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治熟溜病
《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 智圆法师 ︱
第四个对治法是要生难得心。
如果能够珍惜、尊重佛法,就会触发内在的善根,以所生善心的力量摄持,就不会落在“熟溜”的状态。也就是说,只要心头起了一念善的时候,它马上就被摄持住;而缺乏善的时候,它就跟着散乱、放逸、懈怠等烦恼随转了。
譬如今天讲解的当场,效果肯定好。为什么呢?因为听讲的时候,善心生起,他便愿意如法行持。但是不久之后,老毛病很快复发——因为善心不坚固,他就不能长久坚持。可见,对于善心需要再再串习。
应当思维:我遇到的佛法比世间的任何如意宝都更珍贵,胜过世间任何一种学术、知识等。这是本师释迦文佛和诸大菩萨、历代祖师他们跋山涉水,或者抛妻离子,为了求法经历了多少艰辛、多少磨难,以及克服妖魔的阻碍、各种身心的劳苦,甚至舍弃生命并历经多劫才得到的法。《普贤行愿品》中也说,毗卢遮那佛在因地的无量劫里,施舍过不可说不可说身命,以生生世世的行道来求得此等法。把皮割下来做纸、刺自己身上的血当成墨用来书写经典,或者舍弃身命来换取一偈正法,这些事迹在世尊本生传或者《贤愚经》里讲得很清楚,《涅槃经》里也讲到为了求得四句偈如何舍身求法。这些都是真实的记载。
想到这里,就感到佛法实在太难得了。下至一字、一句、一偈都极为难得的佛法,我现在竟然轻易得到了,哪里能再失去呢!人身难得,因缘难遇,而佛法则更加不易得闻,如果没有足够的福德善根,我们不可能逢遇。例如世界上无量无数的众生,连一句佛法也没听过,且不说其他,即使是熟悉的家人、同事等,他们可能一辈子当中都没有因缘,即使我们把书放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会看一眼,在他们心里连一个佛教名词都没有,大概最多是从电视里听了两个,而且根本不懂意义。
相比之下,我何等幸运!珍贵的佛法,尤其是普贤大菩萨的无上愿王——《普贤行愿品》,能听到一句都不可思议!更何况听闻之后一心渴仰,即使是五无间罪也将刹那消灭,不久就决定速疾成佛。以此不可思议果位行愿的加被,使得我们一旦缘于经文有所触及,就种下了极深的善根。
农民们都知道,春天播什么种,秋天就生什么果。如果找到了好种子,他会非常珍惜、欢喜,因为能够预见到将来果实的丰收。而有些人对于放在自己面前的种子,没有任何欢喜、踊跃,因为他不了解将来能生何种果。譬如说某种种子在一两个月里就能长出一棵参天大树,上面会结无数个殊胜的妙果,可能大家都会非常希求。之后如果谁得了种子也会珍重执持,舍不得浪费。因为种子十分难得,而且利益巨大,所以得者会说,我怎么可能轻易把它丢掉!
那么,《普贤行愿》是什么样的种子呢?是能够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无上正因,从中能够出现极其圆满的普贤行海,能够出现往生净土的胜妙果位!每天念的时候,都应该想到此法极其难得。
如同《华严》经王所说,多少声闻、阿罗汉对此都是如聋如盲,根本无法信受。更何况目光如豆的世人,仅仅希求现世名利欲乐,哪里会想到有此等大愿,又何尝用心念过一句半句,更不用说天天受持和修行。
如此无比难得的法今天竟然被我遇到了,我怎么能轻易放弃或空过呢?尤其是意识到当我如法念一遍的时候,就是得到最殊胜的无上因王,就必定会非常自觉主动地念念珍重执持,一字一句都会从心底深处发出。以此珍重引生诚敬,则每念一句都将有心光发露,乃至全部身心受大加持,一切魔众无法干扰,如空中月出于云翳,得到一切拥护,出现一切圆满、一切顺利,不久当如普贤菩萨一般成办大义。
只要一念善心生起,就会使得修法充满诚恳。因为想到此法来之不易,或者想到能够对我有很大利益和恩德,就会对法产生尊重。如此一来,无论写经、拜经、诵经、学经,都会殷重诚恳,并以此完全对治熟溜、轻慢、随便等毛病。古人写经一字不苟,写任何一笔都要求至诚恭敬,因为他们知道,缺少了恭敬心就什么也得不到。同时他们也懂得一切唯心的道理,故而连浊气都不敢吐在经上,可见用心之深。我们诵经也需要有同样的庄重、恭敬之心。如果有深刻的观念,认识到是在诵读佛的经文,而且佛菩萨和护法都在关注我,就自然殷重。具备如是心态才谈得上感应,所谓“竭诚方获实益”即是此理。
修持的效果在于自心,心一旦偏离正轨,就不会有效验。我们不需要询问别人,看自己的心就最清楚不过了,在每一念上都非常明显——心态如法,修法就有进步;心态差一点,修法就差一点。外在的法可以滥竽充数,因果律上却没办法滥竽充数。这就需要修好自心而不是过分注重其他,所谓“心善地道亦贤善”即是此理。
生难得心也就是对法生稀有、难遭难遇想。首先练习引发此心,引发一次就算一次有效,多次引生就会逐渐熟练,之后以此善心用在行一切法行上。首先在一处用,之后留心在其他处也用上,慢慢就会习以成性——成了一种修法上的性格。如此一来,习惯成自然,处处会起善心,直接就对治了熟溜病。因为心是有共相的,在某点上启发出来,就能受用终生。此处虽然讲念诵时要生难得心,但善学的人就会推广这个心——听法时也生难得心,思维法时也生难得心,修法还是生难得心,无论做哪种法行,都自然生起难得心,由此也就自然诚敬。古人说:“不诚无物”,心不诚,就没有法的内涵。因上的心虚假,果上就出不来实义,无论如何行持,都如同种植糠秕一般得不到成果。认识到此中要害,则无论修何种法门,都应该保持诚敬。
这一原则是一切法行的根本。哪怕礼拜一次、供一枝香,都一定要有诚敬的内涵(即诚心诚意和恭敬,而不是做假样子),修任何法之前都要把这种心态调动出来。上述庆幸心、念恩心等,也都是有效的方便。这些善心只要生起,我们就不会随随便便,而开始珍重(即注重、爱惜,不自暴自弃。每一念都珍重不空过、样样认真不胡来,才有个成佛作祖的样子)、诚敬佛法。如是应以善心贯彻在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个法行上。
宋朝的张九成居士,少年读书时,其他同学都很散漫,只有他十分诚敬。那些同学从房屋缝隙往里看,只见他正襟危坐,面对诗书如对神明。后来,他参禅得大慧禅师的点拨,豁然开悟,得大自在。可见,一个人的道业能否成就,能修到多高的层次,完全看他求法之心真不真切。
只要存有贤善、至诚之心,则无论求道、修法,无论修何种法、做何种事都有很大的力量和功德。例如讲法的人,如果看到听者很散慢,没有尊师重法之心,就会感觉很不对头。有些听者在闻法的场所,目中无人地翻着一本其他书,还装模作样地写写划划,其实未必看得进去,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在造罪;还有的边吃东西边听课,认为一举两得;还有的对着脑袋说闲话,这些都是在污染道场、亵渎佛法。
如果整个屋子的人齐心而诚敬,就会有很大的效果和力量。例如超度亡灵时,众心和合、非常诚敬,就有很大的法力,容易加被和帮助亡者的神识,阻止其下堕恶趣,使其上升善趣,甚至往生净土。这都是依于诚心的力量,而不是烦恼心的力量。以烦恼心不可能产生任何正面利益。
所以,我们一定要缘此念念努力,念念珍重,不可存有马虎、轻法、慢法之心,不可如此随便看待。世间的那一套所谓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个性等等,都要扔到太平洋里去,因为它根本就不符合修法的要求。我们要从此洗心革面,不能再随顺过去的老习气,或再去引生这些障蔽心性的烦恼,而要积极地把善根发动起来。如果能认识到诸佛、菩萨、祖师的恩德,自己就会感激涕零、彻于肺腑,那时就不会再在嘴皮上溜了。语言音声作为外现的工具,如果能从心的深处、从肺腑里发出来,才算是心口相应;否则就只是有口无心的嘴巴上的活动。确认自己已经发起了善心之后,我们要发誓:从今以后,我一个字也不溜,我半句也不划过,务必要让它字字入耳(所念的每一字,耳朵里都听得清清楚楚)、句句铭心(所念的每一句都铭刻在自己心上)。
若能如是执持一生,则普贤行愿就会成为内心最大的心愿,成为支撑从今乃至成就无上菩提之间一切菩提行的动力。由此,普贤行愿才和自心开始融合,而不再是外在的文句了。
所以,行持十法行非常重要,但不可或缺的是诚敬、重法之心,使教法如同刻在心里一般,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坚不可拔的信念,成了自己内心或天性的普贤行愿。那时无论遇到什么状况,即使没有他人的监督,自己也会念念如是发愿。因为已经决定以普贤大菩萨作为榜样,而且一切都摄在普贤行愿当中,没有其他行愿超出其外。依此行持,才会成为普贤菩萨;否则,虽然经文上授记会成为普贤菩萨,熟溜病患者却未必会成为普贤菩萨!根本没想到要把法完全刻在自己心里的人,不可能将普贤行愿转成自己的心,也不可能起心动念都是普贤行愿。
若能如法念诵一遍《普贤行愿》,以诸佛菩萨的天眼、天耳通照见,会非常欢喜;天人闻到了就肃然起敬;幽灵听到诵经声,马上得以超度;魔鬼身心战栗,赶紧逃开。这就是由于内心发出了无上的善根力,透出了法的力量。如是每念一次都有无量功德。为什么每次修法的结行都是以普贤行愿来印持回向?因为这是需要在真实的心地上去行持的一种内涵,由此摄持善根,并以法性力的作用使善根辗转增上广大,转成无量,转成极殊胜的菩提之因。
因此,我们一定要如是行持才能报佛恩、报法恩,才是珍惜人身,让此法成为生命中的行愿,成为菩提道上的一个根本信念。
总之,下至微细的起心动念都有因果,而不只是死了到阎罗王那里才算帐。如果我们以难得之想,对释迦佛和历代祖师用身家性命换来的佛法心存诚敬,从而发自肺腑地殷重、感激涕零地念修这无比珍贵的文句,那就能产生自利利他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