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丙二、广说

《因果的奥秘》 ︱ 智圆法师.编述 ︱

【又云:“莫思作轻恶,不随自后来,如落诸水滴,能充满大器。如是集少恶,愚夫当极满。”】

又说:不要想只是做点小恶,不会跟在我身上吧!就像水一滴滴落下,逐渐能充满大的容器,由点滴积累恶行,也将在愚夫心中充满恶业。

比如,水龙头漏水,不能认为问题小,就不做处理。如果不及时关闭,经过一夜,屋子里会到处是水。同样,虽然只是造小恶,但小恶集多了,会变成内心恶业充满的状况。

比如,某公司的会计,开始私自拿了一支笔,认为不要紧,后来觉得拿十元、百元也没人知道,最后发展到几十万、几百万都敢划到腰包里。所以人造恶次数多了,以串习力会不由自主地随恶习转。

【“莫思作少善,不随自后来,如落诸水滴,能充满大瓶。由略集诸善,坚勇 [1] 极充满。”】

不要想只是做点小善,不会跟在我身上吧!就像水一滴滴落下,逐渐能充满大的容器,由逐渐积累点滴善行,会在菩萨心中充满善业。

现在媒体常宣传某人脑子一动,靠投机而暴富,某人炒股,一夜间就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诸如此类,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只要找到一个窍门,抓住一个机会,就能轻轻松松地一夜暴富。在这种邪见影响下,很多人滋生了投机取巧的心理,不愿意勤勤恳恳地工作,不愿积累点滴善行。本来,一切事都由渐积而来,而人却总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总想侥幸收获。造成这种侥幸心理的根源,就是业果愚;相反,了达业果,深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能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积累善业。

按这样如理思惟,能形成安分守己、务实勤恳的品格,会很注重当下的业行,会用心去圆满当下的每一个善业。按这样真实地积累、充实,菩萨心中会充满善行。这样一种从低处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细处把握的认识,非常重要。不然,离开了当下的业,又能在何处修行呢?

《本生论》上说:往昔佛在因地做菩萨时,有个小湖,湖中盛开着鲜花,各色鸟儿在湖面上嬉戏,湖边长有花草树木,景色十分秀丽。菩萨在湖中化为一位鱼王,保护这些众生。有一段时间,天一直没有降雨,湖水接近干涸,鱼儿快要干死了。鱼王菩萨因此生起悲心祈祷说:“唉!这些鱼儿这么痛苦地死去!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它们死去。愿天神此时降下甘霖!我不记得自己曾造过杀业,如果这一点属实,上天应当降雨。”说完谛实语之后,顷刻间,乌云滚滚,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水满湖,鱼儿一片欢喜雀跃。“菩萨尚且要这样发心来及时地成就善业,何况轮回中受生的凡夫!”马鸣菩萨思惟忆念了上述的故事后,说出了以下教言:

【《本生论》亦云:“由修善不善诸业,诸人即成惯习性,如是虽不特策励,他世现行犹如梦。”】

《本生论》中也说:由串习种种善及不善的造作,人们就养成了坚固的习性。如是在未来世虽不特意策励,也将如显现梦境般现行出来。

这一颂的意义非常重要,人的习性不是凭空而来,而唯一是由串习造成的。一般会说,某人天性善良,某人天性邪恶。其实,善恶性情都是由业造成的。多次地串习善业,习以成性,就会养成贤良的性格。多次地串习恶行,也会不知不觉就变成恶人。

所以,做善人的方法是常常串习善法。刚开始做时,会感到困难、不习惯、不自然,但只要一心往善的方面去做,久久习以成性,就变成了善人(这和写字一样,只要坚持练习,就会训练纯熟。)。到了习性稳定时,是善性,难以移动;是恶性,也刚强难化。这时不必勤用功力,自然就会流露出来。

所谓“他世现行犹如梦”是说,今生串习种种善恶业成为习惯,来世就会像做梦一般,自然现行种种业。做梦不必提前设想,也不需要励力,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由习气力,就会在梦境中显现种种行为相。从这里便知道,我们注意在善业方面积累、串习,将来善业就自然会涌发。

下面举事例证明:

宋朝居士黄庭坚,是江西修水县人,26岁时中了进士,被朝廷任命为黄州知州。

有一天,他在午睡时,梦见自己走出州衙门,来到一个村庄。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婆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在案上供了一碗芹菜面,口中喊着某某的名字。

黄庭坚走到近前,看到那碗面还热气腾腾的,很好吃的样子,就不自觉地端起来吃,吃完返回了衙门。

一觉醒来,口里还有芹菜香味。这个梦做得非常清晰,但当时他认为只是做梦而已,也就没特别在意。

等到第二天午睡,又出现和前次同样的梦境,醒来之后口里也还有芹菜香味。

他心中感到诧异,就走出衙门,按记起的梦中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婆婆的家门外。

他敲门进去,竟看到梦中所见的老婆婆,就问她:“您有没有在外面喊人吃面?”

老婆婆回答:“昨天是我女儿的祭辰。她在生之时,爱吃芹菜面,所以每年在她祭辰这一天,我都要在门外喊她吃面。”

黄庭坚问:“您女儿死去多久了?”

她说:“26年了。”

黄庭坚一想,自己正好是26岁,昨天也正好是自己的生辰,便又询问她女儿在生时的情况,以及家里还有些什么人。

老婆婆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在生时喜爱读书,信佛吃素,很孝顺,但就是不肯嫁人。在26岁那年生病死了,临死前她说她还会回来。”

黄庭坚问:“她的闺房在哪里?我可以看看吗?”

老婆婆指着一间房说:“就是这一间,你可以进去,我给你倒茶。”

黄庭坚走进房里,看见靠近墙边有一个锁着的大柜子,就问:“这里面是什么?”

“全是她的书。”

黄庭坚说:“可以打开柜子看看吗?”

老婆婆说:“我不知道钥匙在哪里,所以一直没打开。”

黄庭坚想了想,记起钥匙的位置,果然找到了钥匙。打开书柜,发现里面有很多文稿。

黄庭坚仔细阅读,发现原来他每次应试的文章都在其中,一字不差。这时他完全明白了,自己是回到前世的老家。于是跪在地上叫母亲,说自己就是她女儿的转世。然后回到州衙门,带人来接母亲,奉养终身。

读这则事例,重点要观察:前世的串习会对后世造成怎样的影响。黄庭坚前世喜爱文学,这种串习直接影响到了今生,连写的文章都一样。他前世孝顺的习气也同样延续到这一世。比如,母亲喜爱清洁,他就亲自为母亲洗便器,直到后来做官,也从未改变(他的孝行被后人尊为二十四孝之一。)。而且,前世他信佛吃素,这一世也学佛吃素,参禅开悟。所以,如果今生努力串习善业,来世不必特别策励,自然会趣入善法。这是法性的规律。

【“若未修施尸罗等,随具种色少壮德,极大势力多富财,后世悉不获安乐。”】

如果不去修集布施、持戒等善业,不论今生具有何种种姓、容色、健壮的功德,或者极具权势、财富,后世都不会获得安乐。

【“种等虽卑不着恶,具足施戒等功德,如夏江河能满海,后世安乐定增广。”】

反之,虽然今生种姓、相貌、势力、财富等较为低劣,但只要不染著恶行,具足布施、持戒等功德,就能像夏季江河不断流注,终将充满大海一样,后世的安乐一定会得以增广。

【“应善定解善非善,诸业他世生苦乐,断恶励力修善业,无信岂能如欲行?”】

因此,应对善不善业招感来世苦乐的道理发起坚定信解,并以此坚定信解摄持,励力断恶行善。没有坚定的信解,岂能如欲而行?

这是说,内心自然缘善业而转的因是对业果的坚定信解。试想:对善恶因果没有坚定的信解,怎么会有断恶行善的愿欲呢?又怎么能按此愿欲行持呢?因此,建立对业果的信解极为重要。


[1] 坚勇:菩萨的异名,是行善坚固勇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