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敦珠法王自传
《藏密佛教史》 ︱ 第二世敦珠法王[著] ︱ 索达吉堪布[译] ︱
那莫革日班玛嘎绕益!
(顶礼上师莲花生!)
三时诸佛智慧身,智悲力藏莲花生,
不离安住顶轮饰,摄受传人予慰藉。
凡夫辗转漂轮回,种种业及诸行为,
立文字成厌烦因,知此我无著书想。
然徒劝请实难却,各种觉受如波纹,
如若广说无尽头,清净觉受此略述。
如果首先没有简略地讲讲自己的种族源头,别人就不会知道祖祖辈辈的血统,这样一来,就会有招致人们说“如林中猴子”的弊端。为此,简介一下。
金厄拉则热巴的史料中记载:“噶、东、柱、札,加上瓦、金,共有六氏族。”这是大德的语言,确凿可靠,所以在这里也是一种依据。古人们也说:木擦噶、阿波东、色穹札、阿甲柱四大氏族,瓦、金两小族,合称为西藏古代六氏族,这与前面的说法显然是一致的。按照汉地的《历算》中记载:“结合五族、五行、五色等等,东氏棕族土行,札氏白族金行,柱氏蓝族水行,古氏红族火行,噶氏绿族木行。”其中归为五大血统。如果把这一切依次罗列起来,也并不矛盾。关于上述的六氏族中的瓦、金两小族,在两类语种当中并没有详细对应的分类,于是将这两族合而为一,如此六氏族就归为五种,这两小族也明显变成了“古氏族”,这就是可以归属在五大血统中的原因。
我本来的种姓,是属于阿甲柱氏族或者柱氏蓝族。以前,柱氏蓝族的一部分出现在努氏境内,安住大圣者果位的桑吉益西和第二大佛莲花生大师的心子南卡酿波比丘等受生为人的种姓,就叫做努氏族。与这些阿阇黎成为同一血统的努氏一部分,渐渐地,从该地来到康区东部青海湖附近黄河中游居住。在那里,所有后代的努氏族人们在世规方面已经达到了智勇双全的顶峰,涌现出一些谙熟剑、矛技艺的人物,似乎堪为人中之最,其中的一位住在容钦,被人们称为容塔,他的名字逐渐成了氏族的名称。从此之后,他的所有后嗣,就被人们共称为“容塔”。
后来,蒙古的一位皇帝试图无余统治他方,于是发动大批军队,那些努氏族的人们被驱逐出境,他们想逃到很远的地方,便依次经过了许许多多的领域,到了南部多康一带,当地的“札甲空”是汉人挖金的一个洞穴,人们一致就用它来称呼那个地方,努氏的那些人就在那里的东氏中住了下来。在这以前的容塔民族,称为努氏前容世系,现在诺若、东混、哦西、容塔等本是一族,而形成了各自的名称。
那么,“札甲空”属于什么地方呢?它位于下区青康六高地 [1] 之一木雅热冈的中央,是康区二十五大圣地(即神山)之一。巴雅札嘎神山或者瓦益桑给札嘎神山,早在以前被邦·麦彭滚波加持成黑鲁嘎的修行地,在该地的左方有涓涓的河流,被共称为札甲空。位于那里的所有镇区人以及上方的一切牧民也都通称为“甲空人”。
居住在当地的前容传努氏族的施主有三兄弟,他们各自的儿子、孙子、重孙、曾孙的后代中有大传、中传、小传,所有这些都被叫做后容传努氏。其中小传的一方,涌现出依靠玛仓·噶当派优良法规而获得成就的塔波嘉灿、教法证法的教主格波嘉灿、二次第证悟卓越的释迦嘉灿或者后来也被人称为塔格释迦嘉灿这三大嘉灿等为数不少的大德。后来,小容传努氏中,炯、德二人渐渐迁移。
夏嘉木绒上方的河流分成三支,共称为多科河、色达河、玛尔河。大炯罗来到达科上方,小德嘎被人尊称为阿德,爱称为德罗,他在色达敦
酿古的地方安居下来,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华札、次子滚嘉、小子达吉。
滚嘉在多科上方居住,从此他的种族就叫做色古,后来在则多地带延续下去。
华札到了多科的下方,因为来自于札甲空,所以就被称为那一氏族,由于在多科上下地方定居而被人们叫做上甲空和下甲空。
达吉住在自己的地方,就称为甲木热。我的父亲阿丹是属于滚嘉传宗接代的后种族,母亲属于木擦噶氏族,名叫哦奏,他们在十五胜生周羊年生下我。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被共称为三大密咒王的索、宿、努其中之一的小容传努氏,在以前就是持明玛德绕那的转世东方伏藏大师等许多大德出生的种族,由于我出生在这样的世系中,因此可算是门第高贵。
柱族努氏的大传中人智勇双全,中传的人受用丰厚,小传中涌现出数量可观的成就者。关于父母的种姓血统已经简明扼要地介绍完毕。
大能仁王佛教中,种姓门第非主要,
然为表明善业报,诸大尊主此世间,
诞生在富贵族中,我也于此领域内,
转生高尚种姓理,以简短句而表明。
[1] 下区青康六高地:也叫下区朵甘思六冈。古代藏文典籍中分康青藏地方为上中下三区。下区青康一带,依水流和山势起伏情形,又分为色莫冈、擦瓦冈、玛康冈、绷波冈、马杂冈和木雅热冈。金沙江和雅砻江间偏北地方为色莫冈,怒江和澜沧江之间为擦瓦冈,澜沧江和金沙间偏北地区为玛康冈,金沙江和雅砻江间偏南地区为绷波冈,青海省境黄河以南至雅砻江上游以东为马杂冈,雅砻江中游以东为木雅热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