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对治熟溜病

《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 智圆法师 ︱

第三个对治法是要生闲缓心。

“闲”是安闲,“缓”是缓缓地进行。修行不是以急躁之心所能完成的,必须有一个涵泳、孕育、成熟的过程。儒家说:“欲速则不达。”真正修行的时候,着急只是增加妄心,对于获得成就没有丝毫助益。米拉日巴尊者说:“缓缓修时快快到。”没有专修时,当然要以迫切的心来发起修行,不能拖延,否则永远无法趋入;趋入之后则需生闲缓心。

古人说的“涵泳”,就是指让自心跟法境契合。心的状态只是一刹那,一旦急躁,就跟它不相合了。正法需要我们用心心念念来与之契合。通过观察不难明白:修法的当下,如果内心稍有波动,马上就无法安住了。所以,未修之前需要迫切,切忌拖沓;修行之时贵在温养,需要安闲、稳固,对所观经文要句句落实。

闲缓为什么能对治熟溜呢?因为只有内心安闲,心头无事,才会成为自己的主人,我们可以静静地观着自己的心,让心跟念诵、跟法义很好地契合。缓,能避免心溜出去。闲,好比是一个天地间的大闲人,把整个天地都包容在心里,所以没有一个地方看不到。相反,如果心绪忙乱,就根本无法容纳,也不可能静静地观看这一切。也就是说,动摇的心中没有般若、没有智慧。

“缓”就好比侦察员,和缓得如猫捕鼠,静静地待在那里,绝不乱动,老鼠的任何动静它都尽收眼底;同样,内心闲缓,妄念就逃不过去,刚一溜动,我们就能把它牵回来。急躁之时则不然,因为缺少正念,自心可能马上就溜出去了。无论诵经、念佛、持咒等等,还是平常做功课或修行,其实都需要闲缓。

因为每天都做功课,既然已经确定下来是长期要做的功课,那又急什么呢?反正每天都要完成。还没有确定的时候需要急,不然连每天的行持日课都没有,长此以往,自心缘何而修呢?但是一经确定之后,就需要用温养的功夫坚持一生,几十年如一日地修习下去,急也急不得。犹如十月怀胎,要让胎儿慢慢地成长,急了反而不好;否则就会先天不足。又如种田,需要一定的时日去滋润、灌溉、护理,到了秋季才能收获,一点都急不得。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工夫,才能功到自然成,急躁的心不可能有真正的功效和成就。

所以意境要安闲,使内心安定下来。如是即使再熟悉经文也不会溜。一句接一句,清清楚楚,心里知道在念什么、法的意思是什么。即使有一些法句很深,暂时体会不到,也不要紧。只要念兹在兹,每一念都在这上面就会逐渐进步。如果内心散乱到别的地方去,或起贪、嗔、痴等各种妄动,或赶速度、求完成任务等等,以这些不如法的心态,首先都已经乱了阵脚,又能念出个什么实义来?

由此可见,一切处中以心作主宰,这就要求心境安闲,其实也就是定力。若具足“缓”,则气息柔和。气和则心定,观照力就强。即使有时候心神溜走,也会很容易发觉,很快就能回转过来。但是内心急躁,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所谓“气急败坏”,可见气很关键,它跟心不是两个东西,气急了,心就会乱;心乱了,就没有把持力,之后各种妄念烦恼都会现行,所以还是要生闲缓心。

同样,无论何种仪轨、功课,按照它的程序逐渐进行,就能一步步地引入堂奥。由此也可推知加行的重要性:急于观修正行而忽略加行,除了“欲速不达”外,不会有任何可观的效果。因此,修法中该唱的就唱,该拜的就拜,该念的就念,每一次都珍重地完成,把它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来做,而不是完成任务。如此才不至于自欺欺人,不至于骗一辈子!

“闲缓”即念修之时,要安闲下来,一句一句地念。不急躁是修行人的基本修养,这需要一改自己往常的性格。在当今竞争的年代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心浮气躁,缺乏耐心和安闲,但急躁不利于修法,因为它不合乎止观之道。所谓“止”,就是止息一切散乱、妄动,自心安静地专注一处,然后才有“观”——本有的慧光起到观照的作用。用在念诵上,就是心定之后,每一句都能如文作观。所以在念诵时需要宽坦,放下一切,不可有躁妄追求之心。

现代人在多年中串习,养成了急躁的习性或不良心态,但所有的不耐烦、不安心、不持久,都不是法器之相。有的人对于学法修道急功近利,希望有一种三天便可成功的速效,否则马上就不干。但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谁又能几天当中改变习气呢?如果能够,修道也就不难了。如今要紧的是修当下的心,要练习安闲而不是串习急躁,看能不能定下心来念修好字字句句。无论念什么,都是在修定、修慧,一字一句念得清清楚楚,就是当下的修行。养成了这种好习惯,才能任修何法都易于成功。

此处牵涉到整个性情转换的大问题,秉性上能否转变是最切实的事。这就首先要学到安闲的心态,之后做任何事才会安闲自在。无论听法、思维法、修法,或者念经、念佛、念咒,或者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要想处处与佛法相应,其实全都需要安闲的心态。安闲的心中,处处都有道,处处有修行,所以说“心安则道隆”。

我们应当反省自己有没有躁动的毛病。躁动、激进一般都难以持久。想短时间内就达到如何如何,以急躁之心驱使,最开始好像比谁都精进,但过个三五天,就发现他消失了——过分地妄求,也很容易退失。

只有懂得“细水长流”的道理,才能持之以恒。人一辈子吃饭,不也是每天只吃三餐吗?谁能把一辈子几十年的饭在一天之内都吃完?只有一天一天地吃!同样,修行是一辈子的事,天天坚持如法修行,积累到了一定功力必定自然成就;相反,妄心常奏狂想曲,恨不得几天就修出个成果来,这些过份的妄想不免成为退转之因。不正视自心上的问题,不自知习气的严重性,又缺乏长期修持,哪里就能平白无故地修成?

所以,既然决定了用自己的一生来修行,就每天都要用功。时冷时热是修行之大忌,会导致无法完成;用温养的方法不断积累,长此以往才会有可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