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中观宝鬘论释

  • 作者: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丁三(教诫积累二资不懈怠)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戊一、略说:

由正理教说,令得安慰因,

成就菩提福,于此勿懈怠。

由无需感受身心的众多痛苦、能轻而易举积累资粮的正理和以三观察清净、能赐予定解的诸多大乘教中所说的发心与积资能使补特伽罗获得欢喜与安慰的这一原因,将对积累资粮生起莫大的喜悦之情。由于福德资粮决定是成就无上菩提的因等,因此,作者教诫道:对此,切切不可怀有“如果仅积累无边资粮则不能成佛”的怯懦心里而懈怠。依靠如上所说微小的因,能生广大资粮的道理以及慈悲菩提心随喜他者的善法、普皆回向等菩萨的善巧方便的不共特色,无有困难而集聚资粮。如果生起懈怠的对治法——精进心,则依靠人的身份迅速可成就大菩提。经中说:妙臂,此外,菩萨如是真实回向,成为狮子、猛虎、豺狼,甚至变成蚊蝇之此等众生尚且亦将成就真实圆满正等觉,何况已转成人,纵为生命何故退失获得圆满菩提之精进?万万不可。《宣说梦境经》中云:“功德纵然何等微,以胜心摄得菩提。”与其他众生相比,转生为人更为荣幸,堪为了知方便的殊胜法器,因而如果内外顺缘具足,那么轻易便可成佛。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至尊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说:“转为人众生,无量一刹那,得圆满佛故,切莫甘怯懦。”

戊二(广说)分二:一、教诫于福德资粮不懈怠;二、教诫于积二资粮不应懈怠。

己一(教诫于福德资粮不懈怠)分三:一、发菩提心之福德无边;二、以彼因而易得佛果;三、因具四无量故易成佛。

庚一、发菩提心之福德无边:

诸方虚空地,水火风无边,

如是许苦难,有情无边际。

菩萨以慈悲,于彼无边众,

救离诸痛苦,决定置佛位。

如《普贤行愿品》中所说:“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不可估量的所有十方,虚空无量无边,如是地水火风都是无边无际,同样承许,苦难重重的轮回有情也无边无际。大王,诸位大尊主菩萨以慈悲心驱使(发心),付诸行动(加行),将所缘境不可思议、茫茫无边的有情从轮回与恶趣的痛苦中解救出来,直接、间接必定安置到佛陀的果位。

从发殊胜菩提心开始就要披上坚忍不拔的盔甲,再这样去身体力行。此外,关于菩萨的擐甲精进至高无上,《无尽慧经》中云:“不以‘于此数劫中披上盔甲,于此数劫中不披盔甲’劫数计算希求菩提,而披上不可思议之盔甲,仅此轮回之如此多前际成为一日,如是十五日为半月,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以此年数计算,于十万年间,发一菩提心,见一善逝阿罗汉真实圆满正等觉,以此数计算发恒河沙数菩提心,见善逝,而了知一众生之心行;以此数计算亦为一切众生发心,见一切善逝纵成了知一切众生之心行,然不怯而披盔甲乃菩萨无尽之铠甲。”《经庄严论》中云:“佛子以大勤,成熟有情众,为他一善心,百亿劫不厌。”菩萨的甚深密行不是他众的行境,以这样的誓愿而行。《华严经》中云:“宁愿唯我受痛苦,而我不愿令一切众生堕入恶趣,纵然我于此自投罗网,也应从地狱、旁生处、阎罗主手中赎回一切众生。我为一切有情,愿将一切痛苦受蕴自身感受。我于有情说正直真实语,愿为众所信赖,真实不欺。我不舍一切有情,何以故?我缘一切有情发菩提心,如是为一切众生悉皆解脱,非贪自乐而真实趋入无上真实圆满菩提……”其中(对菩萨大愿)作了广述。

庚二、以彼因而易得佛果:

如是坚定者,无论醒或眠,

自真实受起,纵有放逸时,

有情无边故,常积无边福。

由彼无边因,不难证佛果。

我们要清楚,立下誓愿的菩萨如此坚定不移,无论醒觉还是睡眠,从真实受此誓愿起,纵然有心不专注善法而放逸的情况,但由于轮回的一切有情无边无际的缘故,如同众生无边一样,菩萨也成了恒时积累无边福德。因为具有无边的因,所以具无边功德的佛果不难获得。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尽心尽力立下不舍发心的誓愿。《吉祥鬘狮吼经》中云:“谁为菩提而精进,彼等犹如山王般,高耸极坚不动摇,切莫舍弃所立誓。”关于发菩提心的功德,《吉祥施请问经》中云:“菩提心福德,设若有形色,遍满虚空界,较彼更超过。”详细内容当从《华严经》等中了知。菩提心誓言坚定者所作的善根相续不断,《华严经》中云:“我若为利乐无边群生而披上盔甲,则缘利乐一切有情无边的善根无边,纵放逸或沉眠,然于昼夜中心之刹那始终增长至圆满。”这是因为菩提心的习气存留在意识中而不间断随从的缘故。此论和《入行论》第一品中所说的一切内容都来源于此。

庚三、因具四无量故易成佛:

谁住无量时,为无量有情,

求无量菩提,欲无量善法。

菩提虽无量,以四无量资,

无需长久时,何故不获得?

任何菩萨在轮回不间断期间安住无量劫,为了无量有情脱离痛苦,而欲求获得具无量功德的大菩提果,想成办二资粮所摄的无量善法。尽管大菩提果不可估量,但以上述的四种无量的无边资粮,不历经长久时间为什么不能获得呢?必定能获得,为此不应该畏惧经劫漫长与众生无边而要生起欢喜心。《未生怨王除悔经》中记载:“从前,威严佛及二位大弟子化缘途经路边,有三个孩童在玩耍,他们对佛生起信心而供养各自的装饰品,两个小孩缘二大弟子而发愿说“愿我们变成他们这样”,一个小孩缘佛而发愿说“愿我变成他这样”,结果这个小孩先成佛而成为释迦佛,另两个小孩成为他的二大弟子,依靠佛陀讲经说法才获得阿罗汉果位。当时,世尊说:“倘若欲求迅速涅槃,当为遍知佛果而发心,快速之乘即是大乘。”这说明,供养对境与供品虽然相同,但是由发大乘心所牵引导致果有着天壤之别。亲睹佛陀的身色后起信心而发菩提心也是如此。《般若摄颂》中云:“菩萨欲求久流转,勤众生利修刹土,厌心尘许亦不生,彼精进度无懈怠。”

己二(教诫于积二资粮不应懈怠)分五:一、总说以二资能消除身心痛苦;二、以福德消除身苦;三、以智慧消除意苦;四、无有于积资生厌之因;五、宣说大悲之威力。

庚一、总说以二资能消除身心痛苦:

依于无边福,以及无边智,

迅速能消除,身心之痛苦。

对于修行大菩提懈怠实不合理,原因是,从无始以来迄今为止,只是为自利而乐于成办轮回的琐事,才给自己带来无边的痛苦,而成办二利的方便丝毫也不具备。虽然没有迅速获得佛果而在资粮道、加行道,尽管也会因以前的业力以及眼前所犯的堕罪而导致痛苦,但菩提心的威力非同寻常,正如以劫末火的比喻以及英勇护送者的比喻等宣说利益的那样。作为证悟诸法无生的圣者来说,不存在由业力牵引等情况,因为具有无边福德资粮与智慧无边资粮的对治力,能无余快速消除菩萨的身心痛苦,所以要万分喜悦而精勤。

庚二、以福德消除身苦:

罪感恶趣身,遭饥渴等苦,

彼止恶修福,他世无苦楚。

积累资粮不会感受身苦的道理是这样的,造罪而投生恶趣,身体遭受饥渴、寒热等无量痛苦,菩萨不造罪业而以积资的福德如果投生其他世间,则唯一享受安乐,而丝毫不会遭受恶趣等苦。经中云:“福德能得解脱胜,福德世间得美名,杜绝恶趣获善趣,是故无上寻福德。”

庚三、以智慧消除意苦:

由痴生意苦,贪嗔怖欲等,

彼依无依慧,迅速得消除。

积累二资也无有意苦的忧恼,对一切万法远离有无边见离戏实相之义愚昧不知而导致意苦,追求对境的贪心及对魔障等的恐怖、希望获得他财的欲望等无有止境地萌生而心烦意乱,菩萨积累资粮而无有迷现的痛苦,他凭着通达诸法之根本、基、所依无有自性之实相义的智慧而遣除愚痴,再以获得稳固之力也就能快速断除意苦。如同了知幻化的军队一样。正如《般若摄颂》中所说:“知众迷如兽入网,智者如鸟翔空中。”菩萨尚且对灭谛的安乐也不贪著,更何况说轮回的快乐呢?由于了达苦乐的事物无实,也不会对痛苦心惊胆战。《月灯经》中云:“不应贪安乐,不应拒痛苦。”

庚四、无有于积资生厌之因:

若以身心苦,全然损无害,

乃至世间际,引世何厌离?

苦短尚难忍,何况时久长?

无苦安乐时,无边有何妨?

无有痛苦所恼者,正像刚刚所说的那样,根本无有身心痛苦的损害,也就不存在丝毫心生厌离的原因。假设菩萨乃至世间流转期间一直安住,而引导所有世人脱离轮回苦海,怎么会生起厌离心呢?绝不会厌离。《经庄严论》中云:“观法如知幻,观生如入苑,若成若不成,惑苦皆无怖。”例如,对于被身心痛苦所折磨的人们来说,即便时间很短暂,尚且也觉得漫长而难以忍受,那么长期受逼迫就更不言而喻了,就像重病缠身者的昼夜一般。菩萨无有身心痛苦,始终享受安乐,纵然在遥遥无期的时间里安住又有何妨呢?完全心甘情愿而无有一丝一毫的不情愿,因而不容置疑,理所应当兢兢业业积资而不应懈怠。如同健康之人的昼夜一样。为什么呢?一旦由修成一劫显为一刹那并能接受痛苦的同类因可以获得苦转为乐的等持。《父子相会经》中说:“世尊,具有于诸法转乐之等持,何者获得此等持,彼菩萨于所缘之诸法皆感乐受,亦不曾感受非苦非乐之等舍,虽遭有情地狱折磨,也安住在乐想之中……”其中有广说。

庚五、宣说大悲之威力:

既无身之苦,岂有意之苦?

彼悯世间苦,长久而安住。

如果有人问:那么,菩萨丝毫也无有内心的苦恼吗?

自利的痛苦丝毫也无有,既然不存在身体的痛苦,又怎么会有内心的痛苦呢?少许也无有,理由前文中已经说明。然而,菩萨以大悲力悯念世间不离痛苦而伤怀,这是殊胜善举而不是不情愿之义。菩萨是以大悲而长久住于轮回中,《入行论》中云:“恶断则无苦,智巧故无忧,福德引身适,智巧令心安,为众处生死,菩萨岂疲厌?”菩萨为利益他众而安住轮回的原因仅是怜爱可悲的有情而已。

戊三、摄义:

故成佛经久,智者不懈怠,

为尽罪功德,恒常当勤此。

由于远离身心二苦的缘故,希望遣除众生痛苦的异生位者虽说获得成佛时间经久,但所有具有智慧的人应该坚持不懈,为灭尽罪恶、获得功德,要恒常精勤积累二资,得地之后便具有一刹那也能积累多劫资粮的方便,因此获得“若想则七天即可成佛;若想则可获得累劫安住”的自在。如果证悟轮涅等性的见解,那么轮回就成了寂灭的安乐,以大悲心安住在如梦有情为迷乱显现的痛苦所逼迫的轮回中毫不费力地积累资粮。关于此理,《经庄严论》中云:“自德利众喜,故意幻化生,(自严及自食,园地与戏喜,如是四事业,)悲者非余乘。”此外,如果不喜大乘的见行并惧怕轮回于是背道而驰,则尽管仅仅舍弃轮回的因果也将堕入寂灭之边。彼论又云:“舍发心之士,得利他心法,见胜大密义,弃乐趋寂灭。”

丁四(二资之本体)分三:一、教诫离违品而依本体;二、三毒与相反之果;三、真实二资。

戊一、教诫离违品而依本体:

了知贪嗔痴,是过尽断除,

知无贪嗔痴,是德敬依止。

作者教诲道:了知平庸而贪求欲望之对境的贪心、怒气冲冲的嗔心与不知取舍的痴心是众多痛苦的来源而成为大过失后要彻底予以断除;了知无贪、无嗔、了达实相而无痴的善根是一切功德的源泉后要恭敬依止。

戊二、三毒与相反之果:

由贪转饿鬼,以嗔引地狱,

痴多成旁生,相反得人天。

以上述的一切罪恶仅说是堕恶趣,而于此具体分析来说明:

贪执受用等而转生饿鬼界,以加害他众的嗔心而引入地狱,以愚痴虽有引至善趣的情况,但大多数投为旁生。以与之相反的三种善根则获得天趣及人趣。断除三毒所生一切业的善法暂时获得天、人身份,究竟得证菩提。《三摩地王经》中云:“以不净观常息贪,以安忍力除嗔恨,依智慧力遣愚痴,将获佛赞之菩提。”

戊三、真实二资:

舍过取功德,是增上生法,

以智尽执著,乃决定胜法。

舍弃三毒的一切过失,取受三种善根的功德,暂时是摆脱恶趣增上生之法,成为以菩提心所引发的福德资粮,无误了知缘起之义而尽除对万法之实执的一切方便,是决定胜之法,称为菩萨智慧资粮。我们应当认识到贪等所生的不善业及无贪等所生的有漏善业等如梦之理,《宣说诸法无生经》中云:“不缘贪心如是嗔,痴心永时皆不缘,了知诸法如虚空,谁知此理成君主。”

丁五(二资之分支)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戊一(略说)分二:一、福德资粮之分支;二、智慧资粮之分支。

己一(福德资粮之分支)分三:一、兴建应供境;二、供养应供境;三、遮止供非应供境。

庚一(兴建应供境)分二:一、新建应供境;二、供养已有应供境。

辛一、新建应供境:

兴建起敬仰,佛像与佛塔,

壮观之经堂,广设敷具等。

诸宝所铸造,形状极庄严,

佛像端坐于,精制莲花上。

国王你要大力兴建令人肃然起敬、由珠宝等材料所造的佛像,装有殊胜舍利的佛塔、诸多经典存放的僧众经堂,要做到材料美观、布局雄伟壮观,广泛铺设僧众所坐的敷具,并且安排管理员等,饮食用具要应有尽有。暂且不说珍宝材料所造的大型佛塔,甚至由下等材料造小泥塔,哪怕中柱只有针大小、顶盖仅有松树叶大小,福德也不可估量。《白莲经》中云:“何者壁面色图画,百福德饰圆满身,自绘抑或令他绘,彼等皆将得菩提。”

精心建造由种种珍宝所成的佛像、形状庄严,端坐在能工巧匠精心绘制的精美图案莲花垫上,由所有宝珠庄严得赏心悦目。《华严经》中说一切文字经函是法身的舍利,也就是色身。一切佛像等是由众生的福报、缘分(和佛陀菩萨的)愿力及大悲而化现的。《白莲经》中云:“化现诸多佛像已,饶益众生行善法。”所谓的泥塔小像,是殊胜法身的影像或者真正色身、工巧所成,遇到这一切,就等于现见佛陀,而智慧法身不会显现于我们前眼。对此,经中云:“善逝无穷尽,善法如影像,真如善逝无,世人见影像。”自己的心如果能平等起信,那么所依无论怎么也好,都会获得真佛的加持,这样的教证与公案多之又多,因而应当心生欢喜。如《绕塔功德经》中云:“供养现在我,供未来舍利,平等起信心,福德无差别。”

辛二、供养已有应供境:

殷重而护持,正法比丘僧。

殷重而护持先前已有的正法经典与比丘僧众,使之饮食、资具免遭怨敌损害。经中说:如若恒常不断修法施、无畏施与慈悲心,修复陈旧腐朽之所依,则暂时也获得长寿、不为魔害等广大利益。又云:“现见佛塔已,何者复修造,是故具大力,身高无畏惧。”

庚二、供养应供境:

黄金宝璎珞,佩诸佛塔上,

金刚金银花,珊瑚及珍珠,

帝青吠琉璃,蓝宝供佛塔。

如云:“世间所有乐,皆供三宝生。”以许多精美金顶、珠宝璎珞佩在所有佛塔上。金银材料所做的美花与金刚宝、珊瑚、珍珠各种奇珍异宝、帝青宝,及由这所有珠宝所成的吠琉璃、蓝宝石供养佛塔,在佛塔上系上美花等,涂敷妙香,如此这些的等流果暂时长久获得的利益,经藏及律藏中有许多公案。《花积总持经》中说:“游戏狮子当知,善逝阿罗汉、真实圆满正等觉具无量功德,是故供养其之异熟也无量;游戏狮子,善逝无论安住抑或涅槃,一切供养者即如是,以三乘中一乘而涅槃;游戏狮子,见善逝阿罗汉真实圆满正等觉而心得清净,以清净心供养、承侍财和妙衣等一切,当知何者若于具善逝涅槃之芝麻许舍利佛塔作供养,其异熟与前等同。于善逝之供养无有分别或他体。”又云:“游戏狮子,供养善逝百年抑或千年,以一切舒适资具承侍,或者,何者于善逝涅槃之佛塔,以菩提心真实摄持而供养一朵鲜花或者撒一捧净水或者香水或者花片或者涂香后以欢喜心驻足言‘顶礼佛陀出有坏’,游戏狮子,依此功德彼者经劫或百劫或千劫,甚至十万劫中也无倒堕恶趣之处,于此不应生怀疑、疑惑、犹豫。”

于诸说法师,供养及承侍,

做生欢喜事,六法敬依止。

此外,对修行正法与讲经说法者供养,以妙衣等物品及铺设坐垫等恭敬承侍,做令他们欢喜的一切事,以前面所说的六法毕恭毕敬依止。

事师而恭聆,服侍与问讯,

及诸菩萨前,恒常敬供养。

讲法时,以承侍上师的方式恭敬聆听,做他们的随从等,尽力奉行他们需要的一切事,问讯请安,菩萨无论身份好坏,都是包括天人在内的应礼处、应供处。因此,对于不是为自己讲法的一切菩萨,也要恒常恭敬而以所作所为供养。《东山部律仪》中说:“舍利子言:‘世尊,于初发心菩萨亦应顶礼;甚转为旁生之菩萨亦顶礼。’”

庚三、遮止供非应供处:

莫于他外道,敬供及顶礼,

愚者依彼缘,将执具过者。

大王,你切莫对大自在天等所说的其他外道本师及眷属,心生恭敬,身体作供养、顶礼等。如此一来,不了知功过差别的愚者们依靠你恭敬他们为缘,就会贪执诸如自在天之类具有贪等过患的补特伽罗而弃此佛教而成为外道徒。由此我们也应该知晓舍弃冒充善知识而宣说颠倒之法的人。《毗奈耶经》中云:“二大尊者,了知外道的一切本师颠倒说法后说道:‘劣慧颠倒说,共称为劣道,彼法若如是,非法将如何?’”应当按照此中所说而舍弃诸如此类的事。

己二、智慧资粮之分支:

缮写佛经典,彼生之诸论,

先前当惠施,经函及笔墨。

如果有人准备缮写佛陀的经典及以佛陀为增上缘所形成诸如《宝鬘论》一类的所有论典,那么所用的经函、纸张也要相应施予。用于写书如海智慧资粮法身舍利的优质墨汁、笔要提前奉送。《宝积经》中云:“于无财物者,施法佛倍赞。”因此,务必要努力奉行。

境内办学堂,师资诸事宜,

田地定当赐,为智得增长。

自己的境内兴办学堂,教授读诵、书写、算数等的教师薪水之事宜,住宅等以及刚刚讲的田地要赐予,以此他们的生活水准与安定住留得到切实保障,这是为了自他智慧资粮全面得以增长的方便,因而要不间断行持。以此将迅速轻易实现一切所愿。《方广庄严经》中云:“具福之人成所愿……”《阿育王降龙品》中云:“奇哉供三宝,见此果如何,海内安住龙,我调制服也。”又云:“自欲得功德,诸天及人众,真供圆满佛,无生无流转……”其中宣说了许多这方面的道理。

戊二(广说)分二:一、福德资粮之分支;二、智慧资粮之分支。

己一(福德资粮之分支)分四:一、施舍自财之十四资;二、利他方便相应施舍;三、布施一切无主物;四、布施求援之特殊对境等。

庚一、施舍自财之十四资:

以十四颂宣说:

为除老幼病,有情之苦恼,

于境医发师,赐田令安居。

一、为了消除年迈老人、未成熟的幼儿、四大不调的病人这些有情疾患等痛苦,对自己境内治病救人的医生、理发师,将自己拥有的田地部分收入或薪水妥善给予,令他们安居乐业。

旅舍及花园,桥池议事厅,

泉榻食草木,令慧巧匠造。

二、城镇、道路的交通要塞,旅客落脚的旅店,城市中心草坪四周围绕,种植花草树木等的花园、湖泊等内部相互交错等处中间隔开,用石头砌成通道的桥梁,沐浴的水池以及来来往往等聚会议事的总会厅,公共饮用的水泉、床榻、卧具、饮食、草木等所需的用品,命令明确了知或者通晓这些有聪明才智的人来建造。

于诸村寺城,修建集会处。

三、在有一户等的村落、放置佛典的寺院、具有四种姓及商业等的诸城市中要修建总的会议厅。

于诸缺水路,令人造水渠。

四、在缺少水的一切道路,要命人建造水渠。

于病无依怙,苦逼下劣者,

悲悯恒摄受,抚育敬亲近。

五、对于病人等无依无靠、因病而痛苦不堪忧愁可怜、种姓下贱、穷困潦倒、势单力薄等软弱无能的众生,国王你要以悲悯之心恒常摄受、庇护而抚育、保护他们,行为要做到彬彬有礼亲近他们。

应时之饮食,啖食谷水果,

乞求彼等士,施前用非理。

六、适合岁月时节,冬暖夏凉新鲜合意的饮食、啖食、五谷杂粮以及水果,当诸位比丘与乞讨的人前来索求这些物品时,在没有给予他们之前,国王不应该自己先享用,因此要先作供施。

靴伞滤水器,除刺之用具,

针线及凉扇,置于凉亭中。

七、为了方便无有靴子的人、遭受酷热等逼恼者,将靴子等、伞、过滤器、拔刺的用具及零碎的用品,针线、消解热恼的凉扇这些都要放置在水阁亭处。

三果与三辛,酥蜂蜜眼药,

消毒置凉亭,亦书咒药方。

八、诃子、毛诃子、余柑子三果,与生姜、荜拨、胡椒三辛,酥油、蜂蜜,眼药以及消毒药、药布也要放在凉亭处,简略书写仅仅念诵也去病的咒语、四百零四种药方提供给众人。

涂身足头油,摇篮及糊羹,

瓶盘板斧等,请置凉亭中。

九、为了旅客,身油、足油、头油、婴儿的摇篮、像稀粥一样的面糊、取水的瓶器以及盛肉等用的盘子,劈柴等的板斧等,急需的物品,请放在凉亭等处。

芝麻米粮食,糖油皆具足,

净水所装满,小缸置凉处。

十、为了方便煮饭、熬粥等,装有芝麻、大米、杂粮、食品、糖、油的小缸以及装满净水的缸放在无有阳光的阴凉处。

蚁穴之洞口,食水糖谷堆,

恒常记心中,亦为众人行。

十一、有许多蚂蚁出没的洞穴口,要堆积食品、水、糖、五谷杂粮等,恒时不要忘却而记在心中,国王你也随心随力为所有人提供方便。

餐前与餐后,恒常于饿鬼,

犬蚁鸟类等,随意施饮食。

十二、在自己用餐之前及完毕之后,将残羹剩饭布施给饿鬼、狗、蚂蚁、鸟类等,对他们随心随力常常施舍饮食。

灾害饥馑年,压迫及瘟疫,

战败之领地,广摄诸世人。

十三、对于受到敌人怨家等侵害、庄稼遭到冰雹等摧残,此外各种损害纷纷出现,恶性瘟疫、被敌所毁等惨遭失败而成为可怜对境的世人们,以饮食等种种方便广泛呵护、摄受。

于诸苦农夫,摄以种子食。

十四、对于悲惨的农夫,要以种子、食物来摄受。

庚二、利他方便相应施舍:

废除强赋税,分支皆消减,

赈灾而济贫,减免关卡税。

先王强制下令的徭役、沉重的赋税都是不应理的,因此要全部废除。庄稼的所有分支税也要一概减少,要全力以赴赈济因负债累累而受难的灾民们。新王所制定有害他众的船费、关卡税、经过关卡要道等处的旅客们的税收都要免除,过分的关卡税等也要消减。

彼等门前候,苦难亦当除。

自境或他境,盗匪须平息。

商人从他乡而来时,要在财物上盖印,那些商贩在门口等候被拒之门外所受的严寒酷暑等苦难也要予以解除。国王对于自己境内或他地的所有盗贼土匪要千方百计给予平息。

货润须平衡,价值令合理。

当财物多少均衡之时,不能将价值控制得过高,商品的利润也要趋于平衡。如果(国王发现)物价不平等,就取消(经营者所定的)平等价格。如果价格同等,那么消除低价使之合情合理。

群臣所禀奏,自当皆知晓,

有益世人事,一切应常做。

如凡利已者,汝即有恭敬,

凡谓利他事,如是汝敬之。

对你多费口舌又有什么用呢?你要认真听取群臣的禀奏,当然也可能会有危害世间的启奏,因此对于他们的所有奏折与想法,要全面观察而做到了如指掌,作为国王你自身唯一为世界着想,所以,凡是有利于治国安邦、世界和平之事要恒常成办。对于他人所言与自己的事业也必须三思而后行。《本生传》中云:“如汝利益众生者,入于非正士之道,轻视而为实非理,三思而行方合理。虽有过亦现似善,善妙亦见稍非理,未经殊胜理观察,不晓需事之分寸。”如同凡是说“对你自己如何如何利益”,你都予以重视并恭敬一样,对于凡是说“如何如何利益他众”的事情,国王你也应当唯一为他利着想而恭恭敬敬集中精力去做。经中云:“见喜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竭力令众生见即生喜如是当为。何以故?世尊,菩萨非有他所为,普皆成熟众生而行持……”要依照此中所说而行持。

庚三、布施一切无主物:

如地水火风,药草及林木,

自于一须臾,令他随意用。

若行七步顷,怀舍诸物心,

菩萨所生福,无量如虚空。

此外,如同无主人所拥有的地、水、火、风,以及药、林苑的树木随意令他享受一样,大王自己的身体、受用一切如果根本不成立,则也应当于一须臾间,不执为我所而让他众随心所欲享用。《无爱子请问经》中云:“于何物不应有不舍心、不布施心。”由于不耽著受用并以舍心布施的缘故,甚至在行七步期间,尽管行为上没有做到,但对受用的一切财物怀有施他舍心的菩萨,所生福德资粮如虚空般不可估量,所以理应如是而行,而不应执为我所。《稀有智慧经》中云:“弥勒,普皆依止、修习舍心,若能屡次作意,则将圆满布施。”《宝云经》中云:“若问何为布施度,即思维一切财物以及果施舍于他众。”

庚四(布施求援之特殊对境等)分三:一、布施人之依据;二、布施其他求援者;三、合法布施。

辛一、布施人之依据:

貌美之女儿,若赐所求者,

依此分别得,受妙法总持。

往昔大能仁,同时而赐予,

八万装饰女,及一切资具。

如果有人认为:布施女儿是遮止的吧。

并非遮止,如果国王将自己貌美端庄的女儿等以珍宝饰品精心打扮而赐给诸追求者,那么依此布施将分别获得圆满受持妙法之名义的总持。可以这样布施有据可依,大能仁在昔日成为无边称法王等时,将佩带奇珍异宝诸装饰品的八万美女连同她们所需的服饰等一切资具一并赐予他人。因此,这种布施是合理的。《十地经》中云:“何时千数转轮王,尔时连同海诸地,四洲珍宝遍充满,我供先前诸佛陀。为彻寻觅法身故,昔日悦意且珍惜,彼等物我无不舍,多劫惜命尚布施。”

辛二、布施其他求援者:

种种光亮衣,及诸装饰品,

香鬘诸受用,愍施诸乞者。

白红等色彩斑斓、各式各样、光彩夺目、亮丽洁净的高档服装及一切装饰品,香鬘饮食等受用,要以仁慈心肠诚挚地给予一切前来乞求的人们。《般若摄颂》中云:“一切受用观无常,若自然起大悲心,由从我家施他家,极为应理当了达。施谁彼者不生畏,何物置家彼生畏,不足共用须常护,若施不招罪与害。”

辛三、合法布施:

何者无法义,极度生忧伤,

即刻赐彼乐,此施最殊胜。

任何人如果不具足听闻法义的顺缘,因此而极度忧伤,可怜兮兮,如果你想立即赐给他顺缘,那么没有比这更殊胜的布施了,因为这实际上就是你给予了他所要闻受的正法。经中云:“所有一切布施中,法施为最我所说。”

若于谁有利,毒亦作布施,

佳肴若无益,于彼莫施予。

犹如被蛇咬,断指谓有利,

佛说若利他,不乐亦为之。

如果有人问:菩萨该施给他人毒物吗?

答:如果知晓对患者等某些人来说毒物也有利益,那么不仅是其他药物等,就算是毒物也应施予,因为对他者有利必须放在主要位置上。纵然是上等的佳肴,但如果了知对他者不利,则这种食物也不可给予那一对境,因为何时何地都必须要断除损害的缘故。经中说,不成利益众生之事当舍弃。比如,对于被蛇所咬的人,据说如果砍断手指方有利。同样的道理,大能仁佛陀说,如果究竟利他,则暂时不安乐也要为之,就像依药治病一样。

己二、智慧资粮之分支:

共有二十五种,以十二颂说明。

于妙法法师,本当胜承侍,

恭敬而闻法,亦作法布施。

一、对于正法与讲说内明论典及说法者,本应当供以最上等的衣服、饮食等承侍。

二、断除骄傲自满的心态而毕恭毕敬听闻正法,并高度赞叹。

三、经函等正法方面的布施也要慷慨而为。

莫爱世间语,应喜出世言,

如自欲功德,亦令他生起。

四、切莫喜好散乱害他或者无利无害的各种世间俗语,因为会成为正法的违缘。如云:“世间悦意语,应时当言说,种种散乱词,畏故永莫言。”

五、应当唯一对出离轮回的方便等出世间忠言心生欢喜,因为能实现国王的一切利益。

六、犹如自己欲求生起闻思修的功德一样,也要令他人生起这些功德。

闻法无厌足,摄义且分析,

供养上师尊,恒常敬呈禀。

七、先前三番五次听受的法,仍旧不厌足,需要在数劫之间广泛求法。

八、所听闻的一切意义要善加归纳,念念不忘而受持。

九、正法的句义、了义、不了义等深入细致加以分析而宣说。经中云:“具目若有光,现见诸色法,如是善恶法,听闻而了知。”三学及其果位也是来自于听闻。经中又云:“以闻知诸法,以闻去罪恶,以闻断非义,以闻得解脱。”

十、恭敬供养讲经说法等诸位上师各种供品,恒常恭敬陈述所作所为。

莫读顺世论,断除诤义慢,

不赞自功德,评说敌功德。

十一、不要阅读世间顺世派等的所有恶论,因为使智慧颠倒错乱而成为智慧资粮的违缘。

十二、应当竭尽全力断除带有我慢心理而对观点的意义争论不休,因为律藏与《俱舍论》中说一味致力于辩论是外道的做法,也是轮回与恶趣之因。

十三、切莫以贪执自方而在他人面前炫耀赞叹宣扬自己的功德“如此如此”。

十四、不仅是对中等者等,甚至连仇敌也不要诋毁而应评说他的功德。《摄集经》中云:“赞自毁他之菩萨,魔摄慧浅当了知。”

莫中他要害,亦莫以恶心,

揭露他过咎,当观己过错。

十五、犹如箭中心脏一般,在展开辩论的过程中或者某一时间,万万不要以宣扬对方的缺点等而击中要害,因为会刺伤别人而成为恶业。《毗奈耶经》中云:“恶语伤人之斧头。”其中宣说了说恶语的诸多过患。

十六、在无有利益的情况下,也不要以恶心公开揭穿他人不可告人的过失。

十七、应当一再观察自己三门的一切过错,而予以断除。《宝积经》中云:“覆盖自诸错,观察他过失,此二如毒火,智者弃此过。”

他由何种过,常为智者责?

自应尽断彼,有力亦止他。

十八、以何种过失致使别人常常受到了知取舍的诸位智者所呵责,以此为缘,自己不依靠他者而要彻底断除这些过失,如果有能力,还要制止他人而令他无有罪过。如云:“设若过充满,然不观待他,自己知遣除,彼为智者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