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缘起品

《宝性论讲记 一(未定稿)》 ︱ 弥勒菩萨 / 造颂 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 ︱ 益西彭措堪布 / 译科并编释

有关僧的意义:佛告阿难,所言僧者,名为无为,是故不可身心供养礼拜,赞叹故。故了义的僧宝不存在行相上,也是大无为法的本体,故不可以身心作供养赞叹等。

有关如来藏的意义:佛在《不增不减经》中说:“佛告慧命舍利弗,此甚深义乃是如来智慧境界,亦是如来心所行处。舍利弗,如是深义,一切声闻、缘觉智慧所不能知,所不能见,不能观察,何况一切愚痴凡夫而能测量,唯有诸佛如来智慧,乃能观察知见此义。舍利弗,一切声闻缘觉所有智慧,于此义中唯可仰信,不能如实知见观察。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

有关菩提的意义:《胜鬘经》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是涅槃,言涅槃者,即是如来清净法身。

有关功德义者:佛在《不增不减经》中云:佛告舍利弗,如我所说法身义者,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如来功德智慧。舍利弗(如我所说)如世间灯所有明色及触不离、不脱,又如摩尼宝珠所有明色形相不离不脱。舍利弗,如来所说法身之义亦复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如来功德智慧。

有关事业的意义:《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中云:文殊师利,如来虽复成就众生,不作思维,心无功用一切成就。佛的一切事业都是任运自在的成就,无须任何勤作。

丙二、对照经典:

应知七种相次第,依照总持自在王,

经序有三余四处,菩萨如来差别分。

本论颂词中直接讲到对照经典来介绍七金刚处。“七种相”是指上说七金刚处各自不同的体相。“次第”是指七金刚处彼此之间果与因关系的严密次第。本论作者弥勒菩萨说:这七种相次第是依据佛经所讲,并非自己随意而讲。如在《陀罗尼自在王经》的序分品中明示了前三种金刚处,即佛、法、僧。在序分之后,又讲了其余四种金刚处,即如来藏、菩提、功德、事业。序分中说:“薄伽梵平等证一切法(明示了佛宝),善转法轮(明示了法宝),善能教化、调伏无量弟子众(明示了僧宝)”。如是明示了前三金刚处。其余四种金刚处,在经中讲了具慧菩萨有六十种道法净治功德之障垢,以及如来有八十种差别法,以此来净治一切垢障的意思,如是显示了“如来藏金刚处”。因为具有清净垢障之基的法界自性清净的如来藏(此基性如来藏每一众生原本就有、本自具足。) 为了现前如来藏而修习净治法才为合理(才会现前忽然离垢的如来藏)。

六十种净治法:是大乘菩萨的四种庄严,八种光明,十六种大悲和三十二种事业。其中菩提、功德、事业三金刚处,依经中宣说的如来八十种差别法可以了知,也就是在宣说了佛种性后,通过宣说有“十六种无上菩提、大悲心”明示了菩提金刚处。通过宣说“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明示了功德金刚处。通过宣说“如来三十二种无上大业”明示了事业金刚处。(六十种净治法与如来八十种差别法在大乘无上续论注释的后面有附录)。以上分解了七金刚处的各自体相,以及彼此相互间关联的严密次第,本论作者依据经教而如是所说。

接下来解释七金刚处,从第一佛宝到第七事业的前后次第严密决定的道理:

丙三:决定次第:

从佛有法从法僧,从僧获得藏智界,

终获智慧胜菩提,力等具利众生业。

这一偈颂分六段来讲:

1从佛有法:就是由觉悟一切诸法大平等性的正等觉佛陀转法轮后才有佛法。在如来藏品的后面讲到“证悟法身的等流”就是宣说胜义空性的甚深菩萨法藏以及宣说广大世俗地道等,以及相应所化信解的十二部经教。如果要是没有现前正等觉,就不能作到相应众生的信解而流现出最圆满的深广法藏。这是从佛才有法“次第决定的道理”。

2从法僧:就是依照佛陀的教法,如理修行才会出生所调伏的无量弟子圣众。胜解行地的菩萨必须如理听闻佛法的教授,此中无误宣说了等持与智慧的违品,诸如应断的过失,应修的地道功德等。而且无误宣说了能够使寂止和胜观瑜伽增上广大的顺缘法以及他的障碍法,在听闻了教授和教诫之后,胜解行地的菩萨必须依教修习戒定慧三学,并且断除三学的违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依止相应的诸法、在得到广大的止观瑜伽后(正所谓止观双运、定慧等持),才能获得圣地,而现前成就大乘不退转的僧宝。这是“从法才有僧”的次第决定的道理。

3从僧获得藏智界:就是从大乘圣者僧宝获得部分障垢清净的藏智界。界是指种性,即如来藏智慧种性。此获得藏智界,不能理解成前无后有的新生,而是从菩提之因获得决定成熟的殊胜种性这一角度来诠说的。因为乃至没有现前大乘僧宝之前,藏智界完全被二障客尘所遮蔽,一旦现前僧宝,决定已经获得藏智界。本论后面说:“诸佛意子已证悟,不变法界真如性。”一旦藏智界全体显露,就是无上菩提,故于有学道的阶段,障碍一分断除,如来藏就一分现前,障碍若分分断除,如来藏就会分分现前。以上是“从僧才能获得藏智界”的次第决定之理。

4终获智慧胜菩提:就是说从获得藏智界的顺缘,渐次修持三摩地,最终才能获得远离一切客尘垢障,而圆满显露自性法界智慧——殊胜菩提。如果没有获得藏智界的顺缘,就不可能以证道力遣除客尘障垢,所以必须依靠获得藏智界的顺缘,最终才能现前离垢清净的殊胜菩提。这是从“藏智界的顺缘才能现前无上菩提”的次第决定的道理。

5力等:即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佛之功德,完整的意思就是在获得菩提的同时,也就获得了菩提支分的十力、四无畏等无量功德。如果没有现前菩提,就不可能圆满现前与菩提无二之殊胜功德。比如日轮之体尚未圆满现前时,与日轮体无二具有之光明分也就不可能圆满现前。这是从现前无上菩提才能现前其本具功德之次第决定的道理。

6具利众生业:义即具足利益众生的事业。当现前了与菩提无二之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功德时,必然会由功德产生成办所化众生一切利益的诸般事业。比如日轮的光明在显露的同时,必然会以光明作为成熟大地庄稼等事业。这是“现前功德才能现前事业”的次第决定的道理。

通过以上分析,则能明了为什么弥勒菩萨在本论中先说佛、再讲法、僧、如来藏、菩提、功德、事业这一系列次第的安排,是有次第上决定的道理。以上安立了论体是七种金刚处,而且七种金刚处的次第已经作了如理的决定,这样也就完全确定了本论的主题以及铺排的次第。这样的中心点确定下来以后,接下来就要按照这样的主题和次第层层展开来进行广演,这就是大海波浪般的开演方式。

乙二:(广说论支)分二:

广说所得三宝之支分、

广说能得因缘之四金刚处。

初者分三:

抉择三宝各自体相、

安立三皈依之理、

宣说三宝之释词。

初者分三:

究竟皈依处佛宝之体相、

佛所说圣教法宝之体相、

持此法僧宝之体相。

这里科判的写法与前面颂词中决定的次第是完全相符的,这些次第前面都已具体讲过了。首先是讲究竟皈依处佛宝的体相,由佛转动法轮,才有法宝的存在,因此第二是佛所说圣教法宝的体相,由于有了法宝,进而受持法宝就成立了真实僧宝,所以第三就是讲持此法僧宝的体相。

戊一:究竟皈依处佛宝之体相分三:

以赞叹说佛宝、

别说彼义、

广说彼等对应。

今初(以赞叹说佛宝)者:

谁无初中后三际,寂静自觉而证知,

既已觉悟令他觉,宣说无畏常恒道,

执胜智悲剑金刚,割截一切苦苗芽,

摧诸见林疑虑墙,如是佛陀我敬礼。

这一偈颂当中主要赞叹了佛宝的六种功德或八种功德。

①无为法、

②任运自成、

③不依他缘而证知、

④智慧圆满、

⑤大悲圆满、

⑥力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