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 作者: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 分享到:

第十八则:执政者勿乱杀人

《资治通鉴》〈大感应录〉记载:秦朝建国,用杀人来建立功名利禄,注重跪谲欺诈。从秦孝公石门之战,到周赧王入秦之人,其间斩杀坑死的有一百九十八万八千人。始皇并吞六国,建阿房宫,筑万里长城,致使民不聊生。焚烧书籍,坑杀儒士,到处巡视游历,从未停止,整个国内都在劳动百姓从军服役,这其间死的人又不下五十余万人。残暴酷虐,可说已到了极处。如果秦始皇不死在沙丘,李斯赵高不假造圣旨杀害太子扶苏,立胡亥,那是没有天道。不久,望夷祸起(赵高在望夷宫杀害二世胡亥),胡亥要求降为平民也不能免一死。胡亥被赵高杀后,不久李斯赵高也被诛九族。等到项羽攻入咸阳城,杀害三世子婴,屠杀秦朝宗族,挖掘秦朝陵墓,焚烧秦朝宗庙,没收王宫的妇女宝物。这一切可能是上天假手于楚人来报复秦朝灭亡周朝和六国的怨仇,及伸张国内亿兆人民的怨恨。才三世秦朝就灭亡了,始皇想要流传万世的梦想又到那里去了呢!又,始皇有十八个儿子,全部被赵高所杀,这个报应也很残酷。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因此劝诸在位执权者,切记切记,勿乱杀人。

录自《五戒相经笺要集注》页五八~六○

第十九则:素食者不遭杀劫

一切众生皆有灵性,此灵性与血肉之躯,不一不异,色身有生死,灵性永不灭。由于灵性不灭故,往返六道,此死彼生,彼死此生,生生死死,永无休息。皆悉随著自己所造的业因,去报恩报怨,与受苦受乐。而一切因怨业报中,以杀生食肉,其怨最深,何以故?众生最宝贵者生命也,人畜皆然。今此最宝贵之身命,遭到杀害,恨毒之深,报仇之切,无与伦比,自然要一刀还一刀,一命偿一命了。诚如《楞严经》所说:‘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死死生生,互来食啖。’这种互杀互食的因果轮回,若一人造杀业,则一人受杀身之祸,若一国人共造杀业,便召感杀劫了。

杀劫又名刀兵劫,即是遍地起战争。古时候的士兵作战,用刀剑作武器,故遍地发生战争,叫做刀兵劫。这种刀兵劫的起因,不明因果的凡夫俗子,误认为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所造就,或者是国内的政治野心家所导致。依佛法的因果业报来谈:这不是根本的原因,这只是一种助缘而已,根本的原因是从杀生食肉而起的。今举慈寿禅师的偈子来作说明,偈云:‘世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杀汝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这个偈子的第一句‘世上多杀生’是因,‘遂有刀兵劫’便是果。你从前害了他的命是因,他今生杀你身是果。你过去谋他的财是因,今生他烧你的屋宅是果。为什么他害得你妻离子散呢?因为你过去生曾破毁他的巢穴——杀鸟食卵,所以他今生害得你妻子离散,因果报应是‘吃他八两还半斤’一点亦不马虎。所以欲想不受苦报,便应当皈依佛门,相信因果道理,勿造恶业。我再举个历史事实来作证明:从前佛在世时,琉璃王带了大兵,去打迦毗罗卫国,佛曾亲自去见琉璃王,请求和平解决,结果和谈不成,佛就叫释迦族人防守自卫,不要攻系。琉璃王的军队攻入城来,到处乱杀人民,这时神通广大的目连尊者,运应神通将释迦族人五百,摄入一钵入内,送至天宫避难。等到战争停止后,再去拿来一看,钵中之人尽成血水。目连尊者请示佛陀,这是什么因缘?佛说:‘过去许许多多年前,这里有个大村庄,村中有一大鱼池,在一个大好节日,村中的人,把池里的鱼,都捉来吃,其中有大条,亦被捉来杀了吃,那时有个小孩,从不吃鱼肉的,为了好玩,用棍子敲打大鱼头三下。’佛又对目连说:‘那时的大鱼,就是今时的琉璃王,小鱼就是现在他的军队,村庄的人士,就是现在被他们屠杀的释迦族。那个虽然没吃鱼肉,只是敲了鱼头三下的小孩就是我。我因未食鱼肉,故未被杀,但是敲了三下鱼头,所以这时头痛三天。’

录自《素食的利益》页一五~一八

第二十则:杀生吃肉障往生

《净土圣贤录》卷七载云:袁中道,明万历四十二年望夕(十五夜),课毕趺坐,形神静爽。忽入定,神出屋上,飘然乘云,有二童子导之西行。俄而下至地,童子曰:‘住’。中道随下,见地平如掌,光耀滑润;旁为渠,广十余丈;中有五色莲,芳香异常;金桥界渠,栏楯交罗,楼阁极整丽。揖问童子:‘此何地?卿何人?’曰:‘予灵和先生侍者也。’问:‘先生为谁?’曰:‘君兄中郎也。今方伫君,有所语,可疾往。’复取道至一处,树十余株,池水汨汨,池上有白玉扉。一童子先入,一童子导,过楼阁二十余重,至一楼下,一人下迎,其颜如玉,衣如云霞,长丈余。见中道,喜曰:‘弟至矣!’谛视之,则宏道也。上楼交拜,有四五人来共坐。宏道曰:‘此西方边地也。信解未成,戒宝未全者,多生此,亦名懈慢国。上方有化佛楼台,前有大池,可百由旬。中有妙莲,众生生处。既生,则散处楼台,与有缘净友相聚。以无淫声美色,胜解易成。不久,进为净土中人。’中道问:‘兄生何处?’宏道曰:‘我净愿虽深,情染未除,初生此少时,今居净土矣。终以戒缓,仅地居,不得与大士升虚空宝阁,尚需进修耳。幸宿生智慧猛利,又曾作《西方论》,赞叹如来不可思议度生之力,感得飞行自在,游诸刹土,诸佛说法,皆得往听,此实为胜。’遂携中道上升,倏忽千万里,至一处,光耀无障蔽,琉璃为地;界以七宝树,皆栴檀吉祥,出众妙华,作异宝色;下为宝池,波扬无量自然妙声;池中众宝莲,叶五色光;池上隐隐危楼回带,阁道旁出,皆有无量乐器,演诸法音。宏道曰:‘汝所见者,净土地行众生依报也。过此,为法身大士住处,甚美妙,千万倍于此,神通亦千万倍于此,吾以慧力游其间,不得住也。过此,为十地等觉所居,吾不得而知。过此,为妙觉所居,唯佛与佛乃能知之。’语罢,复至一处。无墙垣,有栏楯,光耀逾前。坐顷之,宏道曰:‘吾不图乐之至此极也。使吾生时,严持戒律,尚不止此。大都乘戒俱急,生品最高。次戒急,生最稳。若有乘无戒,多为业力所牵,流入八部鬼神众去,予所亲见者多矣。弟般若气分颇深,戒定力甚少。夫悟理不能生戒定,狂慧也。归五浊,趁强健,实悟实修,兼持净愿,勤行方便,怜悯一切,不久当相晤。一入他途,可怖可畏。如不能持戒,有龙树六斋法现存,遵而行之,杀戒尤急。寄语同学,未有日启鸾刀,口贪滋味,而能生此土者也。虽说法如云如雨,何益于事?我与汝空王劫时,世为兄弟,乃至六道,莫不皆然。幸我得善地,恐汝堕落,方便神力,摄汝至此。净秽相隔,不得久留。’时宗道已卒,因问其生处。宏道曰:‘生处亦佳,汝后自知。’忽陵空而逝。中道起步池上,忽若坠水,跃然而醒,自为记如此。

录自《五戒相经笺要集注》页二○八~二一一

第二十一则:教养儿女有义方

人人都会生儿女,但不见得人人都知道教儿女;生儿女易,教儿女难,天下大乱及地狱充塞的因素虽多,儿童时代未受家教的因素当居大半。光会生儿女,不会教儿女的人,实在惭愧为人父母,对不起祖先,亦对不起国家。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这话一点不错。俗谚道:‘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养了儿女不管教,长大了为害社会人群,这岂不是父之过吗?古时候,有一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罪犯,判处斩首示众。他要求在临刑之前,吮一吮母亲的乳头,母亲答允了,将乳头送到他嘴里,他狠命一咬将乳头咬掉了——他恨煞母亲没有管教他,小时撒赖放任他,少年时做太保袒护他,以致长大之后,无恶不作,落得今朝斩首示众,悔已迟了。这故事值得那些袒护儿女打老师的父母们,作面镜子。

如上所述,养子不教确有罪过,可是教之不以义方,亦是有罪过的。例如看见儿女以财物施贫济急,便不高兴;看见儿女取非份之财回家,却生欢喜,这等于教儿女悭吝贪财。此人儿女长大之后,不做贪官亦是小偷,做父母的怎么辞其咎?爰节录古今圣贤之“教子义方”数则,以供为人父母者作参考。

佛说《善生经》云:‘做父母的要以五事对待儿女:第一、禁止儿女造一切恶,并且指导他们行一切善。第二、教导儿女知书识礼,及授予谋生技能。第三、对儿女要尽力爱护与照料。第四、指导儿女的婚姻大事。第五、随时供给儿女的生活费用和学费。’此说最完善扼要。

《四书》里孔子说:‘少年子弟,回到家里要孝顺父母,出去外面要恭敬长上,做事要谨慎小心,说话要诚实有信,对众生要博爱,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这孝弟仁爱,是做人的根本,既切实做到,还有余力的话,才去学习文艺。’此说最为根本切实。

现代高僧印光大师说:‘凡属子女,必须从幼教以孝弟忠信,勤俭温恭,至其长大入学读书,方有受益之基。倘自幼任性惯了,且无论无天资无善教,即有天资有善教,亦只成得个文字工人,儒门败类而已。世有才高北斗,学富五车,而其所作所为,皆仗此聪明,以毒害生灵,毁灭道义者,其原皆由初无家教以为之肇也......凡子女力能为者,必须令其常做以习勤;凡饮食衣服,勿令华美;但凡抛弃五谷及损坏什物,无论物之贵贱轻,重,必须告其来处不易,及折福损寿等义。’此说最具体易行。

天下父母心,都疼爱儿女的,都希望儿女将来有光明锦绣的前程。可是光明前程,不可幸致,欲想儿女前程光明,就必须教之以义方。前面所举的三个例子,按照佛说的义方教子,则子可望成佛;按照圣贤的义方教子,则子可望成圣贤,端在各人善为选择。

录自《醒世周刊》第十五期

第二十二则:拾金不昧宅心厚

报载台中市大荣汽车装璜行店员柯吉安(家住彰化福兴乡定兴村一二○号)深夜拾获钜金,立刻送警招领,拒受任何报酬,获得各界一致赞佩。在此盗窃贪污案件,时有所闻之际,而柯君于“深夜”拾“钜金”,送警拒领,“拒受报酬”,这种好人好事,当可使那班窃贼贪官,惭愧无地,回过头来。

柯君此一善举,从任何方面看,都是利益无尽的:第一、拾金不昧,未做亏心之事,精神感到安慰,这就是最大的报酬,再多金钱买不来的。第二、柯君的店东和亲友,由这件善事—拾金不昧,得知他不贪非份之财,忠厚可靠,以后一切经营交易,都信任他,这种无形的财富,不可估计。第三、报载失主曾以数百元酬谢,但为柯所拒受。足征柯君对“拾金不昧”,不自炫德色,如此宅心仁厚,必定“厚德载福”。有历史事实,可资佐证,例如:

唐朝晋国公裴度,年少之时,相命先生说他当饿死。有一天到香山寺,见一女人,入寺拜佛祈求保佑,临去遗留一包袱,公收藏守待之,明日女人凄惶来找,说是父亲因案被囚,家中典假得玉带一及犀带二,欲以贿赂有关人士,宽解父狱,不幸昨天在此遗失了。公将原物交还,女人感激泪零,伏地拜谢。并留一带酬谢,公拒绝不受。次日相命先生说他相貌变了,转贫贱为富贵,阴德救人,前程万里,不可限量。公后来官做到宰相,封晋国公,位极人臣,威震四夷,身系天下安危者垂三十年,以全德始终。大家都说他这种福气,是由以归还宝带的阴德所致。

亦许还会有人说柯君这是做傻事,现成的几十万元不知受用。其实柯君并不傻,说柯君傻的人,才是大傻瓜。佛说人生在世,无论贫富、贵贱,寿夭、穷通,都是因缘果报,自作自受。贫穷的人,因于过去未培福,所以今生贫苦;若欲转贫为富,应当努力工作,多积阴德,这叫“自求多福”。如果舍此他图,以不正当之手段,窃取不义之财,万无一得。纵然取得,亦只是空花幻景,转眼成空,而后世必定变牛变马,偿还孽债。古今以来变作畜生还债的故事,不知多少,最近四十六年恒春林新淦变牛还债,便是个好例子。贪图一时的挥霍,换来累世作牛马,岂不是大傻瓜吗!何况,取了不义之财,常恐东窗事发,内心惴惴惶惶,痛苦万分。求财本图快乐,若得不义之财反增痛苦,那不等于自讨苦吃吗?

人是血肉之躯,需要衣食住行,自不免有金钱费用。但必须循正当的途径求得的钱财,方能安乐享受;若以非法手段勉强窃取的钱财,不但不能保有享受,而且反更增加罪恶和痛苦。试看那些贪官、窃贼、骗子、奸商,天天在搅钱,可是,谁个发了财?所以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录自《醒世周刊》第九期

第二十三则:护僧物如目中睛

众僧物是信施血汗,为十方僧宝所共有,若不爱惜,罪过无量。大律云:‘我惜众僧物,如护目中睛。’任执事者,尤须注意。从前杨州白塔寺僧道昶,当副寺管理僧物,坐守自盗。忽有冥官数人,白天到他房中,拖昶下地,欲断他头,昶惊叫‘救命’。冥官厉声说:将你房里财物,全部归还众僧,就饶你不死。昶叩头说:不敢违命。即鸣钟集众,尽舍财物,造像设斋供众,冥官过三日又来,见昶一钵一衲,身无长物,不言而去。昶从此努力修行,卒获悟道。

录自《沙弥律仪要略集注》页一五五

第二十四则:私取僧物犯盗罪

昔者,僧照禅师,苦行禅定第一,行法华三昧,感观音菩萨为说法,得无碍辩才;又见普贤菩萨乘白象,放光证明功德。他曾经取过常住一撮盐作饮料,以取用很少,故不以为意。三年后行方等忏法,忽见盐相生起,增长至数十斛,乃大惊,急卖衣买盐,偿还常住,其相方灭。又隋炀帝大业二年僧道明亡,同房僧玄绪,暮行郊外,忽见一寺,便进去,遇道明,形状和平时一样,但见众僧所食之粥,作血红色,身体都好像被火烧过了。玄绪见了生恐怖,问是何故?道明说:‘此是地狱,我身前为了取众僧柴一束煮染色,未曾赔偿,故堕地狱,当受一年烧足之罪。’褰衣令看,见他膝以下尽焦黑。又说:‘请您老替我买一百束柴赔还常住,并写法华经一部,可以免苦’。玄绪答应了,回到寺里,急忙照办。重往寻找那个寺,却一无所见。我们听了这两个公案,自当警惕,慎勿违犯。

录自《沙弥律仪要略集注》页一二二~一二三

第二十五则:盗僧物者堕地狱

偷盗戒以盗常住物及僧众物之罪极重,应堕地狱。《方等经》华聚菩萨说:‘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不能救。’大律说:‘若盗佛塔物及寺中供具,即犯重罪。’佛法僧物,各有所属,不得互用,用则计算价值论罪。如增注载:‘唐朝汾州启福寺住持僧惠澄,患病作牛吼而死,寺僧长宁师夜晚见惠澄来,形色憔悴,对他说道:我为了互用三宝物,受苦难言。其他罪都比较轻,惟独盗用常住物罪极重,请你救我。’长宁师就为他诵经忏罪。月余复来说:蒙你给我诵经,已得息苦,现别住一处,但不知何时才得解脱。’做职事的僧尼,看过这个公案,应多多警惕。又大众僧物四事供养等,亦不得互用。如僧中有衣财而无食粮,需挪用衣财以济道粮时,必须白众忍可,方得动用,事后仍旧补还,不名犯盗。......《阿含经》。目连尊者告勒叉那比丘道:我路中见一大身众生,有热铁丸,从身出入,乘虚空行,苦痛迫切,啼哭呼号,形状极可怜。又见一人,舌头又长又大,有把火热的利斧,在砍他的舌头,乘虚空行,啼哭呼号如前人。复见一人,有双铁轮,在两胁下,燃烧旋转,还烧其身,亦同前面说的两人一样,号泣空行。勒叉那比丘听了这话,便去问佛。佛就对大众僧说:我亦看见这些众生,可是没有说,惟恐愚人不信佛语,会长夜受苦,是故不说。那个热铁丸从身上出入的众生,过去世在迦叶佛所作沙弥,守僧果园,盗取七枚(粒)果供养师父。由于那次犯盗,死后堕地狱,受无量苦,地狱余报,今得此身,继续受此等苦。那个受炽燃利斧砍舌的众生,亦于过去迦叶佛世,出家作沙弥,于用斧砍石蜜(即冰糖)供僧之时,盗食粘著斧刃的石蜜,由于那次犯盗之故,死入地狱,地狱苦毕,余罪续受此苦。那个双铁轮在胁下的众生,亦从迦叶佛法中出家作沙弥,差他拿饼供僧时,盗取两番(个)饼,藏于胁下,由于那次犯盗,死堕地狱受无量苦,余罪续受此苦。’读者读到此处,或许会怀疑,这三个沙弥,或仅盗‘果七枚’,或仅‘饼两番’,或‘石蜜少分’,为何‘俱堕地狱’?盗物少而受苦剧,是什么道理?须知道:此果饼石蜜,属常住物,即十方僧宝所共有,若犯盗,应于十方僧宝前结罪。十方僧宝无量无数,故其罪极大。是故华聚菩萨说: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不能救。隋文帝十六年,齐州灵岩寺,释道相暴亡,灵魂至阴府,见势至菩萨,引观地狱。有一榜云:沙弥道弘,为众僧作馄饨,先盗食一钵,当堕铁丸地狱,返阳后,以告道弘,这时道弘患口疮已数年,闻道相言,乃为众僧设供赎罪。道相于七日中,十三度死,见菩萨指示罪报相者,三十余人,以告诸人,即各赔偿,狱榜随灭。详如《僧镜录》。仰望读者,知所警戒。

录自《沙弥律仪要略集注》页二九~三一

第二十六则:五台山的人皮鼓

白衣应以僧伽为福田,供养僧宝。今僧给白衣送礼,是僧以白衣为福田了,颠倒妄为,彼此损福。况与者生欢喜,不与者生怨,故不宜也。若将常住物,送白衣作人情,其罪重于阿鼻地狱。五台山黑山寺有人皮鼓公案。却说寺僧××任职事,将常住物私给白衣弟子××,为他娶妻置产。后来死变为牛,在寺内耕田做工偿债,此牛临死时,报梦寺僧,将它的皮剥来作寺鼓,以赎罪愆。这公案在印光祖师文钞中有详细说明。望诸僧尼,引为深诫。

录自《沙弥律仪要略集注》页一七九

第二十七则:因果报应通三世

《感应篇图说》云:明扬州有富人,生一子,甚贤,有二孙,聪慧过人。业南北货,临终时,以一秤密付其子曰:‘此吾起家物也,宜珍之。’子问之,曰:‘此秤乌木合成,中藏水银,秤出,则注水银于头,人见以为重,而不知反轻;秤入,则注水银于尾,人以为轻,而不知反重,是以富耳!’子心讶之,而不敢言。父死,丧事毕,对天祷告,求赦父罪,即将此秤烧毁,但见烟中有物上升,如青蛇状。未几二子皆死,遂叹天道无知,因果颠倒,连日昏倦,乃不欲生。一日,梦见金甲神喻之曰:‘汝之父,以往世作诸微善,命合富耳,不系于秤,玉帝正以其现生用心不公,故遣破耗二星以败尔家,家败之后,继之以火,今因尔能盖父之愆,故将二星收回,将以贤子光尔之后,尔当力行善事,无得怨尤。’觉而大悟,为善益坚,后果生二子,皆成进士。

只此一案,便可证明三生不谬。试看金甲神对贤子说道:‘汝父往世作诸微善,命合富耳,不系于秤。’可证明前生的后报善了;因富人现世用心不公,故遣破耗二星以败其家,败后再继以火灾,可证明今生的现报恶了。又因贤子能盖父之过,作事公平,特将二星收回,将以贤子光后,可证明今生的现报善了。后报和现报如此,生报也可推而知了。那富人一生用秤来欺骗人,使人吃亏,便是大恶,所以玉帝遣二星以败其家,以昭现报之速。那贤子密祷于天,求赦父罪,便是大善,所以玉帝收回二星,将以贤子光后,岂非受现报之乐么?因此也就可以明白吉凶祸福之理,相为倚伏,不过不是俗眼所能见的罢了。

录自《五戒相经笺要集注》页八六~八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