪障中出来。这是所缘上的差别。
在决定者,造罪之时,以有间心,有后心也。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后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
第三、从决定趋势来看。平常造罪时,有间心,即有违品等的心来间断,譬如造后反悔或者造时犹豫等,有后心,有后继的心起。而临终十念念佛没有其他心来间断,也不会有后继的心,当时一念心猛利念佛就得以往生,它表达了决定的趋势。
(二)以喻例和圣教证成
譬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又如千年积柴,以一豆火焚,少时即尽。
1、童子出围喻。就像围了十圈的绳索,一千个人都无法扯开,童子一挥利刃,须臾间分成两段。“绳索”比喻无始所造的恶业,“十围”指众多,“千夫不制”指凡夫不能制伏,“童子”比喻初发心念佛行者,“挥剑”指十念念佛成就,“须臾两分”指在屈伸臂顷就舍此而生彼了。意思是,童子发了猛利心,持的是弥陀名号利刃,所以瞬间就能从业习中超出,与过去的业习一刀两断,当即舍此方生到彼方。
2、一豆火焚千年积柴喻。“千年”指无始以来,“积柴”指积聚众多烦恼,“火”喻智慧,“一豆”指很少。当时闻善友宣说弥陀法门,起了深信,以少时间的智慧心念火顿时焚尽烦恼而往生。这也表明当时的决定力量能从中超出。
又如有人,一生以来,修十善业,应得生天。临终之时,起一念决定邪见,即堕阿鼻地狱。恶业虚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业,令堕恶道。岂况临终猛心念佛,真实无间善业,不能排无始恶业,得生净土,无有是处。
接着以恶业来类推善业的情形。譬如有人一生以来修了很多十善业,应该升天,但临终起了一念决定邪见,当即堕入阿鼻地狱。恶业虚妄,以猛利的缘故,尚且能排开一生的善业,使人堕入恶道。何况临终猛心念佛,是真实无有间断的善业,怎么不能排开无始恶业而得生净土呢?这种责难是不成立的。
又云:一念念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为念佛时心猛利故,伏灭恶业,决定得生,不须疑也。
再者经中说:一念念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念佛时心猛利的缘故,能伏灭烦恼恶业,所以不必怀疑,决定得以往生。
以上从心、缘、决定三个理由以及相类的譬喻、经教,证明了恶逆者临终至心十念决定得以往生。
莫信异见
上古相传,判十念成就作别时意者,此定不可。何以得知?摄论云:由唯发愿故,全无有行。杂集论云:若愿生安乐国土即得往生,若闻无垢佛名即得阿耨菩提者,并是别时之因,全无有行。若将临终无间十念猛利善行是别时意者,几许误哉。愿诸行者深思此理,自牢其心。莫信异见,自坠陷也。
上古相传,判定十念念佛成就是别时意趣,这样说不对。怎么知道呢?因为《摄论》以及《杂集论》判别时意趣的情况是这样的:如果只是发愿而没有一点行,那是别时意趣。或者像愿生安乐国土就能往生,闻无垢佛名就得无上菩提,都是给别时感果做一个因,还没有一点实行的缘故,这种说法是别时意趣。然而,如果把临终无间十念猛利善行判成别时意趣,那是很大的误解。因为临终已经有无间十念猛利善行,这就是行,既然有愿有行,怎么不往生呢?愿诸行者深思这个道理,坚定自己的信心,不要相信其他说法,退失信心,不再求生,那会陷坠在轮回里,得不到往生的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