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对治熟溜病

《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 智圆法师 ︱

对治熟溜病

如同上文的譬喻所说,世间人对某种事物很感兴趣时,会刻意记住,并能说出它的内涵,就是因为熏染很深,在心上发生的影响、变化很大;同样,对于《普贤行愿品》,只有深度的熏习,才能真正影响到自心,使自己逐渐与过去不同,并真正开始结合普贤行愿而观修。

“熏习”,此处指通过念诵,把它印在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犹如炒菜时的油烟熏在墙壁上,日积月累,使墙壁也变得越来越黑。

真正熏习普贤行愿,最重要的前提是具有胜解信。《行愿品》长行里讲到“深信心”,偈颂末尾也同样指出了这一关键:“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求生菩提心渴仰”。在胜解信的基础上持诵文句,胜过极广大的财布施,且能远离恶趣、恶友,迅速灭尽五无间罪,诸魔无法作障,以及迅速见到阿弥陀佛、成就普贤行……真正出生诸多不可思议的利益。

那么,我们对于《行愿品》有没有生起胜解信?有没有起真实意乐?是不是真的非常尊重?是否真正认识到诚心念此《普贤行愿品》,就是在随学普贤菩萨的行愿?是不是真正有欢喜心、希求心,想要把每个字都印在心里?一旦具有,就说明已经生起了对治。从那时起就不会再随口溜了,而是每一次念诵都非常珍惜,非常殷重,甚至发现自己打妄想把哪几句溜下去了,没在心里印过,还会回过头来再念一遍。

对治分六:一、生庆幸心;二、生念恩心;三、生闲缓心;四、生难得心;五、生希求心;六、生反省心。

首先要生庆幸心。应当思维:我有幸得到人身,又远离了各种邪业,身体没有大病,又遇到明师,听闻了正法。犹如从空中撒下的沙子偶尔穿过针孔那样,我竟然遇到了修法的全部因缘,就要珍重地努力修证,怎么能放任这个熟溜的大毛病而让一生徒然虚度呢?

如是反复思维:人身难得,遇到善知识听闻正法难得,集聚修法的因缘更是难上加难。现在,无量劫来难遇的这些因缘全部齐备,就像饿了一百年的人,终于吃上一顿饱饭那样,我一定要把握修行的机会,否则就太可惜了!我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随随便便空过!

现在能够观修《普贤行愿品》,能够缘于如此不可思议的普贤愿王而发起善心,是特别稀有的因缘。我既然已经遇到这一大法,有机会念诵普贤菩萨的大愿王、把它念念熏习在自己心上,是多么值得庆幸!所以,我不能再随顺熟溜的习气荒废一生了。如果仍旧随口溜下去、不依经文用心起愿,让每一遍《普贤行愿》都空过,那我还是个人吗?如是数数策励自心。

或者劝诫自己:我现在可以安安静静、不受干扰地修行,又没有病痛等障碍,能安下心来,在自己的房间里,或者跟大众一起熏修,这种因缘多么难得!为什么还要放任自己熟溜的习气而不改正呢?以千载难逢的机会,能观修最殊胜的普贤行愿、能调动善根作为将来成就普贤行海的因缘,应当倍加珍惜,应当把字字句句都深深刻在心上。

如果错过了当前的因缘,落到无暇当中,例如变成旁生,或被囚禁于牢狱,或者罹患癌症而疼痛难忍,那时候连念一个字也不可能,哪里有机会念整部《普贤行愿品》并安安静静地缘于愿文作意和祈愿呢?

再思维:我们没有遇到《普贤行愿品》之前,所接触的大多是世间文化知识。那些世俗法,只会在自己心里熏入不清净的种子,不断地坚固各种自私、下劣的想法和欲望,由此在未来现起更多世俗的心态和行为。最好的也不过是人天善法,但它与修学《普贤行愿品》有着天壤之别。如今我们遇到熏习无上大愿王的殊胜因缘,而且每一愿都是普贤行海的因,是无上佛果的因,这该有多么难得!用心祈愿一遍,即是祈愿成就一切普贤行海、祈愿趣入无上佛道。只要诚心地随文观义,继而起愿,一定当即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在心地上种下最圆满的善种子。如果自己具有渴求普贤行愿之心,并一次又一次地祈愿时,就是逐渐入于此缘起中,真正成为“善得胜寿命,善来人中生”。因为自心每天都在普贤行愿里度过,每天都朝着成佛的方向行进,这就是真正用好了暇满人身,使之具有大义。

所以,无论是早上的发愿,还是晚上的总回向,每天一定要尽力依照《普贤行愿品》祈愿。行为随意乐而转,每天的意乐、行为则主要由愿望支配。如果每天从一早开始,就缘着普贤行愿作意,提醒自己在一天当中不再迷失,不随顺恶习气、不造恶业,时时不忘心中的普贤大愿,那么愿王就会在一切时中作引导,使得自心一直朝向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而且每天结束的时候,把一天当中所修的功德都回向在成就普贤行海上,再再增上普贤行愿的力量。如是每日、每月、每年,乃至一生都在普贤行愿里度过,自心不断依此进步,到临终时,心中普贤行愿的力量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届时必定如所发愿般——一剎那中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得到阿弥陀佛摸顶授记,以及不可思议加持,从此真实成就普贤行海,真正实现自他二利。

确定了自己的成佛之路和方向,就应该每天安安心心地如是作意、希愿,以欢喜、庆幸、踊跃之心,至诚殷重地念好每一遍《普贤行愿品》,真正把普贤大愿熏在自己心中。

还要思维:我现在是何等幸运,没遇到战争、灾难,又不是动乱时期,也没处在饥荒年代,自己没有误入外道歧途,六根又都健全。这种因缘所生的状况一旦消散,自己也就错过了。如今现现成成已经具足的珍宝人身,就看自己怎么把握。如果每次都错过当下,那么每天错过,每月错过,犹如进了宝山空手而归一般,死亡之时,只能两手空空地再次堕入恶趣,今生的大好人身就全部空耗了。我如何才能真正摄取人生的大义,使自己临终心无悔恨?

不仅具足珍惜心,而且还要下决心:我从现在起一定要珍惜这有限的每一寸光阴,要比黄金还爱惜。黄金作为物质财富,作用非常有限,而暇满人身的价值比它超胜亿万倍,如果把握得好,就能摄取无量无边的意义,下至每一分钟都能出现无量功德;相反,如果我把宝贵的光阴随便浪费过去,那真是天大的傻瓜,是世上最愚蠢的人!世间人没有修法的因缘,也不晓得暇满的道理,他们浪费时间还情有可原。而我现在已经拥有这么殊胜的机缘,也明白了暇满难得的道理,如果还跟世间人一样虚度人生、明知故犯,那实在是愚蠢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我还是个有心的人吗?如是应当警策自心、珍惜当下。

再结合念诵《行愿品》而思量:我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没有任何恶缘的干扰,可以安心修法,可以缘于普贤愿王,内心观摩法义而发愿,实在是千载难逢的稀有因缘!我怎么还能放任熟溜的习气浪费机缘,毁坏原本能成办的定慧、行愿等广大殊胜功德,乃至毁坏解脱、成佛之大事?

对于我们心上积重的恶劣习气如果不时常警策,就会重新落于麻木当中,依循、放任熟溜的习气摆布自己,口头上滚瓜烂熟,内心却根本不肯切实地随文观义。常常认为放松、自在地随便念念就行,其实这正是心上的惰性,是一种懈怠的恶习,一种贪便宜、图享乐的心。这种状态并不能给自己带来自在,反而会越来越不自知地现行放逸、散乱、懈怠等烦恼。因此,没必要再用“自在”的借口来欺骗自己,我们应该提起真实的修行。

如上所述,“寸金难买寸光阴”的缘故,我们务必尽快醒悟过来,“珍重此时莫空过”——珍惜现前的因缘,把握当下的心念而安心、专注、至诚地随文入观,随文发愿。

更何况现在念诵《普贤行愿品》,就是在随学果位普贤,在熏习无上的行愿,在以最圆满的方式让所做功德增长无量倍,从而成为无尽利乐的根源;也是在积聚上品往生的资粮,为自己临终超凡入圣,成为功德殊胜的净土菩萨做准备。

反之,如果自己不能当下专注和殷重、如法地念诵,那么一切原本能成办的大利益恐怕就落空了。因为不是至心发愿,口头上溜得再熟也得不到真实利益,不可能以这种念诵方式来实现转凡入圣、往生成佛的大事。如此又何必浪费时间、糟蹋这百千万劫难遇的因缘呢?

如果是用心把字字句句都从心底深处念出,深深地刻在心版上,并依随愿文诚心诚意地殷重发愿,把无上愿王全体熏入心田当中,如是即使只有短暂的几分钟,也决定能种下深厚的善根,出生无穷无尽的利益;如果每一次都能成为有实义、成办人身大义的念修,那么这一天就是在脚踏实地地修行;每一天都能这样真诚、用心地修行,那么一生的修行也决定能够成功,临终为愿力摄持而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修庆幸心是通过一种符合真理的作意而数数思维。因为人身难得,现在修法的机遇更是千载难逢,由多少殊胜的因缘会合起来,才出现如今的修法时机,它确实比万两黄金还宝贵。自己竟有如此安心修行的因缘,就一定不能空过等等。常常提醒,放在心里想、放在口上说,“修法实在太难得了”,使自己不论念诵何种法都极其珍重。

我们对法尊重,并不是增加我执方面的自尊自重。所谓我的名誉、我的面子、我的利益、地位等世间法方面的自尊心实际上是高慢。现代很多人对善心和烦恼的差别分不清楚,不晓得世间法里的这种自尊心是高慢心,是如同癌细胞般急须消灭的对象;佛法引导我们所要生起的尊重佛性、尊重法、珍重因缘之心,则是善心状态,它能使自己不甘堕落、积极上进。

例如阿底峡尊者,每次见到弟子时都问:“你的善心生起来了吗?”他不问其他。同样,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要常常反躬自问:“我现在有善心吗?”如果有,就应该随喜自己——现在的状态还可以,并开始精进地闻思修。还要提醒自己:现在人和畜生分界的时候到了,我有善心就会往上升,没有善心就一定往下堕。什么是人和畜生分界呢?如果我落在愚痴、蒙昧的状态,落在声色享受、散慢、放荡等浓厚的烦恼习性当中,那就是畜生性;相反而言,当下最重要的是生起善心,才会由于不愿沦落为畜生性而避免下劣的行为。善心一旦生起,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会不一样。

任何修持的首要关键都在于发心,也就是内心刚开始启动的状态相当重要。生起善心以后,就要善始善终地把握所修之法,如法地行持念诵等法行。起初如果没有如法的心态,后后如法的修行也就很难生起。修行之时殷重、全心全意地投入也很重要。一切行为都在于当下一念之心,故而不必要急于完成任务,用一种乱七八糟的颠倒心态来修佛法,导致自己遇到佛法却还在混日子,甚至一辈子都在自欺或浪费自己、糟蹋自己。

与此类似,对于净土法门,有的人会提问说:同样是修净土,为什么有的人能往生,有的人不能往生?无不是由各自的心决定。心很真实地修持净业,就能往生;以虚假之心装模作样地修,必然就难以往生。

由此推展开来,观察某法能不能修成功,事业能不能完成,人能不能做成,都在于心是如何。若心贤善就有发展前途,也就是说,因正则果正;否则,根本不可能修成任何正法,也无法建立人格、事业等。表面上学得再多,再如何善于表现、表演,都不会有丝毫成就。

这是修法的大根大本,也是决定一生修行成败的关键点,需要一再反复地强调。在这上面如果出了偏差,不论修什么、做什么,除了自欺欺人之外不会有什么实效,而且会养成一大堆相关的毛病。为什么呢?就是外面像是在学法、修法,内在实际一直是烦恼起作用,只是他本人不自知而已。《华严经》里说:“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作为根源的烦恼心只要起动,就会落在染污里;如果是用不善之心行佛法之事,就会全部成为毒染。因此,凡是观察到自己在起恶心,就要直接停下来,直到转心之后再来做。

何时何地做任何事,都要把握这个准则。凡夫行者心上有善恶两种力量,有时会不断地交替现行。一直修到加行道忍位,善根的力量才能占上风。在此之前,往往是人欲和天理交战,善恶此起彼伏。最初由善或恶的心态启动,后继的行为和结果也都由发心决定。所以在任何闻思修前,调整心态、让自己具足珍惜心是非常关键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