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论的内容
《系列四.祖师心髓1-法海奇珍》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我们近期共同学习的《普贤上师口授——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文》,它是怎样一部论典呢?以下就着重说明其内容和殊胜性。
一、本论的内容
整部论的内容可归摄于三科: 一、共同外前行;二、不共内前行;三、正行支分——颇瓦法。
共同外前行指与显教大小乘共通的前行,它包括六个方面:思维暇满,思维无常,思维苦谛,思维业果,忆念解脱胜利和依止善知识。
这六者是在入道之初就要发起的外围前行。无始以来,我们的心一直处在颠倒中,必须经过修持、调整,才能使自心成为堪能接受大乘法的法器。其中前四个前行叫做“四退心法”,主要遣除对轮回的执著。思维暇满和无常能遣除对现世的执著;思维苦谛和业果能遣除对来世的执著。只有遣除一切对轮回的耽著,才会发起出离心;再把出离心转缘于众生分,则会发起大悲心。
外四前行都是转心的方法,都须要透过思维来完成。根本就在于认识缘起的道路,也就是反复在缘起上抉择,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益、对众生有利益?什么是永久的大义?什么是究竟的、真实的法?什么是乐因?什么是苦因?等等。一旦分辨清楚,有理智的人自然知道该依何行持。一旦懂得所有缘起都取决于内心、内心应以最殊胜的方式来串习,就会把握并固定自己心的运转方向以及运心的方式,从而整顿好自己的内心。
当心力串习到非常强大时,自然就能遮止一切非道。因为心在法道上的运转,达到猛利、恒常的地步时,不会再走往颠倒歧途。这也是要诀,它需要逐步、分段地进行而获得,绝不可能无因无缘忽然得果。每次都使自心在某一方面得到转换,一旦到量,将会无可逆转地直接趣往解脱道,再也不可能被外缘拖曳到其他方向。这就是“修”。
如果未经如是串修,以我们无始以来颠倒深重的习气,必将对于现世和来世的法——世间的五欲以及各种有漏乐都深生爱著。由于尚未调顺自心,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心力都会流落于轮回,即使听闻高法也无不成为枉然。相反,圆满串修四退心法,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也就是对于轮回毫无兴趣,能达到彻底的厌离。由于腾出了全部的心力,对于法道以外的琐事全无兴趣,他不可能沾带、附著现世法,而是强烈地希求从中脱离。如此真正具备入道的机缘,再发起大乘菩提心与彻底的皈依心,就会一心往佛道上奔。
修四退心法,首先是思维暇满难得,其中包括思维它的体性、义大和难得三个方面。体性则有八闲暇、十圆满,以及特别的骤生缘八无暇和断种心八无暇,总共三十四个;思维暇满的难得和义大后,自然心无旁骛地以有暇人身摄取坚实之义。也就是一旦认识到人身的宝贵难得、具有极大利益,就再也不把时间用在任何无意义的事情上,会努力地每天摄取佛法的实义。
之后是思维寿命无常:义大、难得的人身非常短暂,不知不觉很快消逝,说不定今天还是明天死亡就会降临。而死时除了正法以外,其他的财物、亲友等起不到任何利益。意识到这一点,自然以精进鞭时时策励自心,日日分秒必争地修法。
暇满修行到量,不会把修法推延到来世,而是今生就要修持;无常修行到量,不会把修法推延到明天,而是今天就要修持。
然后思维轮回唯一是苦的自性,没有丝毫真实的安乐。运用抉择的智慧,认清苦苦、坏苦和行苦的体性,再结合八苦、六道苦等进行广泛的思维,决定能认识轮回如同罗刹洲、火海、粪坑、刀刃园,毫无安乐可言。之后对于轮回里的任何法,再也不生希求心。由此发起出离心,再转而念及众生,发起大悲心,即是大乘的前行法。
随后,为对自身的行为负责,还要思维业果。毕竟一切苦乐都是由业决定,而离苦得乐之道完全在于自心。认识到由自心发起的何种行为是苦因、何种行为是乐因,以及由苦因将导致何种程度的苦、乐因会导致何种程度的乐,也就能逐渐了达因果相。此后对于善恶之事会谨慎取舍,使身口意的所有行为,下至一丝一毫也不违背因果律。
然而,真正的安乐自性唯是寂灭一切苦和苦因的无漏涅槃,只有具足常、乐、我、净四波罗蜜多的佛果才是无上的果位,忆念到这一点,会使我们对佛果发生希求之心。
总的来说,我们要在心上发起厌患出离。通过修习四种共同前行,生起见轮回如火坑的厌患心,对于世间毫不贪求;再通过忆念第五——解脱胜利,发起对涅槃的求取意乐。涅槃分为小乘涅槃和大乘殊胜涅槃,分别缘此二者所生起的希求解脱和希求佛果之心,自然会使自己趣入解脱和成佛之道。如是,整个共同外前行的一套引导就成为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的有效前方便。
从此,会一心想要修行。对于解脱或成佛一心向往、对于世间事如同丢弃唾涕,才算是具备了真正的道心。以此道心才会主动依师求法——尤其光明大圆满之道的关键和根本是依靠上师,由此得到不共心传。弟子以信心和恭敬心跟上师一旦相应,上师现证的密意传入弟子心中,或者说在上师的强力加持下,弟子当下就能明心见性。
依师之前需要寻求具德相的真实善知识,之后通过三喜亲近上师: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和如教奉行。其中尤以后者最为重要,也就是随学善知识,使学法变为修学善知识的意行,他怎么做,自己也模仿善知识来做。此后才可以修学正行的大圆满法。
继续修持第二项——不共内前行,也是成就大圆满的必要条件。“不共”指与大乘显教或者小乘不共。作为直接入金刚乘,尤其是顶乘大圆满中极密龙钦心髓法门的前行,它有着非常明显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几乎是扣准大圆满法道而行持。因此,所有不共前行中的仪轨无不来自莲花生大师的伏藏法,无论是皈依、发心、供三身曼扎,还是修金刚萨埵、上师瑜伽,从莲师金刚句的深义来看,都直接会归大圆满。
具体来说,首先要修习作为解脱道基的皈依。为了实证大圆满,它需要从外、内、密、极密来逐层引入。在这一颂当中,不仅包括了外内密的皈依,而且重在引入大圆满的皈依——本体空、自性明、大悲遍,也就是皈依本来的光明本性。外皈依是一种誓愿,从此决定以佛为导师、以法为道路、以僧为助伴,从此心皈三宝,正式加入“组织”了!再以上乘观点而言,如究竟一乘《宝性论》当中,了义的皈依唯一是皈依佛,皈依自性如来藏。再以金刚乘观点而言,内皈依指皈依脉、气、明点。因为自己本来是佛,修炼脉气明点就能够让我们迅速开发出三身的本性——不是在另外的地方去寻找,而是现前本有的金刚身,叫做“即生即身成佛”。再以更究竟的实相而言,光明大圆满的自性才是最终皈依处。
皈依是一种誓愿,由此会心心念念以圣法为道路,日日夜夜、一心一意地希求围绕圣法运转身心。也就是体现了一切解脱道的行持都建立在皈依的基础上,或者说皈依作为解脱道道基的涵义。同时,誓愿从外到内到密到极密,一直修证到底,而不再皈依其他法,则是创建了最根本的缘起。即以皈依的力量,排开一切非法因素,毫不沾染外道的师、法、伴。何况,当具足了外内密各层的皈依时,他的心决定要走一条完整体系的成佛大道,不会停留在个别、偏狭的歧途。
继皈依之后进一步发起殊胜菩提心,能使自己的行持深入于无量的佛子行海。大乘无量的波罗蜜多修行法门,无论是甚深二无我真如,还是广大的五道十地等,无不依靠愿行菩提心来建立。此处的发心,是祈愿自他一切众生远离虚妄分别的飘动,直接在自性光明中休息。
后后的三个修法是非常重要的修证方便:经由忏罪、积资、与上师相应,在自心中现前最关键的现证——了达本性。因为一旦现见本性就如同得了根本,再继续修下去,能很快圆满,而不必走显教所说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远道。
三者中的前二者如果修行圆满,就容易迅速跟上师相应。也就是忏罪与积资能使我们远离违品、具足顺缘。
远离违品方面,是凭借本尊的愿力,通过我们修诵仪轨、咒语等,以最强有力的金刚萨埵四力门忏悔法来消除一切罪堕,忏除一切过恶根本,消尽障蔽心性的客尘垢染。
积聚顺缘资粮,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每天一分一分去累加,而是供献法、报、化三身刹土曼扎,启用这种最圆满、最善妙的方法顿时修成。它需要具备高层次的见解,把三身刹土里所有善妙的物品全部供奉,并将这种最大、最圆满的供养修上十万次。可想而知这是极其了不得的事,以此必能极其快速地积集一切功德的根本——福智资粮。
经过净障和积资的修治,使自心得到调顺,再修持后后法会更容易相应。要知道,对跟莲师无二的根本上师修信心和大恭敬,是最关键的一步,能使我们直接领受加持。也就是不再停留于语言文字,让我们直下见到本性。
其实,无论如何擅长推理分析,也只是像空中投石或暗中射击,却看不到靶子。由于一直未能离开寻思分别的状态,世人不可能现见本性。此时,关键在于得到上师的直接加被,也就是“传心”。这既非语言的讲述,也不需要寻思分别,更没有什么逻辑路线。唯一要求的是信心和大恭敬,方法是祈请,加持的根源是上师。加持即指,一位彻证者悲的力量,可以直接透入弟子的心,使之见证心性。其实也就是通过意传加持,让弟子当下在相续中引起现证。因此,只要成办了缘起,就没有比证悟更直接的事。即使不断地揣摩、分析一亿句,也不如直接见一次本面。现见本面,即是得到了佛法心要,也可称作是“见性成佛”。
以上共同前行修习到量后,还需要修习大圆满不共的引导——三身引导。之后接受灌顶,就可以修炼大圆满的正行。龙钦宁体的正行部分,从极密部来说包括彻却和托嘎,修成之后即身成就虹身,即是完成了行者一生成佛的道路。其实,声闻、缘觉、菩萨这外三乘全部归摄其中,事部、行部、瑜伽部,以及玛哈约嘎、阿努约嘎、阿底约嘎,也无不归摄其中。既然最终是引入于大圆满,所以叫做“大圆满前行”,而不叫做其他不了义法的前行。
如果此生修道未臻究竟,就还需在临终时分修行往生净土的捷径法门——颇瓦法。这也是莲师特有的无修而成佛的法门,能使直接生入西方净土,迅速成证。
以上所有共与不共的前行引导将原本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的道,全部摄于龙钦心髓法门的体系中。换言之,作为具足德相的法器,要想迅速证入佛果,就应当按照十一步前行,以及一种迁识往生法,作为大圆满正行之前的修法。如果能将这些法全部修行到量,那么即使没修到正行,往后的修行也会非常顺利。无论是往生清净刹土或是来世继续修行而成就,都成了指日可待的事。
为何一定要依此前行而修呢?因为它能使我们排除一切不必要的因素,排除对于此生的修证不是特别紧要的事,从而避免某个层面的耽延、逗留。毕竟在轮回当中再停留五百年、一万年等等,不成为捷径或者要门。
之所以称“心髓”,是因为它在行者心相续最重要的几处都切中要害。既然人生短暂,稍纵即逝,尤其各种顺缘齐备的时期相当宝贵,因缘一旦错失,又将万劫不复。而此法的关键就是在要点上实修,排开其他皮毛或者迂曲之事,唯一在实用、有效、有加持,以及在短时间内就能行持等所有重要方面着眼,堪称“心髓法门”。但是,前行相当重要,它是修正行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果自心尚未调顺,各方面的因缘尚未积聚,即使直接修正行也很难出现效果。
思考题:
1、思维本论的内容,掌握其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