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分
《无量寿经大疏(四)未定稿》 ︱ 智圆法师.会编解释 ︱
其次要知道,从会归自心来说,这一切都基于心性不可思议。如来藏是无为法,它不是因缘造作所成,这里法尔具足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现在借弥陀愿海这个增上缘,本性就会得以开发。但也要知道,所开发出的功德实际都是本有的,不是另外新生出什么,只是借助佛力的加被,顿时离了垢障,所以能够充分显发。
这里要知道两件事,一是本有,二是修生。本有是指,无量恒沙自性功德法本来具足,一切现成,丝毫不缺,这就叫自然,叫法尔。所谓“修生”,不能理解从无到有的新生,而是由隐而显的开发。就是一旦得到佛力加被在心上,就自然从心上显发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但得本,不愁末”,按净土法门来讲,所谓的“本”,就是指对阿弥陀佛生起真实的信心,它就成了根本。有了信心和大恭敬,就会得到佛力加持,由此会产生一切道果功德。
再把自、他二力合在一起说,那就像《弥陀要解》所说:“从事持达理持。”通过一句一句至心地念阿弥陀佛,不知不觉就能到达无为无作。这就叫“暗合道妙,巧入无生”,不必借助别的方便,只要老实地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那么念来念去,就会念得能念之心和所念之佛一时脱落,也就见了自己的本心。这就是自性弥陀。这样悟入理体之后,就合到了无为无作的妙道。这也得蒙于佛力的加被,因为你一心念佛,就有佛的加持在里面,他会护念你。所以,最终还是以佛力加被,让你心花打开,见到本性。即使在这个世界没证到本性,也会以信愿持名而生到佛前,之后佛为你说法、加持等,也能很快开悟。
这就知道,这个法是以他力加被,而自然悟到本性,由此自然成佛,所以叫做“自然之道”。正所谓“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是方便中的第一方便,谁都可以修。而最终达到的结果都是见性成佛。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个法不要求一开始就悟得无生,只要修信愿持名的大道,最终决定会从有生证入无生,只要生到净土,最终必定证得无生。而且这也是生一方而遍入十方,也不是要求一开始就遍入,只要到了西方,就等于遍入了十方,无论想到哪方刹土,阿弥陀佛都可以护送你前往。而且可以说,这是见一佛就见了无量佛,得一法就得了无量法。
所以,它叫做“方便妙门”。最开始并不要求离相,因为一般人做不到。初修的时候就要“指方立相”,也就是指定目标是西方,之后念念缘着阿弥陀佛就可以。以这个作为趣入方便,最后你会见到十方本是一心,也就没有什么“方”了;见到自心本是弥陀,也就没有心外的佛。它的窍妙在于,首先一心专注地跟阿弥陀佛相应,跟西方净土相应,以这个作为方便,最终决定证入无生。
这就叫“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是非常平实、简易的大道。它普被万类根机,谁都可以,而最终都能见性。如果修禅宗,那只有上根利智才能相应,一般人无法企及。因为这需要以极强的智慧,打开玄关识锁,而亲见本性,这就非常困难。而持名念佛谁都可以修。一般人认为这太平常了,实际上你只要蓦直念去,最终必定证得本性。那时就与禅宗合辙,没有两样了。像这样,常常念自然之道,最终的结果就是如此。
“自然”二字有很深的涵义。我们要识得这两个字的深义,之后你心里才会很安然,也就顺乎自然之道了。否则心里有疑惑,就不肯死心塌地地修。当你真正了解“自然”二字的妙义,也就懂了“道在平常中”,也就能一往直前地走入这条大道了。其实,很多看似平淡的事,都蕴含着高深的妙理。像《法华》《弥陀》等经,看起来很平易,实际是极深妙的。要知道,道就在平常中,不必在平常之外另找玄妙。
但也要知道,这里说的“自然”,并不是外道说的无因自然,而是指法尔,法尔如是。所以,一切理归到最后唯一是法尔道理。到了秘密层,全都是真如本性,是本具妙理自然起用。所以,一切都是本性之理,法尔如此,自自然然,现现成成。不必再添加什么,添加的只是妄想,那样反而不妙了。像禅偈说的“佛性天真事,谁云别有师”,“謦欬掉臂时,穿衣吃饭处”等等,你不必去添加什么,它是自然起用的,添了反而不好,就不自然了。因为那是天真本然的,加了就成了造作,成了一种妄识,反而不妙。或者说添的都只是虚妄分别,违背了自然性。
你要会到自性本来如此,这上面添不得什么、著不得什么,不要添加自己的妄情。应该把妄心都去掉,把我执、我见等各种非理情想全部舍掉,就让法界自己来起用。意思就是,你不要霸占它的位置,如果堵塞了它的灵机,那就障碍了它自然的起用。
所以说,一句弥陀蓦直念去就好了,不必再“头上添头”。你不要总是想,这是什么结果,那是什么结果,为什么我念不好?为什么很枯燥、很单调?这些纯粹是自己在瞎想,它是自然的大道。古来台山婆子说:“蓦直去”,就是指示了妙道。意思是,你就直心正向,不要加一毫许的思量分别、情计卜度。按这里来说,就是直心念这句佛号,它就是实相。这样蓦直念去,必然心花开敷,而且句句都是妙道,句句都是般若,都是本性放光,都是无量光佛。这样就合于妙道的规则了。
像这样,我们要如是契会,要知道这是自然妙道。“自”就是自性,“然”就是清净本然。“自然”就是自性本然,也就是真如实相。“念道之自然”,就是指持名念佛,这就是念实相。也是“始觉合本”,意思是念佛就开始觉悟了,也就合到了本觉。阿弥陀是无量光、寿,你的本性也是无量光、寿,你念这句佛就是从性起修,始觉就开始合乎本觉了。
要领会到,一切无非是实相所现,一名一号都是实相,一念一行无非妙修。这个法门是自他二力合修,既是念他佛,也是念自佛,既是念名号,也是念实相,平平常常。不要在上面添加什么,那都只是妄情,不是自然大道,添了反而不妙。
也因此,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说:“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这是指净土法门的一切事相,无不是实相所流出。任何一个都是实相大印印出来的,或者都是从本性中流出来的。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实相无二”,净土经教以实相为体。而实相没有二,并不是分开来很多种体,它是不二的。“亦无不二”,也不是住在独一的相上,因为它遍一切法,为一切诸法作体。它能变现无量万千的事相。所以是非一非多,即一即多,绝待圆融,不可思议。“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就是以这个体,来作国土依报的无量庄严,作正报的菩萨圣众、声闻圣众的无量庄严;作主尊弥陀的法、报、化三身;作行者自身和他佛的显现。“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乃至于能说的释迦,所说的妙法;能度的愿海,所度的群生;能信的智慧,所信的理体、事相;能愿的希求之心,所愿的净土妙果;能持的心,所持的名号;能生的心,所生的土;能赞的十方佛,所赞的极乐净土……总之,净土经教所显示的一切事相,无不是从实相正印所印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