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辨相品第一

《辨中边论(未定稿)》 ︱ 弥勒菩萨 造 ︱

壬二、分十六空

能食及所食,此依身所住,

能见此如理,所求二净空。

为常益有情,为不舍生死,

为善无穷尽,故观此为空。

为种性清净,为得诸相好,

为净诸佛法,故菩萨观空。

补特伽罗法,实性俱非有,

此无性有性,故别立二空。

虽然空性的自性本无分类,但由观待空基有法等可分类故,宣说了十六空。何等为十六空?从能受用外境者或能食的眼等内六处自性本不成立的角度,称为内空。如是,从所食或所受用的外六处自性本不成立的角度,称为外空。于彼等内外法的所依或身一切处安立的空性,称为内外空。以十方所摄之处——外境器世间的自性空性,称为大空。由观待有法的分类而宣说此等彼等的空性。如是以内外情器所摄的一切法本来安住于空性,对于能见此空性的智慧取所境之名,称之为空,以此能境智慧也本不成立故,称为空空。以智慧如是见的空性是诸法实相、无欺惑的缘故,称为胜义,彼胜义本性也不成立故,称为胜义空。

为何修习空性呢?为了获得有为道与无为涅槃果的功德而修习,彼等也自性空,这是略说。“于道果功德为何修习空性”由以下至“故菩萨观空”之间的两颂广作宣说。有为法空与无为法空二者是为了获得当生的有为法道与无为法涅槃或者有寂功德的二种善根清净而修习的,因为若对这二种善根取相而执著则善根不清净,相反若能了知彼等自性本空以无自满的方式修持则彼等善根获得清净故。

超越轮涅的大涅槃也自性空故,称为毕竟空。它是为了恒常利益众生而修习,不住轮涅的大涅槃现前后乃至虚空未尽之间恒时对一切众生作利益,若对彼耽著则真实清净不会现前,相反若能以不耽著的善巧修行则可成办利乐有情的事业故。无前后际是指轮回,彼等无自性故,称为无际空。如是观修轮回空性是为了不舍弃轮回,因为若不了知轮回本体无自性则见轮回过患后将会舍弃。在无余涅槃界中一切善根无尽者称为无散,彼自性空也叫无散空。为获得如是无余涅槃时善根也无尽,故修无散空。以此修力对于无尽善根也能清净二取障垢并获得法身后,能令彼等善根乃至虚空未尽之间相续不断。自性住种性称为本性,彼空称为本性空,它是为了种性清净而修习,因为以清净耽著种性的障垢后将会现前种性。佛陀相好此处称为自相,彼自性空性者,称为自相空。它是为了获得微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清净而修习,以清净耽著相好的障垢后将圆满成就故。力、无畏、不共法等佛陀功德法此处称为一切法,彼由彼自性空者,称为一切法空。它是为了清净耽著佛陀一切功德法的障垢后圆满获得而修习。如是缘彼等空性后,诸菩萨修习如是之道。

如是所说的十四空可摄于二空之中,即是:补特伽罗我与其余一切法我无自性,此处称之为无性空,以所破二我否定方面已遮遣故;对此二我无自性的有性或空性从肯定方面成立有,则是上述之外的空性,称为无性自性空。其中,前者为遣除二我增益及后者为遣除于空性无而损减的缘故,分别如是宣说。

辛五、于空性成立有垢无垢之理

此若无杂染,一切应自脱;

此若无清净,功用应无果。

非染非不染,非净非不净,

心性本净故,由客尘所染。

虽然从空性自性的角度或实相中没有净与不净的差别,但在诸有情现相中安立有垢与无垢的分位则为合理。倘若客尘诸烦恼位时诸法空性未生对治也清净客尘,则应成本无杂染故,一切有情无勤作而解脱;倘若以修习对治后清净自性空性或清净显现尚不现前,则应成修道无果故,谁也不应于道精进。因此,真如本体以自性光明故,以实相非杂染,以有客尘障垢显现的现相而言,非不杂染,是故法界不能一向说为清净或不净。

辨中边论颂辨染净相品第一释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