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历2558年 农历甲午年【马年】

皈依问答(五十一):因皈依和果皈依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答: 在因皈依时,核心是法宝,在果皈依时,核心是佛宝。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在《直指心性注疏》中以窍诀的方式作了如下开示:“誓愿将吾等一切众生皆安置于三宝总集之性,圆满正等觉之位,此乃果皈依;誓愿为得彼果,以佛为导师,以正法为道,以僧为道友而修持甚深微妙法,此乃因皈依。此处果皈依主要为佛宝,因为佛果是究竟所得之故,因皈依主要是法宝,因为其乃为道之体性故。”

皈依问答(五十二):因皈依和果皈依各有什么样的必要性?

答: 因皈依的必要:这里以比喻说明,比如欲从贫穷中得到解脱的商人,如果没有能引导的商主,也没有坚固的航船,没有志同道合的同伴,就不可能到达宝州宝洲取宝,也就没有办法脱贫至富。商主、航船、同伴是令他顺利到达宝洲的助缘,此三缺一不可。假设没有商主,就不知道前往的路线和航行的方法,若没有航船的运载也不可能到达彼岸,若于途中遭受风浪等违缘以及各种需要处理的事务,都须要同伴朋友的帮助,需要共同的力量来完成这一脱贫至富的大业。同样,要遣除生死的贫穷,趋向究竟解脱的宝洲,也要有佛、上师、正法与道友等根本助缘,否则不可能从生死苦海中获得解脱,所以在入道的开始,就需要发誓作三种承诺:1、承诺佛是我的导师;2、承诺佛法是我所修之道;3、承诺佛弟子是我在菩提道中生死相伴的道友,这就是因的三种皈依。只要这样皈依而依止三宝,才可以从生死怖畏中获得解脱。

果皈依的必要:比如商人虽然正在渡越大海,但在没有到达宝洲之前,仍然不会遣除贫穷,所以对商人来说必须不能放弃取宝的心愿,哪怕遇到再大的风浪,再遥远的海路,旅途中无论有多么的艰辛困苦,也不能放弃这一心愿,如果中间遇到一些违缘时,心生怯弱就想如此这般辛苦,还是放弃为好,这样心生怯弱者,终究没有办法取得如意宝。与此相同,若没有果的皈依,也不可能从生死怖畏中获得解脱。所谓的果皈依,如前所说,是为果而立下的誓愿,也就是说我发誓一定要成就无上菩提,我不求什么人天果位,也不求小乘的阿罗汉果,也不以暂时的学道果为满足,我唯一志求无上菩提,我的心就是皈依无上正等觉佛,就算别人要杀我,我也不会舍弃如此誓愿,就算今生不成就,下一世我仍然要求证无上大菩提,这就是果皈依的修法,是一种无悔的决心,是一种坚定的誓愿。

皈依问答(五十三):研究五部大论的智者是否就一定是真正的内道佛教徒呢?

答: 是否是真正的内道佛教徒,首先是以自己心相续中是否真实具足皈依誓愿心来判断的,如果自相续中对佛、法、僧三宝没有真正的皈依心,那么即使通达了五部大论(1、功德光尊者所撰著的《毗奈耶经》或《戒律根本论》;2、世亲阿阇黎所撰著的《阿毗达磨俱舍论》;3、法称论师所撰著的因明《释量论》;4、月称菩萨所撰著的《入中论》;5、弥勒菩萨所撰著的《现观庄严论》),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内道佛教徒,不可能产生出证法戒定慧所摄的任何功德来。
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在传授“文殊大圆满”时说:如果没有皈依的誓愿承诺心,只是念诵归依偈,那么即使念了一亿遍,也不会有皈依戒。法王上师并且说:当反思自相续时,如果对三宝不具备深信不疑的虔诚与坚定不移的誓愿之决心,就称不上是内道佛教徒。仅仅由于通晓五部大论、受到众人敬仰,都不能成为真正内道佛教徒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