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惟苦谛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六》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申二、悚 栗 苦
【 悚栗 1 苦者,谓由有成就广大福聚及上妙五欲天子生时,诸薄福天子见已惶怖,由此因缘受大忧苦。 】
“悚栗苦”是说,当成就了广大福德和上妙五欲的天子诞生在天界时,薄福的天子们见到之后,惊恐不安。由此因缘,内心感受很大忧苦。
类似的痛苦,人间也时有发生。比如,某人考取电影学院,毕业后出演了几部影片,成为颇具名气的小明星。某一天,他和国际大明星站在一起,无论相貌、气质或人气、知名度都远逊一筹,这时他的自我备受压抑,内心会出现惊恐之苦。
其实,从普通人发展成明星,就好像从人上升到了天界,名声、地位、财富都远胜以往,但要认识到五取蕴的行苦性并没有丝毫改变,正是由于心中有烦恼种子,所以一遇到胜过自己的对境,马上就现行惊恐之苦。思惟天界苦时,要结合行苦来体会。
申三、斫裂杀害驱摈苦
【 斫裂杀害苦者,谓天与非天斗诤之时,受断支节、破裂其身及杀害苦。若断其头,即便殒殁,伤身断节,续还如故。 】
“斫裂杀害苦”是说,天人与非天交战时,天人手持金、银、玻璃、琉璃四种兵器上场应战,在战争中,感受支节斩断、身体破裂以及被杀害等的痛苦。如果天人的头颅被砍断,当即就会死亡,如果只是伤身断节,还能恢复如初。
【 驱摈者,谓诸具足强力诸天,才一发愤,诸劣天子便被驱摈出其自宫。 】
“驱摈苦”是说,具有强大势力的诸天,才一发怒,诸弱小天子就会被逐出自己的宫殿,落得无家可归。
申四、散乱苦
【 又如《资粮论》云:“所有受欲天,彼亦无乐心,遭欲贪炽然,内火而烧煮,若诸心散乱,彼岂有安乐?” 】
又如《资粮论》所说:所有享受五欲的天人,也没有真正安乐的心。因为以享受欲乐为缘,会令内心遭受欲贪炽燃的烧煮,如此心在五欲中散乱,岂能有真正的安乐?
这六句当中,前两句是所立,后四句是能立。
【 “非于无散心,刹那能自在。” 】
对欲天来说,不散乱于五欲的澄定之心,刹那也不能自在拥有。
【 “散逸扰乱性,终不能寂灭,等同有薪火,遍受大风吹。” 】
在欲尘中散逸的心,是以扰乱为性,直接与定相违。由散乱终不能寂灭。犹如干柴上的火焰恒时受大风猛吹,只会越吹越旺。
“薪柴”比喻天人心中的贪欲种子;“火”比喻贪欲;“大风”比喻天界妙欲,是助长贪欲的外缘;“烈火为大风遍吹,越吹越旺”,比喻天人心中的贪欲遇到妙欲后,增长炽然。由此就知道由享受五欲,终不能使内心澄定而得寂灭。
《净土十疑论》中记有一事:
印度无著、世亲及师子觉三菩萨,共同求生兜率,相约谁先见弥勒菩萨,就回来相报。
后来,师子觉先往生,多年杳无信讯。之后世亲往生,三年后,才回来转告。
无著问:“为什么耽搁这么久?”
他说:“到兜率后,听完弥勒菩萨讲一座法后,就立即返回。天上时间长,所以地上已经过了三年。”
又问:“师子觉现在何处?”
答:“他生在兜率外院。此处太享受,他以五欲自娱,自升天以来,从未见过弥勒菩萨!”
可见,小菩萨遇到天界五欲,尚无法把持,何况一般凡夫。受生天界之后,由于烦恼种子随逐不离,因此无堪能性,而只有被五欲牵着心走。天界的散乱之苦,根源还是在行苦上。
《萨遮尼乾子经》说:“诸天大系缚,无过于女色,女人缚诸天,将至三恶道。”《安士全书》上说:转轮王除玉女外,有二万妙丽夫人。忉利天王拥有的玉女更是数以万亿计。在每位天女的身边,都化现一位天王,以受娱乐。被极大的妙欲引诱,大多数天人都在放逸中虚度光阴,无法收心趣入圣道。因此,广大天界无数的天人都只是等待堕落的人。正所谓:“世上哪有双全事,不负如来不负卿?”
【 又云:“如病愈未久,食所不宜食。” 】
又说:犹如大病初愈不久,不知节制,吃了不宜的食物,致使重病复发,又陷入苦中。
“病”喻恶趣苦;“病愈未久”喻暂时超出恶趣;“食”喻受用;“不宜食”喻五欲;“食所不宜食”意即受用五欲,贪著不舍,致使重堕恶道。凡庸之人,一入富贵声色之乡,就迷惑颠倒,完全不记得贪欲的过患。五欲正如毒品,不宜多食,否则必定为欲而伤身。
《山庵杂录》中记有一事:
元朝江西绝学世诚禅师,长期居山不出世,座下有七人结盟修禅。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位,有所心得。诚公以三关语斟验,都能应答。不幸他早亡,生在山下一户人家。出生时,父母都有梦兆。五岁读书,不烦老师讲解,自己能解释意义。
有一天,父亲带他上山拜见诚公。诚公问:“你答过我三个转语,还记得吗?”他如数地回答。诚公点头说:“是我的话”,嘱咐他父亲善加培养。
后来,其他寺院的僧人送给他家丰厚的钱财,收他为弟子,让他学习鱼山梵呗。从此,他应施主迎请,常得供养,动了骄奢之心,世俗不法之事无所不为。
诚公因为此事,立三种大愿警策学人。一般参禅人,在静定中得个欢喜处,只是尘劳乍息,慧光稍现,不能以此为究竟,这是因为八识田中还有无明的根本,如石压草,若石一去,草必复生。
未二、上二界粗重苦
【 色及无色上界诸天,虽无此诸苦,然烦恼随逐,有诸障碍,于死于住悉无自在,故彼亦由粗重为苦。 】
上界色、无色界诸天,虽然没有此等欲界之苦,但仍然为烦恼种子随逐不离,而且有异熟障,对生与死毫无自在,因此也由粗重而苦。
按照三苦来衡量,色界和无色界都有行苦。而且,色界一至三禅天有乐受故,具有坏苦。四禅天及无色界只有舍受,故无坏苦。此外,上界天还存在从上界堕落下处之苦。
【 又如《资粮论》云:“色无色诸天,超越于苦苦,以定乐为性,住劫不倾动。然非毕竟脱,从彼仍当堕。” 】
又如《资粮论》所说:色、无色界诸天超越了苦苦,以定乐为自性,多劫住于定中不动摇,然而,这只是暂时离苦,并非毕竟解脱,仍然难免从彼界堕落。
1、悚栗:惊恐战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