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四帖疏讲记(下)
《观经四帖疏讲记(下)》 ︱ 善导大师 撰著 ︱ 智圆法师 讲解
二、从“下有金刚七宝”下,至“不可具见”已来,正明地下庄严,即有其七:
二、从“下有金刚七宝”到“不可具见”之间,这是说明地下庄严,有七个方面的涵义:
一、明幢体等是无漏金刚;二、明擎地相,显映庄严;三、明方楞具足,表非圆相;四、明百宝合成,量出尘沙;五、明宝出千光,光周无边之际;六、明光多异色,色照宝地,随机变现,无时不益也;七、明众光散彩,映绝日轮。新往者睹之,卒难周悉。
(一)说明地下宝幢都是无漏金刚体性。因为它不是有漏惑业力所感,不是坏苦所摄,所以说它是无漏金刚性。不像此方的东西过了一段时间,因缘迁变之后,就会变得腐朽、破烂,最终坏灭无余。极乐世界的柱子不是这里的土木建筑,是金刚性。
(二)说明这个宝幢擎起地面的情形,显示宝幢光明辉映在地面上,显出无量庄严。
(三)说明幢的形状,具足八方的楞形,不是圆相。
(四)表明幢体是由百宝合成,超过恒河沙数的数量。
(五)说明合成宝幢的妙宝都是发光体,每一宝珠都能发出千道光芒,而且光明照耀周遍到无边际的处所。就是说它发出来的光没有一个边际局限的量,不像此方发的光有一定的照耀范围。极乐世界从如来智慧现出的妙宝体性,能够发光,而且发出的光是没有边际的。好比佛色身一毛孔的光是周遍的、没有边际,或者佛一个音声也是找不到边际的,同样,这里宝幢的光是找不到边际的。
(六)说明这个光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妙色,红、黄、蓝、绿等等。这些妙色照着宝地,而且它是随着往生者的机感而变现的,无时不作饶益。
这就说明如来不可思议的智慧、悲愿与众生善根和合的时候,自然地表现出各种的妙相。所以,“随众生心,现所知量”,无不如意圆满。而且都是应机作利益,任何的妙相都是契合行者的心而作饶益的。
所以,这极乐世界全部都是大加持物,全部都是智慧,都是如意宝性,一接触就会得利益。这里说的“无时不益”,就是指随时都作利益。
(七)说明这么多的光都散发出各种的色彩,光明辉耀超过日轮。新往生的人去看,实在难了解它的内涵。也就是没办法测到它里面到底有多少色、多少光、多少利益、多少功能,无法全部搞清楚,这叫做“卒难周悉”。
赞云:地下庄严七宝幢,无量无边无数亿,八方八面百宝成,见彼无生自然悟。
此处赞叹:地下具足功德庄严的七宝幢,有无量无边无数亿那么多,简直是一个宝幢的林海。每一个宝幢都是八楞形,每一个面都是百宝合成。只要眼睛见到了这些庄严宝幢,就自然悟得无生,所以力用不可思议。
无生宝国永为常,一一宝流无数光,行者倾心常对目,腾神踊跃入西方。
西方称为“无生宝国”,因为它都是妙宝体性,无一不如此。而且一往生以后就没有了生死。这里都是佛的无漏心所现的妙相,所以国土常然、无衰无变,叫做“永为常”。细到宝地、宝幢、宝物等一切法上都是如此。宝幢上的妙宝都流出无数的光明,行者倾心观想,常常现在眼前,这样心神踊跃入于西方圣境。
又赞云:西方寂静无为乐,毕竟逍遥离有无。大悲薰心游法界,分身利物等无殊。或现神通而说法,或现相好入无余。变现庄严随意出,群生见者罪皆除。
接着赞叹说:西方净土是寂静无为的安乐。此土的安乐都是有漏有为法,也就是由烦恼和业变现出来的,所以都有生住异灭的相。其实是苦性,暂时现一下,后来就没有了,一切都会归于衰灭。但是西方没有惑业的妄动造作,所以它是寂静无为的安乐,已经超出了生死界。一直神游于法性当中,所以是“毕竟逍遥”。既离开有边也离开无边,既不是实有也不是断无,一切都是从容中道,不著有无,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有边无边。
“大悲熏心游法界”等六句,是说菩萨往生之后,获得无生法忍,自在无碍利益众生的情形。也就是以自在无碍的神变力能够入在法界的尘尘刹刹当中,分出了无数的身利益众生。“等无殊”,都是平等的法性的游戏,没有什么两样的。只是应着众生的心来做各种的显化,有的现各种神通来说法,有的显现相好,“入无余”,就是遍入无余,能周遍地入在一切众生界里。随意地变现出庄严来,众生一见到就能够消除罪业。
又赞云,归去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毕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
又作偈赞叹说:归来吧!归来吧!三界的魔乡不可久留。旷劫以来一直在此地流转,六道各种的生处没有不经历过的,也就是不断地在六道里轮转。这样一个群魔充满的地方,一切所到之处,没有安乐可得,你只能听到愁苦哀叹的声音。所以这是一个苦海,处处都是苦因、苦果。从人我执里起烦恼造业,然后变出各种生死的相,需要受各种的苦。即使有一点乐受,也都是虚假的,都是苦性的,最终都是落入苦,没有一个法不是落入苦中的。因此这里无可留恋。
我们已经能够这样深明大义,看到了净土和秽土天地悬隔的差别,就知道净土是唯一的家乡,那里才是永恒安乐之地。因此我们就发心这一生结束以后,就要入到西方涅槃之城。
三、从“琉璃地上”下,至“分齐分明”已来,正明地上庄严显标殊胜。
三、从“琉璃地上”到“分齐分明”之间,这是说明地上的庄严,表明它的殊胜。
此明依持圆净。七宝池林等是能依,琉璃宝地是所依。地是能持,池台树等是所持。此由弥陀因行周备,致使感报圆明清净,即无漏为体也。
这是说明依、持圆明清净。七宝体性的宝池、宝林等是能依,琉璃宝地是所依。或者说宝地是能持,池台树等是所持。总而言之,就是以琉璃宝地持着各种地上的庄严。
由于弥陀因地的修行圆满完善,导致感得的国土圆明清净,是无漏的体性。
赞云:宝地庄严无比量,处处光明照十方。宝阁华台皆遍满,杂色玲珑难可量。
赞颂说:宝地有无从比拟、衡量的无数庄严,处处都发出光明,每一道光都照耀十方世界。在地上到处都充满了宝阁、花台,都是各种妙色汇合,玲珑剔透难以衡量。
宝云宝盖临空覆,圣众飞通互往来。宝幢旛盖随风转,宝乐含辉应念回。
虚空遍覆着宝云、宝盖,圣众无障碍地在空中飞行,互相往来,空中的宝幢、幡盖都随着风而转动。在光辉当中风吹妙宝发出的微妙乐音,应着心念而有回音。
带惑疑生华未发,含华笼笼喻处胎。内受法乐无微苦,障尽须臾华自开。耳目精明身金色,菩萨徐徐授法音。光触体得成三忍,即欲见佛下金台。法侣迎将入大会,瞻仰尊颜赞善哉。
如果还有怀疑、带惑往生者,莲花没有开,还在花里面,就好比是处胎。但是在这里都是受着法乐,没有丝毫的苦受,障碍一旦消尽,须臾间,花就自然开敷。耳目精明,身体金色,菩萨徐徐地给他传授妙法。光明一触到身体就成就了三忍,当时想要见阿弥陀佛,就走下了金台。法侣们把他引入了大法会里,瞻仰着阿弥陀佛的尊颜,情不自禁地赞叹佛的功德。
言“金绳”已下,正明黄金作道,状似金绳也。或以杂宝为地,琉璃为道。或以琉璃为地,白玉作道。或以紫金白银为地,百宝作道。或以不可说宝为地,还以不可说宝作道。或以千万宝为地,二三宝作道。如是转相间杂,转共合成。转相照曜,转相显发。光光色色,各各不同,而无杂乱。行者等莫言但有金道,而无余宝作道也。
“金绳”以下,说明黄金作为道路,形状就像一条金绳。或者以杂宝作地,琉璃作道;或者以琉璃为地,白玉作道;还有的以紫金白银作地,以百宝作道;又有的以不可说宝作地,还以不可说宝作道;或者以千万种宝作地,两三种宝作道。
像这样互相组合搭配,互相合成;互相照耀,互相显发。总而言之,光光色色各各不同,但是没有丝毫杂乱。行者等不要说只有一种黄金的道路,没有其他宝作道路,经上只是举一个例子。
四、从“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下,至“乐器以为庄严”已来,正明空里庄严,即有其六:
四、从“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以下,到“乐器以为庄严”之间,这是说明虚空中的庄严,有六段内容:
一、明宝出多光;二、明喻显其相;三、明光变成台;四、明光变成于楼阁;五、明光变成于华幢;六、明光变成于宝乐之器。
这六段分别是:(一)说明从妙宝发出众多光明;(二)用比喻来显示这些光在虚空中或者显成花,或者显成星月等的相;(三)说明光变成了台;(四)说明光变成了楼阁;(五)说明光变成了花幢;(六)说明光变成了妙宝乐器。
总而言之,虚空中的设施都是光明化现的。所以要知道极乐世界各种虚空庄严的由来。
此明地上杂宝,一一各出五百色光。一一色光,上涌空中,作一光台。一一台中宝楼千万,各以一二三四乃至不可说宝以为庄严合成也。
这是说明地上各种妙宝,每一种都发出五百色光。每一种色光都上涌虚空,然后变成了一个光明台。像这样,虚空中有无数个光明台。每一个台当中又有千万数宝楼阁,而每一座宝楼阁,又各自以一二三四乃至不可说的各类妙宝作为庄严而合成。
总而言之,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幻化。这就是宝中现光,光中现台,而且台中又化成了宝楼阁,宝楼阁又是以各式各样的妙宝合成。总而言之,幻化无量。
言“如华又似星月”者,佛以慈悲畏人不识,故借喻以显之。
说到“如华又似星月”,这是佛以慈悲心,怕此土的人不了解,所以借用花、星、月等熟悉的形象来作显示。
言“于台两边各有百亿华幢”者,宝地众多,光明无量,一一光等,化作光台,遍满空中。行者等行住坐卧,常作此想。
说到“于台两边各有百亿华幢”,这是指在宝地上众多杂宝,发出无量光明,每一种光都化成了光明台,遍满了虚空。行者在行住坐卧中常常作这个观想。
五、从“八种清风”下,至“无我之音”已来,正明光变乐音,转成说法之相。
五、从“八种清风”到“无我之音”之间,是说明光明变成了乐音,转成了说法的妙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