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备忘录·闻法行为讲记
《系列四.祖师心髓4-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备忘录.闻法轨理(三)闻法行为》 ︱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当今时代是知识升值的时代,大多数人只接受理性,简单地说教根本行不通,所以此处再再从道理上,让大家认清什么是有利、什么是有弊。认清过患、调顺自心以后,也能使此“器”等同于过去淳朴时代根基纯厚的人,但是这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反复地纠正恶习、提起善根,才有希望。所以,受法之前的闻法轨理极端重要,把它放在最前也就意味着开端。在这一点上没有处理好,一路都会不断出问题,或者完全还是学知识的状态,只是具备一种闻法影像而不产生学法效果;或者即使身在佛门,实际仍是世间人的相续,如同所谓“披着羊皮的狼”一般。
了解以上道理后,再来学习以下一一指出的六种闻垢状况,以及对治的方法。
慢心的体相是,观待比自己低下者,自诩殊胜,使内心高举。自从有了慢心后,就对低下者生轻蔑、对高胜者起嫉妒、对平等者生较量,以此原因,“骄慢铁球,不沾德水。”再者,自从内心有慢之后,就不见自己过、不知他人德,因此是内心的垢染。其对治者,常认自己过,将自过揭露出来,常处低位,身着破衣,对于上、中、下三者都修恭敬。
第一种闻垢是慢心。慢是根本烦恼,它一旦生起,各种附属的烦恼也都会生起,使得内心完全被烦恼障蔽,无法出现丝毫功德,是如此严重。
此处说到,“骄慢”如同一个圆圆的铁球,一滴水都沾不上,意为遇到任何对境都不会生起功德。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谦是一种我执小、我慢小的状况,我慢越微弱就越有机会受教,得利益的涉及面就越广。谦虚的人到哪里都受益;而自私过盛、骄慢过大的人在哪里都沾不到功德。譬如,有字谜说“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谜底:“臭”。)自大即是慢相——“我非常大”。试想,人群中出现如此自高自大的一个人,他能产生什么功德呢?他到任何地方都自以为“我最高大、最了不起”,那么他肯低头吗?肯承事别人、利益别人吗?菩萨道都是以利他为重;相反,骄慢的人不可能做出利他的行为。
他看到别人时,有要维护自我尊严的极大执著,如果别人比他优秀,就非常恐慌、眼红、生嫉妒;如果比他低劣,就不屑一顾,表现出一种瞧都不瞧别人一眼的高傲姿态;如果跟他平等,他由于害怕失去地位而紧张不已,生起竞争心。人群中只有上中下三种人,他遇到哪种人都起烦恼,当然任何功德也不会有,一滴功德水也沾不上。相反,如果能够谦下地对上恭敬、对下爱护、对同等友好,岂不是随处都得到功德利益?
再就法而言,古人说:“下人不深,不得其真”,那种“把自己降低、处在卑下位的心”不深切的话,我们所得的法益必定很少,甚至丝毫不得法益,或者说不能得到真实的法。因为求法要用最虔诚的心,甘愿处在卑下位,能够承事法、承事法师。汉传佛教当中的印光大师也一直强调:“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等等。也就是说,恭敬是得利益的根本,有了慢心就不可能恭敬,慢与恭敬二者本体互违。
普贤十大愿王以礼敬为首,表示它是万善的开端。我们一再强调,它是缘起上的大根本,我们一定要一以贯之地通透这一点。譬如说,观一切皆佛是礼敬的根本,生起这种尊重心以后,在面对一切众生界时都会遍行礼敬,身礼敬、口礼敬、心礼敬,如此一来,便无处不是功德。然后,有了礼敬当然就有赞叹,就有供养,有忏悔,有随喜,有请转,有常学,有恒顺,有回向等等。这一切贤妙的善行海、善行王都是由礼敬而生,所以将它标在首位。
恭敬是开端,它是开启自性的最佳缘起。恭敬到了极度,心就完全开张;处在极深的恭敬当中,刹那间就会开悟,因此我们不必以世智聪辩为高妙。无论现代人如何崇尚知识,在密法当中都是以信心和恭敬为最关键。之前在《晋美朗巴尊者传》当中也讲过,由于尊者极度的恭敬,所以当加持融入时,顿然间开明本性,并随之出现证量。那极度的信心和恭敬使尊者几乎昏厥,又好像泯灭了念头,紧接着本性就显现了,当时就是如此。即使不谈如此高深的境界,其实在一切世俗缘起里,要得利益也是以恭敬为首。具备了恭敬,身心相续就变得非常妙善,无论去到何处都只沾功德。
骄慢则是封闭自心的缘起。世间过患最大的是“我”,一切过患的根源是我爱执,我爱执膨胀到了极大程度,就出现一种慢相——看什么都不起眼,看什么都不如我自己。世上似乎只有这个私我最为庞大,然而“私我”恰恰是众生沦落的根源,因为是把假当成真,而且把所谓的“真”推崇到最高,导致无可救药。现代人鼓吹自我尊严、自我张场,把自我提升到极高,这在佛教看来其实是最为危险的万祸之源,丝毫不可能产生功德。
有人说:佛教所说的无我,岂不是泯灭“我”了?
回答:一定要把“私我”消除,真正的“我”才会显现。能恭敬一切人,“私我”就会变小,甚至消失。这才是顺应法道的缘起。
圣人立教无不是要降伏慢心。只有我相渐小,不以自我为重,德性才会逐渐显发。譬如当今时代,家家户户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的慢心越来越大、非常骄傲。男骄、女娇,无论是男子的“马”字旁的“骄”,还是女子的“女”字旁的“娇”,这些越来越增盛,德性就必定难以被培养出来,岂不是很糟糕!父母不知道如何教育,只是一味地宠惯子女、以子女为尊,不可能培养出孝子、贤女,因为那些小皇帝、小公主不可能做出贤孝行为。他们往往只会傲视别人;看到有比自己更优秀的就不舒服,不肯谦虚地去求学;见到跟自己平等的就去较量、去竞争,他们怎么会产生德行呢?
所有增上生善趣的德行,都要求有一分舍己为人;所有的善道也都是从他爱执而来,只是一分、多分和满分的差别而已。譬如行孝,要不要把自己放下,去恭敬父母?或者行悌,要不要把自己放下,去承事兄长?或者关心自己的弟弟、妹妹乃至眷属,要不要放下自己、牺牲自我,去利益他人?世上的一切善业都是由此而来。譬如布施,是不是把自己的钱财等施舍他人?譬如安忍,是不是不顾及自己的冷热、寒苦、名誉、受用等等,一心安住于道?一切都要有舍才能得,而“舍”即是没有“我”,或“我”相很小。
如果“我”相太大,如此处所说,处于人群当中认为:“我是很殊胜的,我是很了不起的!”把自心抬高,心态越来越高涨,会使自己在缘起上非常吃力、亏损。不妨想想:在高处如何能受教呢?高是俯视的状态,如何能够承接?古往今来的修法者都是以谦下来寻求,以恭敬作供养、礼拜、祈请等。之后上师传法,他便能很快将法融入内心。如果自己高高在上,将法师看作是0.5米的侏儒,将自己看作是两米高的巨人,让侏儒如何给巨人传递呢?!因此一定要把自己放到最低,把心放到最低,接受法师倾入佛法。也就是说,心有骄慢为障不可能得法,甚至连传承也不得。因为传承都是从上往下流传,不是从下往上逆行,这种道理一定要懂得,所以把“慢心”列为闻垢之首。
如上所述,慢心是巨大的敌人,是损坏我们的根本,我们一再随顺它就会达到无药可救的地步。坚固的慢心,如同一个圆铁球,到哪里都不沾功德水。在人群里,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傲慢者的相貌:背着双手,眼睛只会朝上,下面的一律不看,走到哪里都是如此。他让别人望而生畏——如此“高大”的人,谁能吃得消?所以这种人很倒霉。即使暂时有一点小聪明,终究也不会有所成就,他在缘起上已经封禁了成就之门的缘故。法师见到如此骄慢的人也不会欢喜施教,甚至教导以后也会觉得:这次教错人了,怎么能教给他?教他只是让他增长烦恼的毒品,师教有过啊!
相反,有谦下心、甘处卑下位的人,到哪里都能随顺,让大家始终对他有种很好的印象。事实上,对上能恭敬,对下能爱护,对平等者能友好,这便是贤善之人。内心润泽、清净的缘故,他能够真正受法。
此处龙多上师说:自从学人生起慢,心就完全被蒙蔽。“慢”是持“我很高、很了不起”的心态,这种人绝对不承认自己有错误。处在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状况,非理作意逐渐扩大,他会把自己想象得无限美好。
人心是很奇怪的。譬如我们对一个长相丑陋者说:“你长得很好啊,你今天很好看!”她果然就觉得:“我非常好看!”我们再跟她说:“你现在真是世上最美的仙女啊!”她就真的感觉自己美到举世无双。看看人的非理作意是如此强大!这些虽然都是假心幻变出来的幻觉,但这种幻觉会欺骗主人,人们因此而迷醉、自恋、自狂、自傲等等。为什么照镜子?不就是自傲、自恋吗?连穿件衣服都要在试衣镜前照来照去,左照照、右照照,观察效果如何。如果还不错,她就自鸣得意,俨然是第一美人。由此沉溺在想象当中,再也不会认为自己丑陋。同样,以慢心认为“我是第一,我很殊胜,我比别人强”,我们会想到自己有问题、有过失吗?不会。分别心如是作意以后就生起慢,相反,谦的作意已经被压伏而无法生起。以慢会压伏谦,有了谦就压伏了慢,我们一定要了知这两种相违相克的心态。
继而还要知道,在缘起上该如何对治呢?以下给出五个药方,要求我们一定做到。目前不必妄谈高深境界,首先在缘起上顺应而行,以小乘的出离为根本,以去掉私我的执著为根本,才最切实;也不必高谈什么染净平等,应当首先认清自己还是一种染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