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贪欲世界

《警世钟》 ︱ 智圆法师.编述 ︱

一、财物并非快乐之源

当今社会,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乐的基础,只有物质享受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由于这种观念在社会上大量传播渲染,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使得它在人们的意识里变得根深蒂固,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许多人除了追逐物质财富,根本不知道作为人还应有其它的人生目标。在这个时代,拥有财富的多少成了一个人一生奋斗的成就标志,许多人的一生只是为追求财富、享受妙欲而活,所思所行都由此而发,这样就把宽广的人生死死钉在求财享乐的一角之上,千千万万人如同过江之鲫般涌向财富之门。

由于这种风气在整个社会流播,在这股物欲横流拜金至上的浪潮中,能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被世俗见解所染污实在是少有。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会身不由己地卷入到追求物质利益的漩涡之中。这种集体趋同的共业潮流有着强大的牵引、感染、同化的力量,人们往往不加深入思考便全盘接受,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道理。

人们普遍认为享受物欲就是快乐,这是没有经过深入观察思索的错误观点。下面分析一下人们享受物欲的过程,再观察物质享受是否真能给人带来幸福快乐。

面对丰裕的物质世界,现代人像不停向前行进的马匹一样难得停歇,内心的种种欲望如同鞭刺催人向前。外面的物质像魔咒一样时刻挑起欲望,今天看到电视广告中有一套新式电器,明天见流行的家具又换了款式,后天见邻居买的新车比自家的强……尤其在现代这种商业化的社会中,各类真真假假的广告全方位刺激人们的虚荣心、贪心,使人的购买欲加速膨胀。

在琳琅满目、花样翻新的外物面前,人心往往显得被动脆弱,抵挡不住外物的诱惑,而获得这些物品,必须付出大量的金钱,为此只得想方设法拼命赚钱。人的一生就这样在外物的诱惑下,身不由己地疲于奔命。因为总是不断有新的五欲在前面诱惑,在等着人们去逐取它,人心就像疯狂追逐的饿狗一样,被不断抛出的美食所牵制。

当见到新鲜物品,内心生起欢喜心时,就会产生占有欲,恨不得归为己有攫在手心,最初占有时也许会有一阵喜悦之情,这就是现代人所谓的物质生活的快乐,但这种快乐太脆弱了,当物品使用久了之后,以前的占有欲和那种想象中获得外物的喜悦也随之荡然无存。事过不久,当新的外物出现时,内心的贪欲又一次被挑起,积习重返,又开始了新一轮获取外物的行动,直至再次失望。如此周而复始,一生的光阴就在这样的幻境中耗尽。

享受外物的快乐感只能存留短暂时刻,接下来的却是挥之不去的空虚感,在一次次享受外物之后,内心仍然深感不踏实,空虚感将整个身心笼罩,无形之中又开始感到生活的压抑苦闷和无可奈何,面对这个处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一片丰盛的物质海洋,现代人的内心往往如同独处孤岛般寂寞。

《佛子行》云:“一切妙欲如盐水,愈享受之愈增贪”,这也是现代人追求物质享受的内心写照。在一次次享用妙欲之后,被不断刺激增长,带给人们的只有疲惫和劳碌,人心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安宁和舒适。这说明想依靠占有和享用外物来获得内心的安乐是不可靠的,金钱和外物的占有并不是人生意义的标尺。不然,那些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应该成为世上最快乐的人了,事实是如此吗?这些富豪的烦恼痛苦一件也没有减少,他们的内心未必比一贫如洗的乞丐来得快乐。可见想依靠外界物质的占有来达到人生的幸福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龙树菩萨说:“世间一切乐,唯苦被变坏,及为分别故,彼乐非真乐。”人们拼命追求财富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各种感官上的舒适刺激,再加上超过他人成为人上人的虚荣心的满足。为了得到这些快乐,需要付出痛苦的代价(下文将会分析),这些欲望的生起,以及欲望满足后的快乐感,都是由自身的分别念生起的,这些分别念的念头如同海中的泡沫一样,即生即灭,没有丝毫实质,正如世上没有不破的泡沫,世上也没有不会消失的欲乐。因此,人们占有外物的快乐感会 转瞬即逝,转而被失望和遗憾所代替,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贪欲的世间危害

有关贪欲的危害,我们将从对自然环境和人自身的危害这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1、贪欲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世间奢华的物质享受不是凭空从天而降的,这些物质依赖于世上的资源,实际上是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驱动这个物质世界运转的动力是石油、煤炭、矿产等资源。不足世界人口 5% 的美国,每年需消耗全世界年开发能源的 34% ,如果其他国家都把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那么地球的资源就难以应付世人的发展欲望了。遗憾的是,世人普遍向往这种高消耗的物质生活。

现在人们对物质的发展欲望越来越强盛,能源耗损无增,而需求量却越来越大,以现在这种消耗速度持续下去,地球上的石油煤炭矿产用不了不久就会消耗殆尽。地球的石油煤炭矿产资源如同人体的血肉一样,承受不了不断升级的贪欲之下的持续挖掘。

2003 年初,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完成的《矿产资源与中国经济发展》报告,对中国近 30 年的石油、天然气、铁、铜等主要矿产的供需缺口作了预测,称中国油气资源储量将不足 10 年消费,铁、铜、铝未来 20 年缺口将大增,过去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的钨、稀土、锑和锡等优势矿物,也因滥采乱挖和过度出口,绝对储量下降了 1/3 1/2 ,按现有产量保障程度也不超过 10 年。

2004 年,中国 2/3 的省市拉闸限电,石油到 2010 年以后 70% 以上依赖进口。

2004 11 28 日,陕西省陈家山煤矿瓦斯爆炸造成 166 人死亡,事隔不久, 2005 2 14 日辽宁省阜新孙家湾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 213 人死亡。 2004 年,全国因煤矿事故死亡 6027 人。从每年煤矿事故不断发生这件事来看,固然和有关单位忽略生产安全有关,另外原因则是能源紧缺,煤炭供不应求,受高额利益的驱动,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及他人的性命。

由于急功近利,只管眼前利益而不顾子孙后代的生存,导致这个世界日渐失去和谐,天灾频繁,危害不断。大量砍伐森林致使洪水泛滥,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每年有大量的耕地被沙漠所吞没。而大力发展工业的结果是,空气污染日益严重,酸雨浓雾不断,气候反常,全球气温普遍上升,江海湖泊难见清澈。在灾害面前,人们往往忽视了后面的人祸因素,忽略了人类自身贪欲扩张的后果。

物质发展给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中国目前 30% 的水资源遭到污染, 33% 的耕地受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上千亿元的损失。每年全国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的排放量都超过上千万吨。有些工厂只知道多赚钱,却不愿花钱用在污水处理上,致使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海江湖,造成各种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昔日的清水河变成今天乌黑的臭水河,饮用水出现严重短缺,在城市中为了喝一口清洁水要花上两三元钱,这种过去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今天却成了事实。中国目前由于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 14%

国家环保总局官员在记者采访中谈到,中国 1/3 的国土被酸雨侵蚀, 7 大江河水系中劣五类水质占 41% ,沿海赤潮的年发生次数比 20 年前增加了 3 倍, 1/4 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 1/3 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不足 20% ,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仅为 32% 。全球污染最严重的 10 个城市中,中国占 5 个。

人们在享受物质的时候,也许想不到物品消费之后变成垃圾却难以处理。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数据,中国平均每年产生 1 亿多吨垃圾,而全球每年则产生 100 亿吨垃圾,这给地球的土壤、空气、地下水造成极大的破坏。一些富裕的西方国家将其国内垃圾转运到发展中国家去,将危害转至他国。如果让这种奢侈铺张浪费继续下去,终有一日地球会变成巨大的垃圾场。

2、贪欲对人的危害

在物质文明的典范 —— 现代化大都市中,环境污染严重,空气中弥漫着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工业废气,人感到胸闷压抑,耳朵听的是嘈杂噪音,眼睛见的是五光十色斑驳的色彩,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容易心烦意乱心情压抑,尽管自身不愿意,但这些都难以躲避,这到底能给渴望现代化物质享受的人们带来多少幸福的感觉?

在追求财富者当中,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1996 年人类发展报告》, 358 名亿万富翁所拥有的财富相当于总计 25 亿人口所拥有的财富,即几乎世界一半人口的财产。世界上五分之一的最富有国家决定着全球 84.7% 的社会总生产,这些人消耗着全球能量的 70%

尽管大部分人都向往财富,然而财富仅仅落入少数人的口袋之中,这个世界大部分人仍然过着贫困的生活,物质发展的成果也仅供部分富裕者享受,对大部分人来说仍然是个梦想。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城市在不断发展,然而其中的贫民窟也在不断增大,成千上万的农民涌入城市,在城市的角落里寻找生活的机会,在充满歧视的环境中过着艰难的生活。

国家统计局 2002 年抽样调查显示,中国 20% 最高收入家庭与 20% 最低收入家庭的差距是 15 倍,在富裕阶层追求享受追求时尚的同时,底层人民还在为维持基本生存作艰苦的努力。富人可以打高尔夫球,可以出国旅游,而许多穷人却看不起病,为养老、为子女的学费焦虑。

再看看贪欲对人内心世界的影响,当人们追逐财物满足贪欲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日益冷漠,人变得自私只顾谋求自身的发展,很少去考虑是否会伤害他人的利益,社会财富的总量是有限的,一部分人多了,另一部分人就少了,自然会引起矛盾冲突,有的人看见别人有而自己没有,会产生嫉妒和愤愤不平,这些都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人心里想的多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利益,内心变得幽闭,不会去关心他人的疾苦,慢慢地内在的心灵世界也日渐沙漠化。我们可以看到物质繁华的经济发达地区,人情普遍冷漠,人和人之间不愿意交流,没有什么真情流露,人际关系往往和利益相联系,贪欲使彼此卷入到利益争执的漩涡之中,为了一点些微的利益,有时连亲友也翻脸不认,“唯利是图”之风如同癌细胞一样在人们的内心世界中扩散,由此带来的是伦理道德观念深刻的裂变。

今天,大力谋求发展和技术进步造成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同一项工作过去花费的时间现在大大缩短,这又导致职员大量裁减,即使出现新兴产业也只需要高技术人才,世界的人口在不断增长,而职业岗位需要的人数却呈下降趋势,由此致使失业成为沉重的社会问题。而且高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少有人能始终跟上这股趋势,结果一批又一批人被甩向社会边缘。就像社会学家所比喻的那样,现在整个社会发展如同不断加速的长跑运动,作为社会的成员,每个人都不得不加入这场长跑运动,试问在现今社会这样的形势下,有几个人不被赶得精疲力竭,心力交瘁?人人内心都蒙上了一层惧怕被社会淘汰的阴影。物质再丰富,如果连生存的安全感都没有,又何来幸福可言呢?

现代人对物质世界的寄托是更高更新更快更多,这已经成了一种共业趋势,成了难以制止的惯性运动。人们似乎步入一个怪圈,虽然相对于正常生活所需现代人已经制造了不知超过多少倍的财富,但是却不让自己停下来安静地享受,而要再去继续制造更多的财富。到底是什么驱使人们如此乐此不疲?其中的发动者就是内心的贪欲。

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领,首先考虑的就是本国每年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经济增长缓慢,政府的压力就会增大。国与国之间比的是国家经济总量,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成为经济强国,不愿意被淘汰出现代化进程。考察地方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也是当地的经济增长率。在世人的期待下,这些经济数字成了只能上升不能持平更不能下降,这些数据直接和官员的升迁相关。反映到家庭和个人,就是每年的年收入只能长不能退,否则就有强大的精神压力,这个压力既来自群体之间的比较,也来自自身的期望。物质财富的增长成了评价社会与个人进步的标准。

人们为什么不能回归自心静静地思考,除了不断去刺激物欲,不断去占有外物之外,人生是否还另有别途?对于人生价值的评判,难道真的只剩下去构造一个日益庞大繁杂的物质世界?

可怜的现代人为什么不去想想这种外强中干的发展,对人类自身有没有必要?当今世界人口众多、资源破坏日益严重,而人的欲望却在不断持续扩张,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这辆疯狂的欲望列车将会把人类带向何方?

3、举世追逐的奢华生活毫无实义

拼命积累财物的趋势把人搞得晕头转向,失去了冷静思考的能力,如果冷静思考一下,一个人有再多财富,一天也只能吃三顿饭,拥有再大的房屋也不过就是安放六尺身躯,实际上一个人真正为了生存需要而消耗的物质是很有限的,其余的大部分都被白白浪费掉了。

现代人认为奢华的生活才有气派有面子,用得了一尺的非要用一丈,现在的富豪名车一辆一辆买,房产别墅到处购置,真正能使用的又有多少?都不过是摆设而已,这是摆阔炫耀的低俗心态在作怪。社会上奢华铺张的习气实际上偏离了正常生活所需,人们完全没有必要为此花费过多的精力。遗憾的是有的人为了自身赚钱,通过媒体和舆论制造出各种所谓的优质生活样式,让人们去迷恋这些奢华的物质享受。

是什么样的身份就要按什么样的模式消费,大公司的老总就要坐宝马、奔驰,连穿的皮鞋都要从国外空运而来,一个人的办公室要上百平米,装修要豪华气派,不然就认为有失自己的身份,休闲的时候要打高尔夫球,作为海外大公司的老板就要买私人游艇、私人飞机。有什么样的身份就要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准,现今世人认为这些豪华的消费和享受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这些都是压倒他人的实力,在消费享受上要分出人的等级。

富豪们在引领着生活时尚,所谓上行下效,一般人虽然过不上超豪华的生活,但追求生活档次也不甘落后,上流阶层有上流阶层的生活方式,中产阶层有中产阶层的格调品味,这些都是以金钱财物堆积起来的。整个社会阶层是以财富量为台阶,人生的目标就是一步一步攀登财富阶梯,上升为进步,落后为失意。以前万元户被称为富裕之家,现在要有上百万元、上千万元才算富裕,人们对财富的味口越来越大了。如果没有知足常乐的心态,那么财富的追逐到什么程度才有终结呢?安贫乐道在现今这个世上是被人讥笑的傻瓜所为,仅仅财富这张网就几乎把世人一网打尽。

如果物质发展完全超出了日常生活的正常需求,变相地转入到奢侈浪费,只是为了竞相攀比,胜过他人,变成了为满足膨胀的虚荣心而奋斗,那么这样的“物质文明”还能称得上是文明吗?

三、追求财富的痛苦

世间人认为物质丰裕的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乐的基础,这种对幸福的理解实在太一厢情愿了,仔细观察每个贪求物质享受者的内心,都会发现其中饱含的痛苦。华智仁波切在《普贤上师言教》中讲过,有一头羊就有一头羊的痛苦,甚至有一条茶叶就有一条茶叶的痛苦。这些物质世界五光十色的欲妙享受,非但不是幸福的源泉,相反正是痛苦的根源。龙树菩萨说:“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下面以当今社会的真实状况来分析追求财富的痛苦。

1、最初积财不易,创业艰辛

作为人人羡慕的公司企业老板,在创业之初,天天要投入大量精力。俗语说“无利不起早”,为了赢利不得不早出晚归,不但白天要时刻扑在经营上,夜晚也不能停歇,要忙商务约会,处理各种场合的应酬。而且,一牵涉到利益这张网,各种势力都会涌进来捞一把,光是疏通各种人际关系,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既要奉迎上层,又要处处强扮笑脸低三下四地迎合顾客的需求。在商业经营中,利润空间有限,而竞争对手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市场份额能占大一点。在赢者通吃的年代,企业家不但想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处,也想吞并他人。商场如战场,每个人都会使出各种策略,要在这里生存发展,容不得半点松懈,内心时时都紧张畏惧,难得有半点坦荡安逸的心情。

过去,国人从书报杂志上看到日本人超负荷工作导致过劳死的报道,往往唏嘘不已,感到难以理解,现在这种情况也在国内频频出现,据统计,带动中国高科技发展的北京中关村的创业者们,平均寿命只有 50 多岁。

2004 11 7 日,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在上海病逝,年仅 38 岁。王均瑶之死令人叹息,也引起了人们对企业家健康状况的极大关注。此后,新华网的综合报道说:“调查表明,中国企业家和创业者一般每天要工作 14 个小时左右。他们忘我地投身于事业,在成就个人辉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几年前,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作义壮年而死;去年,热心于慈善事业的台湾英业达副董事长温世仁因脑中风突然去世,年仅五十多岁;今年 4 月份, 54 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由于心脏骤停在跑步机上突然辞世……”“沉重的心理负担也在伤害着中国企业家的身心健康。商场竞争的激烈残酷,使很多企业家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2002 年,全国 3539 个接受调查的企业家中有 90% 表示工作压力大, 76% 的企业家认为工作状态紧张。调查还发现,平均每 4 个企业家中就有一位患有与工作紧张相关的慢性疾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慢性胃炎等。许多企业家觉得内心孤独,甚至产生厌世心理。”

对于公司的总裁、老板,人们往往会羡慕其财势所带来的风光体面,却体味不到他们为资财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外在奢华的场景往往掩盖了其中的艰辛苦痛,一个富豪辛苦了半辈子却不能享用大批的财产,这样的财富对其本人又有多大的用处?为了积聚财富可以不顾身体健康甚至生命,由此也可见财富诱人让人难以看破。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赚取一点钱财就如同榨油一样,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挤出那么一点点财物出来。现在因为人口众多,竞争压力大,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十分困难。作为普通企业公司的职员,即使老板克扣工资、提高劳动强度,也只能默默忍受,平时经常要加班加点,工作还要小心谨慎以防解雇,为了提升职位,或者保住自身的那份利益,同事之间免不了相互倾轧,为了钱财过着庸庸碌碌的生活。

下面是一份几年前贴在网络上的一位白领的自白:

“我,男, 27 岁。金融部门工作。

每天早上八点准时起床,九点准时到公司上班。每天要开早会,和手下员工作训话,其它时间要处理杂七杂八的电话、文案以及相关方面的业务,忙得不可开交。

晚上至少六点以后才能坐车回家,吃过饭,洗漱一下,又差不多九、十点钟了,再看看书,写一下工作总结,作一下明天的工作计划,十一点过后,才能入睡。

睡在床上还不能安心,公司里的大事小事,上面下达的业务能否完成,都要在脑里过七、八遍才能沉沉睡去,每个早上醒来总感觉睡眠不足,却又要继续一天的工作!

每天,没有娱乐,不看电视,很少上网,(当然都是没时间!)也不约会,没心情!也没闲钱,更无时间!过得无滋无味,唯一可担心的就是下个月的薪水会不会增加,或者这份工作可以维持多久!

有时想一想自己,好 过得就是白开水一样的生活,而我居然已经坚持了这么久了,没有改变,不知道其它人如果 我一样会不会受得了?!

我这么辛苦,月薪才三千,我们老板还说我已经可以步入小白领行业了,真是!这也是白领,在上海,连一平方米的地都买不起!”

上面是一位都市白领的心声,在大都市虽然能够感受到现代物质生活的便利,但要在其中站稳脚安顿下来,很不容易。越繁华的城市,往往消费越高,其中尤以住房价格为重。在城市里购买一套住房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一个生活在大都市的人要购买一套楼房,如果到银行去按揭,这些贷款等于一辈子将自己套牢,中产阶层的白领尚且如此,更何况普通的职工和下岗、失业者,况且还有医疗和子女教育这样的高额费用。

再看看农民,农民在田地里辛苦干了一年的活,由于农产品价格低廉,一年的劳作仅能养活自己和家人。据专家估计,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最后几年,粮食的价格下降了 30% 以上,尽管粮食丰收了,但农民的收入却没有增长多少。由于农产品价格过低,扣除税务和农药化肥的成本,农民手上得到的收入很低,农业成了几乎无利可图的产业,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农田弃耕、任其荒芜的现象。

中国目前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对于他们来说,什么样艰苦的活都愿意干,而且还需要忍受城市里的各种歧视,从早干到晚,做最脏最艰辛的体力活,才能赚一点血汗钱养家糊口。我们不时可以看到因为工作过度而导致工人“过劳死”和其他疾病的报道:

2000 年在广东惠州曾发生一起一个月工作 500 个小时使得打工仔当场暴死的事件,据了解,这家手套厂的工人都长时间加班,但工人的月工资最低的只有 300 元。

2004 年某电视台曾做过农民工的相关报道,有一位民工对记者说,他在一个家具厂干活,每天都要干到十二点,工作时要戴两个口罩,这样下班后鼻子里面还是黑的。一天至少要做十二、三个小时,超出八小时以外的倒也算加班,一个小时是八毛钱,就这样钱还不一定能拿得到。厂里的规章制度非常苛刻,上厕所规定时间是十分钟,超过时间就要罚款,一次二十元。至于宿舍情况是怎么样的?一个工人介绍说,他住的是四十多人的一间,床靠着床,中间只可以留一个人走过的缝隙,全部都是上下铺。这样的地方,夏天根本没有办法住,所以很多人都要睡在外面。

据东莞劳动部门统计,从 1992~2004 年,整整 十二 年,民工的工资仅仅增加了八十块钱。大多数民工每天都要做到十一、二点,然后早上七点又要开始上班,中午有一个小时的休息。这样,一个月下来也才六、七百元,在广东东莞这样一个消费不低的城市,除去支付日常生活费用以外,收入所剩无几,然而这些民工还担负着赡养老人、养育子女的重担,其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天下熙熙,为利而来;天下攘攘,为利而往”,这句话形容当今社会再恰当不过了:街道上车水马龙,商场里人头攒动,人行道上人流匆匆……这些奔波劳碌的人不管心里想些什么,往往离不开一个“利”字。人们从边远地区走向沿海富裕地区,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小城镇走向大都市,离开家乡离开熟悉的故土,在外面闯荡,不管工作多么艰辛,压力有多大,不管在外面遭受多大的委曲,都要咬紧牙关忍受,这一切说到底,无非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能赚到更多的钱财。

在当今时代,忙碌成了一件好事,日常生活中说某人忙不干交,那意味着有机会赚钱有机会发展,而一个人一旦清闲下来,会让自己和家庭感到恐慌,意味着前途未卜。如果没有把财物足足地抓在手心,内心不免空荡荡的,但到底赚了多少才满意呢?这是一个无底洞。

2、中间守财苦

这在大城市最为明显,拿一般家庭来说,自己辛辛苦苦积累了一笔财产,又担心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担心被抢劫盗窃、敲诈勒索乃至水火灾害,整天处于担惊受怕的状态。富裕的人则更是害怕黑社会的绑架恐吓,由于贫富差距悬殊,加上有些人一夜暴富是依靠种种不法手段获取的,社会上容易产生仇视富者的心理,富人往往不敢轻易在公共场所露面。有人害怕哪天股市狂跌,使自己一夜之间由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变成负债累累的破产者;害怕在残酷无情的竞争中,被更大的公司所兼并;害怕在瞬息万变的商海中,自己稍有失策即被商海风浪所吞没。

3、最后是失去财产的痛苦

在今天这个人口众多、职业有限、变化快、风险高的社会,谁敢拍胸脯说自己能一生富足平安?一旦投资失误、经营失败、股市暴跌,多少人因为承受不了现实或者负债累累无法还清,而感到悲观失望前途暗淡,甚至走向自杀之路。对于富者来说,从前过的是富裕奢华的生活,现在则败落到生活的底谷;往昔是人中显贵、门庭若市,而今成了市井平民、门可罗雀,这种强烈的反差使人难以接受,许多人从此郁郁寡欢一蹶不振。

以香港金融风暴为例,据有关媒体报道:

上世纪 90 年代,香港楼市一路攀升,炒作炽热,整个楼市人头攒动,楼市泡沫一再吹大,在楼市泡沫中人人都感到发财的机会到了,不少炒家一夜暴富,市场充满狂热的味道,紧接着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这股危机风暴也冲击到香港,香港楼市顿然下跌,到 2003 8 月,香港楼价比 1997 年的高峰期下跌了六成。

楼价大跌对香港的置业者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他们购置的楼房大多数是通过银行按揭购买的,每个月的收入有相当一部分要用来支付银行的贷款。由于楼价大幅下跌,过去购买的楼房变成了负资产,资不抵债,以前买的楼房现在只值以前的一半不到,整个收入只够还债了。许多中产者难以承受一夜间赤贫的现实,悲观绝望甚至有人走上自杀的绝途。香港报刊常有此类事件报道,香港预防自杀机构“生命热线”指出, 2003 4 月起,致电该热线求助的中产者比上年同期增加三成。

金融危机之前,大家都沉浸在繁荣泡沫的喜悦中,到了经济紧缩阶段,中产阶层只能靠节衣缩食来度过难关。

一个人有资产的时候,往往春风得意,一旦遇到经济危机,对于一夜间的身份转换,则变得失意无助,这也是为财物所累,财产如枷锁一样,使人有患得患失之痛。为何不将财物看得淡一点呢?财物本如浮云,因缘聚合则兴,因缘不聚则散,人们为什么不看开一点呢?

对于一般的家庭,最怕的就是下岗失业,没有了收入,生活立即陷入困境。在现代这种竞争高度激烈的年代,有的用人单位用人年龄甚至要求 35 岁、 30 以下,有谁能保证自己永远年轻,一旦失去年龄优势,人一衰老就失去了价值。有关部门 1999 年对北京市 1000 名下岗职工的调查显示,职工下岗前后个人收入平均下降 61% ,特困户下降的幅度还要大些。

近二十年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财富总量翻了几翻,但是社会福利方面的增长却有限,大量的农村和城市的贫困人口在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基本权利上难以得到保障,当穷困的家庭面临失业、子女失学和严重疾病等困境时,生存的压力将更加沉重。经济发展本来是为了使人幸福,但如果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内心反而没了稳定感,这样的趋势能让几个人心安?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告诉我们:“彼因千万分,便足成佛道,欲者较菩萨,苦多无菩提。”世人追求财富可谓用心良苦,大部分人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智。为了赚钱,大半辈子都没有停歇,而且不敢有半点松懈怠慢。实际上不光是这一世,众生生生世世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满足欲望,都是这样的卖力。如果能将这些精力的千万分之一用于修行佛道上,那是成佛有余。无奈就是不肯回心转意,不管有多大困难,从早到晚,从青壮年到老年,都在奔波忙碌,这样的辛劳得到的是转瞬即逝的快乐,而剩下的则是痛苦。

论中又说:“欲贪生众苦,害多福利少。如彼拖车牲,唯得数口草。”表面上看,当今世界的物质丰盛,五光十色应有尽有,但是各人为此付出的辛酸痛苦,却远远大于其中享受到的快乐。世人都愿意表述、愿意炫耀享受欲乐快乐的一面,却不愿剖析其中包含的苦楚。好比拖着沉重物品的牛马,为了身旁的数口青草,不惜忍受主人的鞭打,对于疲惫不堪的牛马来说,这样的鞭打势必痛彻心肝,甚至丧命,这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人们在尘世中奔劳的写照,那些财物和感官享受不会白白得到,需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抵挡不住外境层出不穷的欲乐诱惑,为了得到这些欲乐,人们给自己套上枷锁,不但今生的安乐给摧毁了,还将给自己的后世带来痛苦的业果。

四、财富无常观

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当大将在战场上获取胜利,步入凯旋门时,在两边群众如潮的欢呼声中,按照惯例会有一位仆人提醒主帅说:“这一切仅仅是过眼云烟。”不仅是战场的胜利,世间财富也一样是过眼云烟,不论什么朝代,巨商豪富们的奢侈阔绰和今天如出一辙,古代的石崇斗富可以用黄金装饰厕所,今天的富人一掷千金,古今摆阔的方式和心态没有什么两样,然而往日的富人和他们积聚的财富今天连影子都没有了,俗话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向北流”。

舆论宣传往往喜欢呼应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成功的事件总是渲染得多一些,而失败亏损的事例则讲得少一些,作为人自身来讲,也是荣耀的时候说得多,而失意的事情则不愿多谈,久而久之,让人们感到富裕是一件可以持久的事物。人们往往满足拥有财富时所带来的快乐,期盼富贵永久,不但自己要一生拥有,而且要传予子孙后代,可惜的是世间的事物都是以无常为本性,世上哪有恒常不变的东西?今时人们往往只看到由财势所带来的风光,迷恋阔绰、气派和场面上的呼风唤雨,却难以醒悟财富的无常。财富本来幻化无常,有什么必要把毕生精力用在经营这些身外之物上呢?这和儿童迷恋追逐肥皂泡一样可笑。

这一点也可以从富豪排名榜来观察,几年前的富豪可能数年后就销声匿迹,过去在商业圈、金融界炙手可热的人物,有可能变得一贫如洗,甚至沦为阶下囚。

2001 年福布斯中国百名富豪榜中,杨斌以资产 9 亿美元列第 2 位, 2003 7 14 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杨斌及相关企业犯合同诈骗、伪造金融票据、非法占用农用地等罪案作出一审宣判,数罪并罚,判处杨斌有期徒刑 18 年,罚金人民币 230 万元。

原深圳政华集团总裁吴志剑在 1999 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 9 位, 2000 年排名第 26 位。这位由 800 元起家到拥有 26 亿资产者,因合同诈骗及伪造国家机关证件两次罪名,被判有期徒刑 17 年,并处罚金 50 万元。

根据《南方周末》相关报道, 2005 2 17 日,湖南常德人巢中立在自己十几平方米的超市中用一根绿色尼龙绳悬梁自尽。巢中立曾号称拥有 2000 万资产,死时却只有两床棉被。

改革开放之初,他在当地开了一家美术社,因为手艺精细,价格便宜,十几平方米的小店顾客盈门,初次赚到了十几万元。

巢中立乐意炫耀自己的财富, 1986 年他成为常德市第一个拥有轿车的商人,他经常开着一辆写有自己名字的红色菲亚特轿车在街头出没,常引起众人围观。

1988 年,巢中立变卖家产到深圳图谋更大发展,在深圳开设美术社,生意蒸蒸日上。收入丰厚的巢中立在家中专门用 29 台电视机堆成一堵墙,每次看电视时将电视一齐打开同时收看 29 个频道。

然而巢中立富裕之时也陷入了情欲的漩涡,因贪恋女色而散尽千金。 2003 年初,他与第二任妻子离异之后,只身携带 10 万元回到老家。回家之后,巢中立还想东山再起,然而时代迁变,今非昔比,在生意场上,巢中立屡受挫折,由于巨大的财富落差和世态炎凉,给他内心带来难以承受的打击,最后人格完全扭曲,走上自杀的悲凉之途。

财富无常,因缘聚集的时候,可以把人推上高峰,因缘不具时,也可以将人推到谷底。

富有者往往吝啬,富人对钱看得比命还重,现在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他们积赚的财富已经远够花几辈子,尽管拥有这么多的财富,他们对财物占有的贪心却丝毫没有减弱,还要继续斗富比阔,结果把一生大量宝贵的时间都浪费在毫无实质意义的财富扩张之上,积累的财富没怎么享用就一命呜呼,而且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还积累了大量的恶业。像现代社会资本的积累充满了多少他人的血汗!这里饱藏大量恶行。虽然目前有些人不愿提及这些,现在的社会风尚也对这些东西尽量避而不谈,但因果确然不坏,以这些罪业必定会堕落恶趣。让人可笑的是,这种人竟然成了当代最风光体面的人物,成了万民渴仰的楷模,只有被物欲冲昏了头脑的人,才会产生如此颠倒的认识。

有的人拼命积财说是要给子孙后代造福,不知道财物是无常的,俗语说“富不过三代”,有钱人家的子弟往往是纨绔子弟,不知祖辈创业的艰辛,只知道消费的痛快,花钱如流水一样,花天酒地之下,一下就将祖业荡销而光。

一个人就是拥有整个地球的财物,最后也只是一死而已,这些财物在死后也带不去,相反自己带去的却是积累财富时所造的各种恶业,“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世上的人以追求财富为自豪,有的人被物欲冲昏了头脑,看似精明处处算计,什么时候也不愿吃亏,但是最终给自己带来的却是堕入三恶趣的苦果,真是可怜悯者。

因此一个明智的人应该将财富看淡,生活上应该知足常乐,拥有的财物能够维持日常的生活就足够了,不能为了满足内心的贪欲而浪费一生大量的宝贵时光,而应将这些时间用在修持正法上面。

五、贪欲耗尽暇满人生

对现代人来说,贪欲贯穿着一生,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满足这种占有外物的欲望上,正是为了满足这些层出不穷的贪欲,人们消耗了自己宝贵的暇满人生。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般人一辈子都被世间的财富牢牢套死。

在这个时代,即使是未成年人也知道物质享受,甚至有的少年儿童小小年纪也知道在吃穿上互相攀比,一问他们长大了要干什么?有的回答要做企业公司的大老板,或者歌舞影视明星,既有丰裕的物质享受又有人们的崇拜尊敬。对于青壮年人士来说,物质世界就是生活的战场,每天的心思和精力都投放在如何挣取更多的金钱,以获取更好的物质享受,人生最宝贵的光阴都交付给了内心的贪欲。即使是一些老年人,对于物质享受仍然是贪恋不舍,衣食住行各样要讲究用好的,贪欲并没有随年龄增长、体质衰弱而减退。

美妙动人的物质享受就像罗刹女一样,初看容貌娇好姝丽,千般柔情万般妩媚,如果内心没有深邃的洞察智慧和不为外境所动的定力,则会难以自拔地投身其中,这些罗刹女不断使出各种伎俩和幻术来勾引迷惑人心,使得人们难以清醒,甘愿充当这些罗刹女的奴仆,遵从罗刹女的吩咐,去行一切难为之事,为她们愿受各种难忍之苦,最后罗刹女露出其残酷无情的本性,将这些被诱惑者一个个吞吃,饮其血餐其肉。

同样在这个物质世界中,这些悦意的外境、外物,令人内心动摇,如见罗刹女一样,情难自禁心生贪欲;追逐外物享受物欲的过程,则如与罗刹女共处一样缠绵难分;最后,一生深陷迷幻散乱,耗尽毕生精力,虚度一生,则如同被罗刹女吞噬。

然而这个世间难以计数的人甘愿受诸罗刹女系缚。这些罗刹女是什么?是一叠叠钞票,是洋楼别墅,是豪华轿车,是大片大片的房地产,是隶属自己的公司、产业,是灯红酒绿的感官享受,是一呼百应的名声地位。人们甘愿为这些罗刹女空耗一生,沉于迷梦,终生不愿醒悟,甚至大造舆论,攀比谁比谁的沉迷程度更深重,举世以深陷其中为荣,深陷严重者则被尊为人世楷模。而对揭示其真实面目的人反而横加责难、鄙夷漠视、冷嘲热讽,真是颠倒之极。这就是当今这个荒诞世界的真实面貌,有些人即使千般叮咛万般呼唤,奈何难以唤醒。

外物不论多么美妙,其本性都是欺骗诱惑,唯有招致痛苦。这样一个虚假的繁华物质世界,人们一生都为之欺惑。正因为一生光阴投入其中,从而无有机会投身于解脱之道,结果空耗一生。《入菩萨行论》中说:“彼利极微薄,虽畜不难得。为彼勤苦众,竟毁暇满身。”世上的欲妙极为微薄,世上的众生之所以辛苦,无非是为了满足各种欲乐。为了满足欲乐,即使是畜生也能够得到,但为此而勤苦的众生却因此而丧尽自己的暇满人身。

虽然人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对于自己人身的得之不易却很少会去思考。

我们这一世能够得到人身是异常难得的,难到什么程度呢?打个比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飘浮着一个木轭,木轭上有一个小孔,海里有一头盲龟,盲龟的头要钻进木轭之孔,这异常困难,佛说得人身比此更难。可惜的是对于世间人来说,大部分人都把自己万劫一现的人身用在满足贪欲、积聚财富上面,实在是太不值了。

六、看破今生生起出离心

1、物欲障蔽出离心

当人们享受物欲的时候,很难感知到人间的痛苦,这些物质享受包含了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吃的是鸡鸭鱼肉,住的是楼房花园,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出门有便利的交通工具,追求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触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只要有钱,衣食住行样样方便,浸泡在这样的物欲享受之中,人们会感觉这人世间太好了,现代人所谓的享受人生,就是享受这些物质妙欲。这些繁华似锦的世间色时时刻刻都在诱惑人,迷得大家难觉醒、难看破,不要说世上一般的人,就是步入佛门的弟子在这样的欲望世界里,要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也很困难。

这个花花绿绿、幻影迷离的物质世界让人看不清世间的苦患本质,人们普遍认同这个繁华的物质世间,即使生活不如意的人也认为那只是自己没钱,如果手上有钱的话,在这样应有尽有的世界生活起来还是有滋有味的。

为此,我们冷静思考一下,在世间上有两条道路可供人们选择,一条是沉没在轮回的生死苦海之中,在这条路上我们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生生死死的转换,另一条道路就是从六道轮回中脱离出来的解脱之道,除了这两条道路之外,再也没有第三条道路可供人选择。

那么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表面繁华的世界在哪里?不在别的地方,就在轮回之中,这是无尽轮回迷乱现象的一幕,我们观察当今世人的一举一动,有多少人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有多少人能不受其欺惑?无数人都被这种表面的繁华所迷惑,不知道这些繁华表层之下“诸受是苦”的本质,这些繁华能改变生老病死的痛苦吗?能避免轮回流转的现实吗?这些外境的物质繁华和享用丝毫也改变不了人生本质的痛苦。

表面上有些人今生感觉生活不错,但如果受前世今生恶业的牵引,下一世可能就转到三恶道中去了,所以今世的快乐是泡沫型的快乐。如果没有修持佛法,那么无论是谁都难以从轮回中脱离,那些些许的快乐享受丝毫也改变不了深陷轮回难以拔出的苦患。虽然在这个世间我们也许获得了短暂的快乐,但是这些快乐瞬间即逝,摆在前头的仍然是茫茫无尽的轮回苦途。相比追逐短暂的物欲享受来说,这才是每个人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2、修行人更应看破今世

有些人虽然学佛,但并没有意识到要从这个表面繁华的世界真实出离,对学佛者来说,自然知道三恶道痛苦不堪,要尽力避免堕入,但是这个欲妙世界舒舒服服地生活还是挺好的,有的人口中虽然不讲,但内心的意向却是如此,一提到出离心,心里就不舒服,不愿听到这三个字,心中会找出各种借口来搪塞,之所以找借口,实际上仍是念念牵挂这个世间的物质享受。深藏在内的贪恋尘世之心非常狡猾,总会编制出各种理由来抵挡排斥出离之念,因为多生累劫的串习已经使内心习惯于对尘世贪恋执着,而对出离却感到异常陌生,初听起来非常不习惯,甚至害怕,进而生起排斥。

有的人讲现在时代不同了,像古代修行人抛弃一切、历尽千辛万苦的修持方法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了,不要再谈出离心那套了。其实这只是自己被世间物欲所蒙蔽,舍不得放下对今生的贪执而已。

当今时代强烈的外界诱惑,对于修行人是极为不利的因素,出离心不是不需要,相反要更加坚固才不致被外界欲尘吸引走。我们内心修法的力量和外境的诱惑力就像拔河比赛的两边,哪一方的力量大就能取得胜利,一个人要观察自己是不是修行人,只需要算一算每天在修法上用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就会清楚地知道。

有的人心里尽管知道学佛要有出离心,但是内心模模糊糊,没有一个坚定不移确乎不拔的信念,仍然很容易不知不觉中被外界的景像所吸引。

由于内心没有真正醒悟这个物质世界的诱惑对修行的损害,没有生起要脱离此世间的真实无伪的出离心,所以有的人尽管修学了很多法门,天天口谈空性见解,但是真实的修学效果却很难见到,因为佛法的基础 —— 出离心没有打好,内心相续的真实状态和佛法脱离了,因此佛法的力量也就难以表现出来。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被世间物欲所占据,内心意向自然会认同这个物质世界,强大的物欲犹如一盆胶一样把人粘在这个欲尘世界,这就难以生起出离心。一个人天天都想着自己如何能好好享受,那怎么生得起为度化无边无际的众生而精进修习佛法的菩提心?心念天天胶执在这个物质世界上,怎么能产生这个世界如梦幻泡影的空性正见?由此可见,如果没有看到贪恋今生的过患,那么修持佛法也只是口头说说而已,难以起到真实的效果。

世间上大多数众生身陷轮回苦海之中而浑然不觉,不知其中危害,如同处于迷梦之中而不知觉醒,自己身为一个修行者,在佛陀的教诲之下,已经了知了轮回的痛苦,因此需要痛下决心,从这个充满苦患的轮回中出离。

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中说:“无有清净出离心,求有海乐无寂法。贪执世间束缚众,故当首先寻出离。”所谓的出离心,不能误解为只是想脱离今生和来世的痛苦,这个理解远不彻底,出离心是发心从以烦恼和业所支配的一切欲乐享受乃至更高级的有漏禅定安乐中出离。这些都是错乱的颠倒识显现出来的法,本性没有任何安乐。清净的出离心是厌离业、厌离烦恼、厌离一切欲乐、一切增上生,如果没有这种出离心,就不可能止息追求三有大海幻化无尽的欲乐。在此我们要生起深深的定解,无论这个物质世界多么美妙,其实质都是欺惑性的,都是将我们系缚在漫无边际的轮回流转之中,所以这个世界形形色色的物欲不管怎样变换花样,都没有实质的意义,就在此处我们要看破放下,生起出离心,志求解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