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

《印光大师文钞选讲(一)》 ︱ 印光大师.著 ︱ 益西彭措法师.编述 ︱

这篇重要开示我们分成三个段落来学习:一、家庭母教是天下太平的根本;二、今天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三、劝勉大家一致在根本上努力。
一、家庭母教是天下太平的根本
(一)点明宗旨
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劳。其本所在,急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讲求,治何可得乎。
现在世道人心已经混乱至极,有心之士都期望获得治理。如果不知治理的根本,期望也是徒劳,不会见到丝毫效果。
所以要尽快了解天下太平的根本在哪里。其实,家庭母教才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的根本,不在母教上讲求,哪里能得到世间的治理呢?
(二)家庭母教具体的做法
1、开示家庭母教的两个要点
(1)胎教
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禀质之初。
母教第一是胎教。所谓胎教,就是在孩子禀质之初就着手进行教导。
“禀质之初”,指业识入于精血而形成新的一世身体的最初位。这时胎儿的孕育状况已经与母亲的心念、行事大有关系。
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
凡是女人怀孕后,居心、动念、做事一定要真诚、恭敬,一举一动不失中正。
这是说母亲的心念、语言、行动,直接和胎儿住胎的气氛相关。如果母亲居心动念行事,一举一动常存诚敬而不失中正,就能使胎儿禀受母亲的正气而天性精纯。就像种子在良好的水、土、阳光等中受到滋润、长养般,所孕育出的身心气质就会很好。
母亲和胎儿的关系实际是心与心的关系。母亲受孕后能够居心、动念、行事保持诚敬,这个气氛就是胎儿二百多天孕育的气氛。如果母亲思想、言行邪而不正,在污浊不正的气氛里孕育,也会时时受到母亲身心邪气、浊气的影响,而导致孕育不良。
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姿聪明。
尤其应当永断荤腥,日常以至诚念佛来让胎儿禀受母亲的正气,得到母亲念佛的加持(这是求得佛光照耀胎中的环境,使得胎儿二百多天中,以佛力融入而得到最好的孕育),那么出生时就一定安乐无苦。所生的儿女一定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姿聪明。
印祖曾说:“孕妇能茹素念佛,行善去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身不行恶事,口不出恶言。使儿在胎中禀受正气,则天性精纯,生后再加以教化,则无不可成为善人者。”史书记载:文王的母亲太任端庄诚一、德行无缺失,在有身孕时便开始胎教,所谓“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由此生下了文王。这就是胎教成功的典范。
(2)幼年教育
①初开知识的阶段
A、观念的教育
及至初开知识,即为彼说做人之道理。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及三世因果之罪福,六道轮回之转变。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冀慕。
等到孩子初开知识的时候,就要给他讲做人的道理,比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等;其次要给他讲明三世因果的罪福报应和六道轮回的转变(比如:前世行善,今生怎么得福报;前世造恶,今生怎么得罪报;今生行善,来世得什么好报;今生造恶,来世得什么恶报;众生在六道中怎样随业流转、演变。这都是家庭教育极重要的课题,要由母亲来教给孩子)。这样讲的目的是使孩子内心对于造恶受恶报常常有所恐怖,对于行善得好报常常有所希慕。
也就是说,要多给孩子讲造恶者如何受惨烈报应,比如杀生如何受报,偷盗如何受报。幼小的心灵接受了这种教育,内心会对罪报产生恐惧。这个观念灌输得深了,以后就不敢造恶。又给他讲做人孝、悌、忠、信等如何得好报,五戒十善如何得安乐果,如何修行往生净土、成就佛菩萨道果等。这样来使他生起希圣希贤之心。从小接受了这种教育,以后就喜欢做好人、行好事,而不喜欢做恶人、行恶事。
B、行为的教育
再令念佛,念观世音,以期增福增寿,免灾免难。
再让孩子念佛、念观音,以期增长福寿,免去人生中的灾难。
不许说谎话,说是非,打人骂人。不许遭践字纸,遭践五谷,遭践一切东西。不许乱吃食物。不许与同里群儿聚戏。
要教育孩子不许说谎,不许说是非,不能打人、骂人。幼时就要养成贤善的习性。如果从小打人、骂人,不及时加以制止,一旦养成恶习,以后出口就说脏话或者用手打人,或喜欢张家长李家短地说是非,或说话不诚实。
又要教他爱惜字纸,爱惜五谷,爱惜一切日用品,这是教他从小惜福。如果对字纸、五谷、日用品糟践惯了,将来一定折福折寿,没有好结果。这些都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方面。要告诉孩子一衣一食来之不易,都是农民、工人心血的结晶,不能随便糟蹋。
还要禁止他吃零食。吃了零食,就损坏胃口,减少米面等正食的消化吸收,这样就长不好身体。(今天的零食更加糟糕!有的里面含有激素,含有各种添加剂的毒素。吃多了就会损伤身体。)而且不许他和其他小孩一起聚戏。
总之,对于孩子身口意的行为及其习性、生活习惯等,都要严格加以教导、管理,而不能放任自流。要知道,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性和行为是毁坏他一生前途和福慧的恶因,更远地是毁坏他生生世世前途的恶因,所以一经发现之后就要严格管教,加以制止。相反,孩子身上贤善的习性和行为是带给他一生幸福,使他增福增寿的善因,更远地是能利益他生生世世的善因,所以要及时地鼓励、支持他,让它发展得更好。
②稍微长大的阶段
稍长,即令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关帝觉世经,俾知有所师法,有所禁戒。一一为其略说大意,以为后来读书受益之前导。
稍微长大后,就让他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和《关帝觉世经》,使他知道哪些善行应当效仿,哪些恶行应当禁止。要一一地给他略讲大意,以作将来读书受益的前导。
也就是在这个阶段,重点要在孩子心灵上刻上做人的准则,要让他知道:我应该做哪种人,不应该做哪种人;哪些属于善行,做了将来得好报;哪些属于恶行,做了将来得恶报。这个观念灌输得深入、牢固之后,就不会受不良观念、风气的影响,不会被时代潮流所转变。一生一世都会坚持做人的原则。无论做什么事,心里都有善恶因果的标准。
为什么要让他读熟?这是很有讲究的,小时候记性好,很快就能背熟,而背熟的东西一生都忘不了。过了这段时间,年龄越大记性越差,即使背出了也很快忘记。从小对这些书不懂也不要紧,只要输进去就行。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就能逐渐地理解、领会。这些善书的纯正观念会指导他的一生。
不但要让他背,还要针对这些文章略略地讲解一下大意,作为他以后读书受益的前导。做好了这个学前教育,以后读书就只会得益,而不会受损。
幼时如是,愈读书愈贤善,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光宗耀祖也。否则任性骄惯,养成败类,纵有天姿,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则读的书愈多愈坏。
幼年时有这样的教育,以后就越读书越贤善,不怕不到圣贤的地位而光宗耀祖。否则,从小没受过良好教导,任性娇纵惯了,养成恶劣习性,纵然有天姿,也不知道读书是为了学圣贤,导致读的书越多越坏。
古今大奸大恶之人,皆是有好天姿大作用之人。只因伊父母先生,均不知教学圣贤,躬行实践。止令学文字,为应世谋利禄之据,其智识之下劣,已到极底。以驯至于演出废经废伦,争城争地,互相残杀之恶剧。此种祸乱,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
古今大奸大恶的人,都是有好天资、大作用的人。要没有好天资、大作用,也做不到大奸大恶的地位。都是有能力的人做的,但这份能力错误地用在造恶上,就做成了大奸大恶。
这是教育方向上的极大错误。其原因是从小父母、老师不知道教子弟学圣贤。如果聪明才智能放在学圣贤上,再加以躬行实践,以这样好的天资、能力,当然能做到圣贤的地位!但现在教育的方向反了,父母、老师只是教孩子学知识、学技能,作为将来谋取名利的工具。
今天的父母多数是这种见识。只晓得教孩子从小学外语、学电脑等等,会想方设法参加各种班,学习各种技艺,只图孩子将来能考上好大学,能出国留学,有好的能力,可以发大财、做大官,就是这种想法!这是见识已经下劣到极点了。
“以至演出废经废伦,争城争地,互相残杀之恶剧”:这些有好天资、大作用的人长大了做什么呢?就是废弃古代圣人的经书、废弃传统的伦理,要创造出一套新东西来。以至于演成国家的战争、动乱、社会的混乱等。这都是有大能力的人做出来的。这种祸害、动乱都是由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导致的。
自己纵无大恶,而坏乱世道人心之罪,当与彼子弟同受恶报于永劫矣。
父母、先生虽然自己没造大恶,但教出的子女、学生却造了大恶,也就有败坏世道人心的罪业,而要和子弟一同受恶报于永劫了。
2、强调教育女儿尤其紧要
吾故曰,教子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为尤要。以人之幼时,专赖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内,母则常不离子。母若贤慧,则所行所言,皆足为法。见闻已熟,心中已有成规。再加以常常训诲,则习已成性。如熔金铸器,模型若好,器决不会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为紧要也。
因此我常说:教儿子是天下太平的根本,而教女儿尤其重要。因为今天的女儿就是来日的母亲,而人在幼年时专靠母亲教导,父亲不能常在家中,母亲常常不离孩子。如果母亲贤惠,所行所说足以给孩子做榜样,那么孩子常常呆在母亲身边,时时受到熏陶(不断地见闻母亲的仪态、善行,不断地在心中落印象),时间久了串习成性,以后就按那样做了。
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就是母亲。幼时养成的习性会深刻地影响到自己的一生。母亲如果贤惠,不论心念、语言、行为,都给孩子带来良好影响。见闻熟悉之后,心中已有成规,语言、行为都由模仿母亲而养成。再加以时时训诲、教导,就习已成性了。就像把金子融化铸成金器,模型若好,做出的金器绝不会不好(“模型”,指母亲的仪范,母亲的行为是塑造孩子禀性的模器)。因此教女儿比教儿子还紧要。
以贤母由贤女而来,若无贤女,何由而有贤母。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
为什么教女儿尤其紧要呢?因为贤母是由贤女而来,若无贤女,哪来的贤母呢?若无贤母,又哪来的贤子女呢?
印祖曾说:“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并举历史上三太的典故以作勉励。老人说:“世俗都称妇人为太太,须知太太二字的意义非常尊大。查太太二字的渊源,远起周代,以太姜、太任、太姒,都是女中圣人,都能相夫教子。太姜生泰伯、仲雍、季历三圣人。太任生文王。太姒生武王、周公。此祖孙三代女圣人,生祖孙三代数圣人,为千古最盛之治。后世称女人为太太,就是以其人比于三太。由此看来,太太是至尊无上的称呼。女子须有三太之德,方不负此尊称。”
三太就是由贤女做成贤母,以贤母的品德教育子女,由此成就了三代数位圣人,出现了历史上最盛的周朝八百年王业。三太当中,太任的胎教事迹已经讲述。太姜,性情贞静柔和,且极有智慧,教导孩子直至成人,从无过失。至于太姒,《列女传》中讲她生了十个儿子,亲自教诲,从小到大从未见过作邪僻之事。文王继续教导,终至成就武王、周公的品德。
二、今天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
此种极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为之,所痛惜者,绝少提倡之人,俾为母者,唯知溺爱,为父者亦无善教。及至入塾读书,为师者亦由幼时未闻此义,故亦绝不知读书为学圣贤,不教生徒躬行实践圣贤所说之道。但只学其文字,以为谋利禄计。
这种极平常的道理谁都可以做。所痛惜的是绝少有提倡的人。使做母亲的只知道溺爱孩子,做父亲的也没有对孩子好好教导。等到进学校读书,做老师的也由于从小没听过这些道理,所以绝不知道读书是为了学圣贤。这样不教学生实践圣贤所说之道,只知道学文字、技艺(今天就是学语言、学数理化),作为将来获取名利的工具。
而不知学圣贤有莫大之利益,自己与子孙,生生世世,受用不尽。谋利禄,谋之善,不过现生得小富贵而已。谋之不善,现生身败名裂,子夭孙绝者,比比皆是。
父母和老师不知道学圣贤有极大的利益,能使自己和子孙生生世世受用不尽。所以这才是根本的教育,把握好了这个根本,其它的支末自然会得到。
意思是说,如果能从小教子弟学圣贤,随分随力地实践圣贤之道,将来就一定会成为好人才,造福国家和社会。这样不求名誉,名誉自来;不求福报,福报自现。所得到的不只是今生一世的利益,而是生生世世无穷无尽的利益;不只是自己得利益,而是凡与自己接触、受自己教导帮助的人都能得利益。因此这是教育的根本之道。
如果弃离了这一根本,只在支末的知识、技艺上教导,见识又极其下劣,只知为一己谋现世名利,这样谋得好,不过今生得一点小富贵;谋得不好,在今生就已身败名裂、断子绝孙的人比比皆是。这就是人生走上错路了!
人与天地共称三才者,以有以先觉觉后觉,继往圣,开来学之功能,故得此尊称。若不以学圣贤为事,则是行肉走尸。唯知饮食男女之乐,则与禽兽何异。人之一字,尚是冒名,况与天地共称三才乎。
古时候把人和天地并称为“三才”。“才”是具有德能之义。天能普覆万物、光照万物,地能负载万物、滋润万物,而天地之间的“人”可以与天地共称为“三才”,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是:人能以自己的觉悟开启后来人的觉悟,能继承古圣先贤的大道,在自身上担荷起来、实践出来,由此开启、引导后来的人们,因此就有共称为“三才”的尊称。
作为人,如果不以学圣学贤作为人生的根本,那就必然沦为行尸走肉。一具行走的尸体,内无人的品德,这与禽兽有何差别?“人”这个字尚是冒名,只是称呼为“人”,却没有仁、义、礼、智、信的实德。怎么能与天地并称为“三才”呢?
其实,所谓的“人”不是指有个人的形象,也不是指有人身体的皮、肉、骨骼等,而是指有人内在的品德。如果内心丧失了人的品德,没有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不是以希圣希贤为理想,那么心在干什么呢?就只是享乐而已。这样与禽兽有何差别?
可悲的是如今多少人都已失去人的实义,而只有“人”的假名。比如今天的享受派多数沦为禽兽之流,多少人没有理想、没有道德,发不起一念希圣希贤之心,就只图尽情享乐。所谓的享乐就是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还有男女之乐。这样与禽兽有何差别?
三、劝勉大家一致在根本上努力
(一)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然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而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只有性德,无有克己复礼,闲邪存诚,及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之修德耳。
然而人性本善,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作尧舜、作佛,而不能作尧舜、作佛的原因是只有性德,而无克己复礼、闲邪存诚及修戒定慧、断贪嗔痴的修德。
就性德而言,一切有情都有佛性,但单有佛性就作了佛和圣贤吗?当然不是。多少人活在愚痴、蒙昧当中,有些正堕在恶道中受苦,有些做了人也只是行尸走肉而已。这是什么原因?就是没得到启发,没从心中发起修德,致使本具性德而不能作尧舜、作佛。
此处讲到的修德四句,“克己复礼,闲邪存诚”是指克除内心的私欲,以恢复心上本有的礼,以及防护、制止内心的邪念,令自心恒时存有诚敬。再加上“修戒定慧、断贪嗔痴”两句。有此修德,使得性德显现,就可以作尧舜、作佛了。
(二)启发修德与日后的效果
此之修德,最初由贤父母师长而启发之,继则自己孜孜矻矻,努力修持。虽未能即到尧舜与佛之地位,其去下愚之人,日在人欲中埋没者,已天渊悬殊矣。
这修德最初要由贤善的父母和师长来做启发。能这样把孩子内在的善根启发出来,使他发起最初的觉悟,之后他再自己孜孜不倦地努力修持。虽然一时还做不到尧舜和佛的地位,但跟下劣、愚痴整日在人欲中埋没的人相比,已经是天地悬殊了。
(三)劝勉大家一致实行
书云,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经云,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
《书经》里说:你是圣,但迷了就落在狂乱中;你在狂乱中,忽然觉悟,克制了邪念,就作圣人了。佛经上说:迷了,就是佛沦为众生;悟了,就是众生作佛。
幸其为尧舜,作佛之机在我,有血性汉子,岂肯以此性德,任人欲所锢蔽,永为沉沦苦海之下愚众生乎。
幸运的是作尧舜、作佛的主动权掌握在我手上,只要我肯实行,就一定能作尧舜、作佛。有志气的人怎么肯以此性德任人欲(贪嗔痴慢嫉等)障蔽,而永远作沉沦苦海的下愚众生呢?
愿世之为父母,为师长,为儿女生徒者,各各勉之,则吾国幸甚,全球幸甚。
祈愿世间做父母的、做师长的、做儿女学生的,各自在自己身份上努力尽好责任,努力来学圣学贤。这样,我们的国家就幸运了!全世界就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