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第四

《观经四帖疏讲记(下)》 ︱ 善导大师 撰著 ︱ 智圆法师 讲解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

佛告阿难和韦提希:下品中生,是指有一类众生毁坏了五戒、八戒或具足戒,这样的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没有惭愧,他是以各种恶业作为庄严。

【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

这个愚人以恶业的缘故会堕到地狱里,在他寿命快要穷尽时,地狱的众多猛火,一时间都现在前面。这时遇到善知识以大慈悲心给他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为赞叹彼佛的光明神力,也赞叹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个人听了之后,就除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顿时化为清凉风,吹着天花,花上都有化佛菩萨迎接这个人。

【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当时在一念顷中,就往生到西方七宝池的莲花当中。经过六劫莲花才开敷。当花开时,观世音、大势至以清净梵音安慰他,为他演说大乘甚深经典。一听到了妙法,他就应时发起了无上菩提心。这种情况叫做下品中生。

次就下品中生位中,亦先举,次辨,后结。即有其七:

在下品中生位当中,也是先举名目,其次辨明因行果德,最后结成。有七段内容:

一、从“佛告阿难”已下,总明告命。

一、从“佛告阿难”以下,是佛吩咐阿难和韦提希。

二、从“下品中生者”者,正明辨定其位,即是破戒次罪凡夫人也。

二、“下品中生者”一句,这是辨定他的地位,指的是破戒中等罪行的凡夫人。

三、从“或有众生”下,至“应堕地狱”已来,正明第五、第六门中简机造业,即有其七:

三、从“或有众生”到“应堕地狱”之间,这是说明第五、第六门当中简出根机和他造罪业行的情况,有七分细节:

一、明总举造恶之机;二、明多犯诸戒;三、明偷盗僧物;四、明邪命说法;五、明总无愧心;六、明兼造众罪,内心发恶,外即身口为恶,既自身不善,又见者皆憎,故云以诸恶业自庄严也;七、明验斯罪状,定入地狱。

(一)总的来说,这是一类造恶的机;(二)说到他在生时犯了很多戒;(三)说到他又偷盗了僧众的财物;(四)又有邪命说法的罪行;(五)无论造什么罪总无惭愧心;(六)说明他兼造各种罪业,内心发恶念,外面身口放纵造恶,自身既行不善,又人见人憎。因此说他是一个以诸恶业而为庄严的人;(七)说明根据他的罪状,可以断定决定要入地狱。

四、从“命欲终时”下,至“即得往生”已来,正明第九门中终时善恶来迎,即有其九:

四、从“命欲终时”到“即得往生”之间,这是说明第九门中临终时善恶相显现的情况,有九分细节:

一、明罪人命延不久;二、明狱火来现;三、明正火现时,遇善知识;四、明善人为说弥陀功德;五、明罪人既闻弥陀名号,即除罪多劫;六、明既蒙罪灭,火变为风;七、明天华随风来应,罗列目前;八、明化众来迎;九、明去时迟疾。

(一)首先说到,这是在罪人生命即将结束的短暂时间里;(二)说到由于生前的业力,已经出现了地狱之火;(三)说明正当地狱火显现时,遇到了善知识;(四)指明善人为他讲说弥陀的功德;(五)说明罪人闻到了弥陀名号,就除了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六)既然蒙佛力加被,灭除了多劫的罪业,地狱的火转而变为清凉风;(七)当时这个清凉风吹着天花罗列在目前;(八)这时在每朵天花上都有化现的佛菩萨来迎接他;(九)说明一念顷就生到了七宝池中。

五、从“七宝池中”下,至“六劫”已来,正明第十门中到彼华开时节不同。

五、从“七宝池中”到“六劫”之间,这是说到第十门当中到莲池后,花开时间的差别。这里说到经过了六劫才开敷莲花。

六、从“莲华乃敷”下,至“发无上道心”已来,正明第十一门中华开已后得益有异,即有其三:

六、从“莲花乃敷”到“发无上道心”之间,这是说到第十一门当中,花开以后得利益的差别。有三分内容:

一、明华既开已,观音等梵声安慰;二、明为说甚深妙典;三、明行者领解发心。

(一)说到莲花开敷以后,观音势至以梵音而作安慰;(二)说明二大士为他宣说大乘甚深经典;(三)说明行者听闻的当下领解,发起了无上道心。

七、从“是名”已下,总结。上来虽有七句不同,广解下品中生竟。

七、从“是名”以下是总结。以上这七句,总的解释了下品中生的情况。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下品下生是指,有一类众生做不善业。五逆十恶,造作了很多的恶业。这样的愚人以恶业的缘故应当堕入恶趣,经历多劫无有止境地受苦。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样的愚人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给他种种安慰,为他宣说妙法,教他念佛。这个人由于大苦逼恼的缘故,念不起佛。善友就告诉他:如果你不能念彼佛的话,你就应该称阿弥陀佛的名字。这样他就至心称佛名,一声接一声而不断绝,念满了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以称佛名的缘故,每一念当中都除灭了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以后,见到了金莲花,像日轮一样住在他面前,一念顷就往生到了极乐世界。

【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以上六字丽作“即为其人广说”)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当时他在莲花里面,经历了十二大劫花才开放。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给他广说诸法实相、灭罪的方法。他听了以后非常欢喜,当时就发起了菩提心,这种情况叫做下品下生。

以上三者统称为下辈生想,这叫做第十六观。

次就下品下生位中,亦先举,次辨,后结。即有其七:

在下品下生位中也是先举名目,其次辨明因行果德,最后结成。有七段内容:

一、从“佛告阿难”已下,总明告命。

一、从“佛告阿难”以下,是总的吩咐阿难和韦提希。

二、从“下品下生者”者,正明辨定其位,即是具造五逆等重罪凡夫人也。

二、“下品下生者”一句是辨定了他的地位,这是指具造五逆等重罪的凡夫人。

三、从“或有众生”下,至“受苦无穷”已来,正明第五、第六门中简机造恶轻重之相。即有其七:

三、从 “或有众生”到“受苦无穷”之间,这是说到第五、第六门当中简出根机,并且说明他造罪轻重的情形。有七分细节:

一、明造恶之机;二、明总举不善之名;三、明简罪轻重;四、明总结众恶,非智人之业;五、明造恶既多,罪亦非轻;六、明非业不受其报,非因不受其果,因业既非是善,果报焉能不苦也;七、明造恶之因既具,酬报之劫未穷。

(一)这里说的是一类造恶的根机;(二)总的举出他是做不善业;(三)指明罪业轻重,也就是他五逆十恶等无所不造;(四)总结这些恶业并非智者的业行,而属于愚人;(五)说明既然造了这么多恶,那罪业当然不轻;(六)说明没有业就不受报,没有因就不受果,既然业因不是善的,那么果报哪里能不苦;(七)说明既然具有非常多、非常深的造恶业因,那当然酬报的果是累劫也难以消尽的。

问曰:如四十八愿中,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往生。今此《观经》下品下生中,简谤法摄五逆者,有何意也?

问:在四十八愿里说到,唯除五逆和谤法两类不能往生,而在这部《观经》下品下生文当中,却简除谤法而摄受五逆,这里有什么含义?

答曰:此义仰就抑止门中解。如四十八愿中,除谤法五逆者。然此之二业,其障极重。众生若造,直入阿鼻。历劫周慞,无由可出。但如来恐其造斯二过,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摄也。

回答:四十八愿当中简除了五逆和谤法两类,这是从抑止门也就是遮止门来说的。因为这两种业障碍极重,如果造了直接入阿鼻地狱,在历劫当中无时无刻不恐怖、受苦,没办法脱出。如来恐怕众生造这样的两种罪过,所以以方便语遮止说:你们造这两种罪就不能往生。其实也不是不摄受。

又下品下生中,取五逆除谤法者,其五逆已作,不可舍令流转,还发大悲摄取往生。

本经的下品下生当中取五逆除谤法,因五逆罪已经造了,不可抛弃让他流转,还是发起大悲要摄取他往生。

然谤法之罪未为,又止言若起谤法,即不得生。此就未造业而解也。若造,还摄得生。

其次谤法的情形,也是在还没有造的时候就遮止说,如果你谤法的话,就不能往生。这也是就没有造业的情况来说的。如果他已经造了谤法,还能够回心愿往,还是摄受他能够往生净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