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中观宝鬘论释

  • 作者: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丑三、若贪女身则无离贪之处:

身境极臭秽,本是离贪因,

世人过贪彼,依何引离贪?

口、肾、颈等身体的地方是污秽不堪,如同肮脏至极的粪坑一样,本该是离贪之因,可是,愚昧的世人们如果还要变本加厉地贪爱它,那么依靠什么办法才能将之引向离贪的境界呢?因为他们无有离贪的机会。

丑四、愚者执不净为欢喜因:

犹如猪倍贪,屎尿处呕物,

如是屎尿源,欲者如猪贪。

身城不清净,布满出孔道,

愚者由此于,执为欢喜因,

假设有人认为:如果是这样,世间劣夫为什么要贪爱呢?

就像积存屎尿的这个地方,粪便成堆,而愚蠢的猪却倍加贪执那里的呕吐物而享受着。同样,对于屎尿之源或器、具有贪欲的有些愚者就像贪著呕物的猪一样,异常贪恋平庸的女人。就像将由千差万别的众生所遍及依存之处叫做城市一样,这个身体内部是八万种昆虫所依的城市,布满着流出各种肮脏物的许多空洞或者孔道,对于这样的女人,极其愚笨之人看作、妄执为享受喜乐的因,从而颠倒贪爱女人,这实是稀奇之处。《念住经》中云:“以心寂静意,视贪如刃毒,诸心不静愚,视为欢喜因。”

子二(破有支身体美丽)分四:一、总破贪女身;二、破贪形色;三、故贪女人不合理;四、谴责依止、赞叹女人之士。

丑一、总破贪女身:

汝见屎尿等,各自不净已,

于集彼之身,如何生悦意?

精血混合中,不净种子生,

本知不净体,欲者何贪此?

不净蕴彼湿,由皮所包裹,

与之同卧者,眠女内脏已。

明明你自己已经见到女人洒在地上的屎尿等都是肮脏不堪而视为令人发呕之处,对于由这些不净物聚合而成犹如臭皮囊般的身体,如何会感到悦意可心呢?实在极不应理。明明知道因与本体下劣不净精血混合在一起,不净种子之因中所生的不净色相之果,仍旧一味对此作清净想,所有具贪欲的人们以什么原因爱著女人呢?实不合理。不净之蕴即是不净血、黄水之湿性浸润的自性,外面只是由干燥的皮肤包裹,与之同床共枕,实际上就是睡在女人内脏中而已。《念住经》中云:“皮连骨肉聚此等,生起为妻之想已,一切凡愚生贪欲,不知女人实如幻。”

丑二(破贪形色)分三:一、总破贪女人形色;二、破贪容貌美丽;三、思维与女身相同自身亦为不净。

寅一、总破贪女人形色:

容色美或丑,年老或年幼,

女色皆不净,汝贪由何起?

如果认为:因为女人青春年少、美丽可爱等而贪恋。

女人无论是容颜美丽也好,还是相貌丑陋也好,无论是年迈老朽也好,还是年青韶华也好,实际上女人整个身体都绝对离不开不清净,本来应当说出:“你的贪爱到底是由什么原因而生起的?”可是你无话可说。所以,愚昧的具贪者不应该贪著女人,《念住经》中云:“常为欲乐愚昧者,彼即耗尽善业已。”

寅二(破贪容貌美丽)分二:一、贪爱不合理;二、理当谴责。

卯一、贪爱不合理:

如粪色虽美,新鲜形状妙,

于彼不宜贪,女貌亦复然。

例如说,粪便团陈旧、中等或色美新鲜,光彩夺目,形状好看,无论它有何等多的优点,但有心之人谁也不应该贪执它。同样,女人的容貌无论怎样,都如前比喻一样,作为有识之士也不应爱恋。

内腐外皮包,烂尸此自性,

显现极丑恶,如何未曾见?

身体里面腐败、恶心,而外面用皮肤、衣物包裹以后似乎显得清净,但实际上,与扔在尸林中的腐烂尸体相同,自性真正是污秽肮脏、阴森可怖的。唉,人们为什么不曾见到呢?理当见到。

谓皮亦非粪,犹如宝剑性,

不净身之皮,如何成清净?

假设有人说:女人像外皮一样里面也不是肮脏的,就像宝剑一样单独存在。这只是胡言乱语而已,实际上,皮肤也是不清净的,并没有单独存在,而绝对是以不清净的自性存在着,扔在外面不清净身体的皮肤,被人们叫做人皮,所有人都把它看作是肮脏的东西,怎么会变为清净呢?不可能变为清净。

卯二、理当谴责:

装满粪便瓶,外饰亦厌弃,

不净自性身,脏满何不厌?

比如,装满不净物的瓶子,即使外面擦得干干净净,并用装饰品美化,但也令人感到讨厌。同样,对于由各种肮脏物充满、具有不净自性的身体,为什么不厌弃呢?理由相同之故。理当厌弃而不应贪爱。

若汝贱粪秽,于令净香鬘,

饮食成不净,此身何不厌?

假设你讨厌外面擦拭的不净物,那么将本是清净的冰片等妙香与花鬘、饮食进入它的内部而变成腐烂不堪的不净物,对于这般令人发呕的身体,为什么不加以厌恶呢?应当厌恶,而绝不该迷乱赞叹、进行沐浴、清理擦拭等。《宝蕴经》中说:譬如,凡愚欲求将炭变成白色而擦拭,结果穷尽而已。同理,愚者虽沐浴、擦拭身体,然亦不能使之清净,死主最终会将之灭尽。

寅三、思维与女身相同自身亦为不净:

如于自或他,粪便皆厌恶,

自他不净身,为何不生厌?

对于无论是自己还是女人等他者洒在外面的不净物,心里感到不舒服、厌恶无比,同样,自他的不净身体,连同分支、容貌,为什么不厌恶?因为它无有丝毫优点,所以倍加珍重而贪爱实不合理。《吉祥施请问经》中云:“如是不净此蕴身,世间慢者谁敬之,具凡愚心彼如前,执持无知呕吐瓶。”

丑三、故贪女人不合理:

如女身不净,汝自身亦然。

是故于内外,岂非应离贪?

九孔流不净,自虽常沐浴,

不了身不净,为汝说何益?

作者教诲道:女人的身色从体性来讲本为不净,你自己的身体也与之相同是不清净的,因而从里里外外而言,对他者与自己的身体,难道不应该要远离贪求吗?理当远离。

原因是:根门或九种孔隙中流出各种不净物,即便自己每天都直接沐浴、清洗,但自身仍然是如此肮脏,如果没有通达这一点,那么我对国王你讲说又有什么利益呢?仅是徒劳而已。因而,理应通达身体为不净。

丑四、谴责依止、赞叹女人之士:

于此不净身,美语作赞叹,

呜呼真伪愚,呜呼士所耻。

无知暗遮蔽,众生数多为,

求此起争论,如为不净犬。

未经观察而信口开河者贪爱不清净的女人这个身体,寻思诗人以诗学的形式加以赞叹,运用宛如莲花、好似青莲诸如此类的词藻,实在令人感到稀奇,真是无有惭愧,矫揉造作。呜呼!愚者由于不了知而蒙在鼓里。呜呼!由于本该极力呵斥反而高度称赞的缘故,唯一是智士所应耻笑的对境。因为颠倒误解真义而不如实了知妙义遮障内心的这所有众生,在欲界世间中,虽然也有其他原因引起,但许许多多或大多数都是为了贪恋女人的欲望,而导致部落首领、亲友等相互之间发生争论。这就像为了不净物所有狗发生冲突而争执不休一样。自以为是安乐之因,但实际只是罪业与痛苦而已。《涅槃经》中云:“罪业根源是女人,彼心即是电本性,具有贪心之男士,畏惧之因即女人。”又《胜月女授记经》中云:“贪欲奴隶即砍断,头目手足将断除,以贪堕入众生狱,以贪转生饿鬼畜……”

子三、破贪女是乐因:

搔痒则安乐,无痒更安乐,

具世欲安乐,无欲更安乐。

黄水杂症的类别麻风或皮癣病,如果用手指搔痒,则表面似乎有些许利益的安乐,但搔痒只是暂时舒服,因此认识到搔痒并不是安乐以后依靠药物等去除病患才会真正安乐。同样,具有追求世间五境欲望的人们,享受欲妙表面似乎快乐,但实际上只是痛苦伪装的舒适而已,因此,依靠对治而使恰似皮肤发痒病一样的欲乐销声匿迹则更为安乐,所以应当远离贪执欲乐。《念住经》中云:“喜爱欲乐交欢者,彼将恒常受痛苦,摧毁烦恼之欢喜,彼即恒常享安乐。”

癸三、修不净观之果:

如是观则汝,纵未成离贪,

然由贪薄弱,于女不贪著。

假设承认这一点而观察身体不净的自性,那么国王你纵然并没有一开始就成就离贪之果,但依靠稍许串习的妙观察慧,也能使贪欲越来越少而使贪心明显淡薄,由此不会对女人过分贪恋,到最后甚至自己的妻室也能离开。《念住经》中云:“此世间及他世界,怖因之中女最畏,恒常远离女人者,此世他世皆安乐。”

壬四(制止贪猎)分三:一、以是今生后世诸苦之因而遮止;二、依止恶行劣友之过患;三、值遇良友生欢喜。

癸一、以是今生后世诸苦之因而遮止:

短命怖及苦,地狱根本因,

以猎野兽例,坚决常戒杀。

如同我们自己在其他生世中以杀生的等流果与异熟果就是损害他众、感受短命,让别人受到畏惧自己也会感受惊惶失措的恐怖,多病、贫穷等痛苦,异熟报应极其漫长,而地狱的因就是狩猎野兽、断除命根等,这是严重的过患,以此为例,恒常要义无反顾坚决行持能断除杀生等一切罪业的对治法。《谛实品》中云:“国王汝莫杀生灵,一切士夫最惜命,是故欲求寿无疆,心亦不思杀生命。”

癸二、依止恶行劣友之过患:

如涂不净身,毒蛇极恐怖,

依谁令众生,畏惧彼真恶。

无恶不作的恶友以杀生的鲜血涂抹不净的身体而血淋淋,令人感到毛骨悚然,就像贪婪血肉的罗刹或毒蛇口中流出毒水唯一损害他众一样。依附勤于造罪的凡夫恶友,将令一切众生恐惧、痛苦,真是可恶至极,因而务必要弃之千里。《毗奈耶经》中云:“依止恶友人,善妙不得见。”《三摩地王经》中云:“恒常随观佛陀教,永时莫依罪恶友,广依一切善友伴。”教诫我们弃离恶友而结交法友。

癸三、值遇良友生欢喜:

如涌大雨云,农夫皆生喜,

依谁令众生,皆悦彼真善。

比如,春季时节,如果雨云纷纷涌现,主要依此而生存的诸位农夫各个兴高采烈,依赖国王等奉行正法之人而得以生存的一切众生将皆大欢喜,真是善妙无比,依之能成为高尚法行,具足一切法行者,因此何时何地都应依止。

庚三、以弃非法而行正法摄义:

故应舍非法,不懈依正法。

综上所述,对于自他今生来世有害的一切非法,务必要断除,绝不能马马虎虎不辨是非,因而恒时要小心翼翼或一丝不苟,刹那也不做非法之事,唯一修行对自他有利的妙法。《因缘品》中云:“纵未得漏尽,此时莫放逸,如母兽杀狮,放逸而遭殃。”《弥勒经》中云:“不放逸者证菩提,所有一切佛正法,根本之门法理道,即不放逸与精进。”

戊三(复说决定胜之因果)分四:一、无上菩提之主因归纳为三而学修;二、学修成就佛陀三十二相之因;三、随好因果未广说之缘由;四、转轮王与佛陀相好之差别。

己一、无上菩提之主因归纳为三而学修:

欲自世间众,得无上菩提,

菩提心为本,坚固如山王,

悲心遍十方,不依二边智。

国王如果希望自己与深处轮回其他世界的这所有众生,获得无上大菩提法王之果位,首先如树根般的无上菩提之根本或因即是生起大乘心,而生起大乘心也有四种因,菩萨种姓如果没有发心,则由善逝或其声闻劝请;听讲赞叹圆满菩提及菩提心功德;目睹众生无依无怙等油然生起悲心;亲见善逝之身相后生起欢喜而发心。共有此四种,这是按照《十法经》中所说的。同样,还有依靠增上缘善知识等与积累资粮之力等修成的世俗菩提心即愿行二心,不被违缘所动摇稳如山王。而菩提心的主因即是缘遍及无边的众生而愿他们离苦的悲心和不依二边证悟离边的智慧。所以,要从对这三种主因诚信不移开始修学。《菩提心释》中云:“未生菩提心,永不得成佛,成办自他利,非有他方便。”世俗与胜义两种菩提心或者空性大悲藏是同一含义。这位阿阇黎(龙树菩萨)的其他教言中也说:“欲入大乘之法门,消除黑暗息热恼,犹如日月菩提心,经劫精勤方可生。”详细内容当从大乘经典注疏及《华严经》《般若八千颂》等及《入中论》中得知。《慧海请问经》中说:“能得佛果之法有一种,即不著自己安乐之大悲也。”这是前行。圣龙树菩萨以缘所有众生的大悲心而造的论典中说:宣说究竟一乘无上菩提之三因这一点,本人在资粮加行位时通达后获得初地时,现量证悟空性而经行圣道。

己二(学修成就佛陀三十二相之因)分三:一、劝勉听闻;二、真实宣说;三、结尾教诫受持。

庚一、劝勉听闻:

大王若欲求,大士卅二相,

庄严汝身体,如是当谛听。

为了使上面所说的三因在相续中生起增长,务必依赖要积累资粮这样的方便而趋入资粮道。作者称呼道大王,如果要以能表示大士佛陀的殊胜功德的三十二妙相而使你的身体也变成庄严无比的妙相之因与果相,因果相联而宣说,你要专心谛听。

庚二、真实宣说三十二相:

敬佛塔应供,圣者及长者,

感得手足轮,所饰转轮王。

如云:“积累一切白法故,弃离一切罪业故,于正等觉出有坏,所谓供依亦赞说。”

1、千辐轮相:这其中的佛陀也运用佛塔之词,因而对装有遗体之藏及佛陀的加持所依,佛塔与应供入灭尽定等圣者僧伽以及《俱舍论》中所说的“虽非圣者然而于,父母病人说法者,最后有者之菩萨,供养功德无有量”,父母、堪布、阿阇黎、病人等以及比自己年长者,恭恭敬敬,尽心尽力承侍,能感得震慑他者之威严的吉祥手足掌千辐圆满轮相严饰的转轮王的福德。

王恒于正法,稳固真受持,

由此当得成,足善住菩萨。

2、足善住相:正如所谓的“以令安住四洲之众转入善法”,希望国王你恒常如实真实履行承诺的誓言,稳固不退真实受持妙法,以此因可以感得成为双足跟平铺而善住的菩萨。因而,应当致力学修。

以施与爱语,利行及同事,

感得成吉祥,手足缦网相。

3、手足缦网相:以对一切众生布施、爱语、利行与同事四摄,具德国王你可以成为具备所有手指中间无有空隙,犹如鹅王般网缦紧连的指纹相者。

施授最上等,极丰之饮食,

感手足细软,七处隆满相。

4、手足细软相:以恭敬施授他众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上等饮食可感得吉祥手足纤细、柔嫩。5、七处隆满相:身体高大,双手背、双足背及双肩、后脑无不丰满,而饱满隆起,即身七处隆满相。

不害作放生,感身广洪直,

长寿指纤长,足跟广满相。

6、身广洪直相:自己以悲心而无有害他之意,并且解救一切待杀的众生,而感得观不厌足庄严身相,令人赏心悦目,不歪不斜,端直高大。7、指纤长相:随心所欲住世万寿无疆,一切手指纤长。8、足跟满相:足四部分外突即足跟满相。

弘扬正受法,感吉祥妙色,

足踝骨不露,身毛上靡相。

9、身金色相:自己真实受持的一切句义,毫不吝啬地加以弘扬,感得非同寻常的吉祥妙色,令人见而生喜。10、足踝端厚相:足踝骨端厚,不外突不显露。11、身毛上靡相:所有毫毛一一右旋上靡。

恭敬受与施,工巧等明处,

感锐利智慧,腨如鹿王相。

12、腨如鹿王相:自己在学习所知明处工巧等一切事之时,恭敬而受迅速而持,也如此授于他众,你可以成为具有犹如鹿王般股肉纤圆的腨如鹿王相者,并且成为记忆善妙心思敏锐、智慧高超者。

若求己财物,以速施禁行,

感手过膝相,成世间导师。

13、立手摩膝相:当他者索求自己的财物时,来者不拒,速疾施舍,志坚意决,以此禁行可感得立手摩膝、身体轻快,成为世间之导师。

亲友互离间,真实作调解,

感吉祥阴藏,密而不露相。

14、阴藏相:真诚调解亲友之间相互不和的关系,使之和睦相处,可感得如同大象与神马一样阴藏相。

博施诸精舍,及舒适卧具,

感得如纯金,极其柔滑色。

15、皮肤细滑:慷慨施授殊胜受用、美妙精舍、舒适卧具,可感得宛若无垢纯金般极其柔滑的金色。

予以无上权,如理随上师,

感一孔一毛,白毫庄严相。

16、身毛右旋相:授予国政等无上的权力,如理依师言教奉行,可感得一一毛孔唯生一毛;17、眉间白毫相:眉间白毫庄严。

言说美悦语,随顺他善说,

汝感肩头满,上身如狮子。

18、肩头圆满相:听闻时,令人感到语言优美动听,思维时令人舒心悦意,心满意足,随顺他人善说而随喜赞叹,你可感得肩头圆满;19、狮子上身相:上身平正端严如狮子。

服侍患者愈,感得肩臂圆。

本性安稳住,感得最上味。

20、肩膊圆满相:以为一切患者以药等服侍护理等使之病愈,而感得肩膊圆满。

21、得最上味相:有条不紊稳重坚固,为病人施药等可感得下劣食品进入口中也变成最上妙味的最上味相,就像商人供养世尊与阿难腐烂马料的公案那样。

引导如法事,汝感无见顶,

犹如无忧树,纵广量等同。

22、无见顶相:自己身先士卒引导行持如法之事,由此可感得顶上肉髻善住即无见顶相;23身纵广相:如同无忧树,顶踵之高等于张臂之长的身纵广相。

长时而言说,真实柔和语,

王感广长舌,且具梵音声。

24、广长舌相:以长期为他众无有谄诳而说谛实优美柔和之语,国王你,可以感得舌形广长、展则覆面的广长舌相;25、得梵音声相:言语具无边功德而成具梵音者;或者也可以解说成,梵是指涅槃,与获得涅槃相同之音声。

恒常不间断,宣说谛实语,

感得狮颌轮,具力难胜伏。

26、狮子颌轮相:以了知说谛实语的必要后连续不断长久唯一说谛实语,可以感得两颊丰满的狮子颔轮相,具有魔等他众难以胜伏之威力,成为语王。

尤为敬承侍,随理而行持,

感齿极洁白,具泽且平整。

27、齿鲜白相:以无有狡猾之心尤为敬重、恭敬承侍众生,随从正理而行持,可以感得所有牙齿极为洁净、白如海螺的牙鲜白相;28、齿平整相具有光泽,无有高下的齿齐平相。

无有离间语,长久而串习,

感得四十齿,悉皆齐而密。

29、四十齿相:以不杂离间语、长时修习真实语可以感得上下各具二十齿相;30、齿齐密相无有内外参差不齐、平等无有缝隙的齿根密相。

无有贪嗔痴,仁慈视有情,

感得目绀青,睫如牛王相。

31、目绀青相:无有对自方贪执、对他方嗔恨、对中等者愚痴的情况,以愿他众得乐的慈心目视众生,可以感得双目具光、犹如蓝宝石般的目绀青相;32、牛王睫相:睫毛浓黑互不混杂的牛王睫相。

庚三、结尾教诫受持:

如是略为因,此等三十二,

狮子大士相,如此当谨知。

以上这三十二相,是大士牛王狮子(指佛陀)久经数劫由众多福德所形成的妙相。因此,要心领神会并加以修行。要想修成此因必须以恭敬加行与恒常加行的方式努力精进。修行因的过程,也是随学先前诸佛的足迹,因果的关系与各果的特点,是以清净愿力衔接的。比如,供养佛时,口诵“善逝如来汝之身,眷属寿命与刹土,殊胜妙相等功德,唯愿我等成如是。”诸如,供养鲜花等,当以“妙好间饰,众相花敷,行境相顺,见无违逆”来印持发愿。以此等为例都要了知。尤其是菩萨的一切修行之先,以上述的悲心菩提心最为关键。《华严经》云:“如剑法之一切因,先以步法为前导。同理,修学遍知果位故通达一切佛法亦先以真实安住为遍知果发心之殊胜意乐为前导。如幻师之一切事之先应修成咒语悉地,同理,示现一切幻化之佛陀与菩萨一切对境,初当现前成就发心之愿,即悉皆成就。如一切配药以水为前导,同理,菩萨行愿一切积资净障之先以为遍知果发心为前导。如人一切事以命根为先,同理,菩萨真实受持一切佛法,皆以菩提心为前行。”《慧海请问经》中云:“呼气吸气是人之命根前行,同理,菩萨之大悲即是真实修成大乘。”

己三、随好因果未广说之缘由:

随好八十种,由慈等流生,

本论恐繁冗,未于王汝说。

能代表其他功德的八十种随好,即是由愿众生得乐之慈心的同类因所生,关于各自决定的因,唯恐篇幅冗长而没有对国王你详细阐述。有关共同之因的详细内容当从他论中了知。请精进参阅。

一切相好的因——供施、承侍、说真实语等大多数都是由慈悲心所推动。无论上供下施多么广大,也不可能与慈心相提并论。《月灯经》中云:“虽供无量尽其多,铺遍诸刹俱胝数,一切佛前作供养,不及慈心之一分。”由此足可证明,成就相好的主因也是慈悲菩提心。

己四(转轮王与佛陀相好之差别)分三:一、果之差别;二、因之差别;三、宣说比喻。

庚一、果之差别:

一切转轮王,虽有此等相,

净严及明显,不及佛一分。

如果有人问:既然说转轮王也具有相好,那么他们与佛陀有何差别呢?

积累大福德的一切转轮王虽然也具有这些相好,但与诸佛的相好差距悬殊,由于无有违品之垢染,清净悦意而庄严无比,无有能障,一切的一切部分均十全十美,因而明显、威严,是诸佛的相好,而相比之下,转轮王的相好不及其一分。

庚二、因之差别:

轮王尽所有,妙相及随好,

由于能仁王,一分净心生。

百俱胝劫中,专一积累善,

亦非能形成,佛一毛孔相。

佛陀与转轮王相好之因也有着显著的差别,转轮王的妙相随好尽其所有,也是由对能仁王如海功德自性具有清净心的一分因所产生。转轮王的相好圆满之因,历经百俱胝劫始终如一积累的善根,也无法圆满形成佛身一毛孔的功德。例如,有一个小孩儿因为以对本师佛陀的信心而供养一捧土也转成阿育王,有许多诸如此类的公案。

庚三、宣说比喻:

犹如日光芒,微似荧火光,

诸佛之妙相,微似转轮王。

犹如太阳照耀世界的光芒,与萤火虫的光相互之间只有微少部分相同。而诸佛的一切妙相与转轮王也只是部分相似而已。了知这样的原因后理当对诸佛不可思议功德生起坚定不退的信心。

教王中观宝鬘论中,轮番说增上生决定生因果第二品释终。

[NextPage第三品 积菩提资]

第三品 积菩提资

丙二(教诫修学无上菩提之因——二资粮)分六:一、成为资粮之理;二、是何果之资粮;三、教诫积累二资不懈怠;四、二资之本体;五、二资之分支;六、积累二资生功德之理。

丁一(成为资粮之理)分四:一、劝勉国王听闻;二、福资无边之理;三、智资无边之理;四、彼二之果无边。

戊一、劝勉国王听闻:

不可思福中,出生佛妙相,

大乘圣教说,大王如实听。

从大菩提之主因的角度而言,上文中已宣说了三种,所有无边资粮可归集在二资中,因而在此讲解。虽然已经宣说了“如若具足如是身语业而获得佛果后成为具如是妙相者”,但却没有解释以何等福德才能成就这些,所以接下来该加以宣讲:由不可思议的福德资粮中出生佛陀的一切妙相的道理前文中并没有作阐述,为此作者以劝勉的口吻称呼道:大王,要再度谛听。应当依照大乘的所有圣教中如何宣说,而如是宣讲。

戊二(福资无边之理)分二:一、真实宣说;二、虽无量但于所化前说为有量。

己一(真实宣说)分六:一、独觉等十倍福德资粮能成就佛陀一毛孔;二、成就所有毛孔之百倍福德成就一随好;三、形成所有随好之百倍福德成就一妙相;四、形成所有妙相之千倍福德成就白毫相;五、形成白毫相之十万倍福德成就无见顶相;六、形成无见顶相之千万倍福德成就六十梵音相。

庚一、独觉等十倍福德资粮能成就佛陀一毛孔:

能生诸缘觉,有学及无学,

无余世间福,如世无有量。

以此十倍福,成就一毛孔,

佛陀诸毛孔,皆与彼同成。

能产生一切世界中安住的所有缘觉、小乘的一切有学圣者及无学阿罗汉的福德以及能产生所有世界无一剩余之善趣的一切福德,如同世间界无量一样,也不可估量,以此等福德的十倍数,能成就佛陀的一毛孔,佛陀的所有毛孔均是与之相同福德而形成的。

庚二、成就所有毛孔之百倍福德成就一随好:

能生诸毛孔,所有之福德,

以彼之百倍,许成一随好。

尽彼福德数,感得一随好,

究竟即如是,直至八十间。

能生成所有毛孔的百倍福德承许为成就一随好,尽其福德所有数量,才能形成一随好,直至最终,都是如此类推,乃至究竟形成八十随好之间。

庚三、形成所有随好之百倍福德成就一妙相:

成就八十好,所有福资粮,

以此百倍成,大士一妙相。

成就八十随好的所有福德资粮,再换算成百倍,以此成就大士的一妙相。

庚四、形成所有妙相之千倍福德成就白毫相:

成卅二相因,乃是大福德,

此等千倍成,满月白毫相。

成就三十二相的因是广大的福德,将这些福德再换算成千倍,以此能成就大士额头眉宇间舒展量达一肘、如海螺般右旋、色如满月的一白毫相。

庚五、形成白毫相之十万倍福德成就无见顶相:

白毫相之福,十万合为一,

能生无见顶,怙主之肉髻,

能形成白毫相的这些福德换算成十万倍,合而为一,能生如何观看也不现、如何衡量也不能尽、怙主佛陀的无见顶相。关于无见顶相,有这样的历史:从前,有一名叫持力的圣者其神变于上方无量世间界已到尽头,但仍不见能仁的顶髻之巅。

庚六、形成无见顶相之千万倍福德成就六十梵音相:

成顶髻相福,广大千万倍,

当知能生一,十力者法螺。

以成就无见顶相的福德广大千万倍可以成就十力者佛语深密具六十分支的梵音声中的一支。大目犍连去往西方无数世界也听得到佛陀的语声。由此也可了知这种功德。

己二、虽无量但于所化前说为有量:

此福虽无量,然如说十方,

世界皆十倍,略言具限量。

如是成就佛陀功德的福德虽然无有限量,但正如上述的世间福德十方无边无余周遍说成是它们的十倍一样,佛陀的功德尽管不能定量一概说成“仅此而已”,然而相应所化众生的意乐,只是为了令他们生起信心、趋入解脱道,而大略说具有限量罢了。

戊三、智资无边之理:

佛陀色身因,亦如世无量,

尔时法身因,如何有所量?

何时佛陀的色身之因也如世间无边无际一样,不可衡量,尔时,具二清净的法身因——智慧资粮又如何能有所衡量的呢?因为无边之故。

戊四、彼二之果无边:

一切因微小,尚生广大果,

佛因无有量,难思果有量。

譬如,无忧树或尼枸卢树的种子如芥子般微小,但从中能生出枝繁叶茂、树荫可容纳国王及四大军队乘凉其下,同样,一切果的因尽管微乎其微,但尚能生出广大之果,那么成佛之因不可估量,实在难以想象果有限量,因为以思维无法估量“至此为止”。比如,依止殊胜对境的善法无论如何微小,但能出生无穷无尽的果报,统治四大洲的我乳国王曾在三十五代与天王帝释分享天界的荣华富贵据说也是供养七颗豌豆的果报。成佛的因是菩萨与菩提心,菩萨以善巧方便使一切事无不成为资粮,如《经庄严论》中云:“具诸大方便,惑成菩提支……”总而言之,堪为菩萨方便与智慧之本体的二资粮不是由方便、智慧单方面所成就的,智慧以外的布施他众等五种及四摄等方便的一切资粮称为能摄集修行刹土、成熟众生、眷属受用广大、神通、幻化等一切增上生法的善根,智慧是能肯定、清净此等方便无倒自性的因。尤其关于以菩提心普皆回向的善根增长力,《宝箧经》中说:“文殊,种种妙药以四大摄持而得增长。文殊,如是善根若皆以菩提心摄持而回向遍知佛果,则得以增上。”以这种方式在无数劫中积累资粮的果报谁衡量也无法测度。

丁二、是何果之资粮:

诸佛之色身,由福资所成,

法身若摄略,由慧资所生。

是故此二资,获得正觉因,

如此总言之,恒依此福智。

对于某果安立某因,上述诸佛的色身是以无缘智慧作为俱有缘,由近取因有缘福德资粮所形成,因为是历经多劫积累资粮的果报。法身之因虽然不可估量,但归纳而言,即是由多劫修行无缘甚深智慧资粮所生。为什么呢?因为十力、四无畏等一切智慧本体的法,成办一切利益,如身体般而称为身,其近取因是智慧资粮,其他资粮的一切事也是俱有缘。

因此,浩如烟海般的这二大资粮,是获得无上佛果之因,欲求迅速获得佛果依靠这样的因而成就。总而言之,希望恒常依止这些福德、智慧资粮。

第一颂是表示是何果之因,第二颂教诫依止二资粮,应当按照《六十正理论》中所说的回向偈而了知。如《无恼龙请问经》中云:“依何缘生彼未生,彼生自性并非有,依缘之法彼空性,谁知空性即智者。”阿阇黎龙树菩萨在《正理集》中所阐述的诸法唯是缘起如幻所有的内容,归纳而言,如此来推理:所知(有法),自性空性(立宗),是缘起故(因),如影像般(比喻)。无自性也就是,无而显现无欺缘起,如同影像。务必要通达远离承认“绝对有、绝对无”二谛无别的真如。之后缘成办二利之果而互不分离,反反复复修行缘显现许的布施等福德资粮以及无有耽著三轮等分别念、证悟离戏之智慧资粮,犹如良种的苗芽一样。以成就所成的无欺缘起能获得二身双运任运自成之果。

有些对此颇为精通之人承许说:“基中观二谛双运、道中观二资双运、果中观二身双运。”如果是中观,就是离戏,而绝不是无遮单空。所谓的戏论,就是说耽著有无、三时的心境,缘起显现许如是不成立,因此说,除显现许外单独的中观或空性不存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