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丙三、处门广释分八

《安忍波罗蜜》 ︱ 益西彭措法师.编述 ︱

丁三、威仪处分二:一、显处 二、明忍

戊一、显处

威仪处者,行住坐卧是四威仪,第一、第三昼夜恒时从诸障法 [1] 净修其心。

威仪处,即行住坐卧是菩萨日常的四种威仪,其中经行和宴坐两种威仪处,须昼夜不断地从诸障法中净修自心,净除杂染,令自心清净。

戊二、明忍

由此生苦悉当忍受,终不非时 [2] [3] 著床座草敷叶敷 [4]

为了修心而不断地经行宴坐、宴坐经行,由此所生的疲劳之苦,即“威仪处苦”。凡是由威仪所生之苦,皆应忍受,从始至终不于非时以胁靠着床座或草叶铺设的座等,称为“菩萨忍受威仪处苦。”

《薄俱罗经》中,薄俱罗尊者自述:我出家以来,十八年中未曾偃卧以胁靠床,也从未以背倚靠过。

丁四、摄法处分二:一、显处 二、明忍

戊一、显处

摄法处者,供事三宝,供事尊长,谘受诸法,既谘受已为他广说,大音赞诵,独处空闲无倒思惟,修习瑜伽作意所摄若止若观,为七摄法。

以心摄取正法略有七种:

一、供事三宝:对佛法僧三宝供养承事。

二、供事尊长:对自己的上师(亲教师、阿阇黎等)供养承事。

三、谘受诸法:“谘”是请问、谘询,“受”是领纳、受持。向尊长请问正法,并将法义受持于心。

四、既谘受已为他广说:请问、受持正法之后,为别人广为宣说。

五、大音赞诵:对于所学习的佛法,以洪亮的音声吟咏朗读。“吟咏”是拉长声音念诵。

以上“谘受诸法”、“广为他说”、“大音赞诵”属于闻慧。

六、独处空闲无倒思惟:独自一人在安静无人之处,按照经论的意义,无颠倒地思惟、观察、称量。这是思慧所摄。

七、修习瑜伽作意所摄若止若观:串习属于瑜伽作意的寂止或者胜观。这是修慧所摄。

戊二、明忍

于此劬劳所生众苦,悉当忍受。

对于以上七种摄法勇猛辛劳所引生的众苦,菩萨都应当忍受,不因这些苦缘而减退、放弃自己的精进,此即“菩萨忍受摄法处苦”。

丁五、乞活处分二:一、显处 二、明忍

戊一、显处

乞活处者。

乞活处分七种。以下依次讲解。

一、自誓毁形

剃须发等誓受毁形。

出家菩萨剃除胡须、头发等,发誓受持毁形,舍弃世俗的各种相好。

二、自誓毁色

受持裁染坏色之衣。

自己发誓受持裁染的坏色衣。“受持坏色衣”,即穿着颜色变坏的衣服,而不穿在家人好颜色的衣服。

三、进、止、云、为皆不纵任(行动、静止、说话、做事都不放纵)

从其一切世间游涉兢摄住故,别行余法。

小心谨慎地收摄身心,禁止自己到任何世间场所中去游玩,由此行持世间法之外的正法。这是说,不去任何世间场所,一心修持。

唐译此句意义不同,即:在一切世间游涉中,不论做什么,都约束自己,不敢随便。

四、依他存活

舍务农等从他所得而存济 [5] 故,依他存活。

出家菩萨舍弃了经商、务农等世间事业,从他人处获得衣食等资具而存活,所以是“依他而存活”。

五、尽寿从他求衣服等

不应受用集所获故,尽寿从他求衣服等 [6]

不应受用蓄积之物的缘故,出家菩萨尽其一生都从他人处乞求衣服等。

六、尽寿遮止人间诸欲

断秽行故,尽寿遮止人间诸欲。

由于出家菩萨远离非梵行的淫欲法,所以尽其一生遮止人间诸欲。

七、尽寿遮止人间嬉戏

舍离歌舞笑戏等故,及离与诸亲友同龄欢娱等故,尽寿遮止人间嬉戏。

由于舍离歌唱、舞蹈、嬉笑、观听、倡伎等的缘故,以及舍离和亲友及同龄人欢娱、笑戏、携从等的缘故,尽形寿遮止人间的娱乐。

[1] 诸障法:指五种盖障——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

[2] 非时:中夜之外的非睡眠时间。

[3] 胁:身体的两边,从腋下一直到肋骨尽处。

[4] 床座草敷叶敷:大床、小座或者以草、树叶铺设的座等。

[5] 存济:维持生活,延续生命。

[6] 唐译是“尽寿从他求衣服等,于所获得非法珍财、久所贮积,不受用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