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宗分

《无量寿经大疏(四)未定稿》 ︱ 智圆法师.会编解释 ︱

“等无憎爱”,是说极乐菩萨大悲心平等的德相。世间人只能对亲人生悲,对怨敌不起悲心,或者只对苦苦有情起悲,对于坏苦、行苦的有情不起悲等等。圣者菩萨的悲是对于一切苦恼有情,平等地发起拔除其苦的心。没有对一者好,对一者不好的偏私之心。也就是离开了爱憎的心。比如,身体左边被人用斧头砍伤,右边被人用檀香恭敬供养。那么,对于为怨、为恩的这两个人,圣者菩萨没有一点点偏向的心。不会因为右边的人用檀香供养我,所以就对他好;因为左边这个伤害过我,所以就不理睬他。就像世尊对待提婆达多和自己的身子——罗睺罗的心没有两样,极乐菩萨具足这种平等的悲心。

“唯乐正道,无余欣戚”,菩萨一心乐求佛的正道,而没有别的欲望。对于其他的道,根本没有欣戚之心,不会因为得而感到欣喜,因为不得而感到忧戚。意思是菩萨没有世间庸俗的心态,一心依止于法,安贫乐道,此外没有什么别的所求,也就是以法为乐。由于正法远离人、我、是、非等,所以菩萨的心唯一是清净的。不像世间,以得名利等为乐的缘故,所以会得之而喜、失之而戚。

“拔诸欲刺,以安群生”,这是宣说菩萨大法将的德相。世间的大将军,拔除了军兵身上的毒剑,而使他得以安稳,就像这样,大菩萨们拔济一切众生身上的三毒、五欲的刺,使得他们离开苦恼,而得到安稳。

《华严经》中说:“众生无智慧,爱刺所伤毒。”《清凉疏》对此解释说:“无明造业,爱能润业,故生死无穷,如泥中刺不觉其伤。”意思是说,因无明而造作各种行业,由于爱能滋润这个业种,所以不断地成熟现行,感召后有,导致生死连绵不绝。就好像人陷在淤泥中时,虽然被刺所伤,但自己毫不感觉。同样,众生沉溺在无明的淤泥当中,虽然被爱欲所伤,但丝毫不觉,这就叫“欲刺”。那么,菩萨要拔除众生心中的三毒或者贪爱。心中再没有爱染时,也就真正平安了,再没有病了。意思就是,心中有欲刺就会时时受伤,把欲刺拔掉后,就再没有后顾之忧了,以后一切都平安。这就叫做“以安群生”,也就是把众生从生死的病中解救出来,到达了真正的涅槃寂静之地。

“功慧殊胜,莫不尊敬”,这是总结赞叹极乐大菩萨们具有如此殊胜的功德,所以无论到何处,无不被人天众生尊敬、爱戴。

【灭三垢障,游诸神通。因力、缘力、意力、愿力、方便之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闻之力,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力,正念、止观、诸通明力,如法调伏诸众生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

这是讲安养菩萨灭除了三种垢障——烦恼障、业障、报障,游戏神通,具足因力、缘力等一切诸力。

对于这些力,以下分为七门来做解释:

第一门:“因力、缘力”,这是发起修行的所依,包括因和缘两方面。“因力”,指过去所修的一切善行,能够出生现在的善行。也就是过去种植的善根力量,成为发起现在善行的内因。“缘力”,指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这是指内在的善根力,加上外在助缘开发的力量,由此就能发起一切修行。

第二门:“意力、愿力”,这是起修的方便。“意力”,指作意的力量,意思是依循次第而如理作意。“愿力”,指发菩提心、希求佛果。以这两种力量,而成为起修的方便。

第三门:“方便之力、常力、善力”。其中方便力是总说,其他二力是别说。以无间修的缘故,具足“常力”;以不被恶法间断的缘故,具足“善力”。以这两种力而进入善法的加行,就叫“方便之力”。也就是说,恒时不断地修持,有一种坚毅、恒心的力量,所以叫“常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会被其他身、语、意的恶法间断,能保持纯善的力量,就是“善力”。有了这两个力,就能运转起善法的加行,所以叫“方便力”。

第四门:“定力、慧力”。修心成就了,心能够如欲地随顺而转,寂止于善所缘中,这就是“定力”;修观成就了,能够了了地明观诸法,这叫做“慧力”。

第五门:“多闻之力”,指能够广大闻法的能力。也就是受持各种法门时,都能够无误无失地明了、听受。

第六门:“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力”。指能够发起六度万行的力量。也就是无论修哪一种度,都具有力量,而不被违品所障碍。“施力”,修布施时,无论是财施、法施、无畏施等,菩萨都具有力量,能够无碍地运行。“戒力”,无论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还是饶益有情戒,菩萨都能清净守持,如律而行。“忍辱力”,无论是修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还是谛察法忍,菩萨的心都能安住不动摇,具足忍力。在任何境缘中,都能慈心不动。“精进力”,指对于一切善所缘都能勇悍而行,不会被懈怠的违品所间断。“禅定力”,“定”即心一境性,指菩萨能系心于善所缘,无乱无散。无论修什么,都具足百千三昧,一切时住在正法之中,不会乱动。“智慧力”,指菩萨具足各种智慧,包括尽所有智、如所有智所摄的无量智慧门。“智慧”指观的力量,即无论对于什么法义,菩萨都能明了地简择,无有错谬。像这样,极乐菩萨行持六度时,全都具力堪能,这就叫有力量,堪能发起修行。

第七门:“正念、正观、诸通明力”。“正念”,由于修行已经成就功德,舍开妄相,契入真实,所以能念念不迷真如本性,也就是常常正念现前而不致迷失,这就叫念力。“正观”指离开了愚痴之心,而能见到真实法。依于正念、正观,就会成就六通、三明,这就是获得了“通明力”。也就是常行般若,消除一切妄念杂乱,由此而开发神通。

“如法调伏诸众生力”,这是指菩萨利他的能力。也就是能施展各种方便来调伏众生的心,具有能调众生的力量。

对于这些力,嘉祥大师在注疏里,特别地就利他方面来解释。

大师说:“恒照大乘之因,以化物故,云‘因力’。照众生所藉之缘,名‘缘力’。”

意思是安养菩萨能够恒时照见大乘的因来教化众生,这就叫“因力”。也就是,他知道怎么来发起众生的大乘善根。并且有非常大的力量,能够引发、长养、成熟众生的大乘善根。并且,能够照见众生所需要借助的助缘,这叫“缘力”。这两种力都是从度脱众生的智慧观力来说的。也就是菩萨有观机施教的能力,能够见到应以什么方法、手段来引发众生的善根,再通过什么样的助缘、设施配合起来,能够激发出众生的大乘善根。这些就叫因缘的力量。

“愿力者,内有重愿度一切也。方便力者,有巧度之解也。常不舍此愿。欲利安物,明善力也。”

“愿力”,指安养菩萨内在有度生的愿力,发了深重的大愿,誓愿度脱一切。所谓“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不但有愿力,还有方便的力量。也就是能够“巧把尘劳作佛事”,应众生的机,非常巧妙地作度化,这就叫“方便力”。“常力”,指菩萨恒时不舍利他的大愿。“善力”是说,菩萨恒时都起心要利益、安乐众生,这就是大乘贤善之心的力量。

“在境不乱,明定力。鉴而不暗,名慧力。能随万种为说名多闻力。”

极乐菩萨在度生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顺、逆境缘,都能内心不乱,这就叫“定力”。而且,他像明镜一样,能够照见一切众生的根性,以及照见各种法门等。也就是时时如明镜照物一般了了明知,这就叫“慧力”。他会随着各类众生的根性、意乐,而宣说各种各样的教法,这就叫“多闻力”。也就是他的见识非常广博,对于世间、出世间的任何法都有过了解,以这种多闻的力量,在世间说法毫无障碍,能够随着各类的人而宣说各类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