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丙二、广说

《因果的奥秘》 ︱ 智圆法师.编述 ︱

庚三、金天因缘

金天夫妇前世特别贫困,只供养了僧众一瓶净水、一枚金钱和一面明镜,以此福业感得九十一劫中每一生都相貌端正,身体金色,妙好无比,而且以当时具足信心和恭敬心的善业力,使他获得圣者果位,了脱生死。

学人应当思惟此等因缘,对业增长广大之理生起殊胜定解,并由此发起勇猛行善的意乐。想一想,一旦坚信以微少的善业能获得极广大的果利,谁不乐意行善呢?肯定愿意尽未来际行持善法!因为善的回报太大了。

戊三、以胜解信成就殊胜之理

【复次,尸罗、轨则、净命、正见四中,后未亏损,前三未能圆满清净,少亏损者,说生龙中。】

其次,在尸罗、轨则、净命、正见四者中,后者正见没有亏损、前三者未能圆满清净而少有亏损的人,经中说受生龙中。

“尸罗”:未被杀盗淫妄等自性罪染污的戒律。

“轨则”:对于行走等威仪路、穿着法衣等所作事及读诵等善品加行处,成就轨则,于此等应如是行,便依此而行。由这样行持,随顺世间而不为世间讥毁,随顺毗奈耶而不为善士呵责。

“净命”:未被五种邪命染污的正命。

“正见”:相信轮涅、因果等的正见,非持无轮回、无涅槃、无因果等邪见。

【《海龙王请问经》云:“世尊!我于劫初,住大海内,时有拘留孙如来出现世间,尔时大海之中,诸龙、龙子、龙女悉皆减少,我亦减少眷属。世尊!现大海中,诸龙、龙子、龙女,悉皆如是无有限量,不能得知数量边际。世尊!有何因缘而乃如此?”】

《海龙王请问经》中说:世尊!我在劫初曾住在大海中。当时有拘留孙佛出现于世,那时大海中诸龙、龙子、龙女的数量都在减少,我也减少了眷属。而现在大海中的诸龙、龙子、龙女,都多得无量无边。世尊!是什么因缘导致劫初与现在有这样的差距?

【“世尊告曰:‘龙王!若于善说法毗奈耶而出家已,未能清净圆满尸罗,亏损轨则,亏损净命,亏损尸罗,未能圆满,然见正直,此等不生有情地狱,死没已后,当生龙中。’”】

世尊告诉海龙王:龙王!如果有人在佛的教法中出家后,不能清净圆满尸罗,亏损轨则,亏损净命,亏损尸罗,不能圆满,但见很正直,这些出家人将来不会受生有情地狱,死后将生在龙族中。

【此复说于拘留孙大师教法之中,在家出家有九十八俱胝;金仙大师教法之中,有六十四俱胝;迦叶大师教法之中,有八十俱胝;吾等大师教法之中,有九十九俱胝,由其亏损轨则、净命、尸罗增上,于龙趣中已生当生。吾等大师般涅槃后,诸行恶行、毁犯尸罗四众弟子亦生龙中。然亦宣说,彼等加行虽不清净,由于圣教尚未退失深忍意乐增上力故,从龙死殁当生人天。除诸趣入于大乘者,一切悉当于此贤劫诸佛教中,而般涅槃。】

而且说到在拘留孙佛的教法中,在家和出家者有九十八俱胝人,在金仙佛的教法中有六十四俱胝人,在迦叶佛的教法中有八十俱胝人,在大师释迦佛的教法中,有九十九俱胝人,由于亏损轨则、净命、尸罗的业力,在龙趣中已受生、将受生。大师释迦佛涅槃之后,诸行恶行、毁犯净戒的四众弟子也生在龙中。然而也说到,彼等加行虽不清净,但由对圣教未退失深忍意乐的力量,从龙中死后当生人天,除去趣入大乘的人,一切都将在贤劫诸佛的教法中,得入涅槃。

这一段说到两个意思:一、亏损轨则、净命、尸罗则堕龙身;二、未失坏正见,能重生人天,毕竟得入涅槃。

问:这些四众弟子亏损戒律,应堕地狱,为什么能受生在龙中,而且从龙趣死后得生人天,得证涅槃?

答:在尸罗、轨则、净命、正见四者中,以正见为根本。这些四众弟子不堕地狱而转为龙身,并能重得善趣、趣入涅槃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圣教的胜解信没有退失。

由此可见正见的重要:若不失坏正见,则终必获得人天善趣,乃至得入涅槃,因此正见如命根般重要。最怕的就是失坏正见。比如,一个人虽然外相上做得很好,但如果内心没有正见,则非常可怕。从世间法的标准看,也许他是政坛领袖、文艺天才或成功人士,但内心不信因果,以此邪见的力量,乃至邪见尚未消除,就不可能得生善趣。这样正反对比就明白:最重要的是内心对圣教的胜解信。

戊四、由知业与身心关系密切后,当励力断恶行善

【是故微细黑白诸业,如影随形,皆能发生广大苦乐。当生坚固决定解已,虽微善业,应励力修,微少恶罪,应励力断。】

因此,微细黑白诸业如影子跟定身体一样能发生广大苦乐。应当对此生起坚固决定信解,尔后,虽是微小善业,也应励力修集;虽是微小罪恶,也应励力断除。

论中教导我们:对微细黑白业能生广大苦乐的道理,首先要经由反复思惟而引生坚固定解,定解生起之后,要真正做到对于微小的善恶业也励力修断。方法是先转观念,再转行为。

实际上,苦乐果报和黑白业的关系就像影子就跟定身体一样。而且,业不是静止不变的,从造业第一刻起,业就在相续中如同滚雪球一样辗转地增长。到业习成熟而爆发时,就会显现广大的果报。

业本和我们的前途息息相关,而我们却满不在乎,对微小的罪业持无所谓的态度,对微小的善业也不重视,这并不表明自己的见解、行持高,反而是业果愚的表现。那么,现在该怎么办呢?应当对微细黑白诸业能生广大苦乐的道理,努力生起定解。有了定解之后,对微小的善业也要力求圆满,对微小的罪业也要努力断除。只有这样做,才能获得善趣。

下面举几则佛门大德的事例:

汉地丛林的库房门上,常贴一副对联:“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其中有两段谨慎因果的千古佳话。一段是说,当年杨歧禅师在石霜圆会下做监院。到了夜间看经书时,禅师自己买油,不敢私用常住的油。另一段是讲洞山自宝禅师(“宝寿”是其别号)在五祖戒会下做监院,有一次,戒禅师得了寒病,需用生姜和红糖熬膏,以备常时服用。侍者到库房求这两件药,监院说:“常住公物怎能挪为私用?拿钱来买。”戒禅师就叫侍者拿钱去买,而且觉得与这个人很投合。后来洞山住持缺人,有人请戒禅师推荐一人,禅师说:“卖生姜汉可以。”

印光大师最初出家时,见这副对联和沙弥戒中所讲的盗用常住财物的果报,心里非常恐惧。以后,他担任库头整理甜食时,即使手上粘到糖的气味,也不敢用舌舔食,只是用纸揩拭而已。

又如,弘一大师是大书法家,向他求墨宝的人很多。有一次,一位弟子寄给他一卷宣纸,请他写字。他写完之后,不知如何处理剩余的宣纸,还谨慎地写信询问,可见他老人家行持的谨严。

以上大德都是了知小恶能生大苦而谨慎防护。

戊五、以教证说明

【如《集法句》云:“如鸟在虚空,其影随俱行,作妙行恶行,随彼众生转。”】

如同《集法句》所说:就像鸟的影子始终跟着鸟飞一样,造作善行或恶行之后,业就始终随着造业者转。

【“如诸少路粮,入路苦恼行,如是无善业,有情往恶趣。如多有路粮,入路安乐行,如是作善业,有情往善趣。”】

如同缺少路粮,路上当苦恼而行,如是无有善业资粮,有情也将往趣恶趣。如同多有路粮,路上能安乐而行,如是造集善业资粮,有情也将往趣善趣。

这是以比喻显示有无善业资粮的两种去向。人生只有善恶两条路,没有中间路线,缺少善业就在恶趣受苦,造作善业必然往趣善趣,这是由法性力决定的。了达此点后,就能断定:人生除行善外没有第二条正路。

比如一个人驾车旅游,资金雄厚的话,一路上都很舒适方便。车在半路抛锚,打个手机,保修公司就过来修,中途可以住宾馆,享受美味,没有一点苦恼。为什么能这样呢?就因为有资金。如果资金缺乏,就很苦恼。同样道理,从现在起行善积德,到资粮积得深厚时,就能显现善趣安乐。

【又云:“虽有极少恶,勿轻念无损,如集诸水滴,渐当满大器。”】

又说:即使只有极微少的恶,也不应轻视,认为没有损害。就像小小的水滴,逐渐积累起来,会充满大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