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分
《无量寿经大疏(四)未定稿》 ︱ 智圆法师.会编解释 ︱
【犹如重云,震大法雷觉未觉故。】
就像浓云密布之时,忽然间雷声震响,这是譬喻菩萨说法,能震动众生的无明业识,令一切无明中的众生发起觉悟。宋译说:“如雷震响,出法音故。”
【犹如大雨,雨甘露法润众生故。】
就像大雨降下的时候,会滋润地上的草木丛林,这是指菩萨降澍甘露法雨,而滋润众生的善根。
【如金刚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
如同金刚山不被八风所动,这是比喻菩萨的心不会被众多天魔、外道等动乱、破坏。
【如梵天王,于诸善法最上首故。】
就像大梵天王是娑婆世界主,这是譬喻菩萨的上首功德。唐译说:“诸善法王,能为前导如大梵天。”在一切善法之中,能够作为前导,就像大梵天王一样。
【如尼拘类树,普覆一切故。】
这是指菩萨像尼拘类树一样,能普遍地给无量众生乘荫凉。
“尼拘类树”能广大地荫蔽众生。《大智度论》里讲到,有位婆罗门说,他曾经在路上见到一棵尼拘卢陀树。树荫展开来能够覆盖商人的五百辆车,而且还有剩余。意思就是,极乐菩萨能为无量众生作依止,众生在如尼拘类树般的菩萨的荫蔽下,全都能止息热恼,获得清凉。
【如优昙钵华,希有难遇故。】
就像昙花盛开,非常稀有、难得,而且是一种大吉祥的象征。这是譬喻众生值遇到具足智、悲、力的安养菩萨,以及他的教法,是非常稀有、难得的事。
【如金翅鸟,威伏外道故。】
就像金翅鸟是毒龙天敌那样,这是譬喻安养菩萨的勇猛威力,能降伏一切外道。
【如众游禽,无所藏积故。】
这是指极乐菩萨的心无有挂碍、恋著,就像空中的飞鸟那样,所谓“野鹤无粮天地宽。”菩萨在任何处都没有蓄藏的心,也没有耽著的心。宋译说:“如空中禽,无住处故。”两种译本合起来看,就是比喻极乐菩萨少欲知足,以及证得了无住涅槃。在任何处都没有贪著的心,一切处都无所住,证得了无住涅槃的境界。
【犹如牛王,无能胜故。】
就像牛王是一切牛中之王,具有大力量,胜过诸牛,这是譬喻极乐菩萨具有无能胜伏的力量。
【犹如象王,善调伏故。】
就像大象王那样,极乐菩萨有极大的调伏力量,能调伏一切。宋译说:“如龙象威,难可测故。”
【如师子王,无所畏故。】
就像狮子是兽中之王,无所畏惧,这是譬喻极乐菩萨能慑服一切,无有怖畏。
《大智度论》说:“又如师子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故,名人师子。”好比狮子是兽中之王,无论在森林里的任何处,它都是独来独往,无所畏惧,能够威摄一切。而且狮子一吼的时候,百兽的脑袋都快崩裂了,意思是它有大的威力。佛也是这样,在九十六种外道当中,能降伏一切,无所畏惧,所以称为“人师子”。
【旷若虚空,大慈等故。】
这是指安养菩萨对一切众生有平等的大慈悲心。他的无量慈悲心,犹如虚空般广大。
【摧灭嫉心,不忌胜故。专乐求法,心无厌足。】
安养菩萨摧灭了嫉妒心,不嫉妒他人的圆满、殊胜的缘故。专一好乐寻求正法,没有疲厌、满足之心。
“摧灭嫉心,不忌胜故”,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如果心怀嫉妒,那心就不能平等,也就不能真正利他。所以首先要灭除嫉妒心。《十住毗婆沙论》说:“等心于众生,不嫉他利养。”意思是说,菩萨对待一切众生,心都是平等的,没有亲疏、厚薄等差别。也不嫉妒他人得到名闻利养。像这样,净土的大菩萨住于平等心中,所以不会对于他人的殊胜、圆满心生嫉妒,也就是摧灭了嫉妒心,不会有难以忍受他人圆满的心态。
“专乐求法,心无厌足”,极乐菩萨们知道,自身如果不寻求正法,就没办法教化众生。所以乐于广泛地寻求无量法门,蓄积种种法财,以便利益众生。也因此,对于求法度生,心中毫无厌足。
【常欲广说,志无疲倦。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痴暗。修六和敬,常行法施。志勇精进,心不退弱。】
“常欲广说,志无疲倦”,菩萨常常好乐寻求正法,得法后,为了利益无量众生而广泛地宣说,没有丝毫疲厌之心。
就像一名医生,他想了解天下所有的治病药方,对此有很大的希求心。所以,每当碰到有效的药方时,都会谦虚地去学习。而他所作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自己,因为自己没有病,唯一是为了救治各类病人。为了这个目的,在寻求医道上永无满足之心,永远都在学习、在积累、在观摩,在实践之中掌握、发明各种各样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医治病人。总之,他怀着救治天下一切病苦之心,在这种悲愿的驱使下,对于寻求治病的药方永无疲厌,时时都处在积极进取的状态中。
与此相同,菩萨为了救治一切众生的心病,解除众生的心苦,而乐于寻求一切正法。无论是哪种法门,只要对众生有利,他都会虚心地去学习。当他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就会竭尽全力地为有缘众生宣说。经过无量亿劫也没有疲厌。
就像医生的事业是开方治病,他生命的所有力量都体现在救度病苦上,同样,菩萨就是以宣扬正法为事业,他的智慧、慈悲的力量,就体现在对于各类众生观机逗教、设立法门、破迷开悟、引度迷津等上面。也就是他负有以正法的妙药解除众生轮回苦的责任,也因此,菩萨就是在利益众生中体现他的力量。
“击法鼓”是指,菩萨宣说的契合时代病苦的法音,能够宣扬到很广阔的范围里,人们听到这种法音后,都能从迷梦中惊醒。
“建法幢”,菩萨是在契时、契机地宣说正法,摧灭一切邪说,因此,他于所到之处都高建法幢,标示着正法的胜利。
“曜慧日,除痴暗”,菩萨犹如日轮一般,无论到何处,都能消除有情内心的愚痴黑暗,给一代迷茫的众生指示安乐正道。
“修六和敬”,指菩萨没有嫉妒心,所以常常自处谦卑,修六和敬。这也是菩萨所发的大愿,无论在哪里,身、口、意三业都与同行道友身和、语和、意和,戒和、见和、利和等等。《法界次第初门》说:“此六通名‘和敬’者,外同他善,谓之为和;内自谦卑,名之为敬。”这六种都叫做“和敬”的原因是,外在与他人同行善法、善道,就叫“和”,即不违逆;内在自己住于谦卑中,这叫“敬”。
“常行法施”,极乐菩萨无论在哪里,都昼夜不断地行持法布施。
“志勇精进,心不退弱”,是说菩萨们心志勇悍,具足精进,丝毫没有退怯的心。这主要来自于普贤大愿的力量,所谓“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由于心里有了这种精进的大愿,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退失,也不会认为已经足够了。而且不会有任何心力怯弱、萎缩,或者意志消沉等的相。在他身上,永远都是精力充沛,充满了热情,找不到半点灰溜溜、消极、厌世等的不良心态。就像日轮住在虚空之中不断地运转,没有丝毫止息一样。
【为世灯明,最胜福田。常为师导,等无憎爱。唯乐正道,无余欣戚。拔诸欲刺,以安群生。功慧殊胜,莫不尊敬。】
“为世灯明”,这是赞叹极乐菩萨具世间解的德相。意思是说,菩萨的智慧光明能够照破有情心中的愚痴黑暗。就像日轮自身能发出光明照破世间的黑暗,让人们也见到事物的真相,同样,极乐菩萨自己具有智慧,证得了本体,所以能够为它人照见实相、照见正道。也就是由于自心具智慧的缘故,也能够启发他人,让众生也生起同样的慧解。以此而成为世间的明灯。 就像借助灯的光明能够见到各种色法那样,借助菩萨的智慧,依靠他所宣说的法语,众生也能见到诸法的真相,所以叫做“为世灯明”。
“最胜福田”,是赞叹大应供的德相。指菩萨自身具足功德,能够作为众生的依止处,堪受别人的恭敬、礼拜、承事、供养等,使得众生依靠他而生起殊胜的善根。也就是说,菩萨就像一块极肥沃的良田,众生在这里稍微种下一点善根,将来就会出生极大的福德,所以叫做最胜福田。
“常为师导”到“无余欣戚”,是赞叹菩萨具足大导师的德相。“常为师导”是说,菩萨恒时作为一切众生的导师,为失道者指示正路,引导他们趣入安乐之道,这就叫导师之行。《大方便佛报恩经》中说:“大导师者,导以正路,示涅槃径,使得无为,常得安乐。”所谓“大导师”,就是给众生指示得到究竟安乐的路,或者说指示涅槃正路,由此寂灭一切苦和苦因,使他达到无为的境地,得到永恒不变的安乐。世间的乐都是有为法,因缘一散就归于一空,但无为常乐永远不会随因缘而失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