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得生西方明验
《日常如何修行净土》 ︱ 益西彭措法师.讲述 ︱
二得生西方明验三:初临终正念;二感佛来迎;三往生极乐。
这第二部分是祈愿得到往生西方的验相。包括:临终时正念分明;感得佛与圣众前来迎接;一刹那间就往生到极乐世界。
初临终正念
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
念这一句时要作意:愿我在临终前预知自己往生的时日,而且在神识即将离体时,身体无有病苦、厄难,内心无有贪恋迷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喜悦安乐,意根正念分明,在舍弃业报身时内心安详,如入禅定。
这一段祈愿很紧要。先要想清楚为何对临终这样祈愿。想清楚了,每次发愿时就会主动按这样祈愿。
临终是决定升沉的关键时刻,是往净土去,还是往六道里走,取决于当时一念。这一念缘着佛就能往生,缘着世间法,就必然入于生死。所以临终的关键是具足正念,这个正念是指心念着阿弥陀佛。
那么,怎么才能在临终保持正念呢?能具足愿文中说的这些条件,就能保持正念。也就是预先知道什么时候往生,提前就做好往生准备,交代好后事,然后谢绝外缘,一心求生;而且往生时身体没有病苦厄难,内心没有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那往生就绝对顺利。如果临终出现病魔缠身,起种种贪恋、生种种恶念,或处于昏迷状态,就都会失去正念不能念佛,一生的修行很可能功亏一篑。
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位出家师父临终快要走了,大家为她助念。关键时刻,女儿赶来,叫了一声“妈呀!”,被这一声惊吓就死去。还有老太太贪恋儿孙,别人为她助念,劝她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她说:“我不去净土,我舍不得我的儿孙。”是这样颠倒愚痴。还有人说:“我到死前再念他一个月佛。”结果佛号提不起。这些都在警示净业行人,切切要在生前好好祈愿,好好用功。
平时常这样祈愿对临终有什么作用呢?如果平时没有这样祈愿,到临终往往就随业力走了。但常常猛利祈愿,愿力就会引导自心往这样的方向上走。
再一次提醒大家,平时一定要精进用功,平时多做一分功夫,临终就多一分保证。平常泛泛悠悠、散散乱乱,不精进修集往生资粮,不如救头燃地办道,临终时手忙脚乱,那就危险了!
“至于”是讲由于之前勤修净业,到了临终就感得如此的净报。平时只是散乱心杂念,临终要走时,就犹豫恐慌,做不得主。如果平时念佛念到了一心,临终怎么会不定呢!
【
然行人但贵已离贪恋迷惑.勿虑或遭病苦厄难。倘遭病厄.当知念佛人死此往生.如脱敝衣.得换珍服.如出牢狱.得还故家.不亦乐乎。况古云还有不病者么.则亦有不厄者.复何虑哉。
】
修行人只贵平时已经舍离贪恋迷惑,不必担心临终遇到病苦、厄难。假使临终遇到了,这时要晓得:我死了得往生,就像脱掉破衣服换上华贵衣服一样,这是大好事!能这么想,受点病苦也不怕。你就想:这是最后一次受苦了,这次苦一受完,就换上净土莲花化身,永远超出苦海!一想到这里,虽然身上有苦,但心里是欢喜的。又像人长年关在监狱,现在到了刑满释放能回家的时候,也就是自己在轮回里被囚禁了无数劫,现在就要回极乐世界的故乡了!这是大欢喜的事,应当安下心来念佛求生净土。
况且古德说:还有不病者吗?身体疼痛,这是病者。但还有不病的自性,这是不坏灭的。想到这里,担心什么呢!遇到了厄难,也想虽然身体遭到厄难,但还有不厄难的自性!不必要恐惧!
【
病苦者.身所生。厄难者.身所遇。贪恋者.或贪眷属.或贪财产.不能舍故。迷惑者.心念颠倒.如不知地狱.而曰我欲往中.我欲往中故。
】
“病苦”指身体所生的四大不调。“厄难”指身体遇到水火、毒药、战争、凶杀等厄难。“贪恋”就是贪著爱恋,或者贪恋妻子、儿孙,或者贪著财产,心里放不下。“迷惑”就是当时心已经糊涂,在迷乱中见到一些景象很适合自己的心,就说:“我要去那里!我要去那里!”这一过去就糟了,入地狱了!知道这些,平时就要能放下,能把世间事尽可能地舍开,临终就心无牵挂,自在往生。
这里有个很好的事例:
清朝杭州有位叫“百不管”的老婆婆。有一次,她去问孝慈庵的道源和尚:“修什么法门,一生决定脱离苦海?”和尚说:“没有超过念佛的,但念佛不难,难在持久。持久不难,难在一心。如果能一切不管,专心持念佛号,至诚发愿往生,临终佛来接引,就脱离苦海了。”
她听了很高兴,拜谢和尚回家,把家里的事全部托付给儿子、媳妇等,自己在一间干净屋子里供佛、修持。
过了一年,她又去和尚那里问:“承蒙师父开示,弟子舍弃家务,专心念佛。自问可以说做到了持久不懈。但苦于难以做到一心,师父定有什么方法能教我。”
和尚说:“你虽然把家务抛掉了,但对儿孙眷属不是心无挂念。这样爱根没有拔除,怎么能做到一心?你现在要用功首先拔掉爱根,一切都放下,然后才能得一心。”
老婆婆说:“师父说得对,虽然我不管身体,但做不到不管心。从此真的要百不管了。”
从此她更加精进念佛,爱心偶尔萌动时,就口里默念“百不管”来驱除它。有时家人以家事问她,也用“百不管”推掉。
又过了一年多,她到庵里来致谢,说:“师父没有骗我。弟子往生西方已经预知时至。”几天后,没有任何病就往生了。
这位老人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要想临终走得自在,平时就应放下世间万缘。要晓得,世间的缘都是生死因缘,牵扯得多,拉入轮回的绳索就多。“百不管”就是截断种种把自己拉向生死的因缘,一心专注在往生净土的修行上。这样就能使净业快速成熟,往生也会越来越有把握。大家要记住:对世间少一分贪恋,对净土多一分希求,净业就能多成熟一分;平时能放得下,临终就走得自在。
再举近代律航大师往生的事迹来说明。书上这样讲述:
1960年春天,律航大师把他在台湾住持的慈善寺交给广化法师接替。从此隐居静修,预备往生资粮。
农历五月二十八号早晨,在寮房里结跏趺坐,随众持诵早课。到念完十小咒,就寂然入定,看见一场大法会,非常庄严,人数之多,世间从所未见。又见到好多位已往生的莲友。大师由此知道自己往生的时日就要到了,随即谢绝外缘,一心念佛,每天由念一万声增加到五万声。
初七,他立好遗嘱,交代后事。十一号下午,沐浴完毕,到客堂面向西方坐着,向大众开示说:“你们有幸信佛,又能出家,是幸运中最幸运的人。我现在告诉你们,修行的法门很多,以念佛法门最为方便、最圆顿殊胜。你们看我念佛二十多年,现在临命终时一心不乱,求生西方,这是最好的证明。”又站起来,举起两袖说:“看我不是很好吗?身无病苦,心不贪恋。”后来又说:“这一生多么幸运,老了能出家,又得到你们这些道友助念往生,如果不出家,这时候被妻子儿女啼哭纠缠,哪里能一心念佛?不能得一心,怎么能往生?”说完就独自回到寮房。
不久又叫来广化法师。广化法师问他是否往生的时间到了?大师点点头。随即鸣钟招集大众助念,大师也随众念佛。刚开始,声音紧凑而急促,渐渐小声而安定,随即安详往生。
律航大师临终的表现证实了上面的祈愿完全能实现。在他身上每一条都有:提前很多天就有往生的祥兆,所以他预先就谢绝外缘,做好一切往生准备。不像一般人不知道走的日期,临走时手忙脚乱、惊慌恐惧,种种业障、干扰缠在身上。律航大师预知时至,事先就把一切都打点好了,走的时候身体没有病苦障难,心里没有贪恋迷惑,从容安详地得以往生。所以真修净土的人,平时信愿真切,精进用功,临终往生就非常顺利。
二感佛来迎
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
念这一句时要祈愿:愿我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等西方圣众,放光照在我身上,然后垂手把我接上莲花台,同时虚空中出现楼阁、幢幡,飘来奇异妙香、奇妙天乐,西方净土的宝池、莲台、楼阁、宝树等圣境明显现在眼前,使有缘众生都见到、听到,在见闻的同时欢喜感叹,发起菩提心。
【
经云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也。
】
《阿弥陀经》上说:平时执持佛号,达到一心不乱,临终就自然有佛和圣众现前来作接引。
【
众见发心.则自他兼利矣。又众人皆见.其事乃真。独己见之.或是魔事。
】
为什么祈愿临终现往生瑞相使大众见到呢?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见到瑞相,会发起道心,这样就做到了自他兼利;二是大众见到,就证明是真的。如果只是自己见到,有可能是魔事,因为魔也会变现佛菩萨相等。
下面是一则事例:
唐朝贞观年间,永安县般龙村有位姓梁的老母,双眼失明。有师父劝她念阿弥陀佛,她善根深厚,一教就开始念佛,从不间断。三年过后,双目复明。从此念佛更加精进。又过了四年,业报穷尽,安详往生。
往生的当天,全村的人都见到佛菩萨和幢幡、宝盖下来迎接她,老母随着就往生了。全村的人因为敬仰她,不许土葬,共同在村庄西边建塔供养。村里人往来经过塔时,都恭敬致礼。全村男女老少从此就都开始念佛了。
这位老母就是榜样,她实现了愿文所说的自他兼利。她以临终的实际表现化导了全村人,使人们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生起信心和欢喜心,从此全体念佛,归向极乐世界。
平时大家常说发愿利益众生,每次念《普贤行愿品》也说:“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临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如果能在临终时出现愿文所说的这些瑞相,让众生现场见到,就能使众生由衷发起念佛的心、求往生的心。古人说:“身教大于言教。”临终能把奇特的瑞相现出来,这比口头上说多少都有力量,真正起到了摄持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的作用。所以念这段愿文时要这样做自他兼利的祈愿。这是大乘行人应有的发心。
三往生极乐
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花中。
这一句是祈愿:我在佛与圣众前来迎接的这时,乘着金刚台跟随在佛身后,弹指间就生到了极乐国土七宝池的殊胜莲花中。
“金刚台”就是莲花座。由金刚所成,称为“金刚台”。上品上生才有金刚台。“胜莲花”指金刚台上的莲花。
【
上见佛来.今随佛去.无来去中而来去也。
】
上面见到佛来,现在又随佛去,这是无来去中而来去。
其实,佛是无来而来,我是无去而去。比如梦中从东走到西,似乎有来去,实际没有来去。所以是无来去中而来去。不是一尊实有的佛从极乐世界越过了十万亿佛土,一步步地走来。也不是一个实体的人飘飘而去,飘到了极乐世界!实际上只是因缘和合,佛身就现在心前,自己登上了莲台,刹那间就在净土莲花中化生了!
【
胜莲花者.上上品也。
】
金刚台、胜莲花都是指上上品事。
古来有很多修行人都得到上品上生。比如唐朝高僧怀玉,一生念佛誓取金台。平时日中一食、常坐不卧,诵《阿弥陀经》达到三十万遍,每天功课念五万声佛,常修忏悔。
天宝元年的某一天,忽然听到空中说:“你头上已经有了光晕,请结跏趺坐、结手印,等候佛来。”过了三天,屋中遍满光明。怀玉说:“我闻到妙香,业报就要尽了。”此后香气充满虚空,有无数圣众显现在虚空中,见到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身体呈紫金色,持着金刚台来迎接。怀玉就在此时含笑往生。
当时的郡太守作偈赞颂:“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意思是:大师一念登入初地,佛国圣众两度奏天乐来迎接。门前的古槐树枝头低下,只为了托住迎接大师往生的金台。)”
怀玉大师平生立下誓取金台的大愿,一生都在为实现这一大愿而努力。他日中一食、常坐不卧,全副心力贯注在净业上,一生诵《阿弥陀经》达三十万遍,每天功课五万声佛号。功夫不负有心人,临终他如愿乘上了金刚台,含笑往生。留下的偈颂说:“一生苦行超十劫,永离娑婆归净土。”意思就是:这一生的苦行非常值得,超出十劫的修行,由凡夫地顿证初地,从此就能分身十方、普度众生。所以是极快速地成就。
怀玉大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我们也要以上品上生作为一生的目标。发愿应当往上发,不能往下发。往上发才会勇猛进取,愿力大、精进大,成就才大。志愿狭小,成就就很有限了。