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问答(三十一):皈依心是否坚固,与殊胜的戒、定、慧三学的生起有什么关系?
皈依问答(三十二):在每天对离欲尊的法宝修六次皈依的时候,内心之中对法宝应具有什么样的认识?
答:在作日常的六次皈依而念诵“皈依法,离欲尊”的时候,心中应具备无比的恭敬、皈依之心,这种恭敬与皈依中包含了以下认识:
一、法宝是一切众生获得解脱的唯一途径,是一切众生的无上救护。
二、佛法的作用,是引导众生如实了知一切事物的本质,解脱生死烦恼。佛法无垢清净、希有难得、不可思议,故称为法宝。
三、法宝包含的是戒定慧功德的证法,和三藏十二部以及高僧大德论著的教法。
四、证法是自己与众生的修行的目标,教法是修行的桥梁。
五、如果获得了全部证法,自己将获得导师佛陀的断证功德,因此应该精进闻思教法,如理修行。
六、法宝是十方三时一切凡圣现前与究竟利乐的源泉,是无上的如意宝。
七、所闻思的教法,是导师佛陀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持后,将自己证得的殊胜境界和以无量的慈悲之心,对众生传授的自己证悟的法门。
八、导师佛陀在因地时,为了求得正法,奉献了很多次的生命,可见法宝的价值珍贵无比。
九、历代高僧大德如玄奘大师、鉴真大师等,为了求学与弘扬佛法,历尽千难万苦,而矢志不渝。
十、无数的佛弟子,已经通过如理的闻思修,获得了证法的利益,成为了人天仰慕与赞叹的榜样。
十一、皈依法宝后,应学习法宝中蕴含的智慧、慈悲精神,不再做伤害众生的事情。
十二、皈依法宝后,应充分利用难得的暇满人身时间,努力践行十法行。
十三、自己从无始以来沉沦在轮回的大苦海中,就是遭受贪嗔痴三毒之因,与苦苦、坏苦、行苦三苦之果所折磨的严重病人。必须要如教奉行,用正法甘露妙药,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业惑苦的疾病。
十四、佛菩萨经论的宝典不仅仅是殊胜的供养境,而且更是三乘菩提的大道,更需要自己通过闻思修的步骤亲自践行。
十五、一切法门都引向解脱,但自己应选择目前适合的法门,专学专修,早日生起证法的功德。
十六、不应将法宝仅作为知识来学习,而要以获取教法中的证法功德的目的来学习。
十七、提婆达多与善星比丘也通达三藏,不过他们不但没有用佛法解脱生死,获证菩提,反而缘三宝造下了很大的恶业。作为追随佛的弟子,目的是通过对佛教导的正法的闻思修行从自相续的烦恼中解脱出来,如果仅把佛法当做知识来学习,没有用来对治自相续的烦恼业障,这样不但没能做成真正的佛弟子,反而步了他们的后尘,那就太亏了。
十八、应生起以智慧引发的护持、弘扬佛法的大愿,让更多的众生来获得法宝的殊胜利益。
在刚开始的皈依之中,并不一定能生起所有这些认识,但是如果每次忆念一部分,数数作意,最后就能在日常六次皈依法宝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忆念起所有这些要点。
皈依问答(三十三):佛宝与僧宝是有情,因此供养佛宝与僧宝可以获得福报,法宝并不是有情,为什么也一样可以通过供养而获得福报呢?
答:并不是只有情才能赐予福报,无情物像如意树、摩尼宝等等,只要因缘具足,都可以满足祈祷者的世间愿望。
法宝是导师佛陀的证悟境界的流露,是众生获得解脱的根本依处,所以法宝完全是功德的凝聚。因此供养法宝,必然能产生福报,而且因为法宝的功德无可比拟,所以产生的福报之大也无可测量。所以供养法宝是十法行之一。
《放光般若经》中说:佛言:“‘假令如东方恒边沙刹土,满其中众生,一一佛泥洹后,取舍利起七宝塔弥满其中,供养如上,从劫至劫,复过一劫,尽其寿命。云何,拘翼!其人殖福宁转多不?’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佛言:‘故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般若波罗蜜,书持经卷讽诵读习,供以名香、泽香、杂香,缯彩花盖,得其福多。何以故?拘翼!一切诸善法皆在般若波罗蜜中。何谓善法?五戒、十善、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三十七品、三脱门、四谛、六通、八惟无、九次第禅、六波罗蜜,从内外空至有无空,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佛十种力、佛十八法、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大慈大悲、道事、萨云若事,是为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法教。诸罗汉、辟支佛、过去当来今现在诸如来,皆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度于彼岸。’”
在这段开示中,导师佛陀为帝释天首先讲说了无量众生于漫长的时劫中,建造无量的舍利塔来供养一切佛陀的舍利,所产生的一切功德,都不及一个人书写般若经典后,受持、并供养以上妙的香花等的福报大。导师佛陀接着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即一切的善法都包含在了般若波罗蜜之中,并且一切的声闻、缘觉以及佛陀,都是从般若法门中学成的。
《金刚经》中也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又《法华经•分别功德品》中说:“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
皈依问答(三十四):真正皈依了法宝而尚未产生闻思修正法功德的人,是否也可以弘法利生?
答: 有闻思修正法功德的人,能直接进行广大的弘法利生,但是尚未产生闻思修功德的人,也可以从以下面几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开展弘法利生的殊胜事业。
一、精进闻思修佛法。 自己精进闻思修行教法,在自相续中产生闻慧、思慧、修慧的证法功德,即是已经使佛法在这个世界上多度化了一个人,这就是弘法利生。
二、以其它的方式弘法利生。 将三藏十二部,以及善知识的开示,以相应的方式尽量向其他众生推介,包括印送法本,复制、刻录光盘,转载佛法网页等等。以自己的助缘,使得其他众生有机会接触到了清净的佛法,这些方式就是在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三、助成善知识的弘法顺缘。 积极参与善知识的弘法事业,比如自己参与听法,介绍其他众生参与听法,在场地、设备等方面提供便利等,以这些方式助成善知识的弘法顺缘,就是在促成弘法利生的事业。
四、祈愿善知识弘法顺利。 如果对三宝有真正的信心,虽然自己没有力量直接行持弘法利生的殊胜事业,但用心地至诚祈祷佛法僧三宝,祈愿十方持教大德弘法利生顺利无碍,以这样虔诚的祈愿的心力,也可以成为善知识弘法利生事业的助推剂。
五、祈请善知识广转圣妙法轮。 眼下虽值五浊恶世,佛法日薄西山,但仍有许多高僧大德住世,他们成为延续佛法慧命的中流砥柱,虽然我们无力护持弘扬佛陀的正法,利益无量众生,但若能以护法利生的清净发心,祈请十方大德法体安康,长久住世,长期为众生传讲正法,祈请的行为和力量也就成为弘法利生的重要因素。
六、随喜与回向弘法事业。 已入三宝门中的四众弟子,每天都会行持诸如礼佛、供佛、诵经、忏罪、断恶等善法,如果自己直接弘法的力量较弱,或者根本无力行持,但如能真心随喜十方大德弘法利生的功德,并把自己每天所积累的点滴善根,如法回向十方持教大德弘法利生的事业兴盛圆满,使无边众生能早日与正法结缘,趣入闻思修正法的解脱大道,亦是间接在弘法利生。
七、仰仗三宝加被成办弘法利生。 仰仗三宝的大悲力,缘起的谛实力,以及法性的不变力,而常常祈愿所有十方世界的闻思修正法者,得大智文殊怙主加被速证法义,蒙大悲观音怙主加被调伏心相续,受大力金刚手怙主加被远离一切外内密的违缘,并且常常祈愿在三宝之力的加被下,佛陀圣教兴盛于十方,佛法心要遍满于三界。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是弘法利生事业顺利开展的根本力量,如能这样至诚祈愿,就是将自己微薄的心力直接注入到了弘法利生的殊胜事业中。
八、发下弘法利生的大愿。 修行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发大愿,愿力不可思议,导师释迦牟尼佛广发了五百大愿救度末法时期的浊世众生,若我们随学,也发护持弘扬大小乘正法的大愿,就可以为将来生生世世护持弘扬佛法,行持利益众生的事业种下殊胜种子,可以成就自己未来的弘法利生事业。
总之,法宝是佛法僧三宝的核心,是一切利乐的源泉,也是一切凡圣的究竟皈依处,每一位佛弟子,都应该从力所能及的点滴做起,数数串习广发并行持弘法利生的普贤大愿行,这样才能真正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皈依问答(三十五):如果真正皈依了法宝并修学,对自己与他人在现世当中能够产生的最殊胜的利益,直接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真正皈依并修学法宝后,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现世都能产生许多殊胜的利益,为了让道友们能对法宝的殊胜利益有所认识,从而能更加精进地闻思修正法,下面就从诸多利益中撷取一二,以供参考。
一、改善或彻底解决不如意事。世上无论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几乎都是由烦恼习气与业力造成的,这些都可以通过善巧运用法宝来解决,或者改善。
二、真正自利利他。如果佛法融入到了自己的心中,心里的观念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口的言行也会随之改变、调柔。从前以自我为中心,造作的种种不如法的行为,其结果却是自损损他。佛法融入心相续后,内心就会受到佛法慈悲与智慧的熏陶,会认识到只有放下自我、利益他人才能真正利益自己,这样就能真正行持自利利他的事业。
三、改善人际关系。真正皈依了法宝,就会受持对一切众生都不作损害的皈依法宝的学处,哪怕是对蚊虫蝼蚁,都会以慈悲心来对待,更何况是身边的有缘众生呢?因此,无论是在家庭、单位里,还是在任何一个团体中,都会因内心的这份慈悲,而给自己建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皈依法宝的弟子越多,就越有希望使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安宁。
四、树立自信。世上许多苦难都是由财富的多寡,种姓的贵贱,相貌的美丑,才能的高低等差异造成的。在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更加加重了由此而引生的傲慢和自卑。芸芸大众中,平庸者居多,没有归投依靠法宝的人,就只能在心中默默承受和掩饰自卑。真正皈依了法宝的人就不会用这些世俗的观念来认识自己,而是用暇满的标准来审视自己,即使自己再贫穷低贱,也不会感到痛苦。想到自己拥有的暇满人身,如同如意宝一般,依靠它不要说今生来世的暂时安乐,连出世间圣者的菩提果位也完全可以获得,自己的人身就是一艘解脱之舟。相反,纵然地位高贵,甚至富可敌国,没有皈依法宝,也不过是这一世享了前世修来的福而已,于后世、于解脱毫无利益,如果因此而骄奢淫逸,放纵享乐,就更为后世埋下了祸根,这一世的人身反而加重了今后轮回的苦。想想实际上谁更应该充满自信呢?而在这个世界上,能值遇三宝,又能真正皈依三宝的人实在少之又少,所以,只有学修三宝核心法宝的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幸运的人,才会拥有真正的自信。
五、对治烦恼。对治贪嗔等烦恼,会产生充分的信心。即使贪嗔等非常严重,也可以从所皈依的法宝中找到各种有效的对治方便。如同自己长什么样子,一照镜子就能知道,同样内心的烦恼,可以通过正法的法镜来认清,这样就能知道自己哪方面的烦恼更重,或者当下正被哪种烦恼控制而生苦,然后就能通过佛法中宣讲的相应的对治法,使烦恼的大火渐渐熄灭。真正修学法宝的人,可以从一次次对治烦恼的经验中,建立越来越稳固的信心。
六、轻松自在。通过真正皈依法宝而闻思修行,就能借助佛法的智慧眼,看透纷纷扰扰的轮回世间的真相,了知人生真正的意义与价值究竟何在?就不会对今生的名色财权等紧抓不放,不会甘于做烦恼和欲望的奴隶,也就不会被种种苦和烦恼所逼迫。相反,没有佛法的智慧眼,就看不破;看不破,自然也就放不下;放不下,自然就有许多苦和烦恼接踵而至。少一分对物欲的追求,就少一分追求的压力和求而不得的痛苦;减一分对自我的执著,就减一分贪嗔痴慢的烦恼和利益受损的痛苦;多一分对善法的行持,也就多一分积善的福报和修行的功德;增一分对佛法的串习,也就增一分出世间的智慧和成就的资粮。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但追求的越多,内心的痛苦就越多,背负的压力也就越大,而清心寡欲,以三乘菩提为期的三宝弟子因为放下了对名利等欲望的追求,内心反而充满了喜悦和自在。
七、法随法行。只要真正对法宝有了皈依心,自然就会去运用法宝,法宝只要得以善巧运用,它不可思议的加持就开发出来了。渐渐地,就会知道,闻思修不是做别的,是让自己的心融入佛法,改正自己不好的习气,和错误的见解等等,让自己的心相续干干净净,直接与佛法相应。如能数数这样串习佛法,就能让佛法在心里扎根,不仅能在白天保持正知正念,与佛法相应,连夜晚的梦境中也能保持与佛法相应,甚至在临终的关键时刻也能正念分明。佛法的利益最为明显的时候,正是在一个人的临终。临终时其它世间法都失去了作用,儿女、眷属、名声、地位、财产等世间人看重的东西,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时刻都显得苍白无力,更有甚者还会帮倒忙,起的是让人堕落的负面作用。此时,只有佛法才能唯一产生正面的作用,依靠对法宝闻思修行的善业推动和分明的正念,才能在这一关键路口去往下一世安乐的地方。而且,起到的不仅仅是对于下一世去向的决定作用,未来的生生世世更因为在心中种下的佛法的金刚种子,而能渐渐趋近解脱,趋近大菩提。
八、行菩萨道。依名言谛现相而言或者按照大乘菩萨道的观点讲,由殊胜信心而引发了对法宝的皈依,进而就会趣入对大乘佛法的闻思修;有了一分对大乘佛法的学习,就有了一分对一切众生要知母、念恩的认知;越了知众生的恩德,就越能生起对众生平等的报恩心等,从而发起利他的世俗菩提心,并因此而日日夜夜精进地闻思修法宝。这样就有希望通达苦集灭道四谛圣法,乃至证悟一切轮涅万法原本如梦如幻的大空性,而一切众生却因人、法二种执著,自缚于生死苦海不能出离,由此又更能增上大慈大悲的菩提心。
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五浊恶世,众生的痛苦随着欲望的增多而日益深重,天灾人祸的频繁出现,又使得原本无常的生命更加脆弱不堪,老母有情正深陷于各种苦难无法摆脱,此时此刻,发起了世俗菩提心的佛子就更会千思万想,当下如何才能更为直接和究竟的利益众生呢?众生之所以不得出离生死,是因为没有找到真正的皈依救拔处;之所以受苦,是因为造业尚在继续;之所以烦恼不断,是因为常乐我净四种颠倒执著非常牢固。认识到这些,就更会以法布施来帮助众生:弘扬皈依法门,让众生找到真实可靠的归投处;弘扬因果法门,让众生了知断恶行善才能改变苦的状况;弘扬般若法门,让众生从根本上认识万法的本性,从种种迷乱的执著中彻底解脱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弘扬净土捷径法门,依靠弥陀不可思议的大智悲愿,能让众生今生就解脱生死,获得不退位,必定成佛道。
为芸芸众生作法布施的修行,无一不是行菩萨道的体现,今生虽仍为凡夫身,却可以一样广行菩萨道。
九、明心见性。依胜义谛实相而言或者按照大乘不共究竟一乘了义的观点讲,法界一切有情本有的本体大空性、自性大光明、大悲周遍的佛心,本来就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自性大清净法身功德海。这是真正最究竟了义的法宝,也就是法身如来藏的无量无边的功德海,这些所有无量的功德,在凡夫的心的本性中,原原本本,没有减少过一丝一毫地存在着,从来就没有远离过。这些所有功德存在的地方,其实就是心间明性自然智所在之处,是心宝八角无量宫。以如是大觉悟的方式,大皈依了究竟了义本来面目的法宝,一刹那间开启了圆满闻思修胜义菩提心的法身智慧海,就能把这些本具的功德显发出来,就能使自己的心相续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像六祖慧能大师和密勒日巴尊者那样即身成佛都有可能。
皈依问答(三十六):没有真正为了了脱生死而闻思修法宝的学佛人,应该从提婆达多身上吸取什么样教训?
答:法宝是导师佛陀慈悲宣说的,让众生证悟成就的善巧方便。但是如果对法宝仅是当作知识那样来积累,没有认识到法宝是用来实修实证的,没有以了生脱死为目标来闻思修法宝,则很有可能步提婆达多的后尘。
提婆达多造下了很严重的恶业,但是他同时又有很多异于常人的优点。对提婆达多全面的认识,会帮助我们认清烦恼的破坏作用,以及确立正确的闻思修目标的重要性。
首先提婆达多是三藏法师,出家十二年中,闻思修都很精进,并且把佛陀说的法,全都背诵了下来。比如《十诵律》中说:“出家做比丘,十二年中善心修行:读经、诵经、问疑、受法、坐禅。尔时佛所说法,悉皆受持。”《出曜经》中也说:“昔佛在罗阅城竹园加兰陀所,尔时有比丘,名曰调达。聪明广学,十二年中坐禅入定,心不移易,十二头陀,初不缺减。起不净观,了出入息。世间第一法乃至顶法,一一分别。所诵佛经六万,象载不胜。”
其次他曾经神通具足。《出曜经》中说:“是时阿难便与说神足之道。调达闻已,在闲静处,专心一意,以粗入微,复从微起,还至于粗,以心举身,以身举心,身心俱合渐渐离地。初如胡麻,转如胡桃,渐离于地。从地至床,从床至屋,从屋至空。在虚空中作十八变,涌没自由。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东出西没,西出东没,四方皆尔。或分身无数,还合为一。”但是在生起了破和合僧的恶念后,神通就自然消失了。
提婆达多而且还身相庄严,与佛陀的三十二相相比,提婆达多具足三十相,只缺少了千辐轮相和金色身相。
提婆达多当时还受到摩竭陀国王子阿阇世的尊敬,《四分律》中说:“阿阇世日日将从五百乘车,朝暮问讯提婆达多,并供养五百釜饮食”。
但是提婆达多心眼狭小,嫉妒心强。《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中说:“唯提婆达多,本自恶性无有慈心。”律中并且记载说:提婆达多有次看到一头上好大象,心里很喜欢,但当知道这是他人来供献给释迦太子的之后,就心生嗔怒:“渐近于象,瞋恚之心打象一下,其象倒地,因即至死。”
提婆达多还有一种毫无理由的“慢过慢”。比如当他想获得名闻利养,而向世尊去求学神通,佛陀当时和他说,暂时不要学神通,应该先修无常等的四法印。这时提婆达多就想,如来之所以不教我神通,是怕我超过他,怕到时候比不上我。接着他向舍利弗尊者去求学神通,舍利弗尊者也让他先学好四法印,提婆达多心里想,这个舍利弗比丘,虽然号称智慧第一,在我看来,舍利弗与我,就像萤火虫与日月之间的差距,我对三藏教法的诵习,无人能比,但尚且不知道如何修神通,那么舍利弗比丘就更不知道了。于是又到目犍连尊者那里,目犍连尊者也教他先学四法印,再修四禅,然后就可以得到神通。提婆达多听了后心里生起了嗔恨,想这个目犍连自夸神通第一,之所以不教我神通,是怕有人神通比他大,如果我得到了神通,他便没有了名誉,因此才不教我神通的。
后来提婆达多甚至慢过慢心高涨到完全蒙蔽了理智。有一天提婆达多来到世尊的地方,对世尊说:我看如来身体变老了,已经过了少壮年龄,步入了老年了。请世尊专门到静室中修禅定自娱自乐。四众弟子可以让我来教诫,我会像世尊一模一样教他们,衣被、饮食、卧具、医药这四事,我会随时供养,不会令您缺乏的。(《出曜经》:“我观如来颜色变易诸根纯熟年过少壮垂朽老迈。唯愿世尊自闭静室禅定自娱。四部之众愿见付授我当教诫。如世尊无异。随时供养四事不乏。”)
提婆达多因为并不是为了了生脱死而进行闻思修,起初虽然精进学佛,但是没有用来对治贪执名利之心等的烦恼,如《出曜经》中说:“后意转转退,渐生恶念,意望供养,深着世利。”有了一定的名利后,更加膨胀了嫉妒与傲慢等的烦恼,《出曜经》中也说:“调达比丘,学致神足为已招祸。设不得神足者,其罪盖不足言。”终于,在贪执名利,以及嫉妒、傲慢等的烦恼的驱使下,后来犯下了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放狂象、杀莲华色比丘尼、十爪毒手这五种恶行,而堕入于地狱之中。
后世的人,从精进、神通、身相、福报等各个方面,都很难比得上当年的提婆达多,如果还没有明确学佛用来对治烦恼,解脱生死的目的,则一旦名声、福报等逐渐增长的时候,则自己的贪嗔嫉妒傲慢等,会不会比提婆达多更多地显现出来?如果这样,则不但没有从佛法中得到利益,反而受到巨大损害了。
因此闻思修佛法,必须首先树立用佛法来修行,来了生脱死的正确观念,这样才会尽可能地从佛法中获得加持。
皈依问答(三十七):一个人如果真正皈依了法宝,在他身心相续上会有什么转变?
答:一个真正皈依了法宝的人,在他身心相续上会发生下面这些转变:
一、真正皈依了法宝,他的心的中央就只有法宝,世间的事情就都放到次要位置上去了。就像一个人到了市场里,看中了一个东西后,心里就只有这个东西,其他的都不在他的眼里了一样。
二、心的中央有了法宝,就会恭敬、羡慕,就会珍惜,会去护持。
三、对佛宝与僧宝的珍贵认识得更深,感恩心会油然生起。
四、会特别感恩导师佛陀当年精进的修行,以及高僧大德翻译经论,传承佛法。
五、他知道了闻思修是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情,会创造因缘,积极闻思修。
六、比如,他会仔细、反复地思维:自己如今已获得了人身宝,这个人身的价值,从因、喻、数量观察都极为难得,并且能成就三士道菩提果位,尤其遇到了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宣说甚深妙法。在具足这些难得的顺缘的时候,应该立誓毫不懈怠地精进修行正法。
七、其次会认认真真地思维这些真理:此身也决定死亡、死无定期、死时除正法外一切都无利益。真正明白这些道理后,会下定决心并迅速精进修行善法。
八、接下来会非常慎重的思维:一切众生死后都并非一无所有,而必将随黑白业无欺感受苦与乐。尤其在心里认识到了轮回诸苦无比广大,而且漫长又难忍之后,会立誓广修能从一切轮回中解脱的妙法。并且每天都猛烈祈祷佛法僧三宝,加被自己早日实现以上所发的誓愿。
九、他会知道佛法是明净的,能像一个镜子一样照出身上的不足。因此不断把自己的身口意与法宝对照,处处反省。
十、如理受持皈依的学处后,他的身口言行,会有很大的调整,会变得很调柔,很有意义。
十一、真正把佛陀的法宝当成修行心要的清净教授,不是把佛法当成知识去研究。知道只要心相续发生了转变,法宝的加持得到了,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辈子研究佛法的功德。
十二、他心里会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病人,急需要吃法宝的妙药。
十三、他感受到了烦恼障力量的强大,并且知道世间上的一切知识都对治不了的烦恼。由烦恼产生的苦恼,以及种种社会问题,甚至世界性的问题,都只有靠佛法才能彻底完全搞定。
十四、不会遇到什么生病等等的违缘,就马上去找人打卦,或者去找僧人念经加持,或者马上去供护法,而是能通过所学的法宝,如理分析后,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自己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十五、知道真正的无上的如意宝就在自己的心里面。对初学者来说,三宝的加持,一半来自外在的三宝,另一半来自自己的心里对三宝的信心、皈依心,和闻思修的智慧。他明白了这个后,他的转变和进步应该会很快的。
十六、如理皈依了法宝之后,他就会对法宝生起真正的殷重心,不但平时不会再有口无心或装模作样地念诵,行持善法,而且心中对法宝的那份殷重,甚至会纵遇命难也不舍弃,也自然会非常精进而真诚地劝化他人皈依无上救护的法宝。
十七、遇到了他人作违缘,他还是会安忍,还是会继续以善良的去帮助他人。心里面有闻思修的智慧或佛法的修行的话,对魔王都会发慈悲心,会包容他,利益他,并且发愿回向他也能成为三宝的弟子。
十八、吃个饭、穿个衣、睡个觉等,动机都会改变。比如吃饭,不再是为了让自己吃饱,而是自然地希望让身上的八万四千个虫子吃饱,然后接上法缘,后世都能投生善趣,闻思修行等。
十九、只要内心深处有法宝,那么法宝的加持力量不但在白天,甚至夜晚睡梦中都在起作用,梦里都在断恶修善。
二十、他会很喜欢供养三宝,即使条件差,没有很好的供养品,也会欢欢喜喜地进行意幻的供养。
皈依问答(三十八):现代的学佛人为什么需要高度重视皈依的修行呢?
答:真正的皈依是一切出世间戒定慧所摄功德的根本基础。历史上,阿底峡尊者,精通一切教法,具足神通,具有大慈大悲菩提心,并获得了究竟的证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大善知识。但阿底峡尊者当年,处处讲皈依,处处强调皈依,被当时的人们尊称为“皈依班智达”。那时在藏地,没有真实外道,并且同时还有那么多的成就者、智者们在弘扬佛法,而阿底峡尊者还是非常注重皈依的修法,可见修行者是否内心里真正皈依了佛法僧三宝,尤其是否确立了修学佛法这一核心,完全决定了出世间一切功德是否能够生起与增上。如阿底峡尊者说:“殊胜饶益乃令入正法,殊胜受益是心入正法。”
现代社会的人,从小接受的是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等世间知识的教育,对于真实存在的因果规律,以及轮回转生等的现象,不知道真有解脱。普遍地推崇世间的知识,以能求得世间名利为荣,忽略对内心贪嗔痴的反省与约束,甚至有的学佛人,也认为要先学世间的知识,获得一定的经济、社会基础,以后有时间再学佛法。因此现在人相续中的常见断见等的邪见,以及贪嗔痴的烦恼,追求名闻利养等,都要比以前的人强烈百倍,千倍万倍。因此,更需要高度重视对皈依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皈依的修行,这样才能克服现代学佛人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碍,增上戒定慧三学。否则虽然学佛,但实际上一直徘徊在佛门之外,了脱生死就不可能有任何的希望。
皈依问答(三十九):为什么说没有真实的皈依戒,就得不到所有佛教大小乘所说在家出家的戒体?
答:真正皈依三宝是一切戒律的入门之处,世亲菩萨在《俱舍论自释》中说:“是故皈依,普于一切受律仪处,为方便门。”即要受一切的律仪,都必须从皈依这个门进入。好比要开车从高速公路去往某地,如果没有进入高速入口,就无法经过一个个地点最终到达目的地。
《皈依七十论》云:“近事归三宝,此是八律本。”意思(所谓“近事”亲近奉事三宝之义。梵语优婆塞即近事男,优婆夷即近事女。)即是居士皈依三宝,此为八种律仪(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正学女戒、沙弥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八关斋戒)的根本所依。皈依都是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而且,在大乘中,受菩提律仪与金刚密乘灌顶的誓言戒都也必须以具足真实皈依为前提,甚至仅仅受持一天的八关斋戒,首先也不可缺少皈依。《俱舍论》中说:“近住余亦有,不受三归无。” (近住为在家男女受八戒者。亲近三宝宿住之义。)即是说,不受五戒(余),也可以受八关斋戒(近住),但是不受三归,则肯定得不到八关斋戒。因此说,皈依是一切戒律的根本所依。
这里所谓“皈依成为一切律仪之根本所依”的密意,就是通过真正的皈依能坚固希求涅槃的意乐,以此希求涅槃的意乐能发生一切律仪。换句话说,真正皈依了三宝之后,由听闻导师佛陀所开示的涅槃法、如理作意涅槃法,由僧众作为助伴共同修学涅槃法,为了成办自他二利希求证得涅槃的意乐就会逐渐坚固。以此涅槃意乐为等起,便会逐渐产生佛教三乘所说在家出家的别解脱律仪、菩萨律仪与三昧耶律仪。《皈依七十论》云:“众人可受戒,未皈依不得。”
另外,应引起注意的是,并不是说参加了皈依的仪式,就一定能获得皈依的戒体。必须具足以佛陀为导师、正法为正道,僧伽为善侣的誓愿,在这样的誓愿的带动下,真实参加皈依的仪式,才能得到圆满的皈依戒。因此要能得到,以及更好地守持各个三乘戒律的戒体,就应该扎扎实实地打好皈依戒的坚实基础。
皈依问答(四十):为什么说内道一切功德的基石唯是对三宝真正的皈依?
答:对三宝真实的皈依,不但是内道一切戒体的基础,而且也是内道一切功德的基石。
如《俱舍论》中云:“诸有归依佛,及归依法僧,于四圣谛中,恒以慧观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知八支圣道,趣安隐涅槃,此归依最胜,此归依最尊,必因此归依,能解脱众苦。”就是说,皈依了佛法僧三宝后,会用智慧观察四圣谛,修行八圣道,最后获得涅槃安乐。因此对三宝的皈依最为殊胜,也最为珍贵,众生皈依了三宝后,必然能从众苦中获得解脱。
内道的功德,就是三士道的功德,这些都要通过修证才能获得。比如要获得下士道后世的安乐,必需要依靠五戒十善,而五戒十善只有内道中才有正确无误的宣说。同样,要获得中士道的阿罗汉果位,需要修持四圣谛或十二缘起,以及要获得上士道的佛果,更是需要修持六度四摄这些大乘不共的法要。这些出世的功德产生的前提,都是建立在真正皈依的基础上的。
内道每一个法门的修法仪轨,必然是以真诚的皈依开始。并且正行部分往往只念诵一次,而皈依的偈颂则需要念诵三次,这表示只有皈依心真正生起后,正行的加持才能到量地生起。
正因为真正的皈依是内道的一切功德的基石,所以皈依所能产生的福德也就不可思议。如《无垢经》云:“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满虚空界,彼将胜虚空。”
同样皈依心越真诚,获得的加持也越大。如《涅槃经》说:“皈依三宝者,速得佛果位。”《集学论》也说:如果一个人时常对三宝恭敬、供养,没有疲厌之心,那他就能超越四魔,很快成就无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