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破见品第十二

《中观四百论讲记(三)》 ︱ 智圆法师.讲授 ︱

癸三、于道失坏进止过

对甚深空性见没有希求心的人,他的第三个过失,是在修道时,功德不会增进,烦恼等过失不会中止。

生死顺流法,愚夫常习行,

未曾修逆流,是故生怖畏。

颂文直解

凡夫对我执等顺生死之流的法,一直在串习,没有停止过。而对于逆生死之流的无我之义,却从未修习过,所以对于还灭生死之法——证无我之义,没有希求之心,反而生起怖畏。

释义

顺生死之流的法,是我执、烦恼、恶业、有漏的善业等等。凡夫在生生世世中,一直爱著着我,没停止过计较我的得失,无数次地生起烦恼,因此不断在造各种恶业。当然凡夫偶尔也会造善业,但因为没有出离心等的摄持,所以也只能感得轮回中的善趣,无法出离轮回。逆生死之流的法,包括出离心、菩提心等,而最根本的,则是直接对治我执的空性智慧。对这些殊胜的法,凡夫却未曾修持过。

凡夫顺生死流的习气很重,逆生死流的习气很薄弱。就像猪一样,只喜欢钻到粪秽之中,对干净的地方、洁净的食物,反倒没有希求心。这样的人,即使开始闻思修行,他的功德也不会增进,过失不会减退。而如果他具有了求取甚深正见的希求心,那么他就不会满足于虚幻的轮回。他的这种希求心,就能够抵御顺生死流的习气。这样他的修道功德就会增进,过失就会减退。

壬二、轮回杂染不退之过

对甚深空性义没有希求心的人,容易因为障碍他人闻思修空性正见,而不能出离轮回。

诸有愚痴人,障他真实见,

无由生善趣,如何证涅槃。

难词释义

诸有:此处指一切。

真实见:指对诸法真实性——空性的见解。

颂文直解

对于甚深之义没有希求心,并且因愚痴障蔽了心相续的人,对他人听闻诸法真实义等作障碍,则他连人天的善趣都不可能得生,又如何证得涅槃呢?即不可能。

释义

真实的空性见是证得圆满智慧之因,也是永灭轮回的涅槃方便,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功德。有了空性见,就能极快地证得佛果,度化众生,给无量众生带来无穷的利乐。所以障碍他人听闻空性见,比杀害千百万人的恶业还要严重。犯此过失的人,连得生人天善趣也没有希望,更不用说解脱轮回了。

修学佛法的人,也可能会犯这样的过失。举例来说,比如现在有道友在辅导《中观四百论》等课程,当听到别人讲得比自己生动,心里产生了嫉妒,而有意无意地作障碍;或者,当道友来求教空性见解的时候,你心里害怕对方理解后,名声上会超过自己,而悭吝不说,这些都是在“障他真实见”。这一点大家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不能让烦恼做了主,障碍他人闻思修甚深空性见,而使自己造下严重的恶业。

壬三、教诫信解甚深见义

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

尸罗生善趣,正见得涅槃。

难词释义

尸罗:梵文音译,即戒律。

颂文直解

毁犯了戒律,仅是恶趣之因,而损坏正见,是长时摧坏自他双方之因。因此宁可毁犯戒律,无论如何也不能损坏正见。因为戒律是生善趣之因,而正见,则是使自他都决定走进涅槃城殊胜果位之因。所以对于殊胜的甚深见义,应该一直具有希求心。

释义

本颂通过与修行人最为重视的戒律进行对比,来突出甚深空性正见的重要性。

“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这并不是说持戒不重要,可以随随便便毁犯。戒律是佛法修学的基石,基石不牢,闻思修的功德就无法生起。因此修行人应当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护持戒律。戒律虽然如此重要,但是对修行者来说,比戒律更加珍贵的,是甚深空性正见。

经中说:宁毁净戒,不坏正见。护法菩萨在《广百论释论》中,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一、毁净戒的人,毁坏的是自己的功德。而失去正见的人,自他功德都会被毁坏,使其他众生也遭受巨大的苦果、失去无量无边的利乐;二、毁净戒的人,常怀惭愧、自我责备,而坏正见者无惭无愧、赞成邪见,又常常贡高我慢;三、毁净戒不会增长邪见,而坏正见会使破戒的恶业未生而生、已生增广,并坚固难坏。

“尸罗生善趣,正见得涅槃”,这是说,单单持戒,获得的是生人天的异熟果,但这仍然在增长烦恼,没有脱离轮回之苦。而甚深空性正见却能使人证得三乘菩提,获得涅槃安乐的离系果。这两种功德,差异巨大。佛在《般若十万颂》中说:“须菩提,譬如凡所有江河同入大恒河,彼等江河随恒河而入大海。须菩提,如是五波罗蜜多得般若摄持,则往入一切相智。”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般若品》中说:“此等一切支,佛为般若说,故求灭苦者,当生般若慧。”永明延寿大师在《宗镜录》中开示说:“五度如盲,般若如导。”

有的人想,既然甚深见如此重要,能够直达涅槃,那么我只需要持有甚深见就够了,而不需要持戒。这又是歪曲了圣天菩萨的本意。圣天菩萨并不是让大家不持戒律,单单闻思修空性正见就可以了。而是要使大家在严持净戒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对甚深空性正见的闻思修行。

庚三、结成如是区分之义

愚宁起我执,非说无我理,

一者向恶趣,胜者趣涅槃。

唐译:

(宁彼起我执,非空无我见,

后兼向恶趣,初唯背涅槃。)

难词释义

一者:指一般的人。

胜者:指胜过一般的人。

颂文直解

在如是了解了法器的差别后,对于智慧不够的普通人,应对他宣说与我执相应的法,不应该在一开始就向他们宣说无我之义。经中对此有诸多论述,如说:“宁起我见如妙高山,非恶取空增上慢者。”《中论》中也说:“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钝根者由颠倒执持空性,或者舍弃空性等,而堕入恶趣。而向智慧具足的人宣说空性后,他会趣入殊胜的寂灭果位。

(唐译:宁可劣慧之人生起我执,也不使他们生起空无我见。因为后者可能会以恶取空而堕入恶趣,而前者只是背离涅槃,因有我爱执而不造众罪,广修诸福,脱诸恶趣,不失人天。)

释义

本颂前两句指出不能向智慧不够的人宣说无我的空性之理,后两句提出了根据。

所谓智慧不够,是指有人在听闻了空性法后,不知道空性意味着要放下执著。反而在第六意识中想象出一个空性,在这个想象的空性当中,否定了一切法的存在,没有世俗缘起,也没有因果法则。这就完全颠倒了空性的含义,产生了邪执、邪见。也有的人,因为畏惧,而舍弃了空性,对殊胜的空性义进行诽谤。对于这些人,就宁可他们生起我执,也不应说无我之理。

也就是说,我执虽然不符合正理,但是导致的过失相对较轻。凡夫都有我执。因为爱惜自己,在听闻了十善业道后,他们会积累福德,能够得生善趣。所以经中说:“宁起我见如妙高山,非恶取空增上慢者。”这里的“妙高山”就是须弥山,“恶取空”中的“恶”是不善于的意思,颠倒执取空性。这与善取空相反。这句的意思是说:宁可生起像须弥山那样高的我见,也不要颠倒执取空性。就是说,对见闻觉知的法没有看破、放下之时,不应该去想象出一个显现之外的断灭空,成为拨无因果的增上慢者。

“一者向恶趣”,是说智慧不够,而把离一切戏论的空性理解为断灭空的人,会拨无因果。因此所作所为无所顾忌,没有底线,不守戒律,造下各种恶业,而堕入恶道。

“胜者趣涅槃”,是说具有智慧,能够正确理解空性的人,就能够用空性正见,来直接对治我执。这样就把产生烦恼与业的根源消除了,因此必定能够趣入涅槃之城。

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一直用“质直慧求义”这三个标准要求自己,就能在闻思修行中克服一切的违品,最终获得甚深空性正见。

现在讲的是“戊二、明无我甚深见之瑜伽”,这一科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己一、闻器之差别”前面已经讲完了,接下来讲第二部分。

己二、所说法之差别分三:一、明见为无我空之瑜伽;二、明法与非法道之差别;三、以此教诫于取舍处进止。

这里的所说法,就是无我甚深法。圣天菩萨通过三个方面帮助大家认识到无我甚深法。首先是阐明无我空;其次是阐明与无我空正见相应的正法之道,以及与颠倒我见相应的非法道的差别;最后教诫应进入正法之道,舍离非法之道。

庚一、明见为无我空之瑜伽分二:一、说见为无我空之自性;二、说证彼之胜用。

要明了无我空见,首先要明了无我空的自性,其次要明了无我空的殊胜作用。这样就会对无我空有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