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破见品第十二

《中观四百论讲记(三)》 ︱ 智圆法师.讲授 ︱

破见品第十二

现在讲的是“总说三时空真实性之瑜伽”。上一品是“正明”,已经完成了对三时空的真实性之瑜伽的引导。那么接下来讲的第十二品,引导的是摄持无我见之甚深瑜伽。

后八品学的是胜义空性,胜义空性是内道不可思议的般若法的心要。所有八万四千法门的正行,或者说心要、核心,就是诸法无我空性见解摄持下的甚深瑜伽修行。学这一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空性法门的殊胜性,避免在我执、我见摄持下的修法歧途。

戊二、明无我甚深见之瑜伽分二:一、闻器之差别;二、所说法之差别。

圣天菩萨从两个方面来引导修习这深奥的无我见,从而破除邪见。首先开示闻器的标准,让大家对治掉缺陷,成为合格的法器;其次开示无我正见的特色,以及与非法的区别,使大家明辨是非,破除邪见。

己一、闻器之差别分三:一、说法器之胜用;二、说非器之过患;三、结成如是区分之义。

庚一、说法器之胜用

设问:三界导师世尊对无我空性之义作了广说。本论也已经对无我空性作了清晰的阐述,那么哪些人是适合听闻这些法的人呢?对此,圣天菩萨回答说:

质直慧求义,说为闻法器,

不变说者德,亦非于闻者。

唐译:

(禀和希胜慧,是法器应知,

异此有师资,无因获胜利。)

难词释义

质直:正直之心。

求义:对正理,即善说之义,有希求之心。

颂文直解

能安住于不贪自方、不憎他方的质直,并具有拣择善说与恶说的智慧,以及对善说之义有希求之心。这样的人,即被称为是闻法之器。对这样的闻法之器讲经说法,则闻法者不会把说法者的功德见为过失,而且闻法者也只会生起功德,不会生起过失。

(唐译:要具足三德,才能名为法器,即:一、禀性柔和,无有偏党,恒自审察,不贪己见;二、常希胜解,求法无厌,不守己分而生喜足,也就是不故步自封;三、生性聪慧,能了知善言的功德、恶言的过失。如果缺乏如上三德,甚至具有相反的过失,即使有善知识帮助,也不可能获得开悟等的殊胜利益。)

释义

本颂前两句,讲述了作为一名合格闻法者应符合的三个标准,后两句讲了符合这三个标准的利益。

所谓的闻法之器,就是合格的闻法者。一个合格的闻法者,要具备这样三种素质:质直、智慧、希求法义。

质直,就是以事实为根据、以真理为标准,不会因为这是其他人说的,就去排斥;也不会因为是自己人说的,就进行包庇。这就是佛说的四依法中的依法不依人。所以质直心,就是远离了对自方的贪与对他方的憎,是一种调柔的心态。

凡夫的我执强盛,面对任何的事物,都喜欢分别出一个自、他来。这种习气,同样也会出现在学法的时候。但是,这种习惯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因为在不知不觉中,它会把圆融无碍、作为归依处的法宝,分割为自方与他方,然后对自方贪,对他方憎。这样不但破了归依戒,造下谤法的重罪,而且还直接关闭了解脱的大门。这个毛病很容易犯,后果又非常严重,所以必须要重点进行对治。因此,圣天菩萨把质直心放在第一位。它是作为学法者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不管是学修多年,已经在为大家讲法的法师、辅导的道友,还是刚进佛门的初学者,都要引起警惕,要一直审察自己,不要让自己在这上面上了当。

智慧,此处是指能分辨出善说与恶说,知道哪些话是合理的,哪些话不合理;哪些法是对众生有利益的,哪些法对众生没有利益;哪些法是正法,应该护持、弘扬,哪些法是障碍闻思修的。也就是要有思考、判断的能力。安住于质直的人,再加上智慧,就能够接受一切的善说,而不会被邪说蒙蔽。

希求法义,法即是善说,对善说之义有希求之心,也就是有强烈的兴趣。质直、智慧的人,再加上他有希求法义的心,那么一旦遇到大乘的善知识,开讲义妙文巧、纯一圆满、清净鲜白的法宝,就必然会如饥似渴地修学。

具备这三种素质的人,就是合格的佛弟子,是修学佛法的法器;不具备这三种素质,甚至完全相反的人,则不是法器。不可能马上从珍贵的佛法中获得利益。

那么具备这三种素质的人,在闻法上会有什么利益呢?接下来圣天菩萨说:“不变说者德,亦非于闻者。”“说者德”,即讲法者的功德。月称菩萨在《四百论广释》中,列出了讲法者的这些功德。即:质直、所讲法义正确无误、所用语句清晰明确、善知闻法者根性,有出离心。作为一个合格的法器,他会特别尊重佛法,以及为他讲授佛法的法师。他不会见不到法师所具有的功德。更不会因为自己被狭隘、无知、懈怠等等恶习蒙蔽,反而将法师的种种功德视为过失。另外,他也不可能造下谤法、舍法等的过失,不会与道友闹矛盾,不会去造其他恶业。总之,他只会生起功德,而不会生起过失。

给众生带来根本利益的,唯有讲法者和佛法。所以对法师和佛法不恭敬,造的罪是最严重的。相反来说,缘法师和佛法所造的功德,也是最圆满的。所以仁达瓦上师和嘉曹杰大师,就在偈颂所说的三个条件上,又加了对法师与法恭敬这两个条件。符合这五个条件,才是合格的法器。

但是非法器者,也就是不符合这三种闻法标准的人,不但发现不了自己的缺陷。反而会误认为清净的佛法和讲法的法师,具有缺点。譬如当年的提婆达多和善星比丘,虽然亲近了导师释迦牟尼佛很长时间,但以他们的分别心观察,以为佛无非是多了一些光之类。其他吃、穿、走路等和他们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认为佛没有更多的成就。认为佛说法是在求世间名闻利养。他们就是因为心胸狭窄、嫉妒、傲慢等的缺陷,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见不到佛的功德,最后堕入到恶趣。

对此,接下来圣天菩萨分别来讲述缺乏这三种素质的过患,以引起修行者的警惕。

庚二、说非器之过患分三:一、不住质直之过患;二、不具智慧之过患;三、不具希求之过患。

辛一、不住质直之过患分二:一、正义;二、余义。

壬一、正义

说有及有因,净与净方便,

世间自不了,过岂在牟尼。

难词释义

有:三有,即苦谛。

有因:三有之因,即集谛。

净:杂染已清净,即灭谛。

净方便:清净杂染之方便,即道谛。

牟尼:导师释迦牟尼佛。

颂文直解

世尊宣说了四谛的圣道,即:有漏果之三有——苦谛,三有之方便(因)——集谛,苦、集寂灭(净)——灭谛,体为八圣道之寂灭方便(净方便)——道谛。但是无质直心的世间人,自己不了知四谛的甚深义。非但不认为是自己的过失,反而执世尊所说并非如实。

释义

本颂前两句归纳性地介绍了世尊的善说,后两句对无质直心的人,反而将此善说执为过失,进行了批驳。

佛所说的一切法,都可以归纳在苦、集、灭、道这四谛法中。住于质直心的人,如法地学习了佛法后,就会越来越认同三有轮回为苦的苦谛。并且认同苦的来源是集谛,即自己的业与烦恼。这样他认识到了问题,原因也清楚了,就会向往灭除了苦与集的灭谛,并且会奉行戒定慧的道谛。但是没有质直心的人,一开始由于佛法与他所奉行的宗教,或者所受的教育,所奉行的传统等并不一致。就会盲目地进行排斥,甚至毫无理由地进行诋毁,这样他就与佛法失之交臂,失去了难得的解脱机会。

其实无论众生信仰什么,心里都希望能够消除痛苦,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世尊所说的四谛,其目的正是要让众生实现离苦得乐的心愿。这就像太阳,光芒四射,普照大地。而心不质直的人,就像目盲者一样,不但见不到太阳的光芒,而且还固执地认为没有太阳,没有光明。要知道这并不是太阳的过失,而是目盲者自己的过失。

有的外道这样说:如来所讲的法中,为后世获得安乐的法,我们都能接受。但是为了获得解脱、成佛,就需要持有一切法都不存在的见解,这是很难接受的。对此圣天菩萨回答说:

舍诸有涅槃,邪宗所共许,

真空破一切,如何彼不欣。

颂文直解

数论外道等邪宗,都共许必须舍弃诸有。也就是舍弃一切杂染之事,才能证得涅槃。而导师佛宣说了通过我和我所执等一切法空的方式,破除三有的一切。那些宗派对此因何而不欢喜呢?这仅仅是因不住质直的过患力,而把佛法见为过失而已。

释义

本颂前两句指出外道与内道相通之处,后两句以此指出内道的殊胜之处。

除了顺世派等少数外道,大多数外道都希望舍弃杂染的轮回,证得清净的涅槃。在这一点上内外道是相通的,所以说“舍诸有涅槃,邪宗所共许”。但是对于什么是诸有,什么是涅槃,外道与内道则有不同的见解。这也导致了外道没有真正空掉诸有,无法证得涅槃。内道核心的修法,是一切法空,是真正的空。能够破掉一切诸有,帮助外道证得涅槃,因此外道应该满心欢喜,信受奉行才对。

但是缺乏质直心的外道,对他们自宗无益涅槃的执著很深,而对于有益的真空涅槃反倒嫌憎、诽谤。这就好比一个逆子,对于母亲的慈训,不知敬重,反生怨恨,这是非常不应理的事。他们理应放下对自宗的贪执,具有质直之心,才能真正走上解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