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品 佛教总况

《藏密佛教史》 ︱ 第二世敦珠法王[著] ︱ 索达吉堪布[译] ︱

(十二)示现涅槃

随之,佛陀为了示现最后的涅槃相而来到了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原本,佛陀令人见而悦意的身体从来不会有口出暴卒声、发笑声的现象、打呵欠等平庸之举,可是此时从他那吉祥喉里却发出了打喷嚏的声音。这声音被众生主母听到,她立即发愿说:“愿佛陀住世三大阿僧祇劫。”这一发愿的声音从人间一直传到色究竟天之间,所有众生听到以后也都这样发愿。佛陀对众生主母说:“你做得不对,你没有说‘愿佛法长久住世’,如此一来就成了许多懈怠众生修行正法的障碍。”众生主母为了忏悔,与五百女阿罗汉一道趣入涅槃。

当时,目犍连与舍利子二位尊者到地狱巡视,正在感受业报的外道上师,对他们二位说:我们自己的宗派追随着错误的法规,请你们将此口信捎给我们的弟子。(当他们回到人间时),舍利子先去捎口信,可是由于他与外道没有仇怨因缘,外道徒并没有听见。后来目犍连向外道徒转告说:“你们的上师正在无间地狱悲惨受苦,他让我捎此口信。”外道徒听后怒不可遏地说:“这个人不但对我们妄加责难,居然胆大包天地诽谤起我们的上师来了。给我打!”外道徒数数殴打目犍连,他的身体被摧残得简直像苇草一样。舍利子用法衣包起同伴,背着来到离城很远的地方。他发现目犍连不可能再活下去,悲哀地说:朋友死讯听也不忍心听,更何况亲眼目睹?说完就前往那烂陀寺 [1] ,当天上午与八万阿罗汉一起趣入涅槃。当日下午目犍连与七万罗汉同时涅槃。另外还有许多阿罗汉也如同柴尽的火焰一样相继入灭。

在此之后,佛陀将佛法连同四众眷属交付与上座大迦叶,并把上衣脱下说:“诸位比丘观看如来身,观看如来实在难得,犹如昙花一现。诸位比丘,无需再说,一切有为法都是坏灭的

有法。”佛陀以这番令人心生厌离的话来激励懒惰的众生修行。后来佛陀到娑罗双树下示现圆满涅槃。当时,大迦叶尊者从龙宫返回,面对着如来遗体虔诚祈祷,结果佛身自然焚烧,最后变成了零星的舍利。(迦叶)根据众生各自的缘分把舍利分成八份,作为八大佛塔 [1] 的装藏物。《大毗婆沙论》中这样总结佛陀现身于世的一生:“说法处 [2] 及广严城,具白地城与天界,雪巴瘦与僑赏弥,静处以及佛塔山,竹林园及具怨城,及与迦毗罗卫城,佛于此等圣地处,各自安住一年矣。舍卫城住廿三年,妙药林中住四载,炽热山洞住二年,王舍城中住五年,苦行之处住六年,王宫中住廿九年,如是佛寿为八十,尔后能仁趋涅槃。” [3]

二、结集者结集教法之情节:

关于本师佛陀所宣说的所有正法是如何结集的这一问题,有共同与不共两种讲法,按照共同乘共称的观点,依次出现了三次结集。其中第一次结集的过程:在佛陀还没有灭度之前,舍利子与八万罗汉同时入灭,目犍连和七万罗汉一同入灭,而与世尊一起趣入涅槃的阿罗汉有一万八千。当时,诸天人冷嘲热讽地说:“有境界的比丘都已入灭,正法已经成了火灭之烟一样。所有比丘连三藏都不会传扬。”为了遣除天人的这种讥讽,佛陀灭度后的第二年夏令安居 [1] 期间,在王舍城的列卓达山洞里,由未生怨王作施主,五百阿罗汉济济一堂(进行了第一次结集三藏)。其中,优婆离 [2] 结集律藏、阿难结集经藏、大迦叶结集所有论藏。所有天人直至色究竟天之间传颂着“诸天人日益增长,众非天日趋直下,佛法将长久住世。”《杂阿含经》中说:“佛灭度后次夏季,王舍秘密山洞中,五

百罗汉共集聚,未生怨施集三藏。”

第二次结集:继第一次结集之后过了一百一十年,广严城中有比丘公开宣扬十种非事,如云:“口呼负随喜,威仪器及盐,途双指搅垫,可以触金银,此许十非事 [1] 。”为了制止这十种非事,在毗舍离城婆利迦精舍,由阿育王作施主,耶舍等七百罗汉聚集一堂,摈除十种非事,完整地诵一遍三藏,也作了相顺长净 [2] 与吉祥长净 [3]

第三次结集:国王达玛阿修嘎的孙子名叫离忧,自从离忧的儿子勇部时期开始,受到魔加持的大天比丘、善贤、龙长老、安意等相继

出现,他们向别人宣扬“答复他不知,怀疑皆观察,能养活自己,此乃佛教法”这样的五种邪法。

在勇部国王的下半生,欢喜王、大莲花王的整个一生,嘎纳加嘎的上半生这四位国王统治期间,所有僧团内部争论不休。由于佛陀未曾开许将律藏立成文字,久而久之,由于别解脱经的诵法有所不同而分裂成了十八部,又因为龙长老扩大争端,使得说一切有部中又分出了大众部、上座部、正量部三部,这样一来就成了根本四部。随后,安意再度使争论不断扩张,结果四部又逐步分成十八部,其中说一切有部分成七部 [1] ,大众部分成五部 [2] ,上座部 [3] 与正量部 [4] 各分成三部。从此之后,争论稍有平息而各居己位。这时,腻契波王作为施主开始第三次结集。

这次结集主要依据《国王哲哲梦境授记经》中所说:“真实圆满正等觉迦叶佛告哲哲国王言:‘国王,你在梦中见十八人同扯一匹布,即预示释迦佛教法分成十八部,每一块布不曾毁坏预示十八部每一部均有解脱。’”在此次结集中,引用此经的教证建立十八部均是清净的佛教,并将律藏立成文字,经藏与论藏先前没有立成文字的也在当时立成文字,以前所有立成文字的也再次作了校订。这就是第三次结集的情况。

由于此次结集的情节在《杂阿含经》中没有记载,所以有关这方面的观点就存在着许多分歧。比如克什米尔的论师们认为:“在克什米尔境内的耳饰精舍,圣者妙辐等五百阿罗汉、瓦色莫札等四百大尊者以及五百菩萨作第三次结集。”印度的部分班智达则认为:“第三次结集是在匝兰绕静处革瓦那精舍,由五百罗汉、五千大尊者结集的。

按照当代藏地一致共许的观点来说,佛陀入灭后接近四百年时,五百罗汉、五百或一万六千菩萨集聚一堂作了第三次结集。诚如《智燃论》中说:“佛陀入灭后过了两百年,长老母之子结集教法。”我认为这里是把四百年中的每半年当作一年来计算的,但如果与国王的朝代相对应,恐怕还是少了两百年,所以觉得仍旧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不仅仅是在结集年代上的观点存在着分歧,而且关于结集的地点,也出现“舍卫城、匝兰绕地花积精舍、克什米尔境内革瓦那静处”许多不同说法。

按照不共大乘的观点,诚如《智燃论》中说:“大乘佛法是佛所说,由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密主金刚手以及弥勒菩萨等为首的结集者所结集。”《秘密不可思议经》中说金刚手是千佛教法的结集者。以前的史料中一致记载:“在王舍城的南方布玛萨巴瓦山上,百万菩萨聚集,弥勒结集律藏、文殊结集经藏、金刚手结集论藏。”再有,大乘经藏中说:“所有甚深见派法藏由文殊结集,所有广大行派法藏由弥勒结集。”

[1] 那烂陀寺:译言施无厌。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的著名寺院。建于五世纪对六世纪初,有八大寺院,僧徒主客常至万人,学习大乘、小乘并吠陀、因明、声明、医方明等,为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唐代玄奘、义净等曾在此留学多年。十二世纪末以后被毁,近世纪以来才发掘出一部分遗迹。

[1] 八大佛塔:也称八行佛塔,善逝塔、菩提塔、法轮塔、神变塔、天降塔、和好塔、尊胜塔和涅槃塔。

[2] 说法处:该指鹿野苑与灵鹫山,两处各住一年,如此加起来,共为八十年。

[3] 大藏经中,宋朝法贤所译的《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中云:“二十九载住王宫,六年雪山修苦行……然后牟尼入涅槃。”

[1] 夏令安居:律藏中制定比丘、沙弥僧众,立誓承诺于前夏或后夏三个月中,不越出界外至黎明犹不还寺,不兴僧伽内讧,勤求闻修,维修寺庙倾圮等。

[2] 优婆离:释迦佛十大声闻弟子之一,持律第一。

[1] 十非事:一、作非法事,口呼“负负”,即可听许;二、作犯僧残,得人随喜,即可听许;三、病中饮酒,状如水蛭吮吸,即可听许;四、土为共用,不伤生命,两手耕种,即可听许;五、调盐变味,非时而食,即可听许;六、用斋之后,行程逾越半俱卢舍,再次用餐,即可听许;七、用斋之后,食物未作余食法者,两指拾食,即可听许;八、搀和定时及不定时食品,非时食用,即可听许;九、卧具补某,不必如来一卡,即可听许;十、沙弥头上,顶戴小龛,内置钵盂,花鬘为饰,若得设进金银,便自接触,即可听许。

[2] 相顺长净:也叫相顺布萨。比丘长净之一。能使今生烦恼寂灭,增上戒清净,故名为相顺长净。

[3] 吉祥长净:也叫吉祥布萨。比丘诵戒净善之僧制,为共同布萨中不定时布萨之一。每逢安位开光等吉祥时辰,及为转化旱、涝、暴君等不吉祥事为吉祥而举行的临时布萨。

[1] 说一切有部七部:根本一切有部、迦叶部、护地部、护法部、多闻部、红衣部、分别说部。

[2] 大众部五部:东山住部、西山住部、雪山住部、说出世部和说假部。

[3] 上座部三部:祗陀林住部、无畏山住部和大寺住部。

[4] 正量部三部:鸡胤部、守护部、犊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