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二、正文
《净土教言浅释》 ︱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 益西彭措法师.编述 ︱
仪轨正文分二:(一)正修 (二)结修
(一)正修分三:1、祈佛垂念 2、如佛发心 3、积善回愿
1、祈佛垂念
救主无量光垂念,
首先祈祷救主阿弥陀佛垂念自己。
“救主无量光”是阿弥陀佛无上功德和恩德的名号。诸佛法身光明都遍一切处,应身光明则随各自因地的发愿不同,有身光一由旬、十由旬、百由旬,照一世界、十世界、百世界等。只有阿弥陀大愿王,因地发愿应身的光明也普照十方国土。佛的本愿要救度十方众生,因此发愿应身的光明普照十方,摄持一切念佛众生。
这光明救度的无上威德,如《无量寿经》所说:“神力演大光,普照无际土,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暗,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观经》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阿弥陀佛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因此当我们祈求“救主无量光垂念”时,佛一定在我们心中摄受我们。
按这样在已祈请佛垂念之后,接着就以最诚的心做以下的发心、回向等。
2、如佛发心
世雄
[1]
如何发宏愿,我亦发此菩提心,
这里“发心”是指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也就是发起求无上佛果救度法界一切众生的心。这个心是发到极点了、发到尽未来际!我们能发起大菩提心,就会顿时开发无量善根,也就和佛地的悲愿充分相应,会得到充分加持。所以发愿非常关键。
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正因。发了大心,外能感通诸佛,内能契合本性,上能圆成佛道,下能广利群生。能迅速忏除积劫罪业,速疾成熟无量善根。因此《华严经》以上百个比喻赞叹菩提心的功德。
归在净土修法上,发菩提心就是发起随学阿弥陀佛因地发大愿的心。这样就很具体、很亲切、也会很相应。就是直接在阿弥陀佛前发愿:大雄世尊!您因地做法藏菩萨时,在世自在王佛座前,如何发宏愿求无上菩提救度众生,如何发宏愿成就极其殊胜的净土,摄受210亿刹土的精华,并远远超胜。发愿后又如何无量劫中修持无数菩萨行。就如世尊您往昔发愿般,我也如是发起菩提心!
这里要求学习净土经教,尤其要学习《无量寿经》。真正的学,就是以阿弥陀佛因地的大愿大行为榜样,世尊如何发心我也如何发心,世尊如何修行我也如何修行,一心一意地随学阿弥陀佛。这样,《无量寿经》叙述“法藏因地”的这些经文就成了自己奉行的准则。
再看经文,久远劫前,法藏菩萨修菩萨道一路走来,如何发心、如何修行。看到一句就想一句:我也要这样!佛因地如何发无上心,如何长劫修菩提道,我也这样发心、这样修行!佛如何发愿成就具足无量功德的净土,我也发愿成就这样的净土!总之,样样随学阿弥陀佛。能这样发起大心,就会和阿弥陀佛心心相应!
3、积善回愿分三:(1)所回善根 (2)回向目的 (3)回向祈愿
仪轨从“所作善根”到“究竟圆熟净三德”之间是一段完整的内容。念修时,要让文义连贯下去,不能隔断。
(1)所回善根
所作善根悉摄集,
平常作礼拜、念佛、念咒、闻思等内修的善根和作上供下施、救济贫苦等外修的善根,都要摄集起来,往往生极乐世界这个目标上回向。
回向是点铁成金的手段,能让所修的善根转变。如何转变?结合在净土修持上来说,就是能使善根转成往生的正因以及往生后成就菩提的正因。如果不回向善根,以后就可能被邪见、嗔恚等违品摧坏(就像面粉放在风口,如果不及时收起来,一旦刮风,就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如果及时地摄集起来,以发愿印持而回向,善根就不会损坏,而且能增长、广大、辗转无尽。
回向有总、别两种,对于求生净土的人来说,应当把所作的善根特别回向在往生西方上,这是不可缺少的要因。如果能按这样回向,就会使一切善根都成为往生资粮。
古代的大师们有各种各样的示现,比如善导大师、印光大师示现是专一念佛;省庵大师是持名、观想兼修,他的净业堂规约说:每日课程:十时念佛,九时作观,一时礼忏;永明大师是万善庄严净土,日行108件佛事,夜晚到别的山峰念十万声佛;蕅益大师除著述、念佛之外,也有专念大悲咒七天、念往生咒七天、拜忏七天等等。这些就是示现的风范不同。总之,把所修的善根回向在往生西方上,就都成为往生资粮。
蕅益大师曾开示:“信现前一举一动皆可回向西方。若不回向,虽上品善,亦不往生;若知回向,虽误作恶行,速断相续心,起殷重忏悔,忏悔之力亦能往生。况持戒修福,种种胜业,岂不足庄严净土?”
这就领会到仪轨所说:“所作善根悉摄集。”“悉”是指修的一切善根都回向西方,转成往生资粮。这一点极为紧要,如果没有回向发愿就不能往生。善导大师《往生礼赞》中说:“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愿往生,故名回向发愿心。”并说:“若(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中)少一心,即不得生。”
(2)回向目的
为入西方安乐土,生于佛王汝座前,
一切广大菩萨行,皆悉圆满而回向。
这是表明自己回向善根的目的。
就像一个人梦想去美国,一旦他的心愿已定,就会在语言和行为上有明显的表现。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已经决志求生西方净土,那就会把所修的一切善根都往“往生西方”这个目标上回向。
回向的内容包括:一、此生命终立即往生西方,生在佛王阿弥陀座前;二、得佛力加持,圆满一切菩萨行。
这里“西方”,从凡夫生死心量来说,是指从娑婆世界向西经过十万亿国土。“为入”是指一心以西方为归。标定“西方”是让我们心无二用,一心趣入。善导大师《上都仪》说:“归命三宝,要指方立相,住心取境,以凡夫系心,尚乃不得,况离相耶?(就凡夫状况而言,需要指定方向,立一所缘之相,心才能安住在上面缘取,因为凡夫连系心所缘都办不到,何况离相?)”其次,日升于东落于西,西方表示结果圆成,所以普贤十大愿王导归西方,以求圆成佛果。本颂后二句含摄了这一要义,这是为入西方净土圆满一切菩萨大行(普贤行愿)而回向。
“安乐土”指西方国土没有丝毫苦,唯一是乐;娑婆世界则没有丝毫乐,唯一是苦。一生到西方,就脱离了旷劫持久的生死流转;一生在佛前,就有了成就菩提的最大助缘,我们图的就是这两点。不走这条路,单凭自力断尽烦恼来跳出三界,非常不容易。古德形容为“蚁子上于高山”,蚂蚁凭着很小的步伐一步步地登上高山,这有多困难、多缓慢。但兼仗佛力,以信愿行往生西方,就顿时脱离轮回,因此要一心一意地求生西方安乐国土。
再解释“佛王”,这在《无量寿经》各译本中都有体现。吴译:“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魏译:“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其佛国土,……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阿弥陀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佛的愿海具有极强力加持众生成就的功能,因此在十法界的有情中,我愿生在佛前;在一切诸佛中,我愿生在阿弥陀佛座前,因为他是佛中之王的缘故。
从现实因缘来看,自己和阿弥陀佛的因缘最深,而且佛的愿力能加持凡夫迅速成就,所成就的净土又圆满摄受了无数刹土的精华,因此自己非常向往生在佛王阿弥陀如来的座前。
生在佛前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我本来是佛,现在只是暂时被迷乱的客尘障蔽,要借一极具力量的助缘来显发;我图的是生在佛前,佛给我一摸顶、一授记,然后就迅速成就极广大的功德,再下到这个世界上来,就千千万万倍超过了现在利他的能力!以这个原因,上至龙树、世亲、智者、永明这样的大菩萨、大祖师都希求往生西方净土,原因就是一生到佛前,得佛力加被就能迅速成佛。
所以如果在这个世界开悟了,一往生西方就很快登地;如果登地了,一往生就很快成佛!因此,这里回向就是为了命终直接生在阿弥陀佛座前。不要想我生到净土边地还呆多少年,要想我现在对于佛智、不思议智、广大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有决定的信心,我没有怀疑,佛的智慧就是无与伦比、不可思议的。要以这种坚信直接生在佛前。
这样见了佛,就使得菩萨行海无量无边的支分都得以圆满。这是由于有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而使自己快速成就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三摩地、陀罗尼等极广大的功德。这样再去成办菩萨行就非常迅速了,也因此极广大的普贤行愿在凡夫看来望尘莫及的事,以生到西方作为跳点,弥陀愿海强力的加持一下来,就能迅速圆满。因此说:“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我们所希求的就是这一点,这也是弥陀二十二愿中所说:往生西方后就究竟达到一生补处,……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注意:“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就是指现前修习普贤广大行愿。可见弥陀愿海有加持众生速疾成满普贤行愿的神力。
所以往生西方有三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所谓的解脱问题,因为只要临终具足信愿,下至十念就顿超轮回,这就使得无量劫来难以完成的事现在仗十念就成办了!第二个飞跃是一往生就登入不退地,初发心菩萨单依自力修到不退转地非常不容易。信位菩萨就像空中柳絮随风飘转,没有稳定性,所以经上才说“鱼子庵罗花,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因为在还没入不退转地的阶段,一遇强大退缘,就会无力把持而退堕下来。从我们自身上也能看出,没遇到境界觉得一切都好,一遇到很强的顺、逆境,就会难以把持。想一想:极具诱惑的境缘现前时,能控制住自己的心吗?受到侮辱、诽谤、折磨时,身体有很大病痛时,能平静下来吗?这就看出我们的道力微弱,一遇到强大退缘,就会身不由己地退下来,所以要登不退地很不容易。但是一生到西方就入正定聚、得不退转,这是第二个飞跃。第三个飞跃,就是可以不经过通常的地地升进而能顿超。
有这三个“顿”字,就使得本来极其难行的菩提道能非常简易、迅速地越过。
总之,为了以上这些目的,我们把一切善根都回向在往生西方上,因为自己已经选定了这条往生成佛之路。
(3)回向祈愿
愿于此生舍报已,化生净土极乐国,
无量光佛亲授记,究竟圆熟净三德。
发愿和回向的差别:发愿是在修功德前首先发起某一愿心;而回向是修好了功德,以内心祈愿来印持功德往所愿的方面实现。
这里祈愿也是两条:一、祈愿在此生舍离业报身时,当即化生在净土极乐国中。就像山沟里穷苦人家的孩子,一心盼望早日脱离穷乡僻壤。他有很强的愿望:等我读到高中毕业,就跳出这个穷山沟,到大城市去大展鸿图。他关注的就是高中毕业这个点,到了这个点上,一通过高考就飞出了穷山沟。与此类似,我们现在还囚禁在三界牢狱里,一心盼望在此生受完业报的那一刻,立即就脱出三界牢狱,生到无比安乐的净土。因此这里把时间定为“此生舍报已”。
现在是由宿世业力受了这个身,所以还要一段一段地受报。等到这一期的业报受完,心识就会从躯体中脱出,这时就是能化生净土的关键点。
这一颂愿“舍报”、“化生”五字,实际上包含了欣、厌两种心——对业报身厌舍之心、对净土莲花化身欣求之心。我们要观察到:自己这个五取蕴(有漏五蕴身),无论如何除了苦还是苦,它唯一是造苦的机器、出苦的根源,因为这是由烦恼和业力造就的。
在前世中阴阶段,自己以一念贪欲投入父母精血,然后取了这个身。这样就决定要受业力的牵制,也就别无选择地要受报了。但按目前人类的状况,寿命多则七八十岁、少则五六十岁,很快就业报受尽了。所以掐着手指也能算出,多的只有一万天,少的只有一千天或一百天,这就很近了!
所以我们在人间只是随缘度日而已,因为还有业报在,就还要受多少天的报。但留在人间的时间很短暂,相比于无量劫的轮回,就只是一刹那而已。所以我们就安下心来,在世间有点病苦或有点什么,心里要安然顺受。等到这一生业报受完,就立即生在极乐国中。不去别的地方,就只去西方;不拖延到第二刻,立即就去西方。
一到那边就是莲花化生。现在得的这个人身是惑业的产物,无论因、体、果都杂染不净,所以这业报身是苦器、是苦源。我们生出离心就是基于认识到自己的五蕴身是苦的自性。
一直被惑业力牵制着的这个五蕴身,在它上面绝不会出现丝毫真实的安乐。苦受不必说,有一些乐受也只是宿 世福业所现,因缘一尽就一无所有,就又陷在深深的忧苦中。所谓的平静也只是暂时没有显现苦,过一段时间就又随缘不断地生苦、造苦。所以我们的身心是反反复复地在生苦,回想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就会明白确实从这里面不断地出很多苦。而且自己无可奈何,身体的疾病、衰老,遇到境界时的生爱、生恨等,一点做不了主。我们有这个身就有这样大的过患。
所以要这样想:现在的这个身就算是轮回的最后身,我再不要受三界的身,等今生命终一舍掉这个业报身,就立即化生在极乐国里!那时是由自己的净业力和佛的大愿力和合而现的身,是莲花化生。由于因缘极其特殊,到清虚之身一化现出来,就再没有身心的苦恼了,永远摆脱了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的一切苦。
所以大家一定要认清,这里祈愿的内容是临终一舍报就化生在净土中,然后得到阿弥陀佛授记,究竟圆、熟、净三德。不光是我们凡夫,看《无量寿经》就知道,十方世界很多大菩萨都来到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说法、得佛授记,大菩萨都很希求这一点。只要我们得到授记,就已经决定了将来在某时、某世界中成佛、名号是什么……这个成佛的事就已经定了。
这样很快呀!算一算,只是几十年少到就几年,马上就成为莲花国里的人了,成为弥陀弟子了。然后佛亲自给你摸顶授记,成佛的事就定了!如果这一世资粮积得充分、修得很好,确实一往生很快就登地,一登地就具有很大的神通力,能化现十方、广度众生,这样逐渐地去究竟圆、熟、净三德。圆、熟、净是菩提道圆满的三项指标。“圆”是圆满十度;“熟”是成熟众生;“净”是严净国土。这三德达到究竟圆满的地步,就是成佛。
所以我们的路分成两段来走,在往生见佛得授记之前,是以成办自利为主;在得授记之后,是以成办他利为主。现在虽然也学着发菩提心,但利益众生的能力很小,费很长时间做不了很大事业,所以为了能最快速、最圆满地利益众生,我们首先以往生成办自利为主。因为自己还是凡夫,还没证悟、还没成就广大功德,这样利他就很困难。就像阿底峡尊者所说:没有神通的人利他很困难;有他心通能见到众生的心念,说法正好对他的机,就百发百中了。就像心明眼亮的神箭手一发箭就直中靶心,那就是有神通、有智慧、有方便的效果。现在我们徒有一颗好心,自己像瞎子一样看不清靶心在哪里,那就成了无的放矢。众生有各式各样的根机、意乐、性情,度人要观机、应机、契机,现在连众生的机都观不来,他的前世如何不知道,该修什么法不清楚,这样利他的效果就很差。
再说,凡夫的肉身去了东边就不能去西边,好多天才到一个地方度几个人。这不如有广大神通,能化无数个身,到无数国土去普度众生。
所以为了最广大、最圆满、最彻底的利他,我们现在是以往生西方作为殊胜方便。因为莲花一开见了佛,得佛加持,很快就证悟无生法性,这以后就会出现极广大的智慧、神通、陀罗尼、三摩地等等。由于功德迅速地增长,也就使得度生的能力迅速地增长。所以一地一地修上去,功德数量成倍地增长,根本不是凡夫做事业的能力。
(二)结修
至心祷于阿弥陀,我发无上菩提心,
诸善回向生极乐,如是成就祈加持。
这是总摄四因的结修。
“至心祷于阿弥陀”,指一心系念阿弥陀佛。“祷”是祈求阿弥陀佛加持我如愿成就。如何感通佛力呢?关键是“至心”二字。“至心”,甚深的解释,如《金光明经文句》所说:“彻到心源,尽心实际,故言至心。”即达到了自心本源、穷尽了真实之际。普通解释,指由衷地发出真诚之心,毫无虚伪。
现在是在阿弥陀佛面前祈祷,一想到无量光遍照无数国土,就要知道佛现在正安住自己心间,然后至诚地在佛前祈祷。这时务必要恭敬,不能亵慢、轻率。不然如果在佛前亵慢不敬,就有很大罪过!因此,心要安住在诚敬当中远离杂念,要在佛前至诚地发一次菩提心、做一次善根回向,并且求佛加持自己如愿成就。
每天坚持修这个仪轨,就是每天坚持修往生四因,而且是请佛作证、求佛加持来修。这样每天都在祈求佛加持,都在佛前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所谓的菩提心就是为利有情求无上菩提的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全心全意地利益众生。众生现在深陷于轮回苦海,盼望我们去救度,这些是我们多世的父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主动地去救他,就还会随惑业力一生一生地轮转,永无出期!所以我们不能像小乘人那样只坐在岸边观望,自己要跳入生死海去救众生!我们要在阿弥陀佛前发成佛度众生的菩提心。
所谓“无上”,是指在一切世俗发心中,这是最大的发心。这不是求现世名利的心,不是求来世得人天福报的心,也不是求生到上界长劫入定的心,或者只求一己解脱的心,而是真实发起救度全法界众生的心。这是极广大的发心,所缘的境广大到极点,包括尽虚空界一切众生;发愿的时间长远到极点,远到尽未来际相续不断;所成办的事业极广大,要拔除众生一切从粗至细的苦,要给予众生一切从现前到究竟的乐,最终把一切众生度到成佛而后已!因此是“无上心”。
那么,我们就在阿弥陀佛前这样发誓。平常所修的善根都回向在往生西方上。这时就祈求佛加被自己能按发愿顺利成就。
每天祈求佛加被自己如愿往生,佛力自然在冥冥中作加持,这样会使自己往生净土具足顺缘、远离违缘,会很顺利地实现。往生净土是以阿弥陀佛为根本,所以要以至诚心求阿弥陀佛加持。
发无上菩提心也是为了和法界一切众生同圆种智,为了在往生后迅速成满普贤行愿,入在十方无数世界里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为了成就这一大愿,求阿弥陀佛加被自己。像这样发愿,有初、中、后极深远的意义。
总之,我们一旦决定了自己的成佛之路,就按这样来发愿。愿力真实不虚,所谓“虚空不大,愿力为大;金石非坚,愿力为坚”。虚空再大,也没有我们的愿心大;金石再坚,也没有我们的愿力坚!因为这愿力是遇到任何违缘、任何苦难都绝不退转,哪怕堕在无间地狱里也绝不退心!如果真实按这样来发愿、来修行、来回向,又能求佛加持,内外因缘一旦聚合,就可以决定:从现在开始到临终往生,到往生后见佛、成就、普度众生,这前后一系列的事都会因为现在的修持而展开。
所以,我们要在这四因上决定下来,然后每天遵照本法的轨道来行持。这样坚持一生,意义是极其深远的!它将展开从今生修行,到往生、到见佛、到证悟、到度生之间无量无边的大行、无量无边的功德。
具德名者撰造
“德”是文殊心咒的种子字,是智慧的意思。全知麦彭仁波切有很多名字,其中一个就是“无垢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