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品 佛教总况
《藏密佛教史》 ︱ 第二世敦珠法王[著] ︱ 索达吉堪布[译] ︱
本师如来教之精华——大密无上金刚乘法理的这一如意宝,在总的世界,尤其是雪域如何起源、兴盛的情形,以鲜明的语言简单扼要地加以介绍:
首先我们要了解总的如来教珍宝在世间如何出现的情况:
所有佛陀的大悲与众生的广大业海形成的所依浩瀚器世界周遍虚空际。其中,报身毗卢遮那佛受用之处,基藏花严世界安住着的毗卢遮那佛一一毛孔都显现尘数刹海,依于手掌香水海的所有莲花上有二十五层世界,位于其中第十三层的这个娑婆世界,也有着具百俱胝 [1] 四洲 [2] 的三千大千世界,一一四洲也各有两个小洲,其中赡部树严饰的南方赡部洲菩提迦耶中央自然形成金刚座,千位殊胜化身佛次第出世成佛,转妙法轮,称为光明洲,贤劫。现今正是第四位导师的佛法珍宝光明普照世界的时代。
第四本师释迦佛教法如何起源分四个方面:一、本师佛陀现世之情节;二、结集者结集教法之情节;三、教藏交付传代之情节;四、护持佛法及大乘如何弘扬之情节。
一、本师佛陀现世之情节:
根据所化众生智慧大小的层次出现的不同宗派各自承认的观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声闻有部的论师们认为,我们的本师是先发菩提心,接着在三大阿僧祇劫积累资粮道所包括的资粮,而且具束缚的最后有者薄地凡夫义成王子在金刚座以大资粮道的身份,在一坐垫上获得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以后才成佛。《俱舍论》中说:“本师麟角喻者非,依于第四之静虑,一座上得菩提故。”其中指出释迦佛成佛的方式与利根麟角喻独觉 [3] 相同。最后有菩萨 [4] 是异生凡夫,关于这一点,《俱舍论》中说:“彼前乃随解脱分。”并且说:“虽非圣者然而于,父母病人说法者,最后有者之菩萨,供养功德无有量。”
再者,按照共同大乘一致共称的观点,认为释迦佛从发菩提心起在三大阿僧祇劫积累资粮,最终成为十地一来菩萨 [5] 名叫“白幢”的天子,他受生为最后有者十地菩萨义成王子而在此刹土成佛。《功德圆满庄严经》中记载:“我自开始发起无上菩提心时起,在三大阿僧祇劫以最大的精进累积资粮,并且照见在人寿百岁之时一切无有导师盲目的有情而在此赡部洲成佛,之后广转不可思议法轮……”
再有,密宗的个别佛典,总体来说与共同大乘所讲的情节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当义成王子在尼莲禅河畔安住于不动三摩地的时候,所有佛陀唤他出定并劝请,结果他把假合的身体放在河边,而智慧身到达密严刹土,蒙受一切如来灌顶,依靠五种证觉的方便成佛,随后再度到金刚座示现成佛。佛智论师说:“何故释迦牟尼佛,经三大劫积资粮,未悟此义尼莲河,安住无所有定 [6] 中。尔时十方之善逝,顿现遣除贪求心,如虚空界极清净,深明无二尽宣说,午夜时分如佛陀,修行真如拂晓时,一刹那间悟真性。为调一切诸众生,安住菩提迦耶已,尽摧一切大魔军,为能摄受诸有情,广转微妙之法轮。”按照圣天论师所说:“现前二菩提,说为外与内。”承许外现前菩提是以离贪的方式成佛;内现前菩提是以四种贪欲法理而现前光明法身之后证得双运身。
依照不共大乘的观点认为,释迦佛是在密严庄严刹土中成佛以后依次在净居天 [7] 、金刚座示现成佛。《密严庄严经》中说:“真实菩提正等觉,成佛胜处密严刹,并非未曾成佛果,始于欲界成正觉。彼等赴往密严刹,俱胝化身之佛陀,恒常安住瑜伽定,化身方便一游舞,犹如明月照诸国。各处随机而调伏,彼前以彼而示现。”《楞伽经》中说:“远离净居之诸处,于彼悦意密严刹,真实佛陀成正觉,化身于此示成佛。”
总而言之,所说的释迦佛在欲界、色界的刹土中成佛这一切也只是在所化众生面前示现而已。
这里按照无上了义精藏的观点来讲,我等大师释迦佛从无始时以来就在本基法界中以自证智慧解脱的方式而现前菩提,在法性光明刹土,与三世一切佛陀密意一味一体安住在身智无合无离的境界中如如不动,与此同时,为了利益一切有情而现示不可思议化身佛的幻化,随着不同所化众生的缘分,把他们安置在三菩提 [8] 的果位,以此无量的事业调化众生。《如意宝庄严续》中云:“始初正等觉,大密金刚持,游戏无边刹,无数前后时,寂猛无量相,猎人娼妓等,以异相利生。然此贤劫中,转变千导师,显现种种相,饶益无量众。”《密藏根本续》中也说:“所谓‘大悲加持’的六能仁,是由善逝之身语意金刚中出现的,出现以后也是以众生业力所感而在下立行、倒栽行的六趣十方无边无际每一三千大千世界中,每一大能仁出有坏都以四种调伏方式利益五道有情。”这一点不仅仅在密宗的诸续中有阐述,就是在甚深的经藏中也有相同的记载。《妙法白莲经》中说:“不可思千俱胝劫,彼之限量永无有,殊胜菩提我已得,我亦恒常说妙法。”《父子相会经》中说:“善巧方便大勇士,为令众生普成熟,成百俱胝劫之前,如来示现成正觉,仍为引导有情汝,示现众多正等觉。”
顺应所化众生的化身也有分类,《经庄严论》 [9] 中说:“佛陀幻化无有量,即承许此为化身,自他二利圆满者,安住一切种相中。恒时示现为工巧,投生菩提涅槃相,佛陀之此化身者,即是解脱大方便。”这里的意思是说,尽管佛陀示现静止运动形形色色的相,不可估量,然而如果从主要的侧面加以归纳,就是工巧化身、投生化身与殊胜化身三种。其中殊胜大化身从示现十二相的角度而言,在《幻化根本续》中宣说了以四种调伏方式利益有情。也就是示现从入胎一直到涅槃之间是以身大福德调化;宣说无量法蕴是以语无碍解调化;以六神通 [10] 现量洞悉一切所知而利众是以意现量调化;身语意的不可思议幻变随机示现某某形象,这是以功德与事业即不可思议神变而调化。这其中,以身大福德而调化的事业就是佛化身事业,这是不可思议之处,因此不可用数目等一概限定,而且大乘的所有经藏中或多或少相应提及的不同情况也并不矛盾。在这里,主要是从在此赡部洲以十二相利益众生的角度出发。《宝性论》中说:“法身不动中,以异化身性,真实而投生,从兜率天降,入胎及诞生,精通工巧明,嬉享妃眷属,出家与苦行,趋至菩提树,降魔圆正觉,转大妙法轮,示现涅槃相,于诸不净刹,有间示安住。”
[1] 俱胝:是数量词,百万之义。
[2] 四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
[3] 麟角喻独觉:二十僧伽之一,独觉罗汉于前世未生顺抉择分,即未先修声闻之道,无佛出世,自己悟道,有如麟角独自居住者。
[4] 最后有菩萨:此生决定证得佛果的菩萨。
[5] 一来菩萨:只是这一世、下世必定成佛的菩萨。
[6] 无所有定:四无色定之一,四无色定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
[7] 净居天:色界四禅八处,即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前三者为凡夫住处,后五者唯为圣者住处,即名五净居天。
[8] 三菩提:声闻乘菩提、独觉乘菩提和大乘菩提。
[9] 《经庄严论》:弥勒五论之一,弥勒五论即《经庄严论》、《现观庄严论》、《辨中边论》、《辨法法性论》、《宝性论》。
[10] 六神通: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及漏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