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2018百日共修之如何把菩提心运用到生活工作中

——2018百日共修开示(一)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602
  • 分享到:
上师仁波切宣讲于2018年8月23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给大家开示,在百日共修期间,无论闻法还是修法的时候,如何落实菩提心。

既然我们已经发过了菩提心,属于大乘修行人,那么在行住坐卧等任何时候都应该不离菩提心。以此为目标,努力去做。

发菩提心主要要有“为众生成佛”的愿望。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为何要为他人呢?世间也有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人。但若真正有利他菩提心,比世间的好人具有更大、更深的意义。

人人都想解脱。反观自心,即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不仅是人类,还有其他众生都不愿意感受痛苦,不愿意被烦恼束缚。归根结底,众生都渴望解脱,但解脱要放下自我。“自我”相当于笼子,冲破了牢笼,才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才能解脱。

放下自我的方法有很多,发利他菩提心是最有力的方法。你不需要再去尝试其他方式,只一心一意地发利他菩提心,就能对治内心狭隘的观点,打破自我的束缚,解开心里的很多“疙瘩”,如此,自然就战胜了自我。

诸大德云:若想究竟利益自己,暂时利他乃窍诀。想得到究竟的利益,就要去利益他人,发利他菩提心。如此,甭说与世间好人有天壤之别,即使是与出世间的声闻缘觉也有很大的差别,因为声闻缘觉都是为了自我解脱,为了自我的究竟果位。

与此不同,我们发菩提心之后,修行就不是为了解脱,也不是为了成佛,而是为了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学佛也不是为了圆满功德,而是为了普度众生。对于小乘修行人,无论是阿罗汉还是独觉佛,都不可能有如此的发心,他们不是为了众生,而是为了自己的解脱,为了自己的利益。大乘修行人无论解脱成佛,都是为了众生。大乘就是发菩提心,发利他菩提心是非常有对治力、非常究竟的一种方法。

我们有了利他菩提心,有了普度众生的愿望后,首先要自己解脱成佛,再自度度他。只有在我们解脱之后才有度化众生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力争解脱成佛,那么首先就要行持六度。仅仅有愿望不行,还要有双目和双足,所以修持六度很重要!

无论是在初发菩提心时,还是发菩提心之后,都要行持六度。我们行住坐卧的过程中都要具足六度!

参加百日共修会有很大的功德,能来参加的人也具足很大的福报。在百日共修中,我们要行持六度,圆满六度,最终才可以获得成就,也可以说最终我们可以成佛,转法轮普度众生。那么,百日共修期间如何修持六度呢?

第一,布施。一般分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

参加共修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在家修行人,大家放下家里的很多琐事,甚至是放下工作,千里迢迢地来到朗措玛寺参加百日共修。这一百天对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来说是很珍贵的,因为一百天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生命是如何组成的?比如,你能活80岁,即寿命的总量是80年。那么你的生命总量就是一年一年聚合而成的,一年又是由一个月一个月组成的,一个月又是一天一天累积起来的,一天是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积攒起来的,一个小时是一分钟一分钟积聚起来的。

故而,若你浪费一个小时,就是浪费自己生命中的一个小时!这真的是一种很大的损失!对于一个有智慧的人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我们活着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是生命的每个部分,都异常珍贵。而我们拿出生命中的一百天来参加百日共修,若你真的有这种发心,有这种奉献精神,这本身就是一种布施。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生命没有那么珍贵,他不懂生命的价值,没有智慧。仅是想逃避山下的酷暑难耐,贪图山上空气好,同时也感觉学佛法可能对自己的生活有帮助,抱着这样的目的上来的,并没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有多么珍贵。

其实,拿出生命的一百天来修持佛法才是最有意义的,只是他没有这样的意识,也没有如此的发心,就盲目地跟着别人上山了。听说有人参加百日共修,自己就跟着来了,没有目的,很随意。心情好的时候,跟着大家一起上课听开示;心情不好的时候,既不上课也不闻法,躲在屋里,躺在床上休息。对这种人来说,就不一定是布施。

所以,我们要懂得生命的珍贵,并且在一百天当中精进修行,这才是生命真正的意义!

若以这种发心,那么,参加百日共修本身就是一种布施。也可以说属于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就是爱护自他的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才会爱护;若不懂生命的价值,不懂存在、活着的意义,就不会爱护。也许你不想死,只是怕死而已,这叫贪生怕死。

贪生怕死者,第一,害怕死亡;第二,想享受眼前的一些利益。一个真正的学佛人不应该这样,他一定会珍惜人生,很认真地对待生命的每一部分,比如说每一个小时。这不是贪生怕死,而是为了了脱生死,是为了让生命有更高的价值和更大的意义。所以对于真有智慧、有清净发心的人来说,能拿出一百天来共修,本身就是一种布施。

布施还包括法布施。布施是自己要发心的,心发出来就是自愿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若是求回报,有很多要求,就不是真正的布施,说明你的心还没有发出来。

法布施也可以是分享。比如,我们有一些觉受,或者掌握了一些道理,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有缘众生。有缘众生即是与你比较投缘、愿意听你话的人。你接触佛法早,明白的佛理多;有人接触晚,没有你懂得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分享,教他一些道理,向他介绍一些法门等等。这都是法布施。

但我们很多人都是凡夫,如何做法布施真正利益到众生?怎样才能百发百中?那要等成佛之后。佛有这个能力,会观察众生的根性,对症下药。属于哪种根性,与哪种法门相应,观察到众生的各种情绪,就可以应机说法。而一般修行人、普通凡夫没有这个能力,可能有时候效果不好,没有帮助到他人,甚至还引起了对方的反感。那没有办法。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懊恼、放弃,这样就错了。

现在有很多人说:“我说别人也不听呀,也不敢说啊,说了怕反感。”有的人自己有信仰,学佛很多年了,还藏着掖着。有信仰、学佛是件光荣的事,用不着藏着掖着,不分享也不敢说。

自己要有发心。有智慧就不会犯错,没有智慧就会犯错,但是不能因此而放弃,就不去法布施了,这样是错误的。因为自己发心是清净的,可能有时候自己智慧不够圆满,没有起到作用,甚至还让对方造了一些恶业,诽谤佛、上师,诽谤佛法,或者被认为是神经病,这时内心不能动摇。对方造业,我们也没有办法,控制不了,此时自己要尽量调整心态,不要因此而烦恼、放弃。分享很重要!

佛法里有这样一种说法:谁讲的真理都是真理,比如国王国库里的黄金是黄金,但是,乞丐鞋垫里的黄金也是黄金,所以应该分享。一般情况下自他都会受益。比如有些人在大殿谈感受,所有的人都在受益,包括我。平时自己在修法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感受,但是你们谈感受的时候,有时候会受到很大的启发,内心有很多的感受。

我经常说,我没有利益到大家,是大家利益了我。真的,从跟我学佛的这些人身上,我看到了他们的很多优点。他们跟着我学佛修行,看到他们的变化,自己也受到很大的触动。有些居士学佛时间不长,才几个月、几年,但是有那么大的信心,得到了那么多的法益。一想到这些,我心里真的感到很惭愧。

我从七岁出家(介绍时是这么说的。其实七岁还没有正式出家,只是剃度了,穿上了法衣,真正出家还需要一段时间。我第一次穿法衣还不到七岁,小到披单掉下去,再捡起来都困难,都是我父亲帮我捡起来的),直到现在一直在学佛人的圈里,也可以说一直在寺院里学佛修行。但是到现在还没有那么大的信心或没有得到那么大的法益,心里自然就惭愧啊。

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在这十多年的弘法过程中,我真的收获满满。但是最大的收获是我内心的感受。可能之前在喇荣、在寺院,都是表面上、理论上的。

那若巴上师是印度那烂陀寺的班智达,精通五明,有成千上万的弟子,有世间的种种神通。但是后来智慧空行母告诉他:“你精通的只是词句。”我也是如此。

以前在我们寺院,有五六十位僧人,我算是其中比较聪明、成绩比较好的。后来到喇荣学习,成绩也不错。很多人都赞扬我聪明(听众鼓掌),所以自己内心也很傲慢,目中无人。但那时学到的、精通的都是词句,不是意义。后来接触了大家,互相学习以后,我真的有了一些内在的收获,我的心相续才有了一些变化。

后来,我接触到了一些在家修行人,才开始看《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之类窍诀性的论典、书籍,之前我在寺院,也就是十几岁的时候学习过《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后来到喇荣,就没再学修这些论典。我满屋子都是书,但是找不到《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这类论典。

后来接触一些在家居士,需要讲一些基础佛理,要讲一些真正实修方面的教理,然后我才开始看《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此时真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从词句上来说,很简单,连几岁的孩子也能看懂。有些居士也认为:加行也没啥难的啊,我都明白,都懂了。《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入行论》,都是我十几岁的时候学的,然后就开始追求那些高深的法。但是这些论典的真正意义,即使八十岁的老修行人也不一定能领悟,能做到。

这么多年来(这里的很多出家师父,学修也有十年二十几年了),《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里讲的加行内容谁真正明白,谁真正做到了?很难。后来回头再看《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感觉就不一样了。后来才真正明白了一些道理。再后来,在和大家的接触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法益,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也可以说这个时候法才开始融入到我的相续。虽然我的相续还没有完全变成法,但已经渗透进去了。如果我自己再努力一点,比如说闭关修行几年,这样,相续就会彻底变成法。这个还是有过程的。

纸上谈兵、精通词句容易,但真正做到法融入相续非常难,所以你们分享我受益,大家都受益。分享很重要。但有时候有的人分享的不是自己的,虽然用好几个小时写了一大堆,然后念给我们听,我觉得这个意义不大,自己真正的一些感受、领悟到的一些道理,跟大家分享才是有帮助的。

但分享的人里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发心也可能五花八门。有的想:有几百个人在听,我得展现一下自己;有的想:我得多谈谈感受,多赞扬赞扬上师,让上师欢喜。这些发心都不太正确。应该是自己心里真正有感受,真的想进行法供养、法布施,这样分享才有意义。

财布施。百日共修期间,在大殿或度母殿,供一盏灯、一碗水、一朵花,捏一个食子,这都属于财布施。善恶大小随心不随相,你的发心大,布施的功德就大。

曾经有一个公案,有一个贫女供了一盏灯,第二天就得到了佛的授记,佛就授记她“将来在某某刹土中定能成佛,成佛的时候名字叫明灯佛。”无论是得到了佛的授记还是得到佛的肯定,那是多大的福报和功德啊!她只供了一盏灯,当下就得到了这么大的功德,就是因为她的发心大。

现在很多人,也不是不想积累福德和功德,但是缺乏智慧,以为要拿很多钱和物来供。其实并非如此!一束花、一盏灯、一碗水能供得起吧?藏地雪域的水最清澈,曾经印度的大成就者阿底峡尊者到藏地,看到这里的河流,不由自主地感叹到:这么甘甜的水,只供水就可以圆满福德了。印度是热带,可能水比较浑浊,所以阿底峡尊者才发出这样的感叹。

去年百日共修时,我们在大殿四周的台子上供了一圈水,今年减去了一大半,只供三分之一。大家都说累,没时间,那我也没办法,只好同意,那就减少吧。也许其他的你不愿意掏钱,没有事,那供水不用你掏一分钱,为什么还不愿意供呢?不付出,还想发财、升官,想得到很多世间的福报,真是痴心妄想!

积累福德善根是因,上班、做生意、给别人打工都是缘。如果没有因,只有缘,只能白忙活。有的人很努力地给别人打工,起早贪黑,累的疲惫不堪,但什么也没得到。有的人做生意不择手段,总想沾便宜,但还是发不了财。农民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作,到头来也没多少收入。这都是没有因的缘故。所以,如果想发财、想得到世间的福报,就要多供水,多积累善根福德。

你们现在的状况就好比碗里没有水,或只有很少的水,要不停地积累,当积累满了,溢出来了,福报就现前了,可能随便买个彩票就能中一千万,这多好啊。这个不是走狗屎运(上师笑),而是因为善根福德积累满了,溢出来了,不中奖都不行了。就要这样积累,但是大家都不愿意这样做。

如果不愿意供水那烧一柱香也行。烧一柱香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这都属于布施。这里条件都具备,主要看你自己。我给大家讲过,这里处处都是如意宝,捡不捡由你自己来决定。拣起来都是如意宝,揣在自己兜里,就是你自己的。真的,因果是不虚的,

我们都是学佛人,一定要深信因果。也许现在有些人对佛法产生了怀疑,“佛经里不是说供灯就开智慧、供水心就清净、供花就可以长相好看吗?我在佛前供了很多花,但是没什么变化呀?照镜子一看——还变老了;再照镜子一看——还变丑了……”

变丑了也没什么,第一,可能你的发心不太好;第二,可能你的碗还没装满,还要积累,还要接着供。直到某一天你的碗装满了,就长得好看了、庄严了。清净的人真的不一样,面相特别庄严,即使不是很帅,但是长的很庄严,这就行了。供灯也是如此,不断地供,某一天智慧就开了。这都是要积累的。

我们讲因果不虚的时候讲过,因果报应有现世现报的——对这点我有亲身体会,在我身上真的发生过很多现世现报的事例,所以对此我有很深的感受。还有来世报的,还有过了生生世世再报的。比如说种东西,有的几个月就可以收获,有的几年可以收获,有的可能要过几十年才有收获……都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种下的善根、福德也都是不一样的。

但是因果是不虚的,种下的善根、福德,终有一天会发芽结果。当它发芽结果时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一点一滴地不断积累。我特意在实修中心门前的广场上安装了很多转经筒。那些转经筒非常古老,是很多年前其它寺院,比如格尔登寺很多信众发心要安装转经筒,但没有地方,就把那些年久的都拿下来,然后就给我们了。据说大部分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其中有个转经筒以前是自己转的,加持力都非常大。后来他们想要回去,我们没有答应。

这些转经筒的加持力很不可思议,但是没有人去转。尤其是这些出家人,平时都躲在自己的房间,出来听听课然后又回去了。都不知道先去转一圈再进来上课,上完课转一圈再回去。都不懂点滴积累的道理,就想天上掉馅饼,这是不可能的。

居士也是。我观察了一下,平时也没有什么人去转转经筒。早上我出去转的时候,却跑来很多人,跟在我后面刨根问底、问东问西,我在转转经筒,还能跟你说话吗?善根都是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比如走到玛尼堆旁边,必须把玛尼石放在右边,这样走过去相当于绕玛尼堆,这也是积累善根;见到一座佛塔,即使它很破,你也要恭敬地把帽子摘下来,这也是积累善根……善根是要这样积累的,你们都不懂,想一步登天很难。通过这样的点滴积累,最后相续成熟才可能入定,才可能打开智慧。

很多人的想法是:这些都不重要,只是属于身和语的善法,还是修心最重要。所以只注重念经、打坐。你念的是经还是什么?你打坐的时候身体看似跟佛相应,但是你的心跟佛不相应,心没有跟佛相应能得到佛的加持吗?不可能的!

此处讲的都是供养。供养不需要拿太多的钱和物,这些有也行,没有也行。每天下午4点到5点,有问题的人都可以到我住处来问。我的时间是有计划的,平时打扰我不行,我专门把这段时间给大家腾出来了,但是没有人来。有的人可能是不想来,那就算了。有的人想来,但是怕没有供养的东西——我能在意这些吗?就像孩子看望父母一样,如果你修行有进步,或是听话、学得好,这才是令上师最高兴的事情。

对于供养的钱物,有也行,没有也可以,无所谓。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挑过这个弟子供养大,那个弟子供养小;分别这个人有供养、那个人没供养……然后我的态度就有变化——这是不可能的!谁发现我这样了?没有吧。

第二,持戒。百日共修期间如何落实持戒度?一般来说,戒有三种:断恶行戒、行善法戒、饶益有情戒。

一、断恶行戒。身口意的恶业有身三业:杀生、偷盗、淫欲。大家都是来参加百日共修的,在清净的道场里一般不会犯这些戒。

不杀生。虽然不会杀生,但是可能无意中会伤害很多众生,所以应该注意,行走的时候尽量别伤害到众生,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平时你们可能没有这样的习惯,在百日共修期间养成这样的习惯,这也是一种提升。尽量做到在无意中也不伤害小含生,也许有时候也没有办法,有些含生就失去了生命。但时时注意、小心谨慎,这也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不偷盗。这里肯定没有这样的人,一般人不会有这种行为。来参加百日共修的人,在这样清净的道场里肯定不会犯这种错误。但是我们要注意,这里的一针一线都是三宝的财产、十方的供养,要爱惜僧财,做到不浪费、不破坏,这也是一种功德,要按这样的要求去做。如果你对这些毫不在意,想得到更高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不淫欲。这里无论是在家居士还是出家人都是受过戒的,在如此清净的道场,淫行淫语是不会犯的,也是绝对不可以犯的。但要注意的是,百日共修期间,应该对自己更加严格要求,不能因为不能做这些就对其它的行为放松了,这样就不会有太大的进步。那怎么办?就是少接触异性,少看异性,少扰乱他心。扰乱他人的心,也会污染自己的相续。

我们讲《三戒论》时讲过:如果以贪心看一眼异性,都会有很大的罪过,将来都是要下地狱的。身口意要保持清净,在家修行人在百日共修期间要跟出家人一模一样。很多寺院有短期出家的传统,我们这里没有。但是你们在这里百日共修,穿上了红色的居士服,把头发也剃了,所有的淫行都要彻底断掉。跟出家人一样,这既是一种体验生活,也跟出家人一样有功德。

百日共修期间,真正的淫欲是不会犯的,但是其它的行为也不能有、不要有,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管是男众还是女众,在百日共修期间都要跟比丘、比丘尼一样。在家修行人也不可以随便,在这里即使是夫妻也不可以在一起。

不犯口四业:妄语、绮语、恶语、两舌。大家都是来学佛修行的,按严格要求,参加百日共修是要闭关的,但是我们条件不允许,就没有这样要求。现在是可以出去,大家可以在一起的。但是这些恶业不能犯。有的人恶语,开口就骂人,说一些不悦耳的话,这都是造业,绝对是不可以的。

恶口骂人,第一,扰乱他人的心;第二,如此大声地骂人,令很多人受到影响。这里的很多居士都是新接触佛法的,可以说没有一点定力,可能听到你骂人的声音之后,心里就会起烦恼,这是多大的罪过啊。一般有品德的人都不会骂人,你作为一个修行人而且是个大乘佛子,还开口骂人,说难听的、不悦耳的话,这是犯戒的。而且说同修道友的过患、诋毁道友这在密宗里是犯根本戒的,还装修行人。

两舌也叫离间语。在两个关系比较好的人之间挑拨离间,跑到这里来说那边的过患,到那边说这里的过患,这样挑拨离间叫两舌。如果在僧人之间挑拨离间破坏和谐,属于无间罪,是死后下无间地狱的因。如果在两个居士之间挑拨离间也是非常大的罪过。

不绮语。看一下你们,一下课就叽叽喳喳、大声喧哗,不知在说什么,有时候我在二楼的房间都忍受不了。今天还可以,进大殿后很少有人说话。大殿是佛菩萨安住的地方,若进了大殿还叽叽喳喳,一点恭敬心都没有,这是不如法的。一般情况下,我们进大殿后,都是先磕三个头再就座。

佛法必须依靠恭敬心,从恭敬心当中求法、得法,否则即使你再聪明、再能干,也不可能得到真实的佛法。没有一点恭敬心,进入大殿还叽叽喳喳、喋喋不休,这都是绮语。说绮语是犯口业的,属于口恶业。

意三业。贪心。有的人贪心重——贪这个、贪那个。左看右看,觉得这个好看,那个不好看;这个可爱,那个讨厌,然后心里起分别念,对好看的、可爱的起贪心,总想看。贪人、贪物,都是贪心。在这里不应该这样,都是修行人,要有正知正念。

害心。“这个人很讨厌,我昨晚本来睡得很好,结果他突然把我吵醒了,后来我再也没有睡着,于是心生记恨;还有些人返业,可能对自己说了一些不悦耳的话,就记恨对方,甚至找机会以牙还牙,伺机报复,这都是害心。

邪见。对法、对上师、对道友生起邪见,这都属于意恶业。断除身口意的恶业,是根本的支分。保持身口意清净,这就是断恶行戒。

行善法戒,就是尽量去做十种善业。

饶益有情戒,即利益他人。虽然你现在还没有这个能力,但是有这个发心也行。如果发出了菩提心,你在这里闻法、修法,甚至吃饭,都是饶益有情戒,因为这都是为了圆满菩提心,圆满菩提心是为了转法轮、普度众生,所以也是饶益有情戒。

第三,安忍。安忍分三类:他人邪行之安忍、求法苦行之安忍、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他人邪行之安忍。有人说你、影响你打坐,甚至来伤害你时,都要忍。如何落实安忍?忍是要安忍,但光忍不行,还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因为这对你来说是修行的鞭策、成就的助缘。如果你有这样的觉悟和发心,就是真正的安忍。

心里不能乱,心里乱了不叫安忍。若能做到忍气吞声也可以,至少没有犯口业,但这不是真正的安忍,真正的安忍是没有影响你的内心。有的人可能会产生疑惑:谁能做得到?这多难啊!是的,对一般凡夫来说很难,也做不到。但对一个觉悟者来说并不难,因为都是成就的助缘、修行的鞭策:“哦,如意宝来了,都是好事、高兴的事、开心的事。”

百日共修的人都住一起,二百多人来自四面八方,生活、文化背景都不相同,心理素质也不同,在这里锻炼是最好的。但有的人没有智慧,总想逃避。不应该这样,这是多好的机会啊。“我只能跟与我差不多的人在一起,跟其他人在一起不行。”若是这样,那你的修行不可能圆满。

修行是要历练的,历练就需要对境。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心理素质,不同的长相,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观点,形形色色的人在一起,多好啊!在这里磨练,你的心相续才会很快成熟,最后怎样都行,什么条件都能适应,什么样的文化都能接受,什么样心理素质的人都能处好,什么样的人都能从心里接纳,这叫真正成熟。这种人离成佛不远了。

大家一起住,三十个人有三十个想法,都不一样。三十个人可能有三十个不同的因缘,这都是正常的。我有时候也有对境,也有过不了关的时候,但是通常我就这样想:什么样的人都有,有的弟子不听话;有的弟子很感恩,有的弟子不怎么感恩;有的理解我,有的不理解我;有的赞扬我,有的诽谤我……但我都不会放在心里,因为都有不一样的因缘和福报,这都是正常的。都是学佛人、修行人,应该学会安忍。

有些人说:“不都是学佛人吗?”是都在学佛,都在修行,但是学佛人、修行人也有很多不同的层次,有的学得好,有的学得差;有的表法好,有的表法差;有的返业……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有的人之前很少接触佛法,尤其没有接触那么多学佛人,一旦接触后,才发现这些学佛人怎么这么差,于是退失了道心,其实这是没有智慧的表现。

虽然都是学佛人,但现在还不是佛;虽然都是修行人,但现在修行还未圆满。返业是正常的,犯错误是正常的,没有不犯错的,除了佛,八地菩萨有时也会犯错。犯错不是问题,不知错才是问题。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犯错,而是不知错。我们总觉得自己很好,总觉得自己是正确的。人都有这样的问题,这就是我见。人人都有我见,这是很大的问题。

求法苦行之安忍。求法的过程是艰难的,修行的过程也是障碍重重的。如果基础没有打好,没有善知识的指导,你的修行将寸步难行。我经常跟大家讲,很多学佛十年二十年的人都还在门外,还在徘徊。有些已经走进来了,但还没有真正入道,所以没有体会。如果真正进来,真正入道了,你会发现这里障碍重重、错综复杂。

分辨真伪哪有那么容易,那是超越的智慧,不是你想像的那么简单。

很多人心理有问题,把学佛想得很美好。皈依就好了,走进佛门后都是完美的。我学一学,参加一百天共修,这时间多长啊,一百天之后我成不了佛,也一定能成神,肯定没问题。想得太美了,不是这样的。

你真正走进佛门,这里错综复杂,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哪个是胜义谛,哪个是世俗谛;哪个是符合我的法门,哪个是与我有缘的善知识,都很难辨别。真正入道之后,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指导,没有一点基础,你将寸步难行,根本无法前进,一个台阶也登不上。

本师释迦牟尼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才证得究竟佛果。建议大家有时间多看看《释迦牟尼佛传》。看看他在因地是怎么修行的。为了四句佛理,他失去过无数的生命,跟真理、究竟的成就相比,生命真的不算什么。

仅仅为了四句佛理,释迦牟尼佛把自身的肉挖出来,插入灯芯,灌满灯油点燃。经历了种种磨难、苦修,最后才获得菩提果——究竟的佛果。成佛没有那么容易。

如果你真的发心到位,真心想解脱、想成佛,真心想做一个如理如法的修行人,其他条件都不是问题,都是小事。我以前讲过,好比世间的某些人,为了世间的感情,可以什么都不要;为了世间的利益,生命都可以不要。这种欲望太强了,如果你对佛法有这样的意乐,有这样强烈的希求心,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条件差不是问题,有人创造对境不是问题,头疼、拉肚子,甚至血压高等都不是问题。精神可以超越一切,但是我们现在内心不够强大,信心不够坚定,所以受外在影响,无法摆脱外在的束缚和影响。都是自己内心的问题,真的很可怕!

世俗的人为了感情可以什么都不要,不听父母的,不听老师的。再好的工作都可以不要,再多的钱也不要,什么都可以不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自己的爱情。就是因为内心的欲望太强烈了,超越了一切。

某些人为了世间的利益,比如一百万,什么都可以做,当牛做马,怎么都行,什么都可以不顾,不听父母的、不听老师的、不听任何人的劝,也不顾道德沦丧,就想要一百万,能拿到一百万就ok了。这种欲望太强烈了。

如果我们对百日共修也有这种欲望,谁能障碍得了我们?所有的一切都不是问题。你们整天这个问题、那个问题,今天我明确地告诉大家,这都不是问题,都是自己心理的问题。

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有些人在这里修法、闻法还评论,哪个法师讲得好,哪个法师讲得不好;哪个道理深了,哪个道理浅了。不应该这样。应该以平等心对待一切,深的、浅的哪个不是法。无论是口才好的法师还是口才不好的法师,都是僧宝,都是我们皈依的对境,都要平等对待。

我并不是想捧谁、想赞扬谁,而是在说我们的心理状态。我们都是学佛人,已经皈依了三宝,所有的佛法僧都是我们皈依的对境。对于甚深的法义,不懂是正常的,有疑惑才好。

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疑”是疑惑,“悟”是开悟。若不产生疑惑,你不可能觉悟。这里很多人都没有疑惑,我经常在上面问有没有疑惑,大家都缄口无言。不疑不悟,这种人是不可能开悟、证悟的。其实,就是不够智慧,深了学不进去,浅了不想学。

有些人认为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这些道理太浅显易懂了。“佛法无边誓愿学”,佛法都是深奥的,没有一句例外。一精通一切精通,一不精通一切都不精通。我以前给大家讲过,放下一个就能放下一切,一个放不下,一切都不可能放下。有些人说:“我全都放下了,唯一没有放下的是儿子。”你这没有放下的够大的。儿子没有放下,相当于所有的都没有放下。

业如同风,业风一停犹如尘埃落定,此时所有的尘埃都会同时落地,不可能尚有一粒沙尘还飘着。所以我说放下了就一切都能放下,没有放下一切都没有放下。

“这位上师总讲基础的佛理,我都已经听腻了、听厌烦了。”这种人肯定没懂、没有明白,更没有精通。

有些汉地来的出家人很好,在汉地学了那么多年的法,对密宗里的修法比较陌生,甚至难以接受,但是人家心里很平静,都能接受。而有的人就爱挑三拣四,说什么“怎么都念藏文,念汉文多好啊”。这有什么区别!主要是你心态要放下,心态放下了,念藏文和汉文没有区别。

我讲过,大家共修念仪轨时,不要起太多的分别念,尽量放下自我,把隔阂断开。如果放不下自我,就无法跟大家融合在一起,也不可能得到共修的利益。但是有些人就是不听,总是分别:为什么不念汉文,为什么不念这个,不念那个……自我的观念接二连三地浮现在心中,这样就跟大家有隔阂了,不可能得到众人的力量。共修的时候尽量放下心态,把自己融入进去,融入到整个环境里,融入到气氛里,这样隔阂就没有了,才能接受到众人的力量。

我们上晚课的时候念的是汉文,有的人又觉得太简单了,我要入定了,我就不念这些……这也是一种毛病,这种人也不可能得到法。真正的修行人,内心是调柔的,什么都可以接受,什么都可以融入。所以不要挑法,法门平等。没有深浅、高低之分。一精通一切精通,一不精通一切不精通。

第四,精进度。怎么落实精进度。

第一,铠甲精进。铠甲精进是内心的。比如我们要上战场,跟敌人战斗,先要披上铠甲,保护自己,心里先有信心和决心。参加百日共修,首先要懂得百日共修真实的含义。有的人刚开始说是参加百日共修,过两天就变了:“我是随学者。”就想早一点下山,不能这样。

之前也给大家讲过,一个智者、真正的修行人,不会轻易下决心,不会轻易立下誓言。一旦下决心、立下誓言后,纵遇命难都不会改变。参加百日共修非常不容易,既然发心来参加百日共修,就不能轻易动摇自己的信心和决心,有对境、有磨难是正常的,你要心里有数。

看看当年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道的,他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比如刚开始到恒河边苦修六年,没有成道,又到菩提树下,发愿说:“我要入定、上座了。如果我数劫中所求的究竟佛果,在这一座当中没有获得,即使粉身碎骨也决不起此座。”他以如此坚毅的信心和决心上座的,第二天就成佛了。

所以,信心和决心很重要。同理,百日共修期间,若是具足信心和决心,一切都不是问题,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时间太晚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