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西归直指•疑问指南浅解

《西归直指•疑问指南浅解》 ︱ 周安士居士•汇辑 ︱ 益西彭措法师•编述 ︱

此方人类,皆为衣食奔波,妻子驱遣,困苦万状。彼则念衣衣来,想食食至,宫殿园林,无非七宝,各各受用自然,曾有所求阙绝之苦乎?

此方人类都在为衣食而奔波,为养家糊口而备受驱遣,种种困苦,难以尽述。彼方念衣衣来,思食食至,宫殿园林都是七宝合成,各各受用自然,称心如意,哪里有需求缺乏之苦呢?

不特此也,此方则丑秽形骸,根多缺陋。彼国则光明赫奕,相好庄严。

不但有上述七方面的苦乐差别,还有其它差别。比如:

此方人类相貌丑陋、污秽、六根多有残缺。彼国人民色身光明赫奕,相好庄严。

此方则头出头没,轮转生死。彼国则一证无生,永不退转。

此方则头出头没、轮转生死。彼国一经往生,就横超生死、永无退转。

“头出头没”意思是:出一人头,做一世人后,头一没就又死去;又出一羊头,又做一世羊;羊头一没又死去,又出一天头……,像这样转生死轮!细心想想:“轮回”的历程只不过是无数段生死的组成,有什么实义呢?好不容易生了又死掉!又好不容易生了再死掉!究竟得到了什么呢?不就只是苦的轮转吗?

此方则丘陵坑坎,荆棘成林。彼国则宝树参天,黄金为地。

此方器界秽恶,丘陵坑坎、荆棘成林、高山险阻、沙漠荒凉……。彼国器界清净,宝树参天、黄金为地、莲池光明,悦意、庄严,一尘一毛具足功德。

又此方则观音势至,徒仰嘉名。彼国则二大菩萨,亲为胜友。

又此方对观音、势至二大菩萨只能是敬仰大名,不能亲从依止。而生到彼国,就能亲自与二大菩萨结为胜友,依止不离。

彼此较观,境缘迥胜。境胜者,可以摄取净之心;缘胜者,可以助修行之力也。

娑婆、极乐两土对比观察,境缘迥然超胜。“境胜”,指西方色、声、香、味、触、法六境,能摄持行者取净的心,也就是摄住行者的心,使它恒时取清净相,远离染污。“缘胜”,指极乐国中教主、大众、器界等境缘都能助长修行道力。

问:欣厌之心,即爱憎之念,爱憎乃生死岸头事,非修行人所宜,奈何?

问:欣求极乐、厌离娑婆是爱憎之心,而爱、憎是生死这边的事,或者是生死业因,修行人不应当生这样的心,怎么办呢?要不要发欣厌心呢?

答:厌离娑婆,欣慕极乐,虽具爱憎之心,然非世间之爱憎,乃十方如来转凡成圣之爱憎也。若非厌离,何以脱此娑婆浊世?若非欣慕,安能生彼极乐莲邦?盖惟厌离而后能转凡,欣慕而后能成圣也。

答:“厌离娑婆、欣慕极乐”虽然是有爱憎之心,但不是世间的爱憎,而是十方诸佛教导众生转凡成圣的爱憎。这又怎么说呢?因为:如果心不厌离,怎么能脱离娑婆浊世呢?如果心不欣慕,怎么能生到极乐莲邦呢?唯有厌离秽恶,而后才能转舍凡情;唯有欣慕净土,而后才能转成圣智。

总之,爱憎有两种:一是世间的爱憎,诸种世间法,合意则爱,违意则憎,都是生死业因;一是转凡成圣的爱憎:对恶趣、生死等憎恶,对善趣、解脱等爱慕,利用这爱憎之心舍恶取善、舍秽取净,最终转凡成圣。

比如:憎恶、爱善,能使人断恶行善;憎自私、爱利他,能使人离小行大;憎心浊、爱心净,能令人舍染而净。总之,爱憎利用得好,就成为善巧方便,能助人转凡成圣。《妙宗钞》云:“取舍至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在舍染、取净到极处时,与不取不舍原非两路。

问:此间饮食衣服,宫室器皿,必待营为,方能受用。云何极乐世界,一应享福之事,皆可自然而来?

问:此方饮食、衣服、住宅、器具都需要营作才能受用,为何极乐世界任何享福之事都能自然而来呢?

答:享福之事,皆从修福而来。北俱卢洲,其饮食衣服,皆能受用现成,何况阿弥陀佛,万福庄严之宝刹乎?

答:享福的事都是从修福而来( 修福是因,享福为果 )。虽然南赡部洲要靠劳作来获取受用,但不是任何地方都如此。比如北俱卢洲,饮食、衣服都能受用现成;化乐天,能用心化现资具而受用,欲界人天都有这等受用,何况阿弥陀佛万德庄严的宝刹?

《大阿弥陀经》云:“此讲堂宫宇,初无作者,亦无所从来,以彼佛愿大德重,自然化生。”又云:“他方佛刹,悉皆为善,无造恶之所。故其福德,亦皆自然。其次有世界,为善者多,为恶者少,亦有自然之福,不待修营。若此世界,为恶极多,为善极少,故不自修治,物无自有。”

《无量寿经》上讲:西方净土的讲堂、宫殿,初无作者,不是建筑师画图设计、工人砌砖盖瓦而建成,也不是从某处搬运而来,又不是从地面逐层建起,而是因为阿弥陀佛愿力广大、功德宏深,自然化现。

又说:他方佛国的人普遍行善,无一造恶,所以福德都是自然现成的。其次,某些世界中,行善的人多、造恶的人少,也有自然享用的福报,不需经营、劳作。但此方造恶的人极多,行善的人极少,因此自己不劳作,就得不到资具受用。

问:念佛往生者,临终之时,皆见佛与菩萨,亲来接引。经云:“诵持往生咒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常住其顶,卫护是人。”假令十方世界,皆诵真言,皆求佛与菩萨接引,阿弥陀佛安能皆住其顶,往而迎之乎?

问:念佛往生的人临终都见到佛和菩萨亲自来接引。经上说:诵往生咒达到30万遍,阿弥陀佛就恒常安住在头顶上,护佑其人。假使十方世界无数众生同时诵往生咒,佛怎么能安住在每个人的顶上呢?假使十方世界无数众生都祈求佛菩萨接引,佛怎么能同时去迎接每一个人呢?

答:天上日月之光,犹能普照世界,不患光之不足,何况佛之誓愿神通乎?

答:天上日月的光尚且能普照世界,不怕光不够,不论大地有多广阔,草木有多繁多,都能一时普照,何况佛有大誓愿、大神通呢?一定能普现无量化身,加持接引!

又如天上只是一月,地上有再多江河,也能同时映现月影!月亮没有飞下,河水没有上升,因缘和合,就在一切江河中普现月影。就像这样,念佛、诵咒的人没有去,佛没有来,因缘和合,就在各自心前显现佛身。

问:华严会上,普贤菩萨,现坐道场,众菩萨尽其神力,不能得见。今往生者,皆博地凡夫,如何即能见佛?就其所见之佛,果与菩萨所见之佛,无以异乎?

问:华严会上普贤菩萨现坐道场,众菩萨穷尽神力也见不到。而今往生者都是博地凡夫,怎么能一往生就见佛身呢?所见的佛身果真和菩萨所见无别吗?

答:佛相总如是,所见各不同。初生西方者,所见不过佛之粗相,如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之类。若《华严经》所云:如来有十华藏世界海微尘数大人相,恐非大菩萨,不能见也。

答:佛的本相恒常如此,但众生以内心染净的差别,所见的佛身有粗细、胜劣的差别。初生西方,见的不过是佛的粗相,如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类。至于《华严》所说:“如来有十华藏世界海极微尘数大丈夫相”,恐怕不是大菩萨就见不到。

佛身不是固定只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只是在心未清净的众生前显现的。《观经》上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每一相有八万四千好,每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每一光明普照十方无数世界,摄受念佛众生不舍。说的就是报身相。

譬之诸天所食须陀之味,一器之中,色味各别。又如有病人与无病人,共尝一物,甘苦迥殊。所以世尊佛土,本极严净,螺髻梵王,只见如自在天宫,余皆见其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见佛亦如是。

譬如众天人共用一个食器进餐,每个天人见到的食物色泽、味道等都不相同。又如病人和健康人同吃一种食物,苦乐的感受截然不同。健康人吃油食觉得香美,胆病人见到就生厌恶。所以,同样的境界,以内心习气不同,显现的相就不同。

所以世尊的国土极为庄严、清净,但螺髻梵王只见到像自在天宫般,其他人都见国土中土石山峰,充满秽恶。见佛也是如此。九品众生的心有染净差别,所见的佛身就有粗细、胜劣的差别。

问:此间念佛,西方七宝池中,即生莲花一朵,若能精进,其花渐大,徜或退惰,其花萎落,信乎?

问:此间念佛,西方宝池中就生莲花一朵。若能精进持念,莲花就日渐繁茂。倘若退转懒惰,莲花也随即枯萎败落,这可信吗?

答:此易明也。譬之大明镜中,凡有物来,必现其影。且如舍卫城中,树提伽楼阁,不过白银琉璃所成,然其墙壁中,犹能现出一城中事,何况阿弥陀佛清净庄严之宝刹乎?此间念佛,彼土生莲,固无疑也。

答:这很容易明白。比如一面大镜子,只要有东西来,就会在镜子里显现影像。( 比如:物体放在东边,镜子竖在西边,彼此构成了缘起,就在镜子里显现影像,物体没有进入镜子,镜子也没有吞纳物体,因缘和合即现影像。 )又像舍卫城的“树提伽楼阁”,不过是白银、琉璃合成,楼阁的墙壁中却能显现一座城市的景观,何况阿弥陀佛清净庄严的宝刹!此间念佛,彼土即现莲花一朵,有什么可怀疑呢?

也就是,此方众生以念佛为感,彼方弥陀以愿力为应,众生心与佛心和合,就在净土宝池中显现莲花。

问:带业往生,且得不退,则人于生前,世缘未了,何不且做世间事业,直待临终,然后念佛乎?

问:既然能带业往生,而且一往生就入了不退地,那么在生前世缘还没了时,何不先做些世间事业,等临终再来念佛呢?

答:此邪说也。存此一念,自误多矣;发此一言,误人多矣。恶人临终,念佛往生者,必其宿有善根,又遇得善知识,所以临终有此侥幸,此乃千万人中之一,岂各人临终,皆有此侥幸哉!

答:这是邪说。存有此想,就耽误自己多了!发此言论,就误导别人多了!恶人能临终念佛往生,一定是他宿世深植善根,又能遇到善知识,临终才有这种侥幸。这在千万人中只有一例,哪里是谁临终时都有此侥幸呢?

《群疑论》云:世间有十种人,临终不得念佛:一者善友未必相遇;二者业累缠身,不遑念佛;三者偏风失语;四者狂乱失心;五者或遭水火;六者遭遇豺狼;七者恶友坏其信根;八者饱食过度,昏迷猝死;九者阵亡,十者高岩失足。有一于此,便难念佛。

《群疑论》上说:世间有十种人临终念不了佛。

一、临终不一定遇到善友激发、助念,平时没有用功念佛,所以念不了佛。

二、临终身心被业障缠绕,不能自在念佛。比如身心极度痛苦,念不了佛。

三、身体中风,说不了话,念不了佛。

四、心识狂乱,丧失正念,不能念佛。

五、被洪水淹没,被烈火焚烧,在地震中被土石埋住,或者车祸丧身等,都念不了佛。

六、遇到豺狼猛兽等,惊慌失措,不能念佛。

七、临终有恶友破坏自己的信根,比如对自己说“念佛无用”等,动摇了信心而不再念佛。

八、饮食过量,在昏迷中猝死,也念不了佛。

九、和人争斗,被刀、枪等砍杀而死,也念不了佛。

十、在悬崖上一脚踩空,坠落跌死,也念不了佛。

以上情况只要发生一种,就念不了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